改性纳米TiO2/丙烯酸酯复合乳液的制备及研究

2019-01-14 02:51邓成浩汪进前李朝利盖燕芳
现代纺织技术 2019年5期
关键词:粒径

邓成浩 汪进前 李朝利 盖燕芳

摘 要:利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纳米TiO2溶胶,接着用硅烷偶联剂KH-570对其进行表面改性,降低纳米TiO2的团聚效应,制备出可与丙烯酸酯单体聚合的改性纳米TiO2溶胶。然后以过硫酸钾为引发剂,在一定温度下,采用核壳乳液聚合法,制备出改性纳米TiO2/丙烯酸酯复合乳液。研究了盐酸、硅烷偶联剂的用量对纳米TiO2溶胶粒径的影响,以及乳化剂、引发剂与改性纳米TiO2溶胶用量对复合乳液粒径及凝胶率的影响。采用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仪、透射式电子显微镜等测试手段对制备的复合乳液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通过该方法成功制备出纳米TiO2/丙烯酸酯復合乳液,且当引发剂、乳化剂和改性TiO2溶胶的用量分别占单体总质量的0.5%、4%、1.5%时乳液性能最好。

关键词:TiO2溶胶;乳液聚合;粒径;纳米TiO2/丙烯酸酯乳液;凝胶率

中图分类号:TS14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265X(2019)05-0001-05

Abstract:The nano-TiO2sol was prepared by sol-gel method, and then surface modified by silane coupling agent KH-570 to reduce the agglomeration effect of nano-TiO2. The modified nano-TIO2 sol which can be polymerized with acrylate monomer was prepared. Then modified nano-TiO2/acrylate composite emulsion was prepared with core-shell emulsion polymerization using potassium persulfate as the initiator at certain temperature. The effects of the dosage of hydrochloric acid and silane coupling agent on the particle size of nano-TiO2 sol were studied. The effects of dosage of emulsifier, initiator and modified nano-TiO2 solvent on the particle size and gel fraction of the composite emulsion were also studied. The prepared composite emulsion was characterized by FTIR spectrometer, X-ray diffractometer an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nano-TiO2/acrylate composite emulsion was successfully prepared by this method. When the dosage of initiator, emulsifier and modified TiO2 sol accounted for 0.5%, 4% and 1.5% of the total mass of the monomer respectively, the emulsion had the best performance.

Key words:TiO2 sol; emulsion polymerization; nano-TiO2/acrylate emulsion; gelation rate

聚丙烯酸酯类乳液作为一种水性乳液,由于其生产工艺简单、环保、成膜后光泽度高以及机械强度高等优点在建筑涂料、皮革涂饰、纺织、医用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纳米TiO2是一种白色无毒的氧化物,其氧化能力强,具有较好的抗菌、自清洁以及抗紫外等效果,并且化学性质稳定,在织物后整理方面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1]。将无机纳米TiO2与丙烯酸酯乳液有机结合起来制备的纳米TiO2/丙烯酸酯复合乳液能很好的综合两者优异的性能,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鲍艳等[2]通过物理共混法将中空TiO2微球引入到聚丙烯酸酯薄膜中,考察了中空TiO2微球的空心粒径及用量对复合薄膜光反射性、导热系数及力学性能的影响。郑顺姬等[3]采用硅烷偶联剂对纳米TiO2粉体进行改性,与丙烯酸酯单体进行乳液聚合,合成出纳米TiO2/丙烯酸酯复合乳液,通过对单体转化率和粒径的测试,优化了最佳的反应温度,以及引发剂、乳化剂和纳米TiO2的用量。张绍原等[4]采用硅烷偶联剂对纳米TiO2进行表面处理,通过原位聚合制备纳米TiO2/硅丙复合乳液。但是由于纳米TiO2表面能极大、表面活性高、极性极强,将其直接添加到有机材料中容易团聚,影响有机材料的性能。因此,必须对纳米TiO2进行表面改性,降低其表面能,减少团聚,改善其在有机溶液中的分散性和结合力。

本文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TiO2溶胶,采用硅烷偶联剂对其进行表面接枝改性,由于采用传统TiO2粉末进行改性,需要反复超声,搅拌分散,得到改性的TiO2粉体悬浮液,并且改性效果不好,而本方法直接将制备TiO2粉末的TiO2溶胶进行改性,方法简单,得到的TiO2分散效果好。然后通过核壳乳液聚合法,制备纳米TiO2/丙烯酸酯复合乳。并探究了引发剂、乳化剂以及改性纳米TiO2的用量对复合乳液凝胶率和粒径的影响。

1 实 验

1.1 实验材料与仪器

试剂:钛酸丁酯(TBOT,分析纯,阿拉丁试剂有限公司),硅烷偶联剂(KH-570,工业级,杭州米克化工仪器有限公司),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分析纯,天津永大化学试剂有限公司),十二烷基硫酸钠、过硫酸钾(分析纯,阿拉丁试剂有限公司)、壬基酚聚氧乙烯醚,无水乙醇,碳酸氢钠(NaHCO3),一次性输液器。

仪器:D90-2F型电动搅拌调速器(杭州仪表电机厂);DF-101S集热式恒温加热磁力搅拌器(杭州惠创仪器设备有限公司);C-5L-ARE旋转蒸发仪(上海舍岩仪器有限公司);KQ-250E型超声波清洗器(昆山市超声仪器有限公司);Nicolet iS50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美国赛默飞);Zetasizer Nano S纳米粒度及分子量分析仪(英国马尔文公司);JEM-2100透射式电子显微镜(日本JEOL公司)。

1.2 改性纳米TiO2溶胶的制备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改性纳米TiO2溶胶。首先,称取17 g左右钛酸四丁酯和8 g无水乙醇加入烧杯中搅拌均匀,作为反应前驱体。在装有搅拌转子的250 mL的锥形瓶中加入5 g去离子水、8 g无水乙醇和一定量的盐酸作为介质溶液。在30 ℃搅拌的条件下,将上述的反应前驱体缓慢滴加到锥形瓶内介质溶液中,在1 h左右滴加完成,继续搅拌30 min。升温至80 ℃后,加入一定量的KH-570,继续搅拌,反应2 h,最后将得到的溶液置于旋转蒸发仪上旋转蒸发后得到改性纳米TiO2溶胶。

1.3 丙烯酸酯复合乳液的制备

预乳化过程:称取5 g BA、15 g MMA、0.5 mL AA、以及一定量的SDS、OP-10和少量的NaHCO3、改性纳米TiO2于烧杯中,高速搅拌且超声分散约15 min,制备壳层预乳液。

乳液聚合過程:将30 mL去离子水、15 g BA、5g MMA和剩余的乳化剂OP-10以及SDS加入到装有搅拌器、温度计和冷凝管的四口烧瓶中,恒温水浴中高速搅拌乳化20 min,升温至75 ℃开始通过一次性输液管滴加引发剂溶液(一定量的引发剂KPS溶于5 mL水),30 min内滴完;通过恒压漏斗滴加壳层预乳液,1.5 h内滴完,保温反应1.5 h左右后,冷却至室温用200目尼龙网过滤,即得到略带蓝光的纳米TiO2/丙烯酸酯复合乳液。

1.4 测试与分析

1.4.1 红外光谱测试

将适量KH-570改性的TiO2溶胶无水乙醇加入试管中,充分振荡,置于离心机中高速离心旋转15 min后,除去上层清液,置于鼓风干燥箱中于45 ℃充分干燥后,采用KBr压片法制样。将样品置于红外光谱仪上测试,波数为400~4 000 cm-1,分辨率为4 cm-1。

1.4.2 X射线衍射测试

取少量TiO2溶胶,将其置于干燥箱中于一定温度下干燥至恒重,将其置于研钵中充分研磨,采用粉末压片法制样,采用X射线仪对其进行测试(Cu钯,Kα=1.540 6 nm,电压和电流分别为36 kV和30 mA,衍射角2θ为20°~80°),测试制得的TiO2的晶型结构。

1.4.3 粒径测试

将改性TiO2溶胶与制得的复合乳液稀释到1%左右,用超声波对其处理10~15 min,取少量超声后的稀释溶液加入石英比色皿中。将制备好的样品放在激光纳米粒度仪上进行测试。

1.4.4 透射式电子显微镜

将改性纳米TiO2/丙烯酸酯复合乳液用去离子水稀释约1 000倍,用质量分数约3%磷钨酸对其染色,在红外灯下制样,选用碳支撑膜,在透射电镜下观察乳液粒子的微观形态。

1.4.5 凝胶率

乳液聚合完成后,关闭搅拌器及加热装置,待其冷却后,用200目尼龙网过滤乳液,将锥形瓶内壁、搅拌桨上的凝聚物小心收集,清洗干净后置于干燥箱中充分干燥至恒重。凝胶率Cr按式(1)计算:

Cr/%=M0M1×100(1)

式中:M0为干燥至恒重后凝胶和滤渣的总质量,g;M1为单体的总质量,g。

2 结果与讨论

2.1 红外光谱分析

图1为改性纳米TiO2溶胶的红外光谱图。由图1可以看出,经过改性的TiO2在1 750 cm-1处出现了羟基的特征吸收峰,在2 800~3 000 cm-1出现了—CH—的吸收峰,在1 459 cm-1和1 433 cm-1分别出现了—CH2和—CH3的特征吸收峰,在900~1 000 cm-1出现了Si—O—Ti键的伸缩振动吸收峰;这些特征峰均能证明KH-570成功接枝到纳米TiO2的表面[5]。

图2为改性纳米TiO2/丙烯酸酯复合乳液的红外光谱图。纳米TiO2与丙烯酸酯单体的聚合原理如下:KH-570上的烷氧基在一定温度下水解成羟基,与TiO2表面上的羟基发生缩合反应,这样就将有机链段和CC不饱和双键引入到了纳米TiO2表面;在引发剂过硫酸钾的引发下,纳米TiO2表面上的CC双键可以参与丙烯酸酯单体的自由基聚合反应,纳米TiO2与聚丙烯酸酯之间就形成了共价键的连接。由图2可以看出1 165 cm-1、1 730 cm-1、2 961 cm-1、2 880 cm-1分别出现了C—O、CO、—CH2和—CH3的特征吸收峰,并且在500~800 cm-1出现了属于Ti—O键的伸缩振动吸收峰。这表明改性的纳米TiO2参与了丙烯酸酯单体的聚合,成功制备出了改性纳米TiO2/丙烯酸酯复合乳液。

2.2 X射线衍射光谱分析

图3为KH-570改性的纳米TiO2的XRD谱图。由于钛酸丁酯水解生成无定形的TiO2,加酸后会把无定形的TiO2溶解成极细小的TiO2纳米微晶,分散在溶液中的微晶再生长成锐钛矿纳米晶。由图3可以看出改性的纳米TiO2谱图在2θ为25.3°处出现了最大峰值,表明制备出来的TiO2在锐钛矿型晶体相面上出现了择优取向,并且随着盐酸用量的增加TiO2的晶型结构没有转变,仍为锐钛矿型晶型,但其衍射峰更突出,证明其晶化程度更高[6]。

2.3 改性纳米TiO2粒径分布

表1为盐酸用量对KH-570改性纳米TiO2粒径的影响。盐酸作为pH调节剂,可以抑制钛酸丁酯水解反应的速率,对纳米TiO2的粒径有很大的影响。由表1中可看出改性纳米TiO2的粒径随盐酸用量的增加呈现先减小后迅速增大的趋势。n(HCl)/n(TBOT)为0.525时,改性纳米TiO2的粒径最小,为18.3 nm。可能是由于盐酸用量少时,体系呈电负性,不利于在形成的Ti(OH)4表面对Ti4+的吸附,体系中TiO2的前驱体Ti(OH)2+2、Ti(OH)+3与Ti(OH)4共存,利于KH-570对TiO2(二氧化钛)表面进行接枝改性。而且盐酸用量少水解速度过快,溶液中有机溶剂还来不及包覆在形成的胶体表面,不能有效抑制胶体进一步长大,形成的TiO2容易快速团聚,因此粒径偏大。当盐酸用量增加时,体系的电负性减弱,不利于KH-570在TiO2表面的接枝改性,并且水解反应变慢胶体分散均匀,因此粒径随之变小。而当盐酸用量进一步增大时,TiO2表面开始呈现出电正性,KH-570对纳米TiO2的表面改性效果变好,粒径迅速增大。

表2为KH-570用量对改性纳米TiO2粒径的影响。可以看出随着KH-570用量的增加,TiO2溶胶的粒径呈现出减小趋势。当n(KH-570)/n(TBOT)为0.165时,改性纳米TiO2粒径最小为20.6 nm。因为KH-570水解生成的硅羟基与TiO2上的羟基发生缩合发应,从而达到对TiO2的表面改性,降低其表面活性能,表面羟基数减少,使得颗粒间氢键作用减弱,团聚效应降低,因此粒径变小。但当KH-570过多时,接枝到TiO2表面上的硅羟基增加,从而导致粒径相应增加。

2.4 复合乳液凝胶率和粒径

图4所示为引发剂用量对复合乳液凝胶率和粒径的影响。引发剂受热分解产生活性自由基,引发单体聚合反应的进行,其微量的变化都会对聚合反应产生很大影响。由图4可以看到随着引发剂KPS用量的增加,凝胶率与粒径均先减小后增加,总粒径分布在123.8~136.5 nm之间。KPS用量为0.5%时,凝胶率和粒径均最低,分别为4.67%和106.3 nm。当引发剂用量为0.3%时,体系中总的自由基含量偏低,乳胶粒子反应不充分,此时乳液中单体残留量大,形成的聚合物乳胶粒子的数量少,乳胶粒粒径会比较大,粒子碰撞几率增加,凝胶率较大[7]。而当引发剂用量为0.7%时,用量偏大,体系中自由基浓度增加,造成反应体系中瞬时颗粒过于集中,引起集聚[8]。而且粒子总数增多、总表面积增加造成单位表面积上吸附的乳化剂量减少,微凝胶分子间交联反应趋势增大,体系处于不稳定状态,乳胶粒子间静电斥力减弱,界面张力增加,此时粒子会再次凝聚粒径变大[9]。此外KPS过多时,反应速率加快,释放出来的热量使得局部瞬时温度增加,粒子运动加剧,导致稳定性下降,粒径增加,凝胶率上升。因此引发剂的量太少或者过大都会造成复合乳液凝胶率增加,粒径变大。

图5为乳化剂SDS/OP-10的用量(保持SDS与OP-10的质量比为2/1)对乳液凝胶率和粒径的影响。由图5可知,随着乳化剂SDS和OP-10总用量的增加,粒径一直呈现减小趋势,而凝胶率会先减小后增加。当乳化剂用量占单体总质量4%时,凝胶率和粒径最小,分别为4.67%和87.7 nm。这是因为SDS和OP-10作为乳化剂可以将丙烯酸酯单体和KH-570改性TiO2溶胶包覆于其中,降低其表面张力,使得乳胶粒子处于稳定分散的状态。乳化剂量较少时,不能完全覆盖乳胶粒的表面,造成部分胶束不稳定,此时乳胶粒之间很容易团聚,形成大的乳胶粒子,乳液粒径增大,聚合时容易形成凝胶。随着乳化剂用量增加,乳化充分,乳胶粒子处于稳定分散的状态,平均粒径变小,反应稳定,凝胶率下降。但当乳化剂用量过多时,形成总乳胶粒子表面积过大,造成单位面积上乳化剂不足,反应过程中容易形成过多的泡沫,操作困难,形成凝块,乳液不均匀,乳液性能反而下降。

图6为KH-570改性纳米TiO2用量对复合乳液粒径和凝胶率的影响。由图6可知乳液粒径和凝胶率均随着改性纳米TiO2用量的增加而增大。这是由于改性纳米TiO2用量的增加也会导致乳化剂不能完全包覆乳胶粒子,粒子之间团聚效应增加,粒径变大。并且改性纳米TiO2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乳胶粒子之间聚合,影响复合乳液聚合稳定性,造成粒径增大、凝胶增多。因此,综合考虑KH-570改性纳米TiO2的用量不宜超过2%。

2.5 乳液粒子的透射电镜

图7为改性纳米TiO2/丙烯酸酯乳液的透射电镜照片。由图7可以看出复合乳液乳膠粒子呈现出核壳结构,且分散状态好,但其核壳层分界不明显,内层深色部分为纳米TiO2,表面浅色部分为丙烯酸酯聚合物[10]。经对比可以看出复合乳液的粒径介于120~160 nm,与粒径测试的结果相同。

3 结 论

a)当n(HCl)/n(TBOT)为0.525时,n(KH-570)/n(TBOT)为0.165时,制备的纳米TiO2溶胶粒径最小。

b)当引发剂、乳化剂和改性纳米TiO2溶胶的用量分别占单体总质量0.5%、4%、1.5%时制备的复合乳液粒径最小,凝胶率最低,并且具有核壳结构。

参考文献:

[1] 秦国峰.改性水性丙烯酸酯乳液的合成、表征及性能研究[D].太原:太原理工大学,2016.

[2] 鲍艳,康巧玲.中空TiO2微球的制备及其对聚丙烯酸酯薄膜保温性能的影响[J].无机材料学报,2017,32(6):581-586.

[3] 郑顺姬,徐佳赛.纳米二氧化钛/丙烯酸酯复合乳液的合成研究[J].印染助剂,2017,34(1):20-22.

[4] 张绍原,潘峥,潘金炎,等.纳米TiO2原位聚合硅丙复合乳液的制备[J].涂料工业,2012,42(4):21-25.

[5] 罗新建,张春燕,姜泽光,等.有机硅/纳米TiO2改性丙烯酸酯乳胶涂料的研究[J].涂料工业,2017,47(3):26-30.

[6] 王旭,程俊华,陈嘉兴.溶胶-凝胶法制备TiO2及其光催化性能的研究[J].化工新型材料,2009,37(3):72-74.

[7] 叶超贤.聚丙烯酸酯/纳米二氧化钛复合乳液的原位制备及结构与性能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4.

[8] 李学雷,陈均志,曹鹤,等.新型酯溶性可降解港宝化学片的研制[J].中国皮革,2010,39(21):38-40.

[9] 李红强,叶超贤,蔡阿满,等.纳米二氧化钛/丙烯酸酯复合乳液的制备及反应稳定性研究[J].应用化工,2011,40(1):55-57.

[10] 周威,傅和青,颜财彬,等.改性纳米SiO2/聚氨酯-含氟丙烯酸酯无皂乳液合成及其胶膜性能表征[J].化工学报,2013,64(6):2291-2299.

猜你喜欢
粒径
高能级强夯技术处理大粒径碎石填筑体效果研究
MgCl2溶液中杂质离子的存在对氨气法制备Mg(OH)2粒径的影响
N-JET工法在大粒径砂卵石地层止水中的应用
贵州黄壤性水稻土不同粒径有机碳之间的矿化差异
不同粒径模具的颗粒燃料成型特性研究
雾霾环境下自然积污绝缘子污秽颗粒特性研究
铝粉粒径及分布对工业合成氢化铝钠的影响
尺寸可控的聚苯乙烯微球的制备
粒径对含湿砂导热系数影响研究
基于几何特征的雨滴谱粘连颗粒图像的快速分割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