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龄化背景下失智老人机构养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

2019-01-16 07:44石金武
山西青年 2019年5期
关键词:心理压力养老护理人员

石金武

(钟山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南京 210049)

目前,我国的失智症老人照护主要分为家庭照护与机构照护两大类。家庭照护主要以患者子女、配偶为长期照护者,但由于照护难度高、照护者心理压力大、子女工作节奏快等原因,往往无法兼顾,因此,越来越多的家庭选择将失智老人送往专业的照护机构,接受专业照护。本文主要对失智老人机构养老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并探究相关对策。

一、失智老人机构养老存在的问题

(一)失智老人机构养老供需矛盾问题

随着失智老人群里数量的增长、经济社会转型、政府职能转变、家庭养老功能弱化等因素,这使得失智老人家庭在选择养老方式时更倾向于选择机构养老,机构养老服务需求巨大,而提供失智老人养老机构床位不足,导致供需矛盾尖锐。

(二)基础硬件设施适老化不够充分

由于失智老人在国内属于照护级别较高的一类人群,多数机构不愿设置专门的区域收住失智、半失智老人。即使有部分机构设置了专区,也仅是对原来的养老院的楼层进行物理隔离,没有进行整体布局,更谈不上有细节设计。多为单侧或双侧走廊加房间,布局非常单,鲜有精心设计过的平面布局,更多的还是宾馆公寓的感觉,更谈不上家庭氛围的营造。

(三)护理员工作压力和心理负担过大

长期照护失智老人的护理人员,由于不仅工作繁琐,且承受的心理压力大,因此易出现抑郁现象,对生命产生恐慌等消极情绪,不利于老人的养护和康复。

(四)专业护理人才短缺问题

目前我国养老护理人员存在年龄大、学历低、流动性高等特点。由于工作强度高、工资待遇低、心理压力大社会、地位低等因素加在一起,导致养老护理行业人才流失严重。相关职业院校的养老护理相关专业招生情况也不容乐观。专业老年护理人才的数量和质量都严重不足。

(五)失智老人精神关怀不足问题

目前多数养老机构虽然满足了老人们生理上的需求但是缺乏对老人及家属的安慰关怀与心理辅导,甚至限制老人的行动自由[1]。

二、对策与建议

(一)政府鼓励社会力量养老,持续增加公共投入

失智老人的社会养老模式是一项系统性的利民惠民的基础性工程,政府必须积极有为,充分发挥其自身独特作用,从宏观设计、体系安排、制度保证、经费投入到舆论宣传、监督管理、政策引导等方面都应该发挥政府的积极作用。

(二)改善设计,打造可靠的安全硬环境

失智老人的起居室应该以简单为主,室内家与物品尽可能少摆放,以加大其活动空间,且无门槛、隔断、地毯等障碍物或尖锐的棱角等。在起居室内不摆放可能导致伤害的危险物品,如利器、火种等。对于药物要进行统一上锁管理,放置在失智老人无法拿到的位置,避免误食。对于中、重度喜爱走动的失智老人,外出活动时需由护理人员陪伴,在室内坐着的时候可采用安全防护带约束,以防跌倒引起起骨折。

(三)帮助护理人员减轻心理压力

针对护理人员心理压力大的问题,一方面通过加强培训,普及与深化失智症的表现、进程、危害、治疗等知识,加深照护者对失智症的理解,消除护理人员的恐慌感。另一方面,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减压活动,通过各类活动来释放压力;同时,鼓励护理人员互相帮助,互相分享经验,以更好的状态再次回归工作。

(四)强化失智老人照护的专业人才队伍培养

现代社会的养老质量保证在于专业化,专业人才是保障的基础。医养结合,医务人员走进养老机构,能够较好地解决失智老人的医疗人才短缺的问题,与此同时,我们还应加强护理人员对失智老人照护能力的培养。要鼓励有志从事养老事业的人员参与到老年服务行业中来,定期组织他们进行技能培训,发放相应的职业等级资格证书。

(五)关注失智老人的心理需求

机构护理人员容易忽视失智老人的心理需求,导致老人产生不良心理状况。关注老人的心理需求应树立以人为本的照护理念,强调失智老人的价值、人格和独立性,注重老人幸福感的提升[2]。要尊重患者,对失智老人表现的症状要理解与宽容,注意保护好老人的自尊心。观察老人的言行变化,当失智老人产生过激行为时,要分析其产生过激行为的原因,采取合适方法,缓解老人的症状。

猜你喜欢
心理压力养老护理人员
养老生活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护理人员奖500被批“寒酸”
基于BSTL与XGDT算法对多级别心理压力的评估
重症监护病房护士的压力源分析及应对方式
养老更无忧了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浅谈影响外科护理人员身心健康的因素及解决对策
养老之要在于“安”
通过图片看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