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增强文化自信的路径探析

2019-01-15 07:40
山西青年 2019年24期
关键词:时代文化

李 臻

(黄淮学院音乐学院,河南 驻马店 463000)

在中国社会改革的关键时期,文化自信是民族意志和民族气节的体现。现有的文化自信建设途径必须多元化多角度展开,范围要涉及到人民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借助新媒体手段,打造新媒体平台,更好的服务人民。本文首先明确文化自信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精品奉献人民,这也是两会期间再次强调的重点,另外文化自信要与时代同步,描绘新时代精神图谱,最后分析如何通过新媒体来增强中国文化的认知和信任,这也是未来文化自信发展的主要方向。

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精品奉献人民

(一)促进公共文化服务的标准化、均等化

在2019年三月结束的两会中,再次强调了用中国理论解读中国实践的重要性,这也是为新时代我国高校教育、社会人才培养确定了方向指明了目标。此外两会中还强调要继续落实“四个坚持”的时代要求,第一个坚持就是以人民为中心,核心工作就是发挥人民主体作用。新媒体时代下,人民的文化是历史的文化也是国家的文化,要想实践文化自信,就要树立人民为中心的文化发展思想。然而文化对人民的影响可以是积极也可以是负面的,人民是文化的客体,文化来自于人民也在人民中传播,优良的文化可以满足人民的需求,增强人民文化底气,而不良的文化传播会激化人民内部矛盾,造成社会文化冲突和偏激[1]。因此在文化自信中需要人民对现有社会的主流意识等正能量的文化有认同感,将这些文化植入人民内心形成一股具有凝聚力的中华精神。公共文化服务的宗旨就是为了保障所有人民的文化权益,围绕人民团结人民,整体全面的提升人民文化的素养。因此在公共文化服务中实现标准化和均等化是建立文化自信的根基,是社会公平正义的体现。公共文化服务不因个体的差异而区别对待,应该有统一的法律规定,其适用范围是全体公民。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应包含方式和规模,建立一个科学的、有逻辑的、可实行的细化的标准体系,体系一旦建立就要经过中央批准,赋予其一定的权威性和不可侵犯性。然而标准并不是一刀切的死板的标准,各地政府在执行的时候还需要因地制宜,让标准结合当地的特色,不断充实、丰富和创新标准的制定。尤其是在新媒体变化如此快速的时代,人民对文化的需求和文化的了解不断进步,政府要紧紧围绕人民群体对文化状态的了解,创造出更适合新媒体时代发展的标准化和均等化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这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追求的在实践中丰富理论,用中国的理论解释中国的实践,然后用中国的实践创造特色的中国理论。

(二)扎实推进文化人才队伍建设

文化建设和改革的主体是人民群众,但是民众的文化水平和文化素养有限,如果仅仅依靠人民群众去创新发展文化,而没有专业人士来引领文化创新,文化自信的步伐将会走的缓慢艰难。因此专业人士去指导和带动文化的走向是必要的,需要有人来负责中国文化的创新、宣传和推广。在新媒体时代,文化作品的优异与否很大程度决定了一个国家的文艺成就,好的文化作品可以经久不衰的被流传下来。因此注重文化人才的培养,创作出符合当下时代的经典作品来引领文化的潮流也是文化传播的途径,更是在人民群体中做好文化自信工作的重要桥梁。新媒体下文化大繁荣信息大爆炸,各国的文化不断涌入中国,很多人开始崇拜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的文化,像英雄主义电影在我国的青少年群体中就很受欢迎,成为青年群体讨论和崇拜的对象。这种对外来文化的崇拜热潮应该转化为我国创立自身文化特色的动力,不断给我国的文化底蕴和文化输出注入新的力量,让更多的中国公民开始关注自身文化的发展,同时还广泛的将中国文化带到世界各地[2]。文艺工作者的创作是需要结合人民的真实需求,清楚的了解人民对文化的理解程度和接受范围,静下心来精益求精搞创作,把文化人才队伍不断建立扩大。确立人才培养机制,营造人才创新的良好社会氛围,做到人尽其用。对于创新的领域不能局限于传统文化的翻新在创作,而是要跟上新媒体的步伐,创造出当代的新文化,为我国的文化事业投入新能量,增强全体民众的文化自信。

二、与时代同步描绘新时代精神图谱

(一)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增强文化强国形象

文化要与时代同步伐。两会期间再次强调了文化创新、文化贸易和文化交流的重要性,在借鉴和交流中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续写新时代的中华文化精神。在政治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文化的独特和独立是一个国家不断发展的支柱,中国必须在世界舞台上树立文化自信的大国形象。首先,借助于多媒体手段,用中国的交友方式和原则传达出我国的精神风貌,在文化输出上注重输出方式和内容,讲好中国故事。在文艺工作中,我国近年来取得了不少的成就。例如《战狼》这一部书写国强则民强的电影不仅在国内激励起了人民的爱国情怀和文化自信,让国人看到中国声音在世界上的地位,在国外更是很好地展示了我国的大国形象,在我国文化领导权崛起中起着里程碑的作用。此外科幻片一直是我国文化的短板,总感觉国内文化工作者在想象力和创造力上不如西方国家,我国也没有科幻片的代表作。但是贺岁档电影《流浪地球》的出现让国人看到了中国科幻片的希望,这部符合中国思维中国文化的科幻片在电影制作和内涵上完全不输给国外科幻大片,同样掀起了国人对于我国多元文化发展的自豪感,看到了我国文化在不断的进步和崛起。还有中国的音乐、文字、诗词、孔子学院等属于中华文化的特有的媒体都在不断影响世界文化的走向。

(二)加强完善舆论宣传机制

新媒体时代舆论的声音无法忽视,在人人都可以发声的网络环境下,舆论的导向决定了事情发展的方法,网络传媒对于文化的影响远远超过传统媒介。网络舆论的监管和宣传机制建立有利于营造和谐健康的网络环境,规范网络传播秩序,必须坚持政府在媒体管理中的核心地位,把握舆论的主动权,加强文化宣传的意识和能力。其次,对于重大的文化事件,控制好舆论朝着积极方向发展,不能让消极负面的舆论影响大众的生活,拒绝迷行、诈骗等信息侵害网民的身心健康。其实媒体资源作为文化传播的载体,除了可以大力宣传我国的文化主旋律之外,对于正能量文化氛围的营造也很重要,将舆论作为一种反馈机制,倾听人民群众的心声,了解基层群众对于文化现状的看法和需求,避免文化输出不对口,文化认同感不强的问题出现。

(三)建立健全文化培育认同机制

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之间相辅相成,文化认同的实现也是文化自信的实现,两者都是构建和确立统一完整的文化目标的基础。文化认同是文化自信的铺垫,加强文化的认同感需要从人民根深蒂固的文化思想起步,找到共通点,呼唤起人民内心对于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这其中传统文化教育可以作为桥梁,搭建起群众和文化认同之间的关系,通过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把传统文化的精髓思想转变为大众的精神品质和行为习惯,使全体公民形成统一的社会价值观和理想信念,彼此之间紧紧地团结在一起。新媒体和传统媒体一起融合发展,大众的接受度更高,也是当今社会的主流文化,尤其是在意识形态的宣传和推广上,能在人民心中形成强烈的归属感和荣誉感。例如两会期间推出的文博精品展览和文创精品宣传等,融合了先进技术和最新的文化研究成果,通过根植于人民内心的文化来激励起文化的认同感。

三、借助新媒体增强中国文化的认知和信任

(一)构建与传统媒体的联动机制

新媒体时代,文化和经济发展迅速,信息更新速度快,实效性更强,但是对于传统文化的先进性和重要性认识不足。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要认识到传统文化在文化传播中的重要性,要以自信的态度坚守中华传统文化的阵地,搭建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沟通平台,通过传统媒体在群众心中长期积累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建立新媒体的优势和影响力,新媒体和传统媒体之间是不冲突的,传统媒体的公信力在老年群体中更占优势,而新媒体受到年轻的群体的喜爱,两者结合对文化推广更具有便捷性和覆盖性,全面提升文化自信的广度和深度。

(二)提升社会公众的媒体素养

媒体时代媒体素养也是人民素质的体现,一个国家文化的内涵体现在媒体表现力上,是文化强国在新时代下最直接的表现方式。公众媒体要对大众舆论负责,不断提升人们对新媒体的意识,强化人民对于信息的认知和处理能力,学会自动过滤不良的错误信息,有选择的相信网络信息。对于新媒体人才的培养上,让更多的文化和教育工作者从事新媒体行业,让更多的技术人员管理文化传播,提升人们的文化自觉和自信,对主流文化有正确的认知[3]。今年两会中提出的文化+旅游,就是要将文化宣传和旅游业融合发展,通过旅游景点来宣扬当地文化,成为当地文化建设和经济建设的重要手段。其中媒体的宣传就至关重要,借助媒体来推广当地的旅游特色和文化产业,吸引更多游客前来,然而旅游业造成的环境污染和艺术建筑的破坏,如何让大家做一个文明游客就需要主流媒体来提醒,是人民媒体素质的体现,通过实例报道来呼吁对游客对旅游景点的环境文化保护。

四、结语

文化自信源于一个国家对民族和政党文化价值和内涵的肯定,是文化生命力在社会生活中的延续,在我国改革开放的重要时期,文化发展也面临着挑战和机遇,文化内涵的突破和文化自信的建立需要借助新媒体的力量。在多媒体繁荣的时代实现文化的创新和输出,通过新媒体强大的宣传和融合能力,实现中华民族核心价值体系的不断完善,让社会正能量融入人民日常生活,用中国的语言文化解释中国的实践,这是我国文化自信发展前进的正确方向。

猜你喜欢
时代文化
文化与人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壮丽七十载奋斗新时代
壮丽七十载 奋斗新时代
谁远谁近?
e时代
e时代
e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