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盘游戏技术在家庭教育中的渗透和干预

2019-01-16 05:39王金玲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9年12期
关键词:亲子关系家庭教育

王金玲

摘要:沙盘游戏是现今国际上非常流行的心理治疗方法。作为一个非传统媒介,它以弱语言性、实用性成为家庭教育中较为直接、有效、安全的渗透和干预手段。本文尝试通过具体的沙盘游戏疗法案例实践,分析判断家长和孩子的亲子关系,以论证沙盘游戏在家庭教育中的积极干预作用。

关键词:沙盘游戏技术;家庭教育;亲子关系

doi:10.16083/j.cnki.1671-1580.2019.12.035

中图分类号:G7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9)12—0153—05

一、沙盘游戏治疗技术的概括与应用

沙盘游戏治疗技术是以荣格心理学为基础,继承和吸收了卡尔夫“沙盘游戏”以及中国王阳明心学理论,结合中国国情而形成的沙盘心理技術应用模式[1],是一种具有实用价值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身治疗技术,对家庭教育有积极的干预作用[2],目前被广泛应用于家庭成员和青少年的心理教育与心理治疗[3]。该方法是使来访者通过沙子和沙具,在沙盘上制作沙画,在无意识的状态下,建立心理的连接,唤起童心,找到回归心灵的途径,社会适应不良、人格发展障碍等问题在沙盘中都能够一一化解。卡尔夫说:借助沙盘游戏和玩具模型,通过自由和创造性的游戏,在无意识的过程中,来访者创建起与其内在心理状态相呼应的外在沙盘图画。由此在塑造一系列意象的过程中,荣格所描述的自性过程会被激发和实现[4]。大量研究表明,沙盘游戏技术治疗法能够让家长和孩子在无意识状态下发现自己,认知自己,有效缓解改善冷漠、焦虑、抑郁等异常行为状态,并且有良好的持续性[5-6]。

二、中国家庭教育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人们的思维观念发生了剧烈改变,加上西方竞争意识的植入以及中国特有生育政策的影响,中国家庭普遍存在着亲子关系的缺失和教育错位。部分家庭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出现了学习能力差、精神迷茫、行为异常等问题,大部分家长不知道采用何种方式、方法来教育引导自己的孩子,更不能够和孩子之间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在80、90后知识更加丰富的一代人纷纷成为家长后,他们更加急迫地寻找着家庭教育中的有效手段。

中国亲子教育现状调查报告显示:有87%左右的家长在家庭教育中有焦虑情绪[7]。一方面家长对自己的孩子抱有很高的期望,另一方面在家庭教育中又不讲究教育方法,更多寄希望于学校的教育,对孩子的教育缺乏敬畏,现实中,常常出现娇宠、溺爱与严厉的惩罚两个极端。成功的家庭教育,必须讲究方式、方法,要发于童蒙、启于稚幼,要在孩子无意识的状态下,静待花开。

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有很多。言传身教法、表扬鼓励法、宽严相济法等等不一而足,但是良好的沟通是父母实施一切教育方法的关键,如不能实现良好的交流沟通,家庭教育就是无效的。近年来,沙盘游戏治疗作为一个非传统媒介,以它的弱语言性、实用性、包容性、调和性,成为家庭教育中最直接、有效、安全的渗透和干预手段。

三、沙盘游戏技术对家庭教育的实践意义

沙盘游戏的非言语性决定了它在家庭教育功能中的实用性、包容性、调和性。在沙盘游戏中,心理教师通过引导家长和学生进行游戏,利用沙子、沙具、水进行主题或者无主题的沙画摆设,家庭成员的沙盘画面反映的是他们无意识的反馈,能够让父母与孩子在短时间内增进理解,更好地了解彼此的内心世界,加深父母和孩子间的心灵沟通,重建家庭成员间的亲密关系,比语言表达更自然、更和谐,还减少了语言可能带来的威胁和伤害,沙盘游戏不需要过多语言沟通的特性对叛逆期的孩子具有独特的适用性,对孩子宣泄不良情绪,提高自我能量以及自我觉察力,尤其是对培养孩子的良好性格习惯有积极作用。

每一个沙盘画面的形式都具有表达内容和象征意义,有表达就有治愈[8]。无意识的沟通让家长和学生充分体会和感受记忆深处的“冰冻记忆”,放弃自身的抵御,释放自己内心不良的东西,解开心结,更好地协调自己的人格,促进亲子关系,使之达到整合、统一、有秩序的心理平衡关系,在感应中实现共情,从而达到治愈的目的。心理分析的治愈因素在于无意识,而沙盘游戏是一个无意识与意识之间转换沟通的媒介。感应是治愈的重要因素,感应包括的是有求必应和心诚则灵,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道理,所反映的是移情、共情的心理分析效果[9]。

沙盘游戏独特的游戏理念与学校传统德育教育、家庭、社会教育相比较,具有非常积极的特点,它具有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双重功用。这使沙盘游戏技术在家庭教育中具有其他教育手段所没有的优势,因此,在学校教育的引导下,大力推广沙盘游戏技术介入家庭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四、沙盘游戏技术在家庭教育中的实施方法

(一)沙盘游戏工具

长方形沙盘(专业规格57厘米×72厘米×7厘米)、细沙、具有象征意义的沙具等。

(二)沙盘游戏形式

沙盘游戏的形式有团体沙盘和个体沙盘。家庭教育中的沙盘游戏可以是团体沙盘也可以是个体沙盘形式,主要是针对个案在家庭教育中的需求或者需要改变的状态。

(三)沙盘游戏操作过程

1.建立信任关系。在一个安全、自由的空间,可以是家庭或是封闭的咨询室,沙盘师向家庭成员介绍沙盘、物件和游戏过程,让他们明白他们有充分的条件可以选择任何沙具来做任何形式的创造,没有对错。

2.构建自我世界。家庭成员在无意识状态下用具有象征意义的沙具建设一个场景,呈现自己内心的世界。沙盘师在一边陪伴、见证,不解释、不分析。

3.介入实现共情。沙盘摆放结束后,沙盘游戏教师根据实际画面,针对个体呈现出来的无意识状态进行启发式询问,鼓励家庭成员展现自己在沙盘游戏中的体验和经历,在必要的情况下给出建议性、隐喻性或提问性的诠释,在适当的地方实现共情。

4.完整记录。沙盘游戏教师对沙盘画面进行拍照,并结合文字进行记录,同时可以引导家庭成员进行影像的记录,验证自己的心路历程,这样家庭成员可以在任何时候体验与沙盘师一起创作的过程,使治疗的效果得到巩固,这比一般的谈话疗法有更为显著的治疗作用。

5.拆除沙盘画面。家庭成员仔细拆除自己呈现的沙盘画面。沙盘师留意学生和家长之间细微的变化,同时将沙具放到沙具架上。沙盘师完成自己的笔记,沙盘游戏结束。

在整个沙盘游戏中,沙盘教师代表着守护、自由和空间,教师必须为来访的家庭成员建立一个自由和被保护的空间,同时必须具备充分理解沙画的象征性的理解能力[10],这样才能够被家长和学生接受和信任,使其有充分的安全感,因为安全和安全感是治愈的重要因素,人们的焦虑、抑郁产生的原因就是缺乏内在的安全感,没有安全感也就没有归宿感,也就失去了正常发展和成长所需要的内在的平衡。而在沙盘师提供的安全与自由的环境中,家庭成员之间不和谐的亲子关系以及个体的心理问题和创伤经验,不再是被隐藏和压抑的,而是通过游戏,通过触摸沙子,通过沙画,获得变现和转化,直至建立和自愈。

五、沙盘游戏技术在家庭教育中的实例应用

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笔者利用15个月的时间,采用个体和团体相结合的沙盘游戏技术对3个不同家庭的成员进行了干预治疗,每月进行一次,每次干预时间约为30至60分钟,共15次。

案例(一):小A,女,10岁,小学3年级,身体健康情况良好,身材适中,性格胆小孤僻,人际关系较差,逆反性较强,家庭条件一般,爸爸高中文化,无职业,常年在外打工,妈妈无职业,性格内向,小A的日常生活都是妈妈在料理。小A自述对学习生活没有兴趣,反感妈妈日常的生活照顾,认为妈妈唠叨太多,和妈妈没有话,比较想念爸爸。妈妈表述,孩子不爱说话,个性孤僻,生活自理能力差。教师反映,小A学习成绩较差,同学关系紧张,一个人独来独往,有抑郁倾向。通过以上资料分析,小A出现的问题可能源于家庭,亲子关系不融洽,我建议小A的爸爸妈妈以家庭为单位做一个周期的沙盘游戏。

在第1次团体沙盘游戏中,按照游戏规则,第一轮可以取一个沙具,小A取了一个房子,爸爸取了一个孩子,妈妈取了一棵树,第二轮可以取两个沙具,小A取了两个房子,爸爸取了一只鹅和一只狗,妈妈取了椅子和树,游戏规则要求根据自己的三个沙具讲一个故事。小A一直在沙盘中反复移动房子的位置,没有讲故事,也没有话语。妈妈和爸爸分别讲了家的主题故事。通常不同沙具代表着不同的象征性意义,房子即对家的感受,是孩子对爱的表达,狗和树木是对家的忠诚感受性。小A取的三个沙具都是房子,所以,在小A的潜意识当中,她一定是很渴望有一个完整的家,爸爸妈妈始终在自己身边陪伴。爸爸妈妈所取的孩子和树木等沙具以及所讲的故事也代表了家长对孩子和家庭的重视。可见,这个家庭的成员都渴望进一步改善家庭关系。

由于爸爸外出打工,在第2到5次我相继对小A和妈妈进行了个体沙盘游戏,小A的沙盘仍然略显空乏,但其表达的主题始终为家庭团聚。她先在左边挖了个海,在湖边摆放了四个贝壳,在沙盘的右边摆放了屋子,一树,三人,一狗,三人从刚开始的并排到后来围成圈,距离更近了,表示其一家人在海边欣赏风景。妈妈的沙盘整个画面就只有一个桥。本着不解释、重陪伴的原则,我没有对这个家庭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

第11次沙盘游戏是在快过年的时候进行的,爸爸返回家中,这次我对他们进行了团体沙盘,小A的沙盘有了明显变化,令人感觉舒服,她放了一个房子,房子前面放了一盆花,还有一个小姑娘,还有爸爸妈妈,以及一只狗,整个沙盘与第1次比较有了秩序感。而秩序感无疑是沙盘治疗作用的积极呈现。在第13至15次沙盘游戏中,我能明显看到小A开心的笑容,小A的话语也多了起来,而且和妈妈有了更多的互动。从第1次到第15次沙盘,每一次沙盘显示的能量相对上次沙盘治疗都要有一定的提高,表明了这个家庭心态与状态得到了有效的调整,家庭关系也在逐步提升。

案例(二):小B,男,14岁,初一学生,学习成绩较好,性格内向,言语较少,中学之前和爷爷、奶奶在乡下居住,现在和父母同住。小B自述,比较抵触爸爸妈妈,心里认为他是家庭的多余者,有逆反心理,不想学习,甚至想逃学,情绪波动大,有时落泪,对咨询结果有良好期望。爸爸妈妈表述,在孩子小的时候他们没有时间管理,只能将他交给爷爷奶奶看管,现在有时间和金钱了,孩子却变得陌生,与他们多次发生冲突,说要自杀。综合分析,原因除了小B年幼时原生家庭的教育外,还有生理原因。小B正值青春期,属于特殊时期,有烦恼、焦虑、自卑情绪属于正常现象。针对这种情况,我和小B的家庭共同商定,采用沙盘游戏疗法,帮助小B调整良好心态,建立正确的学习观,强化家庭的联系与沟通。

第1次沙盘,我建议小B和爸爸妈妈采取家庭团体沙盘形式进行,小B不说话,只是在沙盘里面堆积大量沙具,以至于把爸爸妈妈的沙具挤到一边,感觉沙盘满满的。第2次,小B摆的是一个屋子,接着又摆上一个孩子(沙盘右侧)便停止了摆放。爸爸取了一个树放在了屋子旁边,妈妈取了一对男女放在了孩子的边上,这时我看到了小B,他将沙盘上的孩子移动到左侧,整个沙盘呈现出怪异的状态。在这个家庭成员摆完沙盘后,我试着引导小B,讲一下这个沙盘的故事,小B犹豫地说孩子在沙漠中很辛苦,很危险,爸爸妈妈不要他了。这表示,幼年时远离父母的经历明显干扰着小B,小B看着自己的沙盘感觉到不舒服。我引导他调整沙盘,先将孩子移到男女旁边,尽管还有点距离,但比上一次有所改变,小B说调整后感觉特别舒服。在这基础上,我引导爸爸妈妈,让他们再各自拿一个沙具放在沙盘中,爸爸拿了一只狗,妈妈拿了一个凳子,都放在了孩子的旁边,在这里,爸爸和妈妈所取的沙具有各自理解的象征意义,狗代表忠诚,凳子代表关爱,我观察到小B感觉到了爸爸妈妈的主动示好,他的眼睛有点湿润。

第3次至第15次,我分别对小B的家庭成员进行了个体沙盘和团体沙盘的尝试,在小B的个体沙盘中,我明显看到了创伤、治疗、自愈的状态,小B爸爸妈妈的个体沙盘也呈现了积极的进程。在第5次沙盘结束后,我和小B的爸爸妈妈交流,妈妈反映这孩子转变特别大,简直是两个人,孩子原來非常情绪化,易怒且敏感,现在和父母交流很多,并能体会到父母的苦心。老师也反映孩子上课认真听讲,尊重老师,和同学关系也改善了许多。

案例(三):小C,女,6岁,幼儿园大班,言语极少,情绪不佳。家长描述,小C小时候生活在姥姥家,说话较晚,6岁才回到爸爸妈妈身边,和父母的关系疏远。近期,孩子不爱去幼儿园,并且话语变得越来越少,常常自言自语,幼儿园的老师也认为孩子有心理问题,不合群,不敢正视别人的眼神。小C的父母经老师介绍来寻求解决方案。我建议小C家庭通过团体沙盘游戏技术一起来对小C进行干预治疗。第1次进行沙盘游戏时,我建议为小C单独进行个体沙盘游戏,家长在旁边陪伴,但不可以干涉。小C在手刚接触沙子时很开心,在老师的引导下,她取了小马宝莉、粉色的公主、白色的公主和一个裙子外套四个沙具,我引导她为自己的沙盘讲一个故事,她说的很短:有一个小马宝莉在公园不小心摔倒了,死了。通过这个故事,我和家长进行了交流分析:死是代表一种情绪的表达,表示孩子当下的动力状态不足,孩子的认知水平不错,只是语言表达能力较差,孩子最近的生活事件中,可能会有看病,或者家长对于孩子看医生的事情反复强调,不讲卫生会得病的认知已经植入孩子的潜意识里面,所以,孩子内心有困扰,有无力感,自己能量不足时,希望找到能量输出口,希望家长给予她一定的支持和帮助。听到我的解释,小C的家长惊讶地说,是真的啊,这一段时间孩子身体不是很好,老是感冒,我们总是提醒她。

第2次、第3次我为小C的家庭进行了两次团体沙盘,这两次,小C明显不配合,一上来就扬沙子,扬沙子的动作会持续30秒左右,眼神根本不对着爸爸妈妈和老师,无视我们的存在,爸爸妈妈很激动,尤其是妈妈异常焦虑,试图阻拦孩子,被我及时制止了,我理解爸爸妈妈的心情,但我更本着“以游戏的心态积极认真参与,带着关爱陪伴、守护、耐心倾听、等待、默默欣赏,用心来感受”的原则,让沙盘参与者在沙盘游戏中表达和创造。我知道,小C的扬沙子的举动也是在疏导、转化自己的心理问题,她是在抗拒、在否定小时候被漠视的记忆。

第4次至第6次团体沙盘,小C没有什么改变,都是孤单记忆呈现,也不說话,也不对视,只是爸爸妈妈的沙盘呈现了更多的堆积,里面有代表沟通的沙具,也有失望的意象,我没有分析,只是耐心等待。大约在第14次,沙盘游戏干预快要结束的时候,小C突然和我说了一句话,这是她主动和我接触的开始,并在沙盘游戏过程中,和爸爸妈妈有了互动。我能感受到这个家庭内部情感的松动。在进行第15次沙盘游戏时,小C的沙盘呈现了较大的变化,不再是简单的沙具堆砌,而是多了一个代表渴望沟通的桥,又多了两个代表爸爸妈妈的成年人。在这次沙盘游戏之后,小C的爸爸妈妈表示,孩子有了一定的变化,能够主动和爸爸妈妈说话,学校的老师也说,小C能够与同学沟通。

以上案例说明在具体的沙盘游戏中,不同家庭的家长和孩子在亲子关系以及心理状态、情绪变化上呈现出了不同的状况,通过15次沙盘游戏,3个家庭的亲子关系不同程度上有了改善,心理情绪等方面也有了进一步的改善,检验了沙盘游戏疗法在家庭教育中对有问题行为的孩子有较为积极的干预治疗效果。

以上案例可以证明,不论是团体沙盘游戏还是个体沙盘游戏都能够有效渗透到家庭教育中,能够让参与者直接体验满意、愉悦和快乐生活学习的积极状态,尤其对重构孩子和家庭成员的关系有积极的意义。一方面,它能够有效承载和化解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压抑的紧张、焦虑、愤怒、恐惧等负面的情结,另一方面它能够培养家长爱孩子的能力,沙盘游戏的过程,就是家长在释放爱的过程,父母对孩子的真爱表现在对孩子的尊重、理解和信任、包容和接纳、支持和关爱,而不是无意识地满足自己要求的爱,沙盘体验会扩大每一个人的意识容器,放大这些正能量,让父母逐渐成为合格的家长。

六、启示

沙盘游戏有着强大的治愈功能,参与者以游戏的心态积极、认真、用心参与,在心理健康教师的关爱陪伴、守护、观照、耐心倾听和等待、欣赏中,把内心深处的无形的心灵内容进行富有创意的意象体现,以激发内在的自愈能力,同时也实现了参与者心灵深处意识和无意识间的持续性对话,达成心理健康教育和心身疗愈的目的,以及由此而激发的治愈过程和人格(及心灵与自性的)发展及心灵转化。参加沙盘游戏的人反映,当他闭上眼睛,双手触摸沙子、插进沙子、移动沙子时,眼前就浮现出小时候与小伙伴一起玩沙子的情景,这种回忆让人感到非常美好,并流露出珍惜、留恋、沉湎的情感,这是沙子给人一种回归的美好感受。这些美好感受能够促使参与者全身心投入沙盘作品的创作,获得较大程度的放松,有助于情绪的表达、宣泄。通过系列的重复的游戏,每一个参与者的认知都被体现在沙盘的场景上,从无序变得有序、从混乱变得整齐,从难受变得愉悦,参与者在主观上都有认同感、幸福感和满足感,能够积极投入到沙盘游戏中,沉浸在里面,喜爱沙盘,喜欢触摸,这其中,从无感到有感,从拒绝到接纳,从冲突到化解,均得到实现。

在家庭教育中引入沙盘游戏技术的过程中,家长和孩子的互动其实就是家长和孩子互相关注的过程,被关注、被关爱就是被认可,当个体被认可时,他能够感受到生命的价值,感觉到自己存在的意义,这对于孩子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值得说明的是在家庭教育中引入沙盘游戏技术必须建立在学校教育的引导基础之上,目前,家长受自身素质的局限,还不能够承担起独立进行沙盘游戏的具体操作。一方面,社会各级学校要建立家长学校,充分利用其功能教育引导家长学习掌握沙盘游戏技术,了解关注陪伴的实际意义,在敬畏孩子的原则上,反思自身,寻找差距,建立更加亲密的家庭关系,另一方面,学校以及教育机构要利用沙盘游戏技术媒介积极引导家庭中的学生、家长进行家庭教育,对于问题学生和问题家长的家庭亲子关系的适应、学生学习生活的适应、人际行为的适应、性格方面的表现、内在的心理状态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心理治疗疗效评价。相信,沙盘游戏作为一个更安全的技术媒介,将发挥其有效的社会功用,必将为家庭关系的改善,亲子关系的建立提供更加广阔便利的空间。

[参考文献]

[1]陈振宇.中医箱庭空间系统分析理论模型的易道哲学基础[J].四川中医,2018(04).

[2]陈思远.沙盘游戏对孤儿心理健康的影响[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09.

[3]李佳峰.基于考试焦虑自我检查表统计分析的高考焦虑干预研究[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11.

[4]叶湘虹.荣格道德整合思想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10.

[5]任珍.整合性沙盘游戏疗法干预自闭症儿童家庭亲子关系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8.

[6]林夏锋.个案工作促进困境家庭亲子沟通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9.

[7]李松涛.家庭教育的社会支持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4.

[8]陈龙.沙盘治疗对小学低中年级学生同伴关系影响的干预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5.

[9]申荷勇.沙盘游戏:一种具体的内部意象(英文)[A].世界心理治疗学会.第五届世界心理治疗大会论文摘要[C].世界心理治疗学会:中国心理学会,2008.

[10]张日昇.箱庭疗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The Penetration and Intervention of Sandbox Therapy Technology in Family Education

WANG Jinling

(Yushu No.1 Senior High School, Yushu Jilin 130400, China)

Abstract:Sand table game is a very popular psychotherapy method in the world today. As a non-traditional medium, it has become a direct, effective and safe means of penetration and intervention in family education due to its weak language and practicability. This paper tries to analyze and judge the parent-child relationship between parents and children through specific cases of sand table therapy, in order to demonstrate the positive intervention role of sand table in family education.

Key words:family education; parentage; sand-table game technique

[責任编辑:韩璐]

猜你喜欢
亲子关系家庭教育
微信朋友圈中大学生屏蔽父母现象探析
《谁害怕弗吉尼亚·伍尔夫》中亲子关系解读
亲子舞蹈特定价值的研究
代孕子女亲子规则认定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家庭教育之我见
论犹太人的金钱观教育
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初中生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性格及成长的影响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