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的异化劳动思想

2019-01-16 07:44
山西青年 2019年5期
关键词:资本家异化资本主义

栗 爽

(天津商业大学,天津 300400)

马克思的异化劳动思想起源于《1844年哲学经济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经过《德意志意识形态》(以下简称《形态》)的发展,最终在《资本论》中得到完成。马克思在这一系列著作中对资产阶级的古典经济学、黑格尔的哲学以及各种形式的共产主义理论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因此其异化劳动思想具有较为明显的批判意味。马克思异化劳动思想促进了历史唯物主义的产生,推动了无产阶级阶级斗争理论和唯物辩证法的形成和发展,也是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一、《手稿》中异化劳动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

19世纪30年代到40年代,德国资本主义制度得到发展,开始产业革命,科技水平和社会生产力得到了大大的提高。资本主义的发展在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了其自身存在的弊端,即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爆发。随着生产力的不断提高,新兴起的高科技厂家对传统厂家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使得传统厂家要么破产要么被兼并,使得很多工人失业,大大增加了社会中的待业人口。资本家为了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通过延长劳动时间或提高劳动强度来提高劳动生产率,并且不断压低工人的工资。因此,工人购买力的下降导致资本家的产品无处可销,或囤积或销毁,从而引发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使广大工人的生活极度贫苦,这样工人就开始通过罢工、游行和起义等形式反对资产阶级的统治,但是这种工人运动具有自发性,没有系统的理论指导,这样马克思的异化劳动思想应运而生了。

二、马克思异化劳动思想的四个内容及其内在联系

(一)劳动者和他生产出的劳动产品之间的异化

通过对当时的资本主义社会进行剖析,马克思发现,资本主义社会的运行过程中存在着很多奇怪的现象。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社会财富和产品数量都在不断增加,劳动者的工资、福利待遇也应随之增长才对,但现实却是大相径庭的。广大劳动者的生活不但没有变好,反而变得越来越穷,越来越贫苦。尤其是在生产过程中,由于资本家的不断剥削,使广大劳动者倍感痛苦和折磨。“工人对自己的劳动的产品的关系就是对一个异己的对象的关系。”,也就是说工人生产出的劳动产品与其自身是一种对立关系,生产出的产品越多,工人本身承受的痛苦就越多。此外,马克思还发现,资本家给劳动工人的生活资料可以分为产品材料层面的生活资料和维持劳动者生存所必须的生活资料。产品材料层面的生活资料是任何社会生产的一个必要前提,资本家只有拥有富足的材料才能在竞争中取得一定的优势,达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同时资本家不仅占有劳动资料和劳动产品,而且还压低劳动者的工资水平,使得劳动工人的生活越来越艰难,提高劳动强度和工作日长度,使得工人在工作中就像机器一样麻木且乏味。通过这些分析,马克思指出劳动产品是作为一种非人的、不依赖于劳动者的异己力量与劳动者相对立的。

(二)劳动者和其自身的劳动活动之间的异化

马克思发现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者与其自身的劳动活动是一种对立关系。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劳动者受资本家的监督和操控,就像一个庞大机器的零件一样机械的进行劳动,并且随着资本主义分工的不断发展,劳动者被限制在某个岗位上,周而复始的重复一个动作,个人成就感和价值无法得到实现。同时,资本家为了保护自身利益,通过延长工人的劳动时间来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工人在漫长的工作时间里,身体和精神方面都饱受折磨,没有任何自由,没有丝毫的幸福感,十分痛苦。基于这些分析,马克思得出了劳动者同自身的劳动活动异化的结论,并且认为这也是异化劳动其他三个方面的基础。

(三)劳动者和其类本质之间的异化

费尔巴哈把“类”看作是人的本质的主要方面,其内在包含“理性、意志和心”。马克思则在《手稿》提出人的类本质就是“自由自觉的劳动”。马克思认为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劳动者感到自然界、自己的躯体以及自己的精神都是作为异己的力量存在,并与自身对立起来。首先,按照一般情况来说,劳动者生产出的劳动产品应该归自己所有,用于自己的生活需要,然而事实却恰恰相反,工人仅获得自己的劳动产品的一下部分,而大部分的却被资本家无偿占有。其次,劳动者自身的能力和潜质并没有在劳动过程中得到发挥,而是机械的重复同一个动作。这样,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劳动者的类本质得不到任何发挥,其人的类本质同自身相异化。除此之外,除了自身劳动力以外没有任何生产资料的劳动者,为了维持自身的生活需要,就必须向资本家出卖自己的劳动,受资本家甚至整个资本家阶级的操控,没有自由可言。在资本家阶级进行资本主义生产的唯一目的就是追去利益,资本家通过各种方式对劳动者进行压和剥削,资本家将工资压到维持工人生活的最低水平,却将工作长度和强度提高到劳动者所能承受的极限,劳动者大多数时间都是进行繁重的劳动,很难有时间想从事自身感兴趣并能提高创造力的工作,更没有时间进行自身娱乐和发展的活动。因此,马克思得出了劳动者和其类本质相异化的结论。

(四)人与人之间的异化

人与人之间异化是劳动者与其类本质异化的具体表现。人与人之间的对立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工人与资本家之间的对立。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劳动者除了生产出与其相对立的劳动产品和生产活动,还生产出与自身相对立的资本家。工人生活之所以贫苦,就是因为资本家对其劳动产品的无偿占有,而且不断遭到压迫和剥削,在这样的生产环境中,工人感到压抑和痛苦,然而为了满足自身的生理需要又不得不忍受资本家的剥削。资本家与劳动者相对立,操控工人的劳动,剥削工人的劳动产品,使工人劳动失去了自由和创造性,正如马克思所说:“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在资本家操控下的劳动中,工人得到的不是满足和幸福而是痛苦,工人劳动生产出的产品给工人带来的不是富裕而是贫苦,从而造成了工人与资本家之间的异化关系。第二,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其基本矛盾无法解决,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频繁爆发,一些资本家面临着被吞并或破产,一些资本家被迫沦为工人,使得工人队伍不断扩大,生产力供过于求,工人之间为了维持生存,争夺就业机会,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对立和异化。因此,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处于异化、疏离的状态。

(五)异化劳动四方面内容之间的联系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异化劳动的四方面内容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们在逻辑上是一种递进关系。异化劳动的第一方面内容反映的是资本主义基本的经济现实,第二方面内容则是在第一方面内容的基础上进行了进一步研究,而且它也是异化劳动的分别内容,决定了其他三方面的内容,第三方面内容对第一和第二方面内容进行了拓展,最后一方面内容则是第三方面内容的具体表现。

通过对异化劳动内容的分析,可以知道,在马克思看来,异化就是指从主体产生出来的、应受主体控制的东西,作为一种独立的异己力量,反对主体的现象。异化劳动就是指从人本身的劳动却作为一种对立的、异己的力量与人相对立,以一种不受人本身控制的特殊状态而存在、发展。劳动异化产生的最根本就原因在于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生产资料所有制,要想消除劳动异化就必须彻底推翻资本主义制度,推翻生产资料所有制。

异化劳动思想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占有着重要地位,它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下劳动丧失本质的怪异现象,使得劳动变成与劳动者本身相对立的一种理想,从而引发诸多社会问题,影响社会问题。只有不断对异化劳动思想进行研究,挖掘其内涵与表现形式,才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有效防止异化现象的产生。

猜你喜欢
资本家异化资本主义
马克思的异化观及现代西方学者对它的拓展
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最新发展,是新型帝国主义
拒绝异化的人性之光
农村聘礼的异化与治理——基于微治理的视角
商品交换中的所有权正义及其异化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剥削的两重批判——基于《资本论》第一卷的思考
Bernard Shaw’s Wisdom 萧伯纳的智慧
You’ve got questions? she’s got answers (but you probably won’t like them)
工程师变成“资本家”
逆全球化:资本主义最新动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