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化改革与经济增长

2019-01-15 04:21王小鲁
中国经贸导刊 2019年36期
关键词:国家统计局增长率调整

王小鲁

1978年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经济就进入了高速增长轨道。过去40年,中国的人均GDP从200美元上升到9700美元,中国从低收入国家变成了中上等收入国家,经济总量超过了许多发达国家,现在位居世界第二位。过去的经济发展成就,首先应归功于从计划经济体制转轨到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特别是改革中市场导向的民营经济高速发展,成为最大的贡献因素。

如果用年增长7%作为高速增长的标志,从1978年到2015年的37年我国经历了高速增长期,此后增长率降到了7%以下。这37年间,GDP年均增长率9.7%,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1.0%,推算国有控股的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7.0%,非国有工业的增加值年均增长14.9%。非国有工业企业中除去少部分外资企业外,以民营企业为主。此间民营经济的增长速度远远快于国有经济,而且民营企业相对而言投入更少,产出更高、效率更高。这是由于民营企业更彻底的市场导向机制带来的结果。因此,民营经济成为改革期间带动经济快速增长的基本力量。

在工业产出中(以前按工业总产值计算,1998年以后按“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计算,国家统计局所谓“规模以上企业”的概念是年主营业务收入超过2000万元的企业),1978年非国有企业对工业产出的贡献占22%,基本来自集体所有制企业和农村的社队企业。到了2015年,非国有企业贡献上升到79%。如果再加上规模以下企业,扣除掉其中的外资企业,那么全口径民营经济(包括私营企业、民营控股的股份制企业和有限责任公司等,也包括港澳台商企业)对工业的贡献大约在82%左右。因为第三产业中的国有经济份额高于工业,民营经济在GDP中的贡献稍低一些,大约在75%左右。

根据相关计算反映的改革期间民营经济对工业产出的贡献来看。到2016年非国有企业的贡献已经接近80%,但是2016年以后出现了下降。2016年非国有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占工业的比重是79.4%,到2018年下降到了72.9%。也就是说,在这段时期出现了明显的“国进民退”。2019年,根据前10个月的数据来看,这个趋势仍然在继续,非国有企业的比重仍然在继续下降。

如果看增长率,用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原始数据来进行计算,计算的是名义增长率,没有扣除价格变动因素。可以看到国有控股企业在2017—2019年都保持了正增长,而非国有企业在这三年的增长由正转负,分别是-5.7%、-14.2%、-4.4%。其中,2018年大幅度负增长有一个影响因素,是国家统计局做了统计数据挤水分的工作,挤掉了一部分水分。但是从之前和之后即2017年和2019年的数据来看,去掉挤水分的因素后,2018年也仍然是负增长。也就是说,从2017年开始,非国有经济已经进入了负增长区间。由于非国有经济占了工业的主要部分,所以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从2017年开始也进入了负增长区间。

但是国家统计局还公布了另外一套数据,即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也是按现价计算的。按照这套数据来看,无论是国有控股企业还是非国有企业,除2015年以外,其他所有年份增长率都是正的。例如2019年前10个月的数据(指标改为营业收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增长率是4.2%,而用原始数据计算是-2.6%,也就是说,一正一负相差6.8个百分点。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别?原因在于国家统计局对数据做了调整。主要是因为很多企业在经营状况不好的情况下,从原来的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以上降到了2000万元以下,因此就不再纳入“规模以上企业”的统计范围。国家统计局为了统计口径的一致,在统计中把今年调出了“规模以上”范围的企业,也从去年基数中剔除了,而对因经营状况好而新进入“规模以上”范围的企业,则在去年基数中增补了它们的数据。经过这样的剔除以后,前后统计数据一致了,今年的企业和去年的企业做到了一一对应。国家统计局认为,经过这样的调整,数据更真实可靠。

但是,这个调整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导致数据偏差。用统计学术语来讲,叫做“幸存者偏差”。这个概念来自二战时期的美国空军,当时美国空军对作战飞机受伤的情况做了一个统计,他们发现中弹受伤后飞回来的飞机,受伤最多的地方在机翼,因此他们得到一个分析结论,即在设计飞机的时候,应该加强机翼的强度,使得它更耐打。但是这个结论明显是错误的。为什么?因为如果机翼被打穿了,飞机还可能飞回来,但如果发动机中弹,或者座舱中弹,飞行员死亡,飞机是飞不回来的,会当场坠毁。因此飞机最薄弱的部位是发动机和座舱,而不是机翼。而坠毁的飞机都不在统计范围以内,他们统计到的只是没有坠毁、活着回来的飞机,因此这个统计结果明显不符合事实。

国家统计局对“规模以上企业”数据做的调整,其实是犯了同样的错误。因为经过调整,虽然做到了每个企业的数据上一年和下一年一一对应,但是剔除了因经营状况变差而退出了“规模以上”范围的企业,留下来的是经营状况更好的企业。因此,这个经过调整的数据不代表全国的真实情况,这是统计学界和经济学界一直在讨论的问题,不少经济学家对此提出了疑问,还有人专门写了文章。但到目前为止,国家统计局还没有对这个做法做出修正。

把过去20年国家统计局调整过和没有经过调整的数据放在一起比较,可以看到大部分年份调整以后和调整以前的数据大体重合,差异不大。但是从2017年开始,出现了巨大的差异,为什么?原因是在经济状况不好的情况下,有更多的企业发生萎缩,就会从“规模以上”掉到“规模以下”。这个时候真实的情况变得更加严重,而调整导致的偏差就会更大。剔除了这些掉出去的企业,负增长就变成了正增长。这说明调整后和调整前反映的情况会完全不一样。

这两套数据出现背离的基本原因,首先是所谓“幸存者偏差”问题,除此之外还可能有其他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的验证。但是,从这些数据分析可以看到,最近三年来工业形势严峻,其中民營企业面临困难,呈现萎缩和信心不足,是主要的原因。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反思当前市场化改革方向所面临的挑战。有这样一些问题需要重新思考:

第一,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公平对待、公平竞争是否得到了实现。

第二,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落实了吗?

第三,各级政府过度干预资源配置、干预市场、干预企业的问题解决了吗?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即以公共服务为中心的政府职能转变实现了吗?

第四,过去长期持续的货币刺激,最近两年我们看到已经大体上转向中性,但在经济继续下行的情况下,还能不能不动摇地继续坚持中性货币政策?

第五,长期以来积极的财政政策过度偏重政府投资,但公共服务支出偏低,企业负担偏重,政府因为过度投资导致了负债过多,有效投资减少,促进了产能过剩、房地产扩张过度,加剧了债务杠杆率上升和过高,这些情况扭转了没有?

如果当前面临的体制和政策方面的问题能够通过改革得到纠正,上面这些问题能够得到解决,回到改革开放以来的市场化方向,相信当前的经济困难能够在经过一个比较短的时期后得到克服,经济增长的动能能够较快恢复,未来中国经济仍然能够进入长期健康发展的轨道。

(本文摘自作者在十七届中国改革论坛上的发言,内容有删节)

(作者为中国改革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

猜你喜欢
国家统计局增长率调整
2020年第一季度GDP同比下降6.8%
工位大调整
股指震荡调整 创投概念兴起
沪指快速回落 调整中可增持白马
台2016GDP“成功保1”
美拭目以待的潜力城市
18
种群增长率与增长速率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