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贫困群众享有更多获得感

2019-01-16 07:44丁战锴
山西青年 2019年5期
关键词:人情贫困人口贫困户

丁战锴

(安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安庆 246133)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推进脱贫攻坚,创造了我国减贫史上的最好成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在有效推进脱贫攻坚的同时,如何让贫困群众享有更多获得感,就成为实际工作者面临的紧迫且具有重大意义的现实课题。

一、努力解决扶贫干部 “身入”与“心入”的问题,争做贫困群众的贴心人

精准扶贫工作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人的问题,是一些扶贫干部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等工作作风长期存在所导致的贫困群众获得感不足的问题。我国政府提出,到2020年,要在现行标准下实现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未来3年,还有3000万左右农村贫困人口需要脱贫,脱贫攻坚工作将进入“啃最后的硬骨头”的关键阶段。然而,在此关键时刻,有的单位和领导干部抓精准扶贫作风不实,弄虚作假,大搞“虚假脱贫”;有的地方扶贫工作以会议贯彻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扶贫工作常常是“干部唱戏、贫困户看戏”。精准扶贫更像是精准应付。

面对扶贫领域干部工作作风上的问题,如何改变这种状况,以便让贫困群众享有更多获得感。从根本上就是要加强扶贫领域的干部作风建设,努力解决好扶贫干部“身入”与“心入”的问题。“身入”之时能“心入”,蕴含着坚强的党性,体现着对群众的根本态度。扶贫工作不是那种下基层坐着车子转、隔着玻璃看的走马观花的形式主义,一切问题只有在深入求实中才能解决。由于贫困地区中光棍汉多、残疾人多、单亲家庭多。平时在家的多数是劳动能力弱的劳力、空巢老人、五保户、留守儿童。这些独特性,使得群众获得感与幸福感的认知参差不齐。因此,扶贫干部需要充分理解和尊重贫困群众,工作不仅需要做实、做细,还需要"暖",只有带着感情帮扶,才能把贫困户的心焐热,才能切实增强贫困群众的获得感。

二、不断扩展贫困人口自我实现的需求,斩断贫穷的代际传递

当前,我国的扶贫工作主要是以党委政府主导、扶贫干部帮扶为主,绝大多数的贫困群众知党情,感党恩,与脱贫攻坚前进步伐合拍。但也有一些懒汉户、难缠户、关系户、好赌成性户、子女不孝户、上访户,只关心“政府能给多少钱”,而不想“自身怎么做才能脱贫”。在这些人中,有的充分享受了脱贫攻坚政策带来的实惠,然而依然不是很满足;有的不断索求更多不应该享受到的需要和帮助;有的只要政策照顾,无视政策规矩等等。由此可见,这些贫困群众自我实现的需求明显不足。

贫困人口自我实现的需求不足的主要原因是一些贫困户习惯小农思想,自身条件较差,缺乏摆脱贫困、过上美好生活的动力。因此,精准扶贫工作在注重帮扶贫困人口物质层面的同时更要注重精神层面的帮扶。通过“扶志”强化贫困群众自身的“造血”功能,斩断贫穷的代际传递。有志才有为。为是作为,作为不仅为自己,更是为了自己的子孙后代。对于贫困人口来说,身处困境更应该抓住机遇,积极加入集体产业、积极参与技术培训、或者通过政府提供的就业渠道积极就业,不能因为自己年纪大了或者以各种理由而放弃自己,更不能因为放弃自己而影响后代的成长。

三、坚决打击扶贫产业发展中刮“人情风”的现象,净化扶贫领域的社会风气

全国各地如火如荼的扶贫产业正在给贫困地区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但调研发现,一些地方在发展扶贫产业过程中刮起了“人情风”。某制茶企业,年产茶叶三千斤,三分之一被送礼,越穷越送。这种现象的存在,严重地影响了一些贫困群众的实际获得感。

当前,国家不断加大产业扶贫力度。通过产业帮扶,确保贫困户有稳定的收入来源。但是,矛盾具有特殊性。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对于扶贫产业发展来说,许多地区贫困群众依靠扶贫产业已经发家致富,然而也有一些地区的扶贫产业在原地打转,处于低水平重复状态。本来效果不佳的地区扶贫产业中再刮起“人情风”,那么这些地区的扶贫产业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结果可想而知。如果产业不能保持可持续发展,企业盈利和收益必然大打折扣,从而直接导致贫困群众的物质利益受损,同时也必然会动摇贫困群众对扶贫产业支持和参与的信心。要解决扶贫产业刮“人情风”的问题,增强贫困群众的获得感,必须坚决打击“人情风”现象,净化扶贫领域的社会风气,让更多的贫困群众支持和参与扶贫产业。一方面要加强干部的廉政教育。如果领导干部收受扶贫产品,就是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另一方面,产业发展要将精力放在练好基本内功上,做大做强自身的产业,投入最低的成本,获取最大的效果。

猜你喜欢
人情贫困人口贫困户
永远不要透支人情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不能让老区一个贫困户掉队
不近人情是近人情
致富闯路人带领贫困户“熬”出幸福
『贫困户』过年
贫困户 脱贫靠产业
隐形贫困人口
人情
十八大以来每年超千万人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