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义两肩挑
——论金庸武侠小说中的侠客形象

2019-01-16 07:44李宇驰
山西青年 2019年5期
关键词:令狐冲郭靖侠客

李宇驰

(沈阳师范大学,辽宁 沈阳 110034)

从五十年代末到七十年代初,金庸先生共创作并出版了十五部小说。可将他的武侠小说创作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主要以“侠、情、义”为中心主旨,比如,《书剑恩仇录》,《雪山飞狐》。第二阶段从《射雕》到《倚天屠龙记》,重点树立了大众心目中侠客的形象。第三阶段则更加锤炼艺术,分别为《鹿鼎记》、《笑傲江湖》和《天龙八部》。

为何大众会被武侠小说中的侠客深深吸引,重点在于其中侠的塑造。人们喜欢他们的快意泯恩仇,在现代社会,将这种侠客精神作为内心的追求和向往。根据小说中所描写的侠客意境,读者不由产生对社会、人生的种种感悟,也会产生对自我,对他人新的认知。金庸作品中的侠客,大多拥有超群的武艺和各不相同的性格。但是侠客究竟有怎样的境界,侠、情、义在不同性格人物中会有怎样的体现,下面将简要论述之。

一、侠客精神

从传统意义上来讲,侠主要表现为:武艺高强,一诺千金,仗义执言,心胸宽广,临危不惧等等优秀品质,从而成就了道德上的完美。金庸创作了非常丰富并且个性鲜明的侠客形象,随着其作品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思想境界的逐渐变化。

自古“侠以武犯禁”,武侠在传统中国文化中总有种游离于统治者谋划之外的味道,侠客的信仰也总掺杂着不受传统拘束的境界。游侠之所以令文人心驰神往,就在于其不但拯救他人,在内心上也能够拯救自我。剑胆琴心,剑气箫心的追求,并非只是强调了个人文武双全的实力,“剑”这一概念代表比“武功”更深一层的“侠情”。

在历史上,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是第一位为“侠”正名的人。他不仅为“侠”立传,还第一次以“救人于厄、振人不赡、仁者有乎”“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其诺必诚”指出侠客的使命。司马迁通过描写郭解、朱家、田仲等形象,歌颂了侠义的精神。

如今社会当中,武侠似乎只能出现在文学作品当中,但是这种精神却以正义的形象存在于世人心中。在金庸笔下,更是将侠的境界上升到了更高程度,使人真正的思考侠是什么。

二、侠之大者

侠客往往和义一起被人提及,而“义”也是金庸小说中的灵魂,“义”是其中最精彩也是最有激情令人品味的部分。通常“义”又和“仁”“信”“正”在一起,体现出种种人性的美好品质。

北侠郭靖的身世是曲折悲苦的,郭靖在武学上的盖世修为,除了因为身世和性格带来的机遇之外,还离不开他心中有所坚持。金庸对于这样一位标本式人物,在郭靖身上倾注了很多心血,使得他成为“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典型。而可与郭靖比肩的另一位英雄就是萧峰。坎坷的身世使得他的人生不断的出现无法开解的死结。即便是这样,萧峰依然以自我的牺牲换取了辽宋人民十年的和平生活。他的侠义气概,使得“侠”的精神,更显壮烈与深刻。

三、侠之小者

金庸书中,令狐冲和胡斐都是侠客。令狐冲的性格放荡不羁,潇洒浪漫,在令狐冲的世界里,没有什么是不能做的,但求无愧于心,这何尝不是一种自我的解脱与升华。

《雪山飞狐》中胡斐的形象,是金庸笔下少年的典型代表,他善恶分明,富有侠义精神,但武功一般。在经历了一番磨难后,依旧调皮天真,机智善良,让读者觉得十分亲切。胡斐融合了郭靖与杨过两人的性格特征,他性格随和,对感情真挚,好打不平却不以天下为己任,性格中的清静无为更贴近道家。

四、结语

金庸笔下一个个鲜明的侠客形象虽然各有特色,却都有着共同的特点,他们都重情重义,对感情执着,对心中认定的方向无比坚持。各个侠客所展现出来的侠义精神,将传统的带有局限性的侠客品质进行升华,汲取其中具有现实和理性的因素进行了创新。而现代社会依然需要这种“侠”的精神,这种内心坚持的力量,会为社会的蓬勃发展带来强大助力。

猜你喜欢
令狐冲郭靖侠客
挂羊头卖狗肉
林平之为什么恨令狐冲
侠客
护鹿小侠客
侠客
郭靖夫妇为什么没能守住襄阳
郭靖与华筝的十年,与黄蓉的一天
郭靖对黄蓉言听计从只因亏欠
郭靖对黄蓉言听计从只因亏欠
得到男神,别忘了要份说明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