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沂蒙精神融入新时代大学生就业教育的模式研究

2019-01-16 07:44吴付法丁瑞兆
山西青年 2019年5期
关键词:沂蒙精神大学生

吴付法 丁瑞兆 孙 宁

(临沂大学,山东 临沂 276000)

近年来,伴随国家供给侧改革的推进,我国高校教育体制不断创新,各高校开展争创“双一流”高校模式。而大学生就业形势的严峻,成为各高校开拓进取的绊脚石。根据调查显示,2017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795万人,较2016年毕业人数增加30万人,2018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820万,较2017年毕业生增加25万人。对于就业形势严峻的现状,要鼓励大学生积极进行创业,创业已经成为提升大学生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当代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结合各大高校的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原因,可以归结处以下几点:

(一)就业目标缺失,大学生职业规划不清,缺乏吃苦耐劳、持之以恒的精神。大多数大学生考入大学之后(主要群体为大一学生),对于就业方向知之甚少,甚至毫不关心,对于未来就业普遍存在盲从、逃避等现象,树立正确的就业目标可以培养大学生吃苦耐劳、持之以恒的精神,有效推动大学生在校学习能力。

(二)就业观念淡薄,就业诉求意愿不强,缺乏无私奉献的奋斗精神。大学生考入大学后(主要群体为大二学生),对社会关注度较少,对自身专业对应的行业了解不清,对应企业的发展知之甚少,对选择符合自身就业的单位更是模糊不清。这些问题的出现都是就业观念不强烈所导致,不能够主动学习专业知识,关注社会发展,懒惰心理恒生,追求回报主义所导致,缺乏了无私奉献的奋斗精神。

(三)就业韧性不足,缺乏艰苦创业精神。(主要群体为大三,大四学生)缺乏就业求职的韧性,对于就业存在畏惧心理,侧面反映出综合能力差,心理素质不强,缺乏艰苦创业精神。

(四)就业担当较差,缺乏爱党爱军的担当精神。(主要群体为毕业学生)实习、就业群体普遍存在责任感不强,担当意识弱化的现象。对于责任感的培养严重缺失,对家庭责任、社会责任等毫不关心,自我中心主义严重,缺乏爱党爱军的责任担当精神。

二、当代大学生就业教育现状

研究发现,国内各高校在大学生就业教育方面的工作力度稍显不足,多数高校存在一下问题:首先,就业课程单一,模式老化,缺乏创新性。很多高校在开展就业教育的过程中,往往采用固定教材,而教材的选题较陈旧,与时代背景相差甚远,不符合社会需求。第二,就业课程形同虚设,关注度较低。很多高校开设就业教育课程后,对于就业的课程开设不与关注,存在放之认之、束之高阁的情况,导致学生对于就业课程不重视不认可。第三,定位不清,责任不明,缺乏专人专管。很多大学的就业课程是由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老师担任。

三、沂蒙精神融入当代大学生就业教育的模式

远流管理咨询公司首席顾问詹文明先生对德鲁克一生的评价可以总结为“心智决定视野,视野决定格局,格局决定命运,命运决定未来”。就业问题的出现,可以依托沂蒙精神加以分析。首先,刚入校新生,各高校普遍以培养融入大学为主题,对于本专业的就业引导较少,缺乏详细的规划引导。而学生在入学之后,告别枯燥的高中生活,步入大学校园,所有的思想都集中在新奇感等不成熟的思想氛围中。大一学生更应该植入吃苦耐劳的精神,让学生在入校后就要有意识的去培养能吃苦的精神,融入大学更多的在于对大学的规划,脚踏实地的去感受大学生活。其次,大二学生缺乏树立就业目标,立足于专业知识的学习的同时要着眼于市场需求,找准目标单位,完成就业方向。第三,自身综合素养急需提升,就业技能急需提高。大学生活接近尾声,因前期的目标缺失,导致多数大学生出现就业恐慌的尴尬境地,这种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导致就业进入死胡同。第四,初步就业或即将就业的大学生,目标定位不明确,导致就业之初不能适应社会步伐,普遍存在应付、混日子的情况存在,根据对近三界毕业生的就业调查结果显示,7%的同学都会在就业三个月以内换工作,15%的同学会在一年内重新选择工作。这种现象表明大学生就业难题的集中体现在学生的对就业的认知程度,只有目标清晰才能完成就业,如何培养大学生的认知社会,是当前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针对以上问题,结合高校实际情况,提出以下解决方案。

开展沂蒙精神励志教育,将沂蒙精神特质融入大学生生涯。临沂大学作为文化传承的载体,以沂蒙精神为核心,提出开展励志培养班,目的在于培养具有沂蒙精神特质的合格大学生。培养班积极开展沂蒙精神传承的各项活动,促进了教风、学风、思想道德建设以及学生知识、素质和能力的全面提高。对于当代大学生树立无产阶级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塑造和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解决信仰、信念问题,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沂蒙精神励志教育分多个阶段融入到大学生教育过程中,针对我校学生整体构成分布,是分成四个阶段,即大一、大二、大三、大四。第一阶段以培养学生吃苦耐劳,感悟沂蒙精神为主线。改变以往课堂教学的模式,结合沂蒙特色,开展体验式教学。依托学校、革命纪念馆等社会资源,制定励志教育培训方案,针对大学生群体开展教育活动。当前高校教育所提倡的反转课堂教育,远不如体验式教学带来的效果显著。大一军训着重磨练了学生的意志力和爱国情怀,军训结束,进一步植入沂蒙精神励志教育,国内部分高校将本校的校风校训融入到后续教学中去,我们不仅要融入校风校训,更应该将沂蒙精神植入到教学中去,让学生从感知到认知升华,这既是教学的补充,也是当前高校全员育人的有机组成部分。

第二阶段以培养学生感知专业知识和了解社会需求为主要目标。沂蒙精神内涵中无私奉献是对培养学生认知学业和了解社会动力所在,学生在学习、实习、社会调查中要敢于实践,勇于实践,在学习中完善自我,成就自我。不断克服自身的懒惰心理、浮躁心理、从众心理,让自己在感悟沂蒙精神的过程中养成坚强的意志力和创造力,为自己树立远大目标。

第三部分以针对就业学生开展就业主题教育,以艰苦创业、责任担当为主线,引导学生顺利就业。大学生就业初期面临真正的就业慌,就业迷茫、恐惧心理等问题接踵而至,培养学生艰苦创业的精神是寻找工作的突破口,而责任担当更是学生直面工作的基本素养。作为高校就业人员应该从以下几点开展就业工作,开展职业规划教育培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明确个人职业定位。开展企业现场教学,带领学生深入企业,了解企业发展现状及用人需求,理清就业思路。开展求职能培训,帮助学生挖掘自身特点,选择适合自身的工作单位。同时定期开展就业跟踪,为学生提供保障,为后期社会服务做铺垫。

第四部分以培养学生爱党爱军为主线,对离校学生开展离校教育。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沂蒙人民在革命年代就以以爱党爱军为主线,在战争时期体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而当前社会环境复杂,当代大学生的爱党爱军精神培育更是刻不容缓。

四、经验启示

“教育供给侧改革”是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础上所产生的专业术语。所谓“供给侧结构改革:是原先在经济方面提高产出品的质量,改变原有生产要素结构,扩大有效供给,拉动经济增长,在满足人民物质需要的同时,也对社会各个层面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据此来推断,“教育供给侧改革”目的在于挖掘优质教育资源,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为广大在校生提供更多的机会,方便其自主择业或创业,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综上所述,对国内高校大学生的就业教育提出几点建议:首先,秉承开放办学的先进理念,面向社会,吸引优秀企业、官方职能部门等彼此相互协作,开展“产学研”活动,举办就业教育研讨会和交流会,邀请企业成功人士走进校园,开设讲座等形式的公开课,建立多方合作的互动共赢的长效机制,实现校企合作、政府部门和兄弟院校等的多方位支持,让大学生在入校住处就充分体会到就业创业教育中。其次,结合各高校自身区域特色,培养大学生就业创业意识和动手能力,增强学生认知创业意识。第三,开展走进企业日等活动,拉近学生和社会的距离,让当代大学生意识到就业的危机感。分别在意识、行为、实践等方面培养学生的就业理念,带动学生的就业欲望,推动各高校的就业工作,为社会输送人才。

沂蒙精神育人不仅仅是培养学生,作为高校教师也是沂蒙精神育人的团体。在培养学生的同时,培养教师践行沂蒙精神,加强教师综合素质提升,体现“敢担当、善创新、能吃苦、乐奉献”特质,为学生甚至全社会做出表率。

猜你喜欢
沂蒙精神大学生
建党百年视域下沂蒙精神的当代价值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沂蒙壮歌》
韩国汉诗中的沂蒙历史名人形象研究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拿出精神
登临沂天蒙山 行歌沂蒙调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