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下“知识网红”现象探究

2019-01-15 07:10刘晓梦
山西青年 2019年12期
关键词:网红现象受众

刘晓梦

(河北科技大学,河北 石家庄 050000)

一、“知识网红”的发展现状

(一)“知识网红”的含义

“知识网红”是新媒体知识传播变革中的弄潮儿,自身拥有扎实功力和系统知识,精通个人IP包装和运营,能够准确把握受众需求兴奋点,在风起云涌的互联网时代汇聚优质用户资源。[1]

(二)“知识网红”的特点

1.自身拥有系统、优质的知识和人格魅力。知识网红之所以能够得到受众的欢迎,是因为他们的出现,满足了受众在快节奏时代随时获取碎片化信息的需要。知识网红的人格魅力得到受众的欣赏,这也是“知识网红”区别于一般网红的亮点。

2.自带内流和流量属性。这些知识网红凭借自身的专业技能和人格魅力圈粉无数,每次通过网上直播,都会有大量的受众参与。比如,米果文化的创始人胡渐彪,是一位知识产品的创造商,他们打造的《小学问》上线首日,付费订户就超过了1.5万。

3.知识付费,打造粉丝经济。自媒体时代的知识网红主要将粉丝流量导入相应的电商平台,通过其他有形商品销售来达到盈利的目的。另外,知识网红采用平台直播时,粉丝可以赠送诸如鲜花、飞机等虚拟礼物,知识网红再将礼物变现。此外,付费订阅、形象代言、IP收入等都是知识网红打造粉丝经济的方式。

(三)“知识网红”的发展现状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新媒体互动的日常化,人们在满足物质需要的同时,越来越注重精神需求。在信息碎片化的时代,通过网络平台随时随地的获取知识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知识网红”的出现,恰好满足了人们的这种需求。因此,“知识网红”存在着良好的发展态势。

但是,知识网红在分享知识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

首先,忽视了受众的学习体验。比如,知识网红在网络平台上分享知识的时候,更侧重于传播内容,而不是学习的方法,这就导致了受众只是单纯地获取了相关的知识,但是在遇到类似的问题时,可能还是一头雾水。

其次,缺乏良好的内容筛选和用户评价机制。目前,由于各种知识付费平台参差不齐,在选取的内容上也会有优劣之分,而且缺少专业的用户评价制度。

最后,版权保护意识不强。随着各类知识传播载体的涌现,以及对知识版权的保护意识淡化,导致了很多原创的优质内容被抄袭,这也成为“知识付费”的一大困境。

二、“知识网红”现象产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及唯物史观。每一种社会现象的出现,必有其存在的哲学基础,下面将从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第一,唯物论指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具有能动性。克莱·舍基在《认知盈余——自由时间的力量》中谈到,“当人类社会发展到后工业化时代,物质生产在社会生产力中极高的时候,人们不再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而是拥有大量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某种知识技能、以及分享传播的可能性时,就会产生认知盈余。”[2]也就是说,“认知盈余”这种社会现象引发了人们产生分享知识的内在动机。因此,“知识网红”迅速崛起。同时,“知识网红”的出现,也满足了人们获取知识、提升自我、丰富精神境界的需要,从而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第二,辩证法中现象与本质的辩证关系原理,告诉我们要透过现象看本质。“知识网红”的出现只是社会现象的一个缩影,其本质是生产力的发展导致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因此,人们有闲暇时间来满足精神需求,甚至愿意为知识付费来提升自己。

第三,认识论指出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反作用于实践。人们在日常的学习和工作中,通常会发现自身的不足,但是平时又没有时间集中学习,因此通过网络平台选择自己喜欢的“知识网红”来获取知识,补足自身的短板。同时,这种日积月累的学习在提高学习效率的同时,也会提高自身能力,推动实践的发展。

最后,唯物史观中指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知识网红”善于抓住时代发展的潮流,在新媒体上有所创新,开启了新的“知识付费”时代,创造了巨大的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推动了互联网时代的变革。

三、“知识网红”的发展战略

首先,应学会关注受众的知识体验。在分享知识的过程中,知识网红应该做到善于总结学习方法,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有满足受众的多种需求,关注他们的知识体验,并不断地改进自己,才会形成“粉丝回流”。

其次,应提供优质的知识内容及标准化的评价体系。随着“知识网红”队伍的迅速崛起,各种“知识付费”平台鱼龙混杂,由于缺乏标准化的评价体系,导致一些受众不能迅速的选择合适的服务平台。同时,在日益激烈的知识竞争中,只有提供更优质的内容,才能彰显出自身的特色,才能获得受众的偏爱。

最后,要增强版权保护意识。随着传播知识载体的大量涌现,以及版权意识的模糊,导致各种抄袭现象,这严重损坏了和谐的知识氛围及版权者的合法权益。因此,“知识网红”必须要提高自身的版权意识,在维护自身版权意识的同时也不损害他人权益。

猜你喜欢
网红现象受众
再论“声无哀乐”——嵇康笔下的声音与受众
不要上“网红”的当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它们离“现象级”有多远
网络时代受众心理的分析和引导
«ВаНхУН»
当网红遇上“网红” 国外网红们都拒绝不了的鞋包好品位
你能解释下面的现象吗
猜谜语
奇异现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