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北京市做好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的若干思考

2019-01-16 05:02
中国水利 2019年3期
关键词:供水管水源饮水

孙 迪

(北京市水务局,100038,北京)

2005年以来,北京市结合实施农民安全饮水工程和新农村建设,在全国率先完成了“十一五”规划任务,基本解决了农民饮水安全问题;“十二五”以来,在持续推动农村供水设施升级改造、提升供水运行管理水平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农村供水站消毒净化设备的安装运行,强化农村饮用水卫生监测,农村地区供水条件得到了进一步改善。2018年年初开始,结合《北京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专项行动计划(2018—2020年)》,北京市以“清脏、治乱、增绿”为抓手,重点做好农村饮用水水质提升和污水治理工作,统筹抓好农村节水管水、治水兴水的各项任务,着力提升首都水安全保障能力。

一、农村供水设施基本情况

目前,北京市共有182个乡镇3920个村,其中,598个村属于市政供水范围,585个村由96个乡镇供水厂供水,2 731个村由3 283座村级供水站供水,6个村采用分散供水(非单一水源)。

乡镇集中供水厂主要由水务站(所)或乡镇政府管理,少数乡镇供水厂由专业化公司管理;村级供水站全部由村委会管理。乡镇集中供水厂及村级供水站日供水能力约125万t,约为中心城区日供水能力的40%。供水保证率达到95%以上,自来水入户率99%,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二、存在的突出问题

受水源条件、设施状况、居住分布、标准提升等因素影响,北京市农村供水在水质达标、水量保障、长效运行等方面还存在薄弱环节和隐患。

1.农村供水消毒净化设施运行率不高

卫计部门监测结果表明,2013—2017年,北京市农村地区饮用水水质达标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长期位于全国前列。水质超标指标主要以微生物含量为主,且微生物通过加热、消毒后可去除。但目前,北京市农村供水厂(站)消毒设备运行率普遍较低,有超过一半的设备尚未实现24小时不间断运行。

2.部分村庄供水保证率有待提高

少数村庄受水源、设施状况等因素限制,存在限时供水或季节性暂时饮水困难情况。导致其供水保证率低的主要原因有3个:一是部分水源井出水量不足,村委会采取限时供水的方式保障村民基本用水需求;二是部分村庄受山区地质条件所限,供水管路埋深较浅,为防止冬季冻损和减少跑冒滴漏,实行限时供水;三是农村居民多数用水不交水费,供水站运维经费由村委会筹资支付,村委会为了降低供水成本,通过“一事一议”的方式,采取限时供水。

3.城乡二元化结构尚存,集约化水平不高

目前,全市3 920个村中,有1 183个村由市政供水管网延伸和乡镇供水厂供水,覆盖率仅为30%。同时乡镇供水厂“大马拉小车”现象比较突出,供水能力未得到充分利用。还有2 737个村主要通过村级供水站供水,供水规模小且较为分散,部分供水站平均日供水能力不足200 t。

4.农村地区发展的软实力还需加强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在农民。2018年中央1号文件全面部署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农村美、农业强、农民富”的目标,在打造农村硬件基础设施的同时,农民思想意识的软实力也应得到同步提升。以农村用水收费为例:目前,农村集中供水厂水价集中在1~2元/m3,村级供水站水价在1元/m3左右,水费收取率不到30%,村民私自打井取水、随意破坏供水计量设施、拒绝缴纳用水水费的情况时有发生,需加以引导和规范。

三、做好乡村振兴中饮水安全保障工作的建议

农村饮水安全作为支撑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的关键性保障措施,应当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找准与建设美丽乡村不相适应的问题和薄弱环节,统筹解决城乡供水格局不平衡、农村供水发展不充分问题。通过加快推进集约化供水设施建设、巩固提升村级供水设施水平、强化设施运行维护管理、健全完善用水计量收费机制等措施,全面提升农村供水安全水平。

1.规划先行,持续推进村级供水设施巩固提升

按照《国家发改委水利部关于做好“十三五”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作的通知》(发改农 经 〔2017〕410号)、《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作考核办法》(水农〔2017〕253 号)要求,结合美丽乡村建设,继续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围绕“六网”(供水管网、污水管网、垃圾清运网、乡村路网、电网、互联网)查漏补缺,提档升级,逐步实现基础设施城乡一体化。积极推动市区两级《“十三五”时期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规划》实施,加快推进集约化供水、完善村级供水设施、强化设施运行管理、完善体制机制、加强监督考核,全面提升农村供水安全水平。

2.以问题为导向,因地制宜,分类施策

(1)重点解决水源不足问题

目前,导致北京市农村地区供水水源不足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受地质、环境等自然条件制约,在密云、房山、门头沟、延庆等4个区的山区存在水源保障不足的村庄;另一方面是受限时供水、分段供水、节约成本等人为因素影响导致供水量不足,目前在通州、大兴等人口密集地区或城乡接合部地区多属于此类情况。针对这些问题,应采取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的方式:

①对于受自然因素影响的村庄,要充分利用好现有政策,结合美丽乡村整体规划以及 《新一轮山区泥石流易发区及生存条件恶劣地区农民搬迁工程》,将村庄搬迁至水源充足的地区;不具备搬迁条件的,要组织技术力量对地下水资源进行勘探,对利用水库塘坝蓄水、自建集雨设施以及利用引泉水、矿井水解决饮水困难问题的可行性进行论证,采取更新水源井、高标准建设雨洪水及矿井水输水设施和积蓄工程等措施,提高供水保证率。

②对于受人为因素影响的村庄,要充分消化现有政策,保证惠民利民政策普及到位、利用到位。目前,国家和北京市均制定和实施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运营税收优惠政策,大部分供水运营单位税收负担有所减轻,建设和运营效率明显提高,一定程度缓解了农村供水设施运营维护经费不足的压力。但是尚存在政策普及的“死角”,个别区还没有完全享受到补贴政策,建议进一步加强领导干部对各级政策文件的理解消化,特别是要注重对村两委班子的政策宣贯、引导和理解能力的培养。

(2)高度关注水质波动问题

①对于受地质条件影响导致水质不达标的村庄,具备纳入城市供水管网、郊区新城供水管网或乡镇集中供水管网条件的,优先接入公共供水管网;不具备接入公共供水管网条件的,采取替换水源或配备净化设备、优化水处理工艺等方式解决水质问题。

②对于运行维护不到位导致饮水不安全的村庄,要加强对村委会成员和村民宣传教育,树立健康用水习惯,经供水厂(站)处理后的自来水需加热后饮用;规范水质净化消毒设备管理,做好原水、出厂水、管网水的水质日常检测工作,尽快实现卫生许可证全覆盖;建立监督考核制度,对已安装消毒设备但未运行的村级供水站要制定具体的整改方案,限期整改到位;对未安装消毒设备的村级供水站,要制定工程实施计划,做到净化消毒设备应装尽装,良性运行。

3.推动专业化运行维护,提高农村供水管理水平

积极探索国有供水企业通过特许经营、委托运行等方式,对辖区内农村供水设施进行统一管理。暂不具备纳入统一管理条件的村级供水设施可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聘请第三方专业化运维公司负责净化消毒设备维护、水质日常检测,村委会协助做好第三方运维公司的监督考核工作,同时负责水源巡查、管线巡查、水费收缴、水质公示等工作。

4.健全完善用水计量收费制度

按照“低起步、广收费”的原则,健全完善农村供水计量收费制度。科学合理测算供水成本,通过“一事一议”等方式制定农村供水价格,并在村内进行公示;不断完善农村供水收费机制,逐步提高水费收缴率。

5.明确职责,建立运行维护补贴保障机制

明确市区两级责任。以区级资金为主,每年收取的水费用于水质监测和设备设施的日常运行维护,不足部分由区财政补贴。市级资金以引导奖励为辅,通过转移支付或专项奖励等方式鼓励在推进计量设施安装到位、消毒净化设施良性运转、水费足额收取等方面表现突出的各区、乡镇、街村或供水企业,为农村供水设施正常运行提供辅助资金保障。

围绕美丽乡村建设,北京市新时期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应着力改善农村饮水条件,在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的基础上,通过新建或

改扩建集中供水厂、实施村级供水站达标改造、新建或改造供水管网以及加强水质监测等措施,推进“农村供水城市化、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努力实现到2020年基本建成与小康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村镇供水安全保障格局的目标,提高农村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猜你喜欢
供水管水源饮水
二次供水管道漏损预警方法的分析和选择
住建部发改委发布关于加强公共供水管网漏损控制的通知(附图解)
市政工程供水管网运行管理
简易饮水鸟
水源探测器
南水源头清如许
怎样做到科学饮水
基于BIM的供水管网智能运维管理系统设计
饮水
寻找水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