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有效教学,让学习真发生

2019-01-17 04:44许瑞平
内蒙古教育·科研版 2019年12期
关键词:有效教学小学数学

许瑞平

摘 要:当前,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实现有效教学,是需要教师探索的重要议题。以往的课堂教学,教师只注重知识、技能的灌输,而忽视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发挥。因此,教师应优化教学策略,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学习过程真正进入到有深度、有广度、有厚度的学习境界。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216(2019)12B-0045-02

《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以此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彰显学生的个性。”显然,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主地探索新知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主旋律。然而,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霸占着课堂的主动权,将知识直接“倾囊相授”给学生,学生完全丧失了学习的自主性,变成了贮存知识的容器,这样的学习状态是被动的,也是无趣的,长期以往,必然挫伤学生学习数学的勇气和自信心,使有效教学大打折扣。因此,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应努力改变这一现状,认真践行新课改的要求,还课堂于学生,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完成知识的内化,完成知识体系的建构,灵动学生的思维,从而让数学课堂教学呈现出真、实、透的理想状态。

一、注重导入,激发兴趣

导入,是课堂教学的起始环节,是有效教学的开始。导入成功与否,对课堂教学的成败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很多数学教师对导入环节认识不够,漠视导入环节的有效设计,直接进行生硬地讲解,由于学生没有做好认真听课、积极探索的准备,致使课堂的教学效果甚微。因此,教师应改变“师讲生听”的授课模式,对导入环节引起足够的重视,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设计有效的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数学课堂的精彩真正从“头”开始。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认识时,教师为学生讲了一个故事,唐僧师徒4人去西天取经,在一个炎热的天气里,他们口渴难忍,化缘得一个西瓜。于是,悟空提议将西瓜平均分成4份,每人吃其中的一份,也就是。八戒听后,很不高兴,说:“猴哥,不行,我的肚子大,我要多吃一点,我要吃。”悟空听了八戒的话后,没有提出反对的意见,而是照做了,但是八戒分得的西瓜,比原先更少了。这是什么原因呢?应该怎样比较和的大小呢?学生们的兴趣立即被调动起来,进入了新知的探索中。

上述案例,教师针对教学内容,从学生的兴趣入手,进行故事化导入。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唤醒了获取新知的内驱力,这样的教学,比教师单纯告知的,效果要好得多。

二、注重操作,有效内化

数学知识抽象、复杂,对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较高。但小学生生活阅历还不够丰富,加之仍以形象思维为主,在课堂有效的40分钟内难以真正深入地理解所学知识。因此,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为学生设计动手操作活动,将深奥的数学知识转化成学生熟悉的事物,可以拉近学生与所学知识的距离。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可以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简单、明朗、清晰,实现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的交叉运用,完成知识的内化,降低学习的难度。

例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时,新课伊始,教师在屏幕上出示了一些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物品,让学生进行观察,并猜想长方形和正方形会有怎样的特点。学生们观察后,纷纷说出了自己的猜想。学生们猜想长方形的特点有:有四条边,对边相等,它的4个角都是直角。猜想正方形的特点有:它有四条边且四条边一样长,它的4个角都是直角。那这些猜想是否正确呢?教师没有直接告知学生,而是让学生拿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纸张,自行动手验证。学生们在操作、交流中,发现原先的猜想都是正确的,在动手操作中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深化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

上述案例,教师在教学时,没有将结论直接呈现给学生。而是从学生的认知经验开始,为学生设计动手操作活动,将抽象的知识变得简单化,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三、注重反思,强化理解

荷兰著名学者弗赖登塔尔说过:“反思是数学的重要活动,是数学活动的核心和动力。”可见,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是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目标之一,也是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思活动应贯彻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在计算教学中同样不例外,众所周知,计算是数学的基础,计算能力的高低将直接影响着后续的学习。在计算教学中引导学生反思,可以让学生对计算的算理、方法认识更加深刻,对知识网络的构建更加系统,对计算方法的运用更加灵活,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教学简便运算时,教师出示了这样的题目:①(16+6.4)÷8;②20÷0.8+20÷0.2。教师出示题目后,大多数学生仿照乘法分配律来进行解答,(16+6.4)÷8=16÷8+6.4÷8=2+0.8=2.8;20÷0.8+20÷0.2=20÷(0.8+0.2)=20÷1=20。教师没有直接指出学生的错误,而是把解答正确的和解答错误的答案放在一起,让学生比较,学生们发现第2道题目的结果存在差别。教师让学生进行反思,到底哪种算法才正确呢?学生们通过验证,发现按照运算顺序做,结果是正确的。造成错误的根本原因是“乘法才有交换律,而除法没有,所以在进行除法运算时,不能运用分配律。”

上述案例,在学生们的计算结果出现错误时,教师没有直接指出,而是让学生进行反思,学生在反思中,发现了错误,找到了错因,进而进行修正,避免后续出现相同的错误。

四、注重开放,发散思维

以往的课堂教学,教师将学生的思维封闭于固定的空间,学生获取的结论比较单一,思维被禁锢,这样在无形之中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因此,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为学生营造开放的思维空间,让学生面对同一问题,用不同的策略进行解决,体验解题多样化的精彩,发散学生的思维,进一步提升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和创造性,最大化课堂教学效益。

例如,在教学应用题时,教师出示了这样的题目:“王大伯家养的鸡是鸭只数的,鸡的只数比鸭的只数少60只,养的鸡有多少只?”题目出示后,有学生认为“鸡是鸭只数的”,因此,鸡的只数比鸭的只数少,也就可以求出鸭的只数,列出算式:60÷(1- ),鸭的只数有140只,那么鸡有80只。学生们出示这样的解答方法后,教师没有满足于此,而是问学生有没有其他解答方法,有学生将分数转化成了4︰7,通过比的知识进行解答,7-4=3,60÷3=20(只),20×4=80(只)。也有學生想到运用方程进行解答,想到数量关系式:“鸭的只数-鸡的只数=鸡比鸭少的只数”,进而设鸭有X只,则鸡有X只,可以列出方程X-X=60,解方程,X=140, X=80,求出了最终的结果。

上述案例,在学生们呈现正确的解答方法后,教师没有浅尝辄止,而是放慢授课的脚步,让学生开动脑筋,探寻多样化的解题策略,沟通所学知识的联系,感悟智力角逐的精彩,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

总之,以生为本进行有效教学,是当前数学课堂重点倡导的教学理念,有助于将学生推向课堂学习的前沿,使学生以积极、主动的状态完成学习。因此,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改变以往的授课模式,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主体性、创造性,实现有趣、有度、有效的学习,丰盈学生的活动经验,拓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获取新知的过程如呼吸一样顺畅,如生长一样自然。

参考文献:

[1]姜春莲.重视体验,发展素养——析小学数学有效教学[J].华夏教师,2019,(18).

[2]邵永顺.精心组织教学过程,增强数学教学质量——小学数学有效教学探讨[J].中华少年,2019,(23).

[3]周兴平.探讨新课程背景下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学周刊,2019,(25).

猜你喜欢
有效教学小学数学
浅谈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加快中职会计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有效性研究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