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化护理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及并发症的影响

2019-01-18 02:53万丽娟龙良秦袁庆婷
当代临床医刊 2018年6期
关键词:个体化心绞痛血压

万丽娟 龙良秦 袁庆婷

(安徽省立医院,安徽 合肥 230000)

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中的一种,疾病进展慢且疗程长,具有病情难以控制的特点,若患者长期处于发病状态,无形中会增加心脏病、脑血管等疾病的发生率,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因此要做好各项防控工作。有研究表示[1],为老年高血压患者开展护理干预对稳定其血压水平、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有深远影响。本次研究实施个体化护理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及并发症的价值,详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12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开展对照研究,时间起止范围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有60例。研究组男38例、女22例;年龄68~85岁,均值(72.65±3.55)岁;病程:最长15年,最短3年,平均(5.12±1.25)年。对照组男36例、女24例;年龄68~86岁,均值(73.25±3.40)岁;病程:最长16年,最短4年,平均(5.86±1.15)年.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心理、饮食及用药护理。研究组行个体化护理,方法如下(1)个体化宣教:在为老年患者进行治疗和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应主动与其交流,增加其对自身疾病的认识,提升救治配合度;另外,护理人员还可以为患者介绍引起高血压相关因素,提高患者自我护理意识,有效控制血压水平。(2)个体化饮食指导:根据患者身体实际状况制定专业、科学的饮食方案,如高血压患者应严格控制钠盐的摄取量,<6.0g/日,及时补充富含钙成分的食物。(3)个体化心理指导:老年高血压患者易出现情绪紧张、烦躁等现象,加上对自身疾病的担忧,因此护理人员要做好心理疏导工作,通过观察患者及与患者交流,对患者心理状态做一评估,应用鼓励性语言,激发老年患者对治疗的自信心,有效减少其负性情绪,稳定血压水平。(4)个体化疾病监测:为每一位患者制定一张病情监测表,并指导患者学会自我监测血压,正确使用血压测量仪,并将每次监测结果填写在表格上,对老年患者血压情况做一动态记录。

1.3 观察指标(1)记录两组患者护理前及护理后3个月的舒张压、收缩压水平变化。(2)比较两组护理3个月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所得数据使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x2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前、后血压水平变化情况 护理前,两组舒张压、收缩压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舒张压、收缩压水平明显低于护理前,且研究组舒张压、收缩压水平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前、后血压水平变化情况比较

2.2 两组护理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研究组护理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0.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67%,(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后并发症比较(n,%)

表2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对照分)

3 讨论

冠心病心绞痛在发作时患者会感觉胸部有强烈的窒息感、灼痛感,累及左肩、臂、小指等,疼痛感一般持续1~5min,甚至超过15min,疼痛可自行缓解,临床上采用硝酸甘油治疗心绞痛患者,并嘱咐患者注意休息,但该方式不能满足患者对医疗服务的需求。有研究证实,应用护理干预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意义重大[3]。

本次研究采用综合护理,包括健康指导、心理疏导及饮食和行为干预,健康指导有利于增加患者对冠心病心绞痛知识的了解,提升治疗配合度;而心理疏导在一定程度可以帮助患者稳定情绪,控制疾病进展的;而饮食及行为干预对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具有明显效果。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疾病认知程度及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充分明确综合护理干预可以纠正患者不良的饮食习惯、生活习惯,促使疾病得到有效控制[4]。

综上所述,为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开展护理过程中,建议采用综合护理措施,对提升患者疾病认知程度,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有积极影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个体化心绞痛血压
《风平浪静》黑色影像的个体化表述
稳住血压过好冬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血压的形成与降压
个体化治疗实现理想应答
脂肪肝需要针对病因进行个体化治疗
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6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56例
益气养阴法治疗稳定型心绞痛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