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听得懂,一做就错

2019-01-15 04:23周科
知识窗·教师版 2019年11期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周科

摘要:本文以学生“一听得懂,一做就错”的现象引发的数学课堂思考为基础,反思了教师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以及学生的不良学习习惯,探求解决问题的策略,改变教师错误的教学观念,将以生为本的课堂模式扎根于心,注重反思,学写反思性问题记录,重视课堂评估,让学生经历了数学问题的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学习思维,不断提升了学生数学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核心素养

一、问题起源

学生A说:“老师,您说的我都听得懂,但自己做就会出错。”

学生B说:“老师,为什么我做题时会感觉思路混乱?可是您说的时候,我感觉题目很简单!”

…………

学生既然懂了,怎么会做不出题目或者一做就错呢?经过深入分析,笔者发现,“听得懂,做就错”的学生并不是真懂,而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如在教学“小数除以整数”时,教师呈现例题11.5÷5后,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尝试做题。教师一边巡视,一边寻找班内优秀的作品进行展示,请学生讲解并分析商的小数点定位的算理,再试一试12.6÷6和20.4÷4,然后继续以正确例子讲解算理,对两个典型错误进行全班反馈,再问学生小数除以整数的关键是什么,总结出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一节课下来,笔者认为已经抓住了本节课的重点,难点也有所突破,但在检查学生课堂作业时,发现学生还是会出现各种错误。笔者反思:我已经让学生尝试了,也让学生重点讨论了关键点,还让学生当小老师讲解了知识点,怎么还会产生错误呢?笔者课后与学生交流时发现,学生并没有真正参与其中,只是模仿教师的做法,并不理解缘由。

二、深入分析,剖析根源

1.原因一:教師对“课堂主体”存在错误的认识

在新知探求环节,笔者先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再让个别优秀的学生代替教师讲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事实上,这只是“以教为主”的另一种手段,只不过教的人是几位优秀学生,而对于其他学生来说,思考与否并没有得到关注。笔者反思上课的内容时,发现为了节省时间,有时并没有花太多时间让全班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大部分学生对于独立思考只流于形式。

笔者的错误认识导致学生主体地位缺失,学优生展示的机会越来越多,其他学生越来越不愿意进行思考,大部分学生被动地参与学习,似懂非懂,这正是“听得懂,做就错”的最重要原因。

2.原因二:学生缺乏独立学习和探究意识,渐渐养成了不良学习习惯

笔者对所执教的两个六年级的班级进行“你喜欢数学教师上课采用怎样的方式?”的问卷调查,竟然有41.6%的学生选择“喜欢听教师讲,不愿意主动探究”。由此看出,学生已经习惯“教师或个别优秀学生在课堂上讲,自己在下面听”这种教学方式。长此以往,学生将形成以听讲、模仿为主的学习方式,独立思考、探究反思能力日益缺乏。

核心素养下的数学教学并不是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让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形成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着力点,而数学课堂是培育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主阵地,要在课堂上彻底改变学生“一听得懂,一做就错”的现象,教师必须改变教学观念,深入研究和探究适合本班学生的课堂教学。笔者从教师的教学和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方面进行了有效转变,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三、梳理问题,探究对策

1.策略一:改变教学观念,体现生本课堂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是学习主体通过亲身经历数学活动过程所获得的具有个性特征的学习策略与方法。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如果没有亲身经历,而是一味地听取教师讲解,那么如何获得有个性特征的学习策略与方法呢?因此,笔者以为,教师必须改变教学观念,留下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如在教学“小数除以整数”时,笔者经过反思和修改后,在另外一个平行班内提出算式22.4÷4,让学生借助整数除法进行尝试;笔者一边巡视一边收集并分析了学生正确与错误的情况,整理出典型且有价值的错误案例,然后有选择性地呈现,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和交流时间;笔者再进行小组交流,全班反馈,逐步理清24个0.1除以4得6个0.1,真正从算理上理解商的小数点定位。在这节课中,对于基础题型,学生基本没有错误,只是有些变式题难住了个别学生。不难看出,学生“只知其然”转变成了“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和交流时间非常必要。

2.策略二:把握学生课堂生成资源,了解学情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过程中,为了节约时间或者课堂设计的流畅性,笔者没有足够重视部分学生生成性的课堂问题和错误,只是按照精心设计好的环节去思考和交流,这样的课堂相当于走过场,流于形式,到最后还得由教师讲解式的总结来收场。如此恶性循环,对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影响。要改变这些不良现象,笔者认为首先要安排好合理的教学活动,尽可能让学生经历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保证学生有足够时间独立思考和交流,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障碍和困难。

如在教学“万以内退位减法”时,快上完课了,有位学生提出:“老师,为什么四位数的减法要从个位减起?”由于时间关系,笔者马上回答:“老师举个例子,如果1200-1110,从高位减起,十位不够减向百位拿1,百位原本写的1又要擦掉,这样涂改不方便,从个位开始就避免了这种麻烦。”在第二个平行班执教时,另一位学生提出了同样的问题。笔者静心思考后,认为这是很多学生的问题,要让学生自己通过举例,发现、体验从高位减起的可行性和局限性。

之后,笔者改变教学策略,在两个班级采用了不同的教学方法,学生对万以内退位减法的知识点掌握途径截然不同,一种是被动式接受,另一种是发挥学生的智慧,让学生“回答”学生的提问。前者学生积极性不高,后者学生学得主动、学得更精彩。

可见,教师备课不论如何周密、详尽,都是事前的计划,教学中难免会遇到各种突发情况。这需要教师沉着冷静,及时调整,做一个不断学习、不断充电的教师十分必要。

3.策略三:重视课堂评估,让每位学生思维都跳起来

在两年的数学日记探究中,笔者发现这种方式有助于全面获取与学生数学学习有关的信息。但课堂的被动参与使得学生的思考能力变弱,写数学日记有时力不从心。怎样改变这一现象,让每位学生的思维都能动起来呢?笔者尝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留两分钟时间写反思性问题记录,针对本节课没有解决的问题,以及学生更深入的理解和探究,每位学生都要求思考和记录。这不仅促进了师生之间的交流,还从学生主体出发,关注学生思维的成长。

学生在学习比例尺后,提出了一个问题:“比例尺是最简的比吗?”这位学生应该是经过仔细观察后得出了自己的思考。教师评语:“是的,比例尺是最简整数比。如果不是最简整数比,就像你说的,在比例尺一样的图上,比例尺可以出现很多,比如1:1000,2:2000,1.5:1500……你很爱观察,也很会思考。大拇指送给你。”当然,这样的问题也值得其他同学学习。在课堂上,笔者经常表扬提问的学生。如今,班级举手的学生越来越多,提问也越来越有深度。

學生在做一道练习题时,发现在4/5,5/6,6/7,7/8,8/9,9/10……这样的数中,发现分母越大,数就越大;但在倒数中,分母越小,数是最大。教师评语:“把倒数按顺序写出来,并化成小数比较大小,求证结论。”有思考才会有进步,这位爱思考的学生也在慢慢提高自身数学素养。

反思性问题记录是记录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一种方式,教师可以有效评估学生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以及数学学习过程。在此过程中,班级同学逐渐形成了思考记录的氛围,改善了学习成效。

4.策略四:注重反思,制定各阶段学期计划

小学数学的很多学习内容看似简单,执教后却发现学生的作业情况不理想。笔者认为要解决“听就懂,做就错”的现象,不仅要备好课,抓住课堂生成,还要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及时反思每一节课、每一阶段的教学。教师要进行教学反思,学生也要有反思,学生只有认真思考课堂教学的内容,主动学习,才会对知识点产生学习兴趣,激发自己的学习热情,以此循环。在课堂反思性问题记录之后,每位学生要学会总结单元知识点,以及制定各阶段的学期计划。

新学期开始时,笔者安排学生写开学初计划,因为有目标才会有方向,有方向才会有前进的动力。以下是本班某学生开学初写的计划(如图1所示):

学期已过一半,笔者又要求学生进行反思(如图2所示)。因为只有不断反思,学生才会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寻找改良策略。

一些教师不认同阶段性反思,觉得没有意义。事实上,笔者在实践中发现,阶段性反思十分有必要。学生开学初精神涣散,让学生制定开学初计划,可以尽快将学生假期浮躁的思绪拉回课堂,让学生静下来想问题、目标。制定学期中期目标的目的,是让学生对前段的学习进行反思,查漏补缺。

四、正确看待问题,提高数学素养

特级教师俞正强曾说过:“一个好教师是由许多好习惯支撑起来的。”教师除了掌握良好的专业知识基础,还要多“泡”班,多了解学生学情,那么自然会得出更多好习惯和方法。笔者经历了学生“听得懂,做就错”中反思成长,改变了错误认知,将课堂还给学生,并尝试学写反思性问题记录,发现班内大部分学生的数学素养都有很大提升,从原先和同年级相差7分的平均分到相差0.1分,再到后来超越2分的平均分可以看出,学生从原先的“假懂”已经慢慢转变成了“真懂”。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教育出版社,2001.

[2]杨余庆.小学数学课程与数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吴春伟.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4,(20).

[4]薛剑刚.论学生自我提问能力及培养[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1,(S1).

[5]吴正宪.儿童心中的数学世界——数学日记[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作者单位:浙江省诸暨市大侣小学)

猜你喜欢
核心素养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