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工夫茶具的现状和发展战略(三)

2019-01-19 05:30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19年4期
关键词:工夫茶工夫茶具

陈 辉

(接上期)

潮州工夫茶具当前发展战略

综上所述,潮州工夫茶具的发展正欣逢一个难得的历史时期,潜力巨大,前景光明广阔。对此,我们应该着眼未来,高屋建瓴,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乘势而上,推动潮州工夫茶具行业的全面繁荣。

一、强健母体,为潮州工夫茶具的发展厚植沃土

潮州工夫茶具的发展,与潮州工夫茶的发展传播密切相关、一脉相承。潮州工夫茶能够走多远,潮州工夫茶具的路就有多宽广。加快潮州工夫茶具行业的发展,首要的任务是推动潮州工夫茶文化向世界的传播。

一是要立足于本地。潮州工夫茶在潮汕地区的盛行毋庸置疑。但正如汕头大学槐芾教授所指出的,潮州工夫茶在本地民众间大体仍停留于解渴、交往、休闲的的层面上,还没有进入学术和艺术的层面。对此,我们要采取多种措施,推动工夫茶文化在本地社会的普及提升,形成强大软实力。

建立完整的资料体系。目前,对于潮州工夫茶的记载和资料相对来说仍比较少,不利于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和传播。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对其做一个详细的调查和系统的研究,再用文字记录在案。进而在电脑上输入备案,建立一个完整的网络资料库,以便大家查阅相关的资料。这对潮州工夫茶的文化的传承至关重要。

建立工夫茶博物馆。要更好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关键的一个手段就让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近我们、亲近我们,由此建立一个免费向市民开放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就势在必行了。我们需要把工夫茶的文化特色带进馆内,介绍冲泡工夫茶的用具及每个步骤的内容,并附上图片或视频等,让人们对工夫茶工艺能够更为了解,从而吸引更多人来到潮汕。此举不但能在一定程度上拉动旅游业的发展,还能够有力地提升潮州工夫茶文化的影响力和美誉度,甚至于对创建文明和谐社会战略目标的实现都有不可忽视的意义。

建立全民弘传的机制。积极创新机制,让全民都参与到弘扬潮州工夫茶文化的行列中来。可以建立潮州工夫茶传承基地,多方位地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学和展示工作,向社会大众宣传与普及工夫茶技艺及文化;可以让它走进社区与校园,与市民更为接近。在社区方面,定期举办茶艺会,让邻里街坊更好地交流泡茶和品茶的心得。在学校教育中,可加入工夫茶茶艺和工夫茶文化的课程,使学生更早的熟悉工夫茶艺。

二是要着眼国内外。当今世界的生活方式正在发生重大而深刻的变化,绿色环保、养生保健、休闲雅致、修心养性的生活方式已越来越成为人们所崇尚的潮流。内涵丰富、意味深厚的潮州工夫茶文化正好迎合了时代的这种需要,其独特魅力也必将在新的时期里日益彰显出来,并随着21世纪“一带一路”战略布局的纵深推进而不断走向全国和世界。

潮州工夫茶最能代表茶道文化的环境美、艺术美和情志美。它的精神内涵,与中国文化追求“天人合一”的本质是完全吻合的。这种“天人合一”的思想和追求,已经被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是全人类幸福安乐的关键所在。“工夫茶道,实质上已升华为一种全新的、全人类都能意会、理解、破译的语言。”(李菲语)。这段话如果用来论述潮州工夫茶文化确是在恰当不过了。因此,它在全国乃至世界的传播,也将成为大势之所趋。

诚然,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政治文化、宗教信仰与风俗习惯等因素的差异,潮州工夫茶走向世界的道路也必定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但就眼前和未来而言,积极因素肯定是占主流的。主要的利好因素有几方面:

第一,遍布世界的华侨群体是潮州传播工夫茶的重要生力军。资料显示,除个别的内陆国家和偏远的岛屿地区之外,环球皆有炎黄子孙的踪迹。按国家和地区划分,华侨华人的85.5%集中在东南亚地区,仅印度尼西亚(600万)、泰国(465万)、马来西亚(509万)三国就有1574万人,占世界华侨华人总数的60%多。如果扩展到“一带一路”沿途的37个国家和地区,华侨华人的人数占了总数的90%以上。尤其要指出的是,世界华侨华人按祖籍划分,广东籍占了54%,福建籍占了25%。这对于以广东的潮汕,福建的武夷、闽南为主体的中国工夫茶道走向世界的重要意义是十分明显的。

第二,数量众多的茶组织展会是传播工夫茶的重要平台。茶文化组织方面,比较著名的有韩中茶文化研究会、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等;展会方面,较为突出的有中国国际茶业及茶艺博览会、中国厦门国际茶产业博览会、美国茶业博览会等。这些组织创办的活动和展会的成功举行,无论是对于茶文化的弘扬发展还是对于工夫茶道向世界的传播都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

第三,不断壮大的友好城市群是传播工夫茶的广阔土壤。 2017年发布的《中国城市建设竞争力报告》指出,中国的城市外交正在成为中国推进“一带一路”倡议最重要的力量。建立一个全方位的“一带一路”友好城市群,中国工夫茶走向世界的宏伟愿景才有了更为广阔的沃土。

充分利用这些利好因素,潮州工夫茶在走向世界过程中可以在加强产品创新(如茶叶品种、茶具的创新)基础上,将文化传播和世界很多国家社会文化的各个领域连结起来。如与政务商务相结合、与宗教信仰相结合、与礼仪习俗相结合、与文艺活动相结合、与弘扬美德相结合等等,以更广泛深入地走向世界其他国家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

推而论之,潮州工夫茶这种“以度此快活人生”的高雅生活姿态对于工业化大生产背景下的现代人来说不啻为一种高蹈远举的选择。借助21世纪“一带一路”建设的推力,潮州工夫茶发展的空间将无可限量。而潮州工夫茶具水涨船高、借船出海的美好前景也是可期的。

二、“二轮驱动”,为潮州工夫茶具的发展增添羽翼

此处的“二轮” 即创意和创新。两者的概念相近,但还是有不小的差异。创意,应理解为在社会文化领域的新观念、新思想、新设计,与人类的精神文化活动相联系。尽管在很多情况下,创意也会借助于某种物质载体表达出来,例如新颖的服装设计,独特的产品造型等,但其满足的仍然是人类的一种精神文化需求,提供的仍是一种文化体验。按照熊彼特的观点,创新是指'企业家对生产要素的新组合',这包括:引进一种新的产品;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开辟一个新的市场;获得一种原料或半成品的新的供给来源;实行一种新的组织形式。创新并不等于发明,一种发明只有应用于经济活动并成功时才能算是创新。不难看出,创新更多的是指经济商务层面的创造性活动。

当今世界人们已经普遍形成共识,在经历了以生产要素为动力和以投资为动力的经济发展阶段后,人类社会正在走向以文化创意为动力的经济发展新阶段。

茶在中国,既是一种产业,也是一种综合性的文化。运用文化创意的理念,来提升产品的附加值,正是当前中国茶产业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如果把以文化创意为核心的茶产业看做是一种文化创意产业的话,几乎每一个方面和环节都充满文化细胞的工夫茶道无疑正是其中最突出的文化创意经济。

由此可见,潮州工夫茶具的未来之路要走得更宽更远,无疑还是看其融合文化创意和与之密切相关的科技创新程度有多深多广。这条道路必然充满了挑战和艰辛。但“无限风光在险峰”,其前景是广阔美好的。主要的措施:

一是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政府部门要切实加强对潮州工夫茶具行业发展的引导和扶持。大力加强宣传和引导力度,在行业内乃至全社会形成创意创新驱动的舆论导向;研究、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加强对潮州工夫茶具生产制作者的培训,积极组织潮州工夫茶具产品参加各种相关的展览和评比,扩大潮州工夫茶具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走产业文化化的道路,努力形成品牌效应。

二是充分发挥文化创意园的带动作用。由政府牵头,筹划推进“潮州工夫茶文化创意产业园”的建设,营造一个促进交流和创新的环境,构建一个将企业、基地、研究机构、设计工作室等结合起来,让企业家、创意人员、科学技术、教育、文化、孵化器融为一体的多功能园区,为创意者、创意企业服务,将文化元素、创意元素充分融入潮州工夫茶道和潮州工夫茶具产业中。与此同时,要充分发挥创意园的龙头带动作用,努力增加潮州工夫茶具的文化元素和文化特色,走以质取胜的道路,形成以文化创意、科技创新为主要依托的强劲竞争力。

三是充分发挥从业者的主体作用。潮州工夫茶的生产制作者要进一步转变观念,着力强化创意创新精神,加强学习和交流,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要高度重视产品的文化内涵,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把握市场消费需求,在产品中有机融合全国各地、乃至世界优秀的工夫茶文化,大力提高潮州工夫茶具产品的文化含量和艺术价值,强劲冲击和占领国内外市场。

三、薪传火举,为潮州工夫茶具的发展克绍箕裘

如上所述,当代潮州工夫茶具的传承、主要是在手拉朱泥壶方面已经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但是从整个行业来说,零散作业、各自为政、固步自封的情况仍然比较突出。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潮州工夫茶具的美好未来,有赖于整个行业在文化传承道路上的真诚团结和奋力前行。当务之急是:

一、将潮州工夫茶具的传承和潮州工夫茶文化的传承有机结合起来

潮州工夫茶道是一个集环境之美、茶叶之美、茶具之美、烹饮之美和情志之美的文化合成体系。茶具之美,本来就是潮州工夫茶道之美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潮州工夫茶文化是潮州工夫茶具发展的根和本。根深本固则枝繁叶茂,母健则子壮。潮州工夫茶具的传承,必须与潮州工夫茶文化的传承有机结合起来。

一方面要结伴而行,相得益彰。潮州工夫茶道,要走进本地“寻常百姓家”,甚至走向国内各地和全世界。潮州工夫茶具自然也要自觉融入其中,以期走得更深更远。具体要做到“两个同步”:

一是建档搭台同步。建立潮州工夫茶文化网络资料库的时候,要同步建立健全潮州工夫茶具的有关资料,将潮州工夫茶具的历史、起源、演变,流派,代表人物、产品等方面的知识资料做一个全面的收集整理,以备查阅研究;建立潮州工夫茶博物馆的时候,要独立设置潮州工夫茶具的有关厅室,对有代表性的潮州工夫茶具采用图文、视频或实物等方式进行介绍

二是展示传播同步。在向社会大众宣传与普及工夫茶技艺及文化方面,要让潮州工夫茶具和潮州工夫茶道一起更深入广泛的走进社区与校园。尤其是要注重潮州工夫茶及茶具进入学校教育的工作。在编写乡土教材时,将潮州工夫茶及茶具的有关内容作为一方面的重点编入其中,对广大的学生进行教育,为潮州工夫茶及茶具的世代相传、波澜相推播下希望的种子。

与此同时,要积极做好潮州工夫茶及茶具向全国和世界的传播这篇文章。充分利用与茶有关的组织和展会,以及可以利用的政务、商务、宗教、文化等活动,让潮州工夫茶具茶具在其中亮相,增添风景,引人注目,不断提升其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

另方面要抢占峰头,同生共荣。目前,潮州工夫茶在抢占中国工夫茶道发展高峰和话语权方面已经表现出较明显的先发优势。2008年,“潮州工夫茶艺”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5年,叶汉钟为主起草的《潮州工夫茶冲泡技术规程》联盟标准(Q/CZCC 101-2015)正式发布,并上升为企业标准。自该标准发布以来,关于潮州工夫茶艺标准冲泡程式的学习在全社会引起了一股热潮。2017年12月,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材办公室、中国老教授协会职业教育研究院组织编写,叶汉钟等编著的《中国(潮州)工夫茶师》教材正式出版。这也标志着潮州工夫茶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占有了中国工夫茶的话语权。

在《潮州工夫茶冲泡技术规程》联盟标准(Q/CZCC 101-2015)正式发布的基础上,潮州市工夫茶标准联盟制定了《潮州工夫茶器四宝》联盟标准[《茶壶和盖瓯》( Q/GFC 03-2016)、《茶杯》( Q/GFC 03-2016)、《砂 铫》( Q/GFC 03-2016)、《泥 炉》(Q/GFC 03-2016)],并于2016年6月28日正式发布实施。潮州工夫茶具在抢占中国工夫茶具的话语权方面,也紧随潮州工夫茶的步伐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这个标准的实施推广,有相当多的工作需要我们同心共德一起努力,以求标准产生更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四、将潮州工夫茶具产品的生产和经销有机整合起来

目前,潮州工夫茶具的生产总体上还是保持着个体作业的状态。盖瓯、茶杯、茶船的生产,基本上包含在日用陶瓷生产的范围内,生产者对其他类的工夫茶具产品则几乎没有涉及;制作手拉壶的,生产砂铫、碳炉的,大多也是各自耕耘者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且“各人自扫门前雪”“井水不犯河水”,大体上不涉及其他门类的茶具产品。

在经销方面,这种个体作业的状态,导致了潮州工夫茶具经销商采购产品时,只能靠“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的辛劳来实现;而这些经销商本身也大都零散分布在街市巷弄的各个角落,让购买者要买到心仪的潮州工夫茶具颇有“众里寻他千百度”的周折。

潮州工夫茶具生产经营的这种状况,对于整个行业的发展来说无疑是不利的。加快推进潮州工夫茶具行业的发展,必须尽快改变这种零散、各自为政的状态,将其生产经销整合起来,以形成集群优势。

一是设立销售潮州工夫茶具的专门市场。目前潮州茶叶的专门市场,除了出产凤凰单丛茶的所在地潮安区凤凰镇以外,还出现了以茶叶产业为主,集合潮汕八大产业,涵盖会展中心、万汇城、别墅式商铺群、精品酒店、凤凰城等五大核心功能分区的新型市场综合体—潮州东方国际茶都。

依托上述茶叶市场设立潮州工夫茶具的专门市场,对于潮州工夫茶具产品的整体亮相、集体出海一定能起到有力的促进作用。此外,由于潮州工夫茶具产品属于陶瓷产业,且大部分出产于“中国瓷都”龙头--潮州市枫溪区,在枫溪区合适的位置开辟一个专门经销潮州工夫茶具的市场,也是一个可以考虑的好选择。

二是成立生产潮州工夫茶具的综合性企业。成立综合性企业的作用,在于可以集中财力、人力和物力,发挥品种多、数量大的批发优势,对商家实行统一进货、连锁分销的销售模式,还有利于拓宽销售渠道,与更多的商家建立业务往来。

有鉴于此,在潮州工夫茶具的生产方面,我们可以充分发挥市场的引导作用,通过有关部门机构的牵头和积极协调,采取联合、收购等多种办法,成立综合性的生产企业,以引领潮州工夫茶具产业做大做强,更大程度占领国内外市场。这些综合性企业,可以是某个门类工夫茶具厂家,如手拉朱泥壶厂家的纵向联合;也可以是不同门类工夫茶具厂家,如碳炉与朱泥壶厂家的横向联合。无论是强与弱的联合,还是强与强的联合,都可以起到壮大实体、提高竞争力的作用。

五、将潮州工夫茶具的从业者和文化界联合起来

工夫茶道的核心精神在于一个“和”字。无论是人与环境、人与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讲究以”和”为贵。具有和谐、和美、和合特征的工夫茶道才能带给人以精神的愉悦和心灵的超越。当前潮州工夫茶行业从业者之间“各唱各的歌、各弹各的调”,甚至出现不良竞争手段的现象,不但与工夫茶道的精神指归有所违背,对整个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显然是一种障碍。只有将所有的从业者有机的联合起来,并在此基础上密切联系文化界,通过文化界名人雅士的推介,才能够更好推动潮州工夫茶具行业的长足发展。

一是发挥好行业协会的纽带作用。可以成立独立的潮州工夫茶具行业协会,或在潮州工夫茶协会中成立分支机构,以引导行业的健康科学发展。协会要及早制定行业服务规范,增强政府、行业协会和经营者之间的三方联合互动,强化行业自律,对经营者进行监督管理,发现违规行为要及时处置,维护好生产经营的秩序。

与此同时,协会要强化会员服务,积极对接职业院校,定期举办各类专题培训班,加强经营者和从业人员在生产制作、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培训,不断提高潮州工夫茶具从业人员综合素质。

二是发挥好文化名流的推介作用。俗话说“江山也要文人捧”。古往今来,很多行业的兴盛,都与文人墨客们的参与或推介密切相关。中国茶文化之所以长盛不衰,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历代的文人墨客都知茶、爱茶、嗜茶。或养生益志,或激发情思,或诗画留情,或著书立说,都与茶结下难解之缘。陆羽、皎然、孟浩然、元稹、王安石、苏轼、陆游、徐文长、唐伯虎、汤显祖等等彪炳青史的人物,都曾留下与茶有关的动人佳话。

就工夫茶具行业来说,宜兴紫砂壶之所以享有盛名,也正是因为在其发展历程中从一开始就有众多的文化名人参与其中。这个经验,对于潮州工夫茶具、尤其是手拉朱泥壶的发展来说不啻是一个很好的借鉴。

因此,潮州工夫茶具协会在引导行业发展时,要注重创造机会与文化界密切联系起来。可以通过主办、合办或协办等方式,更多介入文化界的活动,结识更多的文化名人,借助他们的宣传推介,让潮州工夫茶具行业的发展走向更美好的未来。

猜你喜欢
工夫茶工夫茶具
哲品π杯 便携茶具
泡好三道“工夫茶”,落实乡村学校名著阅读
泡好三道“工夫茶”,落实乡村学校名著阅读
潮州工夫茶具的现状和发展战略(二)
“工夫”与“功夫”
一杯热茶的功夫
“诗内”与“诗外”工夫
“功夫”和“工夫”
冯可宾买茶具
潮州工夫茶:一脉相承的事实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