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城乡居民共饮同质水的实践

2019-01-16 05:02叶志才王明明
中国水利 2019年3期
关键词:供水管水源地水厂

房 凯,叶志才,朱 泉,王明明

(江苏省宿迁市水务局,223800,宿迁)

宿迁市位于江苏省北部,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下辖沭阳县、泗阳县、泗洪县、宿豫区、宿城区,人口591万人。从2008年开始,宿迁市大力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主要通过新打地下井、铺设农村供水管网改善农村居民饮水条件。据有关资料显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完成后,宿迁共有农村地下水厂1 300多座,包括政府投资、个人承包的各种类型小水厂。

江苏省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到2022年区域供水入户率实现90%以上,让农村居民喝上和城市居民一样的优质自来水。近年宿迁市按照城乡供水一体化要求,加大财政支持,引导企业投入,在苏北率先实现区域供水通村率100%、入户率90%以上目标,但也遇到了一些新问题。

一、系统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

1.制定城乡供水一体化实施方案

为让农村居民喝上和城市居民一样的自来水,彻底解决农村小水厂供水安全保证率低问题,宿迁市按照城乡供水一体化要求,出台了《关于加快实施全市区域供水 “通村达户”工程的意见》等文件,编制了农村饮水安全区域供水工程规划,制定了城乡供水一体化实施方案。方案要求:①选择好供水水源。骆马湖、洪泽湖、大运河作为南水北调输水干线,沿线大部分县区将其当作供水水源(沭阳县主要以淮沭河为供水水源)。在水源地建设取水头部,铺设管道将水源水送至净水厂。②科学设置区域供水水厂。结合城区水厂的互联互备,区域供水水厂一般在城乡接合部选址。农村供水采用片区供水方式。水源地一般采用预处理,通过投加高锰酸钾、臭氧等进行初处理;供水水厂采用“传统工艺+深度处理”方式,提高供水安全保障程度,改善水质口感。③合理配置供水管网。从水厂到各乡镇区域的供水主管网一般采用球墨铸铁管,面广量大的到村到户管道采用PE管,统一采购水表。

2.加快区域供水水厂和供水管网建设

区域供水“通村达户”工程是宿迁市委、市政府一号民生工程。各级党政主要领导亲自部署,推进水源地达标建设,新建改造区域供水水厂,铺设各级供水管网,实施供水入户,2016年12月底完成了预定目标,截止到2017年年底已投入50多亿元。全市建成区域供水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12个,应急水源地3个,新建、扩建区域供水主供水厂13座,日供水能力103万t,铺设供水管网5万km,在苏北提前实现了区域供水通村率100%、入户率90%的目标,实现了管网村村通、户户到。区域供水工程总投资大,省级补助少,县区财政资金压力大。因此,在投资主体选择方面,区域供水主供水厂和区域供水主管网的投资主体一般有两种形式,即政府投资和供水企业投资。根据县区与供水企业签订的投资合同,县区和供水企业共同建设水厂和主管网。在抓好区域供水主干管网建设的同时,围绕省水利厅部署,推进新一轮农村饮水安全规划实施,严格按照供水管网施工标准和规范,开展管道冲洗和消毒,确保农村饮水安全。

3.建立城乡供水长效运营机制

通过到外地学习并结合县区实际,根据不同的投资主体,县区政府与供水企业多次协商,建立了区域供水工程长效运营机制。沭阳县、泗洪县、宿豫区实行趸售管理,即由城区自来水厂批发供水到乡镇,城区自来水公司对水厂和到乡镇的主管网进行管理;各乡镇成立乡镇自来水公司,统一乡镇范围内的工程运营管理。泗阳县、宿城区采用城区供水企业直接抄表到户的管理方式,并负责工程运行维护。合理确定农村供水价格,沭阳县、泗洪县、宿豫区等地农村水价为2.0元/t,宿城区抄表到户地区农村水价为1.65元/t。同时,以乡镇为单位合理处置小水厂,有的小水厂被及时关闭,有的则根据备用要求保留下来作为区域供水的备用水源。

二、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

1.区域供水“通村达户”工程需要进一步巩固

目前,沭阳、泗阳等地个别水厂

收稿日期:2018-12-27

作者简介:房凯,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农村水利建设管理。只有1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需要建设备用水源地,提高水源保证率。从区域供水运行情况看,部分水厂需要扩建,比如泗洪水厂设计规模是7.5万t/d,实际运行规模近6万t/d,水厂负荷近80%,已经接近扩建要求。目前,区域供水主管网主要是树状管网,供水保证率低于环状管网,也需要将管网连成环状。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建设,确保老旧管网全部改造,特别是农民集中居住区管网,有的达不到区域供水压力要求,供水压力小,供水量不足,无法满足老百姓的用水需求。

2.县乡工程运行管理队伍不健全

宿迁市区域供水 “通村达户”工程在每个乡镇各类管径供水管网平均长达500 km,乡村道路建设施工、重载车辆碾压等外来破坏因素多,损坏概率大,群众反映的焦点集中在供水管网损坏频率高、维修时间长上。究其原因,主要是县乡两级运行管理队伍不健全,特别是乡镇不仅要承担500 km管道巡查、维护,还要承担1万多户水表抄表工作,任务非常繁重。各地对乡镇以下的供水管理,大多采取整合乡镇水务站人力资源的方式对到村到户管网进行管护。每个乡镇水务站只有6~8人,加之缺乏专业技术人员,力量不够、经验不足、技术落后,定期对管网和水质进行检测的难度较大,对损坏的管网难以做到及时发现、维修到位,难以保障区域供水一体化正常运行。

3.农村区域供水成本与收益失衡

区域供水的用水对象是全市农村人口,尽管农村居民与城市居民使用一样的自来水,但是农村供水与城市供水在运行管理上有着显著区别。区域供水工程实行按表付费,由于农村青壮年长年外出务工、留守老人居多,除了春节等外出人员返乡外,平常用水量少,同时受传统生活观念、用水习惯影响,往往采取选择性用水,比如做饭时多使用自来水,洗衣、洗菜时多使用手压井水,导致实际用水量更少,供水多与用水少的矛盾突出,供水成本与收益严重失衡。目前,各地对供水亏损、漏损水量分担问题尚未建立解决机制,在县级公司统一管理地区,亏损由县级供水企业承担;在县乡分级管理地区,由各乡镇承担。由于县级公司与乡镇公司是两个独立的运营主体,存在乡镇水费缴纳不齐时县、乡公司就漏水费用分摊存在分歧等问题。

三、保障城乡供水工程长效运行建议

1.建立高效运行的管理机制

充实县区、乡镇供水工程管理队伍,加大人员技术培训。逐步推进区域供水抄表到户模式,实现城乡供水统一管理,彻底实现城乡同服务。加强水质检测能力建设,严格净水工艺质量控制,加快建设地下管网GIS管理系统,建立安全生产管理和隐患整改制度;加强管网运行与维护管理,努力降低管网漏损率;提升供水服务意识,采取便民利民的服务方式方便用户,提高用户对供水服务的满意度。按规范要求结合管网实际情况设立测压点、水质监控点、大用水户流量监控点,实时采集管网水质水压水量、阀门状态等信息,及时对管网运行情况进行分析,确保终端用户水压足、水量够、水质优。

2.建立全方位的水质保障机制

制定水源地达标建设方案,提高供水保证率。依法划定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明确水源地监管保护责任主体、责任人,并将相关信息在当地主要媒体上进行公示。对水源地进行挂牌保护,严格项目审批,加强水源地上下游及所在区域的水环境治理,确保水源地保护区内无影响水质安全的建设项目和设施。修订完善城乡供水应急预案,建立水质在线监测、信息通报、应急联动和共享机制,制定和完善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应急处置预案。

3.建立可行的水价形成机制

考虑到区域供水的公益性和群众的承受度,区域供水到户价格按照“补偿成本、合理收益、节约用水、公平负担”原则,建立科学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实行居民生活用水和非生活用水分类计价,生活用水价格按照保本微利的原则确定,非生活用水价格按照成本加合理利润的原则确定。积极推行分类水价和阶梯水价,以工补农、以商补民,努力实现区域供水的收益平衡;对农村居民用水,建议短期内实行城乡差别政策,不收取污水处理费,对先期因城乡差距导致差价的应适当给予财政补贴,但要根据水源状况、供水成本以及群众承受能力逐步调整,分步到位,最终实现同网同价,使水价问题不致成为区域供水一体化的障碍。

4.建立高质量的供水服务机制

区域供水不同于一般的农村小水厂供水,一旦停水,将影响几个乡镇甚至全部乡镇。应保证供水不间断,不得随意停止;设立24小时服务热线电话及投诉处理监督电话;建立用户服务呼叫系统,实现对用户来电的自动处理,包括话务分析、业务分析、热线大屏、电话录音等。供水企业要主动联系当地用水单位及用水户,发放供水服务卡,在卡片上标明片区供水抢修责任人、联系方式等内容,便于及时对接,帮助解决突发问题。对供水管道突发性爆管、折断等事故及一般性的明漏,应立即组织抢修。加大对群众的用水宣传,特别是宣传区域供水的安全性,增强群众节水意识,让更多的人接受、使用区域供水。■

猜你喜欢
供水管水源地水厂
某水厂源水铁锰超标处理试验研究
某备用水源地水库流域内水污染源分析及建议
二次供水管道漏损预警方法的分析和选择
给水厂工程清水池的设计总结
住建部发改委发布关于加强公共供水管网漏损控制的通知(附图解)
市政工程供水管网运行管理
水厂液晶幕墙系统建立和应用
次氯酸钠自动精密加药系统在乡镇水厂中的应用
浅议农村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划分
电法在水源地勘探中的应用——以河南渑池电厂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