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需要理论的高校科研团队建设*

2019-01-15 07:10陈冰月
山西青年 2019年12期
关键词:骨干成员理论

陈冰月

(江苏开放大学,江苏 南京 210036)

2018年是改革开放第四十个年头,这四十年间,我国经济迅猛发展,科学技术水平不断的提升。这些进步离不开推动科技改革创新的国家政策,也离不开一线科研人员的辛劳付出。随着高精尖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现在的科学研究已不是单打独斗可以完成的,它更需要团队的力量,正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

2018年,江苏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同年,江苏省教育厅发布《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的实施细则》,江苏省各大高校依据相关文件开始制定本校的科技体制改革政策。自此,由政府到教育主管部门再深入到各个高校,对于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层层深入。改革文件中对于科研管理提出了新要求,其中,包括对科研个人的改革,也包括对科研团队的管理创新。如何激发高等学校科研人员创新活力,促进高等学校主动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高质量发展,是文件制定需要解决的问题。

科研团队是高校凝聚科研人才队伍,形成协同创新合力,提升学校科研水平和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基本载体与组织形式。科研团队是由不同的研究人员组成,每个研究团队中科研人员承担的角色不同,需求也就有所差别,本文基于需要理论,探究不同角色分工下,科研人员的不同需求,以期提出提高科研团队效率的对策。

一、高校科研团队的角色划分

高校科研团队是由若干不同年龄、不同职称等研究人员组成,在研究团队中,不同的人员拥有不同的任务角色。关于科研团队中的角色分工,不同的研究有不同的分类,凯利和爱利生在1999年提出了团队成员的三维角色理论模型。团队成员的“三维角色水平”,包括任务角色倾向、关系角色倾向和自我角色倾向三个水平[1]。李刚在2017年的研究中,基于蝴蝶结模型和网络位置理论将科研团队里划分出领导者、中介者、追随者和孤立者等4种角色[1]。梅雷迪思·贝尔宾博士将团队角色定义为:个体在群体内的行为、贡献以及人际互动的倾向性。这九种团队角色分别为:智多星,给团队带来新想法的人;审议员,他会不断地评估智多星的想法;协调者,挖掘发展团队成员的才能;执行者,完美地推进工作进程;完成者,一切都力求完美;外交家,总是能搞清楚团队内部的局面和外部需求;鞭策者,能够让团队充满了动力;凝聚者,可以创造良好的氛围,并且加强团队内部沟通;专业师,致力于自己擅长的工作领域[3]。

本研究基于经典的贝尔宾团队角色理论,结合科研团队特有的人员组成,进一步进行分类。主要分为科研团队主持人(承担智多星、协调者、凝聚者的角色)、中青年研究骨干(承担审议员、完成者、执行者的角色)、科研团队秘书(承担外交家角色)、科研团队管理人员(承担鞭策者角色)。在团队中,每一种角色都被赋予不同的任务,如何激发每一种角色的最大潜力,则须探寻每个角色的不同需求。

二、不同角色的需求分析

需要是人对某种目标的渴求或欲望,需要理论将人不同的需求进行划分归类,不同的需要理论有不同的划分,马斯洛(1943)的需要层次理论是经典的需要理论之一,他将人的需要由低级向高级划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自尊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美国心理学家阿尔德佛基于马斯洛的需要理论,将人的需要分为三种:生存需要、关系需要、成长需要。阿尔德佛把这三种基本需要称为“生存、关系、成长理论”,简称为ERG理论。20世纪5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戴维·麦克莱兰,通过心理投射的方法对人的成就动机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在一个组织中,人们最重要的需要是成就需要,其次是权力需要和合群需要。

本研究基于ERG理论,在科研团队中,不同角色的成员,同时具备这三种需要,但是每个成员对于需要的侧重点不一样。

科研团队主持人,他承担智多星、协调者、凝聚者的角色,作为科研团队的主持人,一般具有一定的学术实力,且在自身研究领域有一定的成绩。他更需要的是学术领域的认可,外出交流的机会等,更注重关系需要。

中青年研究骨干,他承担审议员、完成者、执行者的角色,他们是具备一定研究能力与实力的,对于中青年研究者,他需要一定的学术成绩帮助自身职称评定、学历的提升,更注重成长的需求。

科研团队秘书及科研团队管理人员,作为科研团队的记录者,助推者,他们更侧重于生存需要。

三、推动科研团队高效运行的政策

不同高校的科研团队存在不同的问题,为了使科研团队每个成员各司其职,达到最高效运作,抱团打天下,作为科研管理部门要基于科研团队中不同角色的人员的需求,制定相关政策。

(一)满足成长需要,加强科研团队考核与职称评审关联度

科研团队中的中青年研究骨干是科研团队得以发展的重要基础,他们期盼通过参与科研团队,以提高自身的科研素养,满足自身成长发展的需要。为满足中青年研究骨干的成长需求,激发研究骨干的科研热情,可以通过加强团队考核与职称考核紧密度,提高两者的关联度,评选科研先进个人得以实现。将科研团队的考核水平与团队人员的自身发展息息相关,有利于推动中青年研究骨干以更加饱满更加热情的精神状态投入到科研团队建设中去。

(二)满足关系需要,拓宽科研交流合作国内外平台

科研团队主持人是科研团队发展的灵魂人物,他对于整个科研团队的发展起到引领与指导的作用。作为科研团队主持人,已有一定的学术造诣,可能期盼科研团队能够提供更高更强的科研平台,能够冲击更高级别的科研项目,攻克科研难关。为满足科研团队主持人的关系需求,可以通过更加完善、宽松,但又更加规范、有保障的科研经费使用规章制度,以及提供更多、更好的国内外科研交流平台得以实现。

(三)满足生存需要,紧密绩效与科研团队关联

科研团队秘书及科研团队管理人员作为科研团队的记录者,是科研团队得以正常运行维持的保障者,他们在实际过程中可能与中青年科研骨干兼任,更多应为专任人员,并不主要承担科学研究任务。他们侧重于生存需要,可以通过增强工作绩效与科研团队关联,评选先进团队等途径得以实现。

科研创新团队本身是一个协作的组织,团队要实现既定的目标,必须使团队成员发挥极大的主观能动性[3]。科研团队的发展与科研团队中每一位承担不同科研角色的成员息息相关,通过满足不同角色人员的不同需求,激发每一个团队成员的潜力,有助于提高整体团队的实力,为高校的科研发展提供更有利的支撑。

猜你喜欢
骨干成员理论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持续骨牵引复位在近节指骨干骨折微创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做人民的公仆 做事业的骨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