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基金公司1.0模式

2019-01-16 02:10好买基金研究中心
大众理财顾问 2019年1期
关键词:投研基金管理

好买基金研究中心

公募基金市场发展到第20个年头,绝大部分基金公司已经不再需要为生存担忧,或者都有了相对明确的特色规划。公募基金的核心是主动资产管理,这一核心定位似乎众人皆知,但在公募基金发展的历史中未必那么站得住脚。规模、产品线、明星、委外、定制、另类策略、“以子养母”等各式各样的生存方式中,有些和主动资管关系密切,有些则关系不大。

实际上,自2017年11月17日央行发布了《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也就是业内俗称的资产管理行业“大一统”管理办法,金融从业人员才真正意识到中国的资本市场发展将正式进入“去通道、破刚兑”的新阶段,改革的进程或许因为内外部的一些原因会在节奏上有些弹性,但终极目标的达成大家并不存在分歧。

监管趋严背景下,基金业主动管理先发优势明显,客户基础扎实,最符合政策导向,公募基金产品有望成为重要资产投向,迎来更多增量资金。但同时,公募基金市场和牌照红利弱化,券商大集合新规和银行理财子公司新规的落地也坐实了当前监管方向是将资管产品明确划分为公私募两类。对于监管较为宽松的银行子公司来说,目前的难点在于商业模式、团队、产品定位都还需要时间来建立。但这一政策未来无疑会给非银资管机构公募基金带来影响甚至冲击,非银资管产品定位将更加聚焦主动管理能力,“权益+类固收+专户投顾化+衍生品对冲”成为主战场,而传统公募货币基金和纯配置类产品在理财面簽放松、起购点下调和可投非标后空间或被挤压,相关产品的优势仅为避税功能。

下页的列表虽然只是简单统计,但当回顾每个年度令人印象深刻的基金公司时,往往都会出现一位代表性基金经理或者一组极具特色的主动管理投研团队。2010年的华商五虎、2011年的博时邓晓峰、2012年的新晋一哥景顺余广和大举逆向布局金融股的国富赵晓东、2013年的银河基金三剑客和中邮任泽松、2014年的华泰柏瑞田汉卿、2015年“股债双丰收”的兴全、2016年的万家莫海波和长信量化先锋、2017年的东方红和国泰、2018年的交银施罗德。这些简单的回顾不仅能勾起我们对过去几年中国资本市场快速变革的回忆,更反映出在中国很难有常胜将军,但若要想胜,一定要求基金公司强调投研导向,并且有一只“能打硬仗、敢打硬仗”的主动管理投研团队。一只“完美”的投研团队似乎是每家基金公司向往的,是广大持有人所期盼的。

但有趣的是,“完美”而强大的投研团队确实能在某个阶段创造不错的收益,也能为基金公司带来相应的品牌和规模,可是不少“极具特色”的主动管理团队在“β”过后,留下的“α”却少之又少。纵使能坚守中长期有效投资策略的投研团队,也面临着阶段性的水土不服和管理规模增长的瓶颈,其中滋味从业人员在回顾以上列表中的基金公司时也不难品出。

上海地区的公募基金站稳1.0阶段的较多,接下来就以比较有代表性的一家以主动管理产品见长的公募基金公司——兴全基金为案例,简要阐述其站稳1.0阶段的原因和特质。

作为上海主动管理公募基金公司的代表,兴全创造了很多佳话,除了前台大厅整整一面的“奖杯墙”,以可转债基金为首只发行基金的剑走偏锋,市场上对兴全讨论最多的还是其自上而下一直贯彻的“基金持有人利益最大化、股东价值利益最大化、员工价值利益最大化”的经营目标。2003年,兴全基金以杨东、杜昌勇和王晓明三剑客的投研核心建立起来,后来坚守了整整10多年,这在公募基金圈实属难得。2004年,兴全可转债基金由杜昌勇担任基金经理,作为首发基金打胜了漂亮的第一战,也为其后来成为市场上少有的能够集股票、定向增发、可转债、可交债于一身的另类投资专家打下了坚实基础。随后,王晓明的兴全趋势打破了牛熊切换和风格轮动行情下业绩大起大落的魔咒。后来为市场所熟知的兴全社会责任背后的傅老师更是让人印象颇深。兴全给市场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有杨东和吕琪在市场关键时刻的喊话,陈扬帆、董承非、谢治宇也都做到了兴全主动管理团队的传承,这也造就了2018年开年兴全合宜的爆款。目前,12名非货公募基金经理管理着兴全过千亿元规模的非货币基金,已经是公募基金公司1.0模式的典范。虽然近两年因为核心团队的一些变动和产品布局节奏,兴全遭受了一些争议,但我们认为,这实际上是兴全正在从1.0向2.0模式进发的一次变革,其结果将会如何?我们拭目以待。

可以看出,公司坚守投研导向并且拥有一支优秀的主动管理投研团队是一家优秀公募基金公司的开始,但这仅仅只是达到了公募基金公司的1.0模式,即在比较契合投资理念的市场环境下,由于团队对于投资理念的坚守并产生相应具有吸引力的效果,基金公司解决了生存问题的同时也与一些重点渠道形成长期合作关系,并且形成了公司产品的标签化和一定的市场品牌,在零售和机构客户层面均有一定忠实拥趸。

猜你喜欢
投研基金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天弘基金三管齐下打造投研“实力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