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探讨

2019-01-16 07:44夏新彬
山西青年 2019年5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心理大学生

刘 帮 夏新彬

(新疆农业大学,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教育事业在我国快速发展,尤其是高等院校的教育工作不断提高。高等教育逐渐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现今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高等教育不可忽视的一部分。但相对于其他学科缺乏系统性。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为学生的成长提供引导性作用。可以帮助学生解决相关心理问题,以更好的状态进行学习。但大学生心理问题现状存在哪些特点,需要我们仔细研究,通过对新形势下如何开展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探讨,可以为今后如何更好的在高等院校做好心理工作奠定一定的基础。

一、大学生心理呈现哪些特点

大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慢慢成为高等教育需要面对的问题,学生因自身心理调节不畅出现主动休学、退学、违反学校规定被勒令开除的大学生开始增多,甚至出现自杀、凶杀等一些反常的恶性事件。大学生群体在学业、私人生活、各类情感宣泄、毕业后的就业问题等很多事情的包裹侠,承受很大的压力,大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概率有所提高。传统教育中往往忽视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问题,尤其是在高等教育方面,心理健康教育也相对较少,因而导致很多有大学生的心理出现或多或少的问题而很少被及时发现,由于大学生自我调节能力有限,往往等问题显现出来,都是很严重的心理顽疾。相关资料可以看出,大学生心理方面出现问题的重要原因是由于自身出现心理方面的障碍。考试成绩不理想或男女之间的恋爱不顺利而出现自杀想法或自残现象也呈现增长态势;沉迷游戏而放弃学业的情况也多发;学生处理自己人际关系的不得当而出现自我否定,不愿意接触群体的行为也显而易见。大学生成长过程中,娇生惯养使他们缺乏必要的生存锻炼,独立的生活能力较差,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大体表现在意志薄弱,缺乏一定的承受挫折的能力,有些学生存在一定的自信心较差,存在很强的依赖性等。

二、如何在高等院校开展心理教育工作

(一)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必要性

通过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向大学生宣传心理学相关知识,引导学生逐渐认识自身的心理活动的特殊性,让学生重视自身的心理健康问题。让学生知道只有拥有健康的心理,才能很好的学习生活。课程中应重点涵盖,如何拥有乐观心态,人际交流的相关方法,认识社会的基本能力,培养自己坚韧的品格等。通过课程让学生掌握维护自身心理健康和如何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改变自己的不良习惯,学会更好的通过自我调节解决心理方面的一些疑虑,摒弃一些负性情绪;掌握一些相对科学而且效率较高的学习方法,培养自己的学习能力,进而很好的开发自己的潜能。

(二)根据学生自身情况分类开展心理工作

学生独有的自身条件(成长史)是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因此开展心理工作时,应尽量考虑学生的自身情况开展心理工作。如:学生的地域分布,不同地域的学生成长环境不同,因此心理特点上肯定有所差异;城市和乡村长大的学生面对的事情不同,因此心理情况一定不同,需要区别对待;单亲家庭长大的学生心理情况一定跟完整家庭长大的学生不同;不同学科的学生心理状态也一定有所差异;年级不同的学生心理情况也应有所不同等,因此,开展心理工作的前提一定要针对不同特点的学生进行工作。大一年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建议放在对新的环境适应方面,通过教育引导学生快速熟悉新的环境,进而适应大学生活。二年级和三年级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在学习心理学相关知识,掌握自身心理特点,并在平日的生活学习中初步掌握适合自己的心理调适技能,学会处理个人的生活、学习培训、恋爱等方面的困惑;四年级学生面临毕业季的来临,要通过引导性教育,让学生渐渐熟悉自身角色的转变,正确认识自己。结合自己所学专业开展就业拓展,时刻做好就业准备,避免因过度焦虑而产生心理问题,进而影响自己的人生规划。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心理大学生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