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8年高考历史题看近年高考历史命题新动向

2019-01-16 20:17
山西青年 2019年11期
关键词:唯物史观家国史料

唐 娟

(西华师范大学,四川 南充 637000)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对历史教学与高考有着重要指导性作用。高考中对历史核心素养的考察也逐渐明显。

一、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与高考

学科素养是指学科在培养人的过程中所起到的育人作用[1]。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历史学科育人价值的高度概括,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唯物史观是指历史学科学习的理论指导[2]。“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和普遍规律”[3]。包括人类社会形态的发展、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设的相互作用、人民群众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等。时空观念是指学生的时空意识和思维方式[2]。学生时空观念素养的培养分为四个层次[4]:认识历史顺序性和持续性;理解具体时空的史事;区分时代特征与背景;探究历史脉络与地理信息。时空素养的培养不仅是记忆史事发生的时空,还需要理论指导下学生积极综合构建广阔的纵横时空网络[5]。史料实证是指对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2]。学生要理解史料,通过运用史料解决问题。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2]。历史解释的过程是对史料进行理解、解释、评价的过程。家国情怀是指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人文追求,对国家的高度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2]。体现在对国家、民族的认同;对世界民族文化的认识,对现代中国道路的理解与认识;个人三观的培养等。

高考命题中,对历史能力的考察往往是综合的。要准确的做出历史题,首先要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进行时空定位,其次要对材料进行准确的理解与分析并做出合理的解释,历史题目的解读便是整个系统的构建。

二、高考命题新动向

2018年历史学科高考的趋势是更注重对历史学科本身的考察,即史观认识、史料理解与解读、对历史的理解与阐释;对学生基本素养的考察,即历史思维能力与个人价值观念;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考察;学科融合的趋势更加明显。

(一)关注唯物史观

鉴于唯物史观的知识对于高中学生来说相对较难,考试难度也实在相对比较简单,题型大多是选择题或者是材料题的一个知识点。

2018年对唯物史观的考察主要集中在产生与内容上。从题型上来说,少部分对唯物史观的考察体现在选择题中,更多的体现在材料解读中。学生通过对人类的发展与生产力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中提炼唯物史观的主要内容。江苏卷34题的第C题从人类的起源开始考察了学生对人类的发展和演变的认识。北京卷第13题考察了生产力与生产方式之间的关系。北京卷37题第(2)题要求学生认识生产力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以更直接的方式展示了唯物史观的内容。

总之,2018年注重学生对唯物史观的理解与掌握,结合对材料的理解与分析,学生可以总结出唯物史观的基本内容。

(二)紧扣时空线索

时空线索是历史学科的基本线索。时空线索一直体现在历史学科的高考之中,学生要准确的答题就必须对题干中的人物、事件、进行时空定位。

高考中所有的题目在解释时都必须进行时空的定位,但不同题目难易程度有差异。题型也各不相同,选择题、材料题、选做题都有涉及。全国卷III24题要求把握历史的时序性,运用地理空间知识认识历史。天津卷14题要求学生对达尔文成果的不同时期的不同看法。天津卷20题也给出地图,直接地考察学生的时空素养。

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的基本思维,也是理解题目的基本思维。学生要进行历史学习,理清历史发展的脉络就必须认识历史的时空顺序。

(三)注重史料解读与历史解释的能力

史料也是高考进行命题的基础材料。在高考题中史料主要有文字史料、图片史料、以及表格史料。史料的运用可以体现对学生的提取、归纳、总结的能力的考察。历史解释是史料实证为基础做出合理的、接近历史真实的解释。

不同地区在选择史料时的着重点与使用方式不同。全国卷选取的史料简短,主要考察理解与归纳能力。全国卷(一)的第31题以图片史料反映1953年对能源开发的情景,考生对选项进行时间定位并结合图片作答。江苏卷、北京卷、天津卷、全国卷就更注重对学生材料的综合整理与运用的考察,尤其体现在材料题的考察上。

历史解释考察主要是依据史料提出对历史学科的认识、根据材料评价事实或者人物、从材料中选择合适的观点进行阐述等。北京卷第37题要求学生感受历史的作用。全国卷III42题展示《汉书·古今人表》中部分人物等级表。学生通过分析表格从不同角度挖掘观点,史论结合证明自己的观点。全国卷I42题,呈现了鲁宾逊漂游记的小说内容,要求学生提取历史现象,进行概述与评价。全国卷II42题也考察了关于中国近代企业发展的启示的历史解释的内容。天津卷第38题第(4)要求学生通过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碰撞,结合当今中国文化发展的现实,提出看法,是要求学生领会历史解释的现实意义、客观评价现实问题。

高考对史料的解读的考察不仅局限于对知识的记忆,更多的是对史料分析、总结、概括。历史解释更具有开放性与探究性,学生必须通过多角度阅读、分析材料,提取观点,寻找论证依据等过程进行解答。历史解释能力考察在高考中地位的提升是对学生历史思维能力要求提高的重要表现。

(四)体现家国情怀

历史学科对家国情怀的阐释内容多样,涉及的面非常广。2018年高考对家国情怀的考察大多是放在材料题与选做题上。

2018年高考各省对家国情怀的考察在对国家、民族的认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个人价值观念的考察等方面。全国卷III26题考察了中国传统药学的内容。江苏卷的21题以中西文化的在历史上的三次大融合要求学生解释中华文化的生命力与包容性。选做题24中的D小题要求学生说明故宫的文化价值。天津卷38题考察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随着对中国传统文化保护的加强,世界交流的更加频繁,个人价值观发展受到重视。家国情怀的考察也将在高考中突显。

(五)学科融合趋势加强

历史学科在高考题中可以与语文、地理、政治、数学(统计数据)、信息技术等学科都可以在高考题目中产生相关的联系。

学科融合的现象体现在题目内容组合上和题型编排上呈现出多学科组合。如全国卷III第24题与天津卷第20题都以题图的形式在高考题中呈现了与地理学科的融合。全国卷I的第42题以文学小说为材料,要求学生分析其中的历史现象,并且在多省高考题中都要求学生写小论文阐释自己的观点。天津卷22题与37题、江苏卷第10题、全国卷I的27、35题、全国卷II的33题、全国卷III的25题都将统计数据运用于题目之中。

学科融合是当今中学教学的特点,就历史学科而言本就是综合性的学科,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多方面的内容。学科融合也成为高考学生评价的趋势。

2018年历史高考试卷体现了对学生历史核心素养与历史思维能力的基本要求,也包含了新课改条件下对学科相互关系、学生个人发展的要求。总的来说,近年高考历史学科的新趋势必将在基础知识之上,更加注重回归历史本身、注重学生个人历史思维能力的考察,突出历史学科在“立德树人”上的重要作用。

猜你喜欢
唯物史观家国史料
唯物史观视域下的资本主义发展史教学
吕振羽史料学理论与实践
五代墓志所见辽代史料考
美育史料·“八·一三专号”
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到《共产党宣言》看马克思创立唯物史观的初心
诗人心底的家国情怀
筑梦家国的最美姿态
史料二则
唯物史观下史料实证素养培养实践研究的思考
但为家国 无问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