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州“一户一田”农地经营模式探索

2019-01-17 02:46范力军
安徽农学通报 2019年24期
关键词:黔东南州山地

范力军

摘 要:“一户一田”农地经营模式是乡村振兴背景下实现农村土地规模经营、提高农业效益的有效探索。贵州省黔东南州农村地区农地细碎化严重、农业经营收益较低、农业产业结构发展滞后,探索实施“一户一田”很有必要。该文结合黔东南州农村经济发展实际,提出了田林土互换并块、有条件的农户耕地互换林地、鼓励长期离农家庭有偿退出农地等利于实施“一户一田”农地规模化经营模式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山地;农地经营;一户一田;黔东南州

中图分类号 F32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7731(2019)24-0008-02

长期以来,农业比较收益低下问题的存在,促使多数农村青少年劳动力選择外出打工,导致农业经济增速缓慢。为振兴农村经济,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便于农村土地流转。但农户耕地零碎化的现实又加大了农地流转的难度,特别是山地区域农地的自然零碎化严重,使得农地流转难度更大。2018年《农村土地承包法》修正案指出可以探索实施“一户一田”,让农户的土地实现集中经营,提高经营效率,进一步提高农民收益。

贵州省黔东南州属于典型的山地区域,农地自然零碎化严重,农业产业发展滞后,如何走出一条既符合当地特色农业产业发展需求,又有利于推动农地规模经营的乡村振兴之路,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而“一户一田”模式是当前能够有效实现农户农地规模经营的路径,也将为农业产业实现产业化经营奠定基础。

1 “一户一田”农地经营模式的内涵

农村土地承包到户时采取“好坏搭配、远近搭配”的分配原则,导致农村土地呈现零碎化经营的格局。农户为了降低经营成本,通过土地互换并块的方式减少土地的块数,提高单块土地规模,提升农业经营效率。安徽省怀远县在土地互换并块的基础上,坚持自愿、民主、协商等原则,先把小块合并成大块,然后按照耕地面积不变的原则给农户重新分配一块田,就是所谓的“一户一田”农地经营模式。

2 黔东南州农村土地规模经营的迫切性

2.1 农地细碎化严重 农地细碎化的成因包括自然因素和制度因素2个方面。(1)自然因素:贵州省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境内高达92.5%的区域为山地和丘陵。而位于贵州省东南部的黔东南州则属于典型的“九山半水半分田”,山地面积占比更高。高山、河流、森林等因素自然把农地分割成若干的小块农田,造成了农地细碎化的现实。(2)制度因素: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包的原则是好坏、远近搭配的分配,致使黔东南州已经自然细碎化的农地更加细碎。目前全州共有农用地2718574.34hm2,其中可用耕地面积为425053.28hm2,占农用地面积的15.64%。耕地中大于25°的坡地达到74333.47hm2,占耕地总面积的17.49%,全州人均耕地面积仅0.12hm2,不仅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还低于贵州省人均水平。每个农户的农地都分布在3个地方以上,足见零碎程度严重,不仅严重影响了农业的机械化生产,还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时间成本、物资成本、劳动力成本。

2.2 农地经营收益低下 黔东南州农地细碎化问题导致农户农业经营收益较低。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1)粮食种植收益低。全州2018年农作物播种面积达35.46万hm2,其中水稻、玉米、薯类等粮食作物面积为20.66万hm2。全州共有1000570农户,3903879人,户均4人,按照人均耕地面积0.12hm2计算,每户面积为0.48hm2,而黔东南州相关部门调查显示,2018年种植玉米获得的纯收入约为4350元/hm2,平均每户种植玉米的收入仅为2100元左右。(2)特色农业产业规模小,收益不高。乡村振兴背景下黔东南州正在大力推进“一减四增”,优化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中药材、水果等特色农业产业,但由于农地细碎耕地面积少,农地流转机制不健全等因素,导致特色农业产业收入水平不高。(3)农地抛荒撂荒严重。全州承包耕地面积34.8万hm2,耕地闲置面积达0.74万hm2,耕地闲置面积占总面积的2.1%。一方面,由于外出打工收入的提高导致青壮年劳动力外流;另一方面,由于农村劳动力的老龄化趋势导致农业新技术、新模式适应能力不足,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滞后。2个方面因素叠加,导致农地撂荒比较普遍甚至有增加的趋势。

2.3 是振兴农村经济的必然要求 积极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仅是当前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然举措,也是破解当下农村贫困地区“没人想种地、没人会种地、想种地却没地”等问题的有效路径。对于调整农村产业结构而言:黔东南州采取的措施是大力发展茶叶、食用菌、中药材、水果等特色农业产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基础是实现农地规模经营,才能实现农业的规模经济效益。因此,在全州寻求实现农地规模经营的途径,是有利于特色农业发展的。对于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而言:乡村振兴必须有一批懂技术、会管理、会经营、热爱农业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才能振兴农村的特色产业,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具体而言,就是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为主的农业经营主体。新型职业农民主要是以农业为职业,依靠农地规模经营来带动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带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实现乡村振兴的,所以也需实现农地的规模经营。

3 黔东南州实施“一户一田”农地经营模式的对策建议

3.1 实行田林土互换并块 黔东南州农用地主要是以耕地、林地、坡地等类型为主,其中林地占据农用地总面积的67.68%,而有效耕地只占农用地总面积的14.04%,并且呈现出严重的细碎化。而农村家庭特质的不同,导致农村内部农户分化越来越严重,致使不同的农户对农地的依赖程度有所不同。借鉴安徽省怀远县的“一户一田”实施模式,黔东南州可以通过探索实施田林土互换并块模式,推行“一户一田”农地经营模式。具体实施步骤如下:一是摸底调查农村内部有意愿实施“一户一田”模式的农户规模,制作相应的农地分布图;二是将上述信息进行公布,以便农户之间相互了解农地互换规模、位置及类型;三是村委会制定一个耕地、林地、坡地之间相互互换的折合标准,让农户在实际的农地互换中有所参考,从而实现了农户之间农地的相互互换,利于“一户一田”模式的推动。

3.2 鼓励有条件的农户尝试耕地换林地,实现“一户一田” 随着农户分化程度的深入发展,农村出现了外出打工型、城市定居型等不同类型的长期离农家庭。这些农户由于长期在外生活,没有时间从事农业生产活动。农地经营权的处置一般采取请人耕种、出租、撂荒等方式处理,这不仅不利于农地的规模化经营,也是农地资源的浪费。因此,对于长期离农经济条件较好的农户,可以采取一定的措施,设置一定的耕地林地互换比例,鼓励他们将耕地互换成林地。这样不仅让留守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农户实现了耕地规模经营,也保障了外出农户的土地权益,更有利于在农村实现“一户一田”农地经营模式。

3.3 建立农地有偿退出机制,推动农业经营者实现“一户一田” 新型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和农户分化的持续发展推动部分有能力的农户实现城市定居,对农地的依赖性逐步下降,部分经济条件好且工作稳定的农户甚至有农地退出的需求,因此,建立农地有偿退出补偿机制就非常必要。一方面,通过农地有偿退出可以减少农地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可以让农业经营家庭通过互换已经有偿退出的农地实现“一户一田”经营。这样既保障了农地有偿退出农户的利益,也实现了留守农户的农地规模经营。

参考文献

[1]王硕.推行“一户一田”,促进现代农业发展[J].现代农村科技,2017(5):91.

[2]刘联洪.怀远县开展“一户一田”解决土地零碎问题探索[J].安徽农学通报,2016(22):3-5.

[3]韩永廷.蚌埠“一户一田”发展模式研究[J].理论建设,2018(2).

(责编:张宏民)

猜你喜欢
黔东南州山地
民居摄影
山地草甸
捕鱼节上捉鱼忙
补妆
A new species of Mountain Dragon(Reptilia:Agamidae:Diploderma)from the D.dymondi complex in southern Sichuan Province,China
穿越火线之山地作战
山地之旅
山地之美——雨补鲁
黔东南州广场体育文化探析
山地侧柏林树高的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