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网络环境下的高校思政教育创新

2019-01-16 07:44张露颖
山西青年 2019年5期
关键词:高校学生思政内容

张露颖

(陕西科技大学,陕西 西安 710016)

在这个网络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互联网环境的形成,使得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人们从网络上获取各种信息,颠覆了人们的传统生活方式。高校作为信息化程度较高的场所,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给高校思政教育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对传统的高校思政教育带来了冲击,所以高校思政教育必须要进行创新,从观念、内容和平台等各方面入手进行创新。本文主要分析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面临的问题,并进一步探究高校思政教育的创新策略。

一、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面临的问题

(一)网络文化强烈冲击高校思政教育的育人环境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广泛应用,网络带给高校学生的是丰富多彩、变化无序、混乱复杂的文化环境,高校学生通过网络可以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信息,导致学生很容易深陷网络环境无法自拔,久而久之高校学生的思想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这种影响的好坏难以界定,取决于学生所接触的网络内容。网络上一些内容充斥着暴力、低级和色情等,严重影响了高校学生的身心健康。高校学生在长期的网络环境中,很容易对网络上瘾,导致学生对网络思政教育的内容不够关注,严重影响了高校思政教育的质量。

(二)网络西方文化的泛滥,影响了传统主流价值观导向作用

由于网络环境在我国发展的时间较短,网络环境缺乏管理,导致网络被一些不良人士所利用,借助网络渠道来影响高校学生的思想和价值观,一些西方国家打着“民主”、“人权”等幌子,向高校学生传播资本主义制度的人生观、社会观和价值观,甚至一些少数西方国家向学生传播有关我国的负面信息,引导学生逐渐丧失爱国心,甚至引导学生厌恶自己的国家。高校学生一直如果缺乏判断力或者意志稍微不坚定,思想就会被这些不良信息所影响。这种做法看似影响的是高校学生的思想,但是直接影响到了我们国家的安定和和平。网络上的多元文化的存在势必产生各种意志间的斗争,于是如何坚定大学生的思想,增强高校学生的爱国情感,增强高校学生捍卫国家和民族利益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判断能力成为高校思政工作的重要方面。

(三)高校思政教育话语权的困境

在互联网出现之前,学生所接触的资源是极其有限的,学生所接触到的资源一般由学校来提供,也可以通过一些书籍、报刊等接触。书籍、报刊等都是实物,容易管理和控制,学生很难接触到一些不良思想的侵蚀。这种情况下,学生的社会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是易于管理的,即使学生的思想上存在着一些偏差,通过学校的思政工作也可以改变。但是随着网络文化的不断传播,学生所接触到的思想和文化越来越多,学生接触的思想文化不再是学校易于控制的。而且高校的思政教育网络环境中内容显得缺乏吸引力,高校思政教育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思政教育不再被学生所重视。

二、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创新

(一)高校思政教育观念创新

随着网络技术在高校的广泛应用,高校要想实现对学生进行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高校必须要转变教育理念。学生之所以会沉迷于网络,在于网络的包容性,网络可以包容各种思想,学生可以在网络中寻找到自己与自己内心相契合的思想。高校思政工作者也应该具备民主、包容、开放等特质。虽然网络的广泛应用为高校思政教育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但是高校思政工作者不应该就此排斥网络,告诫学生远离网络,这样只能引来学生的反感,丧失思政工作者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使得高校思政工作难上加难。高校思政工作者应该对网络予以宽容,并充分运用,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传统的思政教育工作中学生只是被教育者,在思政教育工作中学生是比较被动的,思政工作难以达到应有的目的。高校思政工作者要注意在思政教育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充分参与到其中,使得思政教育工作可以高效进行,引导学生逐渐树立正确、科学的价值观念。

(二)高校思政教育内容创新

和网络上形形色色的内容相比,高校思政教育的内容显得不是那么吸引人。为了将学生的注意力从网络上一些不良信息中转移到高校思政教育上,高校思政教育一定要进行内容上的创新。首先,要保证内容的实时性,学生对于最新资讯总是充满好奇的。所以高校思政教育可以和最新时事或者学校近期热点相结合。高校思政教育教师应该积极掌握网络最新信息、理论成果和政治政策等信息,并从中选取适合开展思政教育的内容及时将这些内容转化为教育内容,将这些内容迅速扩散到学生手中。另一方面,应适当增加高校学生网络心理指导相关内容。现在高校学生普遍沉迷网络,生活完全离不开网络,导致部分学生会出现“网络心理障碍”,沉浸在网络中无法自拔,是非观念模糊,一些学生沉迷网络会丧失人生理想。所以高校思政教育应该加强对于学生的网络心理指导和教育,让学生可以正确看待网络,教导学生正确看待和使用网络。

(三)高校思政教育方式创新

传统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方式过于单一化,主要方式是教师课堂讲解,这种教育方式下学生的积极性调动不起来,学生在课堂上扮演者“观众”的角色,学生在课堂上较为消极,高校思政教育效率较低。为了改善这种状况,提高高校思政教育教学效率,教师可以开展多种方式实现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例如,教师可以开展“讨论式”课堂,或者在班会中交换主导权,让学生在将自己的内心中的想法讲出来,让学生之间进行讨论,学生讨论结束之后再由教师进行讲解,由此达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可以被调动起来,同时学生的思维也会活跃起来,让学生带着活跃的思维接受思政教育,课堂效率一定会获得提高。也可以由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并展开讨论,再由教师进行讲解。此外,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开展一些与思政有关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自身的实践对于人生有新的认识,达到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的目的。

(四)高校思政教育平台创新

网络发展成为高校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和学生的生活融为一体,网络平台能够拉进教师与学生的距离。高校思政教育可以和网络相结合,通过网络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传统的高校思政教育往往是通过讲座、课程、报刊等形式实现对学生的教育,但是在这个网络环境之下,无论是讲座还是报刊都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课程的开展持续时间较短,难以达到对学生的长期教育。高校应该通过一些网络平台实现对学生的思政教育。高校思政教育应该将校园网络分设成不同版块,对应不同宣传目标。除了加强两微一端的内容建设,还可以抓住易班平台的实用性,在易班平台中可以根据学院或者专项工作,开放不同专栏,推送学生感兴趣或者针对性文章,在校园网络中宣传主流文化,引导学生自主实践校园精神。通过易班平台提供学生服务,利用网络向学生提供实质帮助,在帮助中加强使用偏好,从而拓宽思政教育的渠道机会。另外,校园网络中还可以设置一些有关我国的新闻,并宣传一些爱国文化和民族精神,实现对学生的爱国教育。另外,高校还可以为学校提供交流论坛,论坛中除了有学生之外还有教师,让学生在论坛中可以进行自由地交流,当学生遇到问题时,可以向论坛中的教师寻求帮助。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以及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达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三、结语

正因为在网络如此发达的今天,高校的思政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但是高校思政教育要想达到理想的效果,高校思政教师必须对思政教育进行改革,从理念、内容、形式到平台,均需要进行创新。在这个网络环境中高校思政教育可以不再限于课堂内,通过课外的多种网络平台也可以实现对学生的思政教育,而且效果可能会更好。

猜你喜欢
高校学生思政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柔性管理模式应用探索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主要内容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