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药灸对克罗恩病大鼠结肠p38MAPK、ERK1/2及c-fos调节作用的研究*

2019-01-18 05:44吴丽洁李茜莹杨延婷赵粹英吴焕淦李志元马晓芃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9年8期
关键词:克罗恩灌肠结肠

吴丽洁,李茜莹,杨延婷,杨 玲,施 征,赵粹英,吴焕淦,李志元,张 丹**,马晓芃,**

(1. 上海中医药大学岳阳临床医学院 上海 201203;2. 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 上海 200030;3. 浙江省中医院 杭州 310060)

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是一种原因不明的肠道炎症性疾病[1],慢性起病,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腹泻、腹痛,可有血便、腹部包块、瘘管形成或肠梗阻,并伴有不同程度的体重减轻、发热、食欲不振、乏力、贫血等全身症状。严重者病程迁延难愈,预后不良,并可发生癌变[2],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3]。目前治疗CD 的原则是实现临床和内镜缓解,以避免疾病进展并最小化手术切除,达到维持缓解,黏膜治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3]。CD 的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研究发现,CD 患者结肠中的磷酸化p38α、ERK1/2 水平明显增高,p38α选择性抑制药物可显著下调MAPK通路的激活和促炎细胞因子TNF-α、IL-1β和IL-6 的分泌,提示p38MAPK、ERK1/2 与CD 发病关系密切[4,5]。本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艾灸可下调CD 结肠TNF-α、IL-1β等促炎细胞因子的表达,改善肠道炎症、促进黏膜损伤的修复[6-10]。在此基础上,本课题拟观察隔药灸对克罗恩大鼠结肠p38MAPK、ERK1/2 及cfos的影响,探讨隔药灸治疗克罗恩病的抗炎机制。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

清洁级健康雄性Sprague Dawley(SD)大鼠36 只,体重(150 ± 20)g,购于上海斯莱克实验动物有限公司,合格证号:SCXK(沪)2013-0016,饲养于上海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饲养条件:温度(20±1)°C,湿度50%左右,自由饮水、摄食。适应性饲养1 周,大鼠饮食、活动均正常后开始实验。本实验经上海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主要仪器与试剂

组织脱水机、包埋机、切片机、烤片机(莱卡公司,德国);光学显微镜及senscell 分析软件(Olympus,日本);转膜电泳仪、垂直电泳槽、凝胶成像系统(Bio-Rad,美国);5%(w/v)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Sigma,美国);p38MAPK、c-fosELISA 试剂盒(源叶,中国);BCA 蛋白浓度试剂盒、SYBR Green PCR 试剂盒(Thermo,美国);逆转录试剂盒(Fermentas,加拿大);Trizol(Invitrogen,美国);Tris、TEMED(碧云天,中国)、SDSrunningbuffer(Bio-Rad,美 国)、ERK1/2(CST,美国)、GAPDH、二抗(博士德,中国);苏木素染色液、伊红-染色液(南京建成,中国);戊巴比妥钠、甲醇、异丙醇、无水乙醇、氯仿、二甲苯、中性树胶、甘氨酸(国药集团,中国)。

1.3 模型制备方法

参照国际公认的Morris 法[11],应用TNBS 合50%乙醇溶液造模。造模开始前大鼠禁食、不禁水24 h,采用2%戊巴比妥钠(30 mg·kg-1)行腹腔注射麻醉。将无水乙醇加双蒸水配成50%乙醇,然后将5%(W/V)的TNBS 与50%乙醇按照体积比2∶1 混合制备TNBS 灌肠液。以TNBS 灌肠液3mL·kg-1(TNBS 用量为100 mg·kg-1)灌肠造模。灌肠针连接注射器,并抽取适当灌肠液,大鼠体位为头下尾上,灌肠时将灌肠针缓缓插入大鼠肛门6-8 cm,注入灌肠液,拔出灌肠针后再将大鼠倒立1 min,以防药液溢出。每7 d 大鼠重复灌肠1次,共灌肠4 次。造模结束后,每组随机抽取1 只大鼠,取结肠组织进行苏木素-伊红(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HE)染色光镜下观察,以鉴定模型制备是否成功。在确定模型制备成功的基础上开始干预治疗。

1.4 分组与治疗

SD 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隔药灸组和假灸组,每组9 只。隔药灸组,选取天枢穴(双侧)、气海穴进行隔药灸,每次每穴各灸2 壮(约10 min),每日灸治1 次,共治疗7 次。药饼的主药为附子粉,隔药灸前用黄酒调和,并用动物药饼专用模具压制成药饼备用;同时用模具将艾绒压实制成锥形艾炷备用,艾炷的重量为90 mg。隔药灸操作时,将艾炷置于药饼上,放置在穴位上点燃艾炷后施灸。假灸组除不点燃艾炷外,余操作均同隔药灸组。模型组与正常组不进行任何治疗,只作与隔药灸组相同的抓取与固定。

1.5 样本处理与制备

各组大鼠干预结束后,禁食、不禁水24 h,腹腔注射戊巴比妥钠进行麻醉后,沿大鼠的腹正中线剪开腹部皮肤,充分暴露大鼠的直肠、结肠部分,自耻骨联合处—盲肠取下结肠,沿肠系膜纵轴剖开,取自上而下的3 cm 结肠组织,用4°C 冷生理盐水冲洗,分成3段,1段放入4%多聚甲醛溶液内固定;2段放入冻存管置于液氮内,后移入-80°C冰箱内保存备用。

1.6 指标检测方法

1.6.1 结肠组织形态学观察

HE 染色后,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各组大鼠结肠组织形态学变化。操作步骤主要包括:结肠组织脱水、包埋、切片、烤片处理后,置于二甲苯、梯度酒精中脱蜡脱水,苏木素染色,1%盐酸酒精分化,自来水返蓝,0.5%伊红染色,再依次经梯度酒精浸泡,二甲苯透明后,中性树胶封片。

1.6.2 结肠p38MAPK、ERK1/2、c-fos蛋白检测

取出-80°C 保存的结肠组织,裂解后匀浆,离心后取上清。采用BCA 蛋白定量法测定样本蛋白浓度。ERK1/2 采用Western blot 方法检测,蛋白变性后,经电泳-转膜-封闭后,加入一抗ERK1/2(1:1000),4°C 孵育过夜,PBST 缓冲液洗膜,加入二抗(兔抗)(1:1000)室温孵育1 h,PBST 缓冲液洗膜,加入一抗GAPDH(1:1000),室温孵育3 h,PBST 缓冲液洗膜,加入二抗(兔抗)室温孵育1 h,PBST 缓冲液洗膜后,凝胶成像系统拍摄条带图,使用Image J软件分析灰度值。p38MAPK、c-fos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nzyme Linked Immunoserbent Assay,ELISA)测定,具体操作按试剂盒说明书进行,适当比例稀释待测样本后,在96 孔板中依次加入待测样本、亲和素、酶标试剂,充分混匀后,37°C 孵育。去除以上液体,再依次加入显色剂A、显色剂B,充分混合后,37°C 避光显色。最后,加入终止液终止显色反应。酶标仪450 nm 波长下测定OD 值,蛋白浓度与OD 值之间呈正线性关系,通过绘制标准曲线计算出标本中目的蛋白的浓度。

1.6.3 结肠p38MAPK的mRNA表达检测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PCR)检测,主要步骤包括:①组织总RNA 的抽提;②总RNA 中DNA 的消 除:DNase I 1 μL;10 × DNase I Buffer 1 μL;总RNA≦1 ng;DEPC-H2O nμL。③逆转录cDNA: RNA-Primer Mix 12 μL;5 × RT Reaction Buffer 5 μL;25 mMdNTPs 1 μL;25 U·μL-1RNase Inhibitor 1 μL;200 U·μL-1M-MLV Rtase 1 μL;Oligo (dt)18 1 μL;ddH2O(DNase-free)4 μL。PCR 扩增:SYBR Green Mix 12.5 μL;Primer F 0.5 μL;Primer R 0.5 μL;ddH2O 9.5 μL;cDNA 模板2 μL。4Real-time PCR 扩增。扩增条件:95°C,10 min(95°C,15 Sec;60°C,45 Sec)× 40;

95°C,15 Sec;60°C,1 min;95°C,15 Sec;60°C,15 Sec。记录Ct值,以GAPDH 作为内参,蛋白引物设计见表1。通过2-△Ct法计算目的蛋白mRNA 的相对表达水平。

1.7 统计分析方法

实验数据采用SPSS21.0 进行统计分析,对各组数据进行正态分布和方差齐性检验,符合正态分布资料采用X—± s 的形式表示;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资料采用Median(min-max)的形式表示。若各组方差齐等,则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进行检验,有统计学意义则进一步采用LSD 检验做两两比较;若各组方差不齐,采用Game-Howell 分析。统计检验水准均为α=0.05,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 p38MAPK mRNA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引物设计

2 结果

2.1 各组大鼠结肠组织形态学变化

光镜下观察,正常组大鼠结肠黏膜、腺体形态正常,结构规则,未见炎性细胞浸润,未见溃疡。模型组结肠组织黏膜上皮缺失,腺体排列不规则,黏膜下层明显增厚,血管增生,黏膜层及黏膜下层可见较多的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淋巴组织增生,黏膜有裂隙状溃疡形成,部分溃疡可深达肠壁肌层,偶见肉芽肿形成以及纤维化瘢痕。隔药灸组可见愈合性溃疡形成,黏膜上皮较为完整,可见炎性细胞浸润,杯状细胞增生,腺体排列较为规则,黏膜下层增厚减轻,可见少量成纤维细胞及淋巴细胞浸润。假灸组大鼠结肠损伤程度、炎症反应与模型组类似(图1)。

2.2 结肠p38MAPK蛋白和mRNA的检测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结肠p38MAPK 蛋白及mRNA 表达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与模型组比较,隔药灸组大鼠p38MAPK 蛋白及mRNA 表达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假灸组大鼠均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假灸组比较,隔药灸组大鼠p38MAPK 蛋白及mRNA 表达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表2)。

2.3 结肠ERK1/2蛋白表达的检测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结肠ERK1/2 蛋白表达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隔药灸组ERK1/2 蛋白表达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假灸组大鼠ERK1/2 蛋白表达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假灸组比较,隔药灸组ERK1/2 蛋白表达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图2)。

2.4 结肠c-fos蛋白检测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结肠c-fos蛋白浓度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隔药灸组c-fos 蛋白浓度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假灸组大鼠c-fos 蛋白表达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假灸组比较,隔药灸组大鼠c-fos蛋白浓度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4)。

3 讨论

克罗恩病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反复发病,临床表现多变,根据不同的临床症状,可归属于中医“腹痛”、“腹泻”、“痔漏”“积聚”等范畴。其病灶呈节段性分布,以末端回肠和邻近结肠最为常见;其病理学特点主要为节段性全壁性肠炎、裂隙状溃疡、黏膜下层增厚、淋巴细胞聚集、结节病样肉芽肿以及鹅卵石样改变等。具体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十分明确,多与遗传、自身免疫缺陷等因素相关。其发病率呈逐年增高趋势,且复发率高,预后不佳[12]。近年来,临床研究发现艾灸能有效缓解轻、中度克罗恩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及抑郁、焦虑情绪[13-16],是治疗轻、中度克罗恩病的有效方法之一。深入研究艾灸(隔药灸)治疗克罗恩病的作用机制,有助于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促进临床应用。

图1 各组大鼠结肠组织HE染色结果

表2 各组大鼠结肠p38MAPK蛋白及mRNA表达的比较

表3 各组大鼠结肠ERK1/2蛋白表达的比较

表4 各组大鼠结肠c-fos蛋白浓度表达的比较

图2 各组大鼠结肠ERK1/2蛋白表达条带图

目前在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的研究中发现,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家族能够抑制上皮细胞增殖并促进肠道细胞凋亡[17],且MAPK 的不同亚型在IBD患者的结肠黏膜中显著活化[18],在其发病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其主要包括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MAPK)、c-JUN 氨基末端激酶(JNK)、p38 MAPK 和ERK5/BMK1(BMK1)[19]。与其他MAPK 相比,p38 MAPK 在IBD 患者炎症肠黏膜内的活性较强[20]。Otsuka 等发现,CD 患者的结肠组织的固有肌层中p38MAPK和ERK1/2表达明显增加;且在TNBS处理的小鼠中,骨髓细胞特异性缺失p38 小小鼠较正常小鼠炎症表现较轻和疾病状况得到改善[21]。Mulsow等发现,在复发性CD 狭窄患者中,可以通过抑制ERK 1/2 MAPK 信号传导降低TGF-导促纤维化作用,有望成为治疗CD 的新靶标[22]。Ko 等发现结肠上皮细胞中类杆菌毒素能导致MAPK 信号传导的快速激活,活化的MAPK 信号通过肠上皮细胞中的IKK-NF-κB 信号传导途径诱导HO-1 分子诱导细胞凋亡[23],而肠上皮细胞的凋亡是其炎症发生的主要相关因素[24],Piegholdt等的研究表明生物素A 和prunetin 可通过下调ERK 来改善上皮功能[25,26]。Zhang 等人发现MBF-DE 通过抑制NF-κB/p65 和MAPK/p38/ERK 信号减弱了LPS 诱导的结肠炎症反应[27]。Ihara 等发现,在结肠炎期间,ERK 和p38MAPK 对卡巴胆碱诱导的肠道收缩的作用显著,导致结肠平滑肌收缩功能障碍[28]。这些研究均提示了p38MAPK、ERK 信号级联反应可能是CD 发病的重要途径之一。本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隔药灸可以调节CD 大鼠结肠MAPK 家族中JNK 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起到缓解炎症、促进结肠损伤愈合的作用[29]。在此基础上,研究隔药灸对MAPK 家族中其他蛋白及相关通路的影响,进一步完善隔药灸对MAPK信号通路的调控机制,有助于全面阐释隔药灸治疗克罗恩病的作用机制。

在本研究中,模型组结肠组织黏膜上皮缺失,黏膜层及黏膜下层可见较多的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有裂隙状溃疡形成。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结肠炎症表现明显,且p38MAPK 和ERK1/2 的表达也较正常组明显升高,提示p38MAPK 和ERK1/2 的过度表达可能与肠道的炎症性表现密切相关;同时ERK1/2下游c-fos 蛋白水平也明显升高,与文献报道一致[30]。c-fos能够诱导结肠上皮细胞生长、增殖、分化和凋亡,参与了结肠黏膜的损伤过程。与模型组比较,隔药灸组可见愈合性溃疡形成,黏膜上皮较为完整,p38MAPK、ERK1/2、c-fos 的表达也明显降低,提示:隔药灸能下调克罗恩大鼠结肠p38MAPK、ERK1/2、c-fos的表达,改善肠道炎症、促进肠道组织修复;下调结肠p38MAPK、ERK1/2、c-fos 表达可能是隔药灸治疗CD 的抗炎机制之一。本研究仅观察了隔药灸对MAPK信号通路靶蛋白p38 MAPK、ERK1/2、c-fos的影响,缺少对p38MAPK和ERK 信号通路激活调节途径的研究,尚需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开展研究,有助于较为全面地揭示隔药灸对克罗恩病结肠MAPK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及相关机制。

猜你喜欢
克罗恩灌肠结肠
微小RNA在先天性巨结肠中的研究进展
提壶揭盖法论治热结肠腑所致咳嗽
克罗恩病与肠系膜脂肪
吃辣条能吃出怪病?是的!
原发性肺腺癌结肠多发转移1 例报告
藏药灌肠治疗不完全性肠梗阻的护理
灌肠方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效果
经肛门结肠拖出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护理体会
小肠克罗恩病临床诊治分析
耳穴贴压配合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