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太湖流域片不同区域水土保持率确定的认识与思考

2019-01-19 12:27
中国水利 2019年21期
关键词:太湖流域水土保持流域

杨 斌

(水利部太湖流域管理局,200434,上海)

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指出:“水土保持不是简单挖几个坑种几棵树,黄土高原降雨量少,能不能种树,种什么树合适,要搞清楚再干。 有条件的地方要大力建设旱作梯田、淤地坝等, 有的地方则要以自然恢复为主,减少人为干扰,逐步改善局部小气候。 ”水利部部长鄂竟平在江河流域水资源管理现场会上强调,“当前要重点做好不同区域水土保持率确定工作”,提出了“水土保持率”这一新的水土保持概念。 “不同区域水土保持率”同常规的“水土流失总治理度”“林草覆盖率”等密切相关,但又有别; 这是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重在保护,要在治理”等多重视角下对水土保持术语的丰富与发展,是一种具有新时代特征的中国特色水土保持概念。 不同区域水土保持率概念的提出,标志着美丽中国建设中水土保持工作由定性分析向定量分析的跨越式发展,由多元化指标向一元化指标统筹的进步;是贯彻新时代水利改革总基调,落实水土保持“监管强手段,治理补短板”的科学定义。 太湖流域片有着较好的自然条件,山水林田湖草浑然一体,扎实做好不同区域水土保持率确定工作,有效发挥其在水土空间开发保护中的作用,优化构建水土保持有效的流域片生态安全格局,为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夯实基础支撑,为我国水土保持事业提供新的“太湖案例”。

一、太湖流域片不同区域水土保持率确定的“一条主线”

太湖流域片包括太湖流域3.69万km2、东南诸河区域20.81 km2,涉及江苏、浙江、上海、福建、安徽等省(直辖市),总面积24.5 万km2,经济社会高度发达,人口密集,城镇化程度高,涉及水土资源开发利用活动极为频繁,水土保持面临复杂多样的发展和保护矛盾。 进入新时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已成为全流域共识,流域经济社会迈入绿色发展提质增效新阶段,流域片水土保持工作紧盯监管方面的短板,明确了要做好流域片新安江国家级水土保持重点预防区和粤闽赣红壤国家级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区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工作,加强对国家生态功能区、 生态敏感区、江河源头区、重要水源地生产活动的监管,积极推进太湖流域生产建设项目集中区水土保持监管,强化监管监测成果应用;明确了要严格部管生产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事中事后监管,及时发现违法违规行为,通过约谈、通报、督促地方实施行政处罚和行政强制措施等方式推动项目整改,积极利用水利部水土保持信用信息平台开展联合惩戒,有效遏制人为水土流失。

不同区域水土保持率确定工作要突出一条主线:始终围绕流域片水土保持工作思路的转变,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立足于流域片不同区域的自然条件、人文条件、发展定位等,统筹最严格的水土保持管控、重点地区水土流失治理、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等方面因素科学论证,抓紧构建流域片从源头上系统实施“重在保护,要在治理”的重要衡量标准体系,在推动流域片绿色发展方面发挥基础性和约束性作用,充分发挥水土保持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二、太湖流域片不同区域水土保持率确定的“三个遵循”

江河治理使命是为人民谋幸福,充分体现了党的性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水土流失不能加重还应减轻是“重在保护,要在治理”战略要求的内容之一。 太湖流域片涵盖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系统保护修复、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做好不同区域水土保持率确定工作,要遵循三个关键点。

1.要遵循自然规律,让水土生态持续变好

太湖流域片属南方红壤丘陵区,水土流失类型以水力侵蚀为主,流失强度以轻、中度为主,空间分布上表现为块状不连续,流失面积和强度呈现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下降的特点。 不同区域水土保持率要遵循降雨、地貌、土壤、植被等自然因素下蓄水保土的自然规律,依托水土流失生态脆弱区划分的成果,做好相关自然因子的系数和函数确定。

2.要遵循民生需求,让生态产品更加优质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围绕提升人民群众对好空气、好水源、好环境的需要,不同区域水土保持率确定中要充分考虑《全国水土保持规划(2015—2030 年)》的目标要求,体现水土保持的综合效益最大化。

3.要遵循经济规律,让水土利用合理有序

太湖流域片经济开发历史悠久、开发活动频繁,不同区域水土保持率要充分考虑区域内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绿色发展,尊重人为利用开发的历史传统等因素, 积极预防和改善生产建设项目、 丘陵山区坡耕地等不恰当开发和城市化的负面影响, 实现水土资源有序科学利用。

三、太湖流域片不同区域水土保持率确定的“六个注重”

做好不同区域水土保持率确定,要坚决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央治水思路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江河治理的重要讲话要求,全面认识太湖流域片水土保持现状,把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趋势和需求,努力形成符合自然规律、人民需要、社会发展的科学依据。

1.要注重区域自然承载能力评价

太湖流域是典型的平原河网地区,总面积的20%为西部山丘区,80%为东部平原河网和以太湖为中心的洼地及湖泊;东南诸河地区地形地貌复杂,以中、低山丘陵为主,东南诸河由西向东独流入海属山区性河流,不同区域地貌和土壤植被状况差异明显,要根据水利普查、土壤侵蚀度调查等成果,结合水文数据等,科学分析评价不同区域自然承载能力特别是对水土保持措施的承载能力。

2.要注重流域系统治理、源头治理需求

太湖流域片是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等重大国家战略的交汇点,正处于追求更高水平、更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新老水问题交织的形势更加严峻,重要水源地、江河源头等生态脆弱区预防和治理任务仍然艰巨。 坚持区域服从流域,统筹好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的关系,以水而定、量水而行,科学确定有利于流域整体生态发展的不同区域水土保持率,在不同国土空间适应性开发过程中发挥系统调节作用。

3.要注重金山银山建设发展的需求

太湖流域片作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的诞生地,形成了一批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好案例、好路径。 太湖流域片水土流失主要原因是浙江、福建、安徽等山丘区坡耕地的不合理耕作,茶树等经济作物的无序开发种植,以及崩岗地区造成的林下水土流失,这些区域的水土保持率要体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内涵,以合理的指标引导推进生态清洁小流域等建设, 产生更多好案例,将“探索路”发展成“高速路”。

4.要注重全过程监管的需求

随着流域片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各类生产建设项目众多,公路、铁路、电站、水库及采矿等生产建设活动频繁,水土保持率要充分体现区域水土生态现状“只能好转,不能变坏”底线,成为依法规范生产建设项目预防水土流失的关键标准,严控人为水土流失。

5.要注重加大监测研究的投入力度

太湖流域片水土保持监测起步较晚,区域水土保持评价指标分析等尚需进一步研究,信息化等手段应用有待加强。 确定不同区域水土保持率并开展持续跟踪评价监测,需要加快以“智慧太湖”建设为依托,深化遥感卫片、无人机、智能探测等技术的应用,加快流域片水土保持监测网络优化提升,强势推进监测站点标准化建设,开展流域片水土保持数值分析计算深化论证、水土保持率评价模型等研究,进一步夯实水土保持率确定工作的技术支撑。

6.要注重构建全社会积极参与的格局

全面推进不同区域水土保持率确定工作,任务十分艰巨,必须强化政府主导,充分发挥流域机构和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的作用,组织开展水土保持率确定工作;积极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引入社会专业技术服务单位参与,形成一批专注水土保持率相关业务的服务机构;加大水土保持国策宣传教育力度,增强全民水土保持观念和意识,形成关注水土保持率的氛围。

四、太湖流域片不同区域水土保持率确定的“九个管控单元”

围绕落实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重大国家战略和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明确的相关发展定位,依托全国水土保持规划,探索将太湖流域片划分为九个水土保持率管控单元,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统筹生态、产业、城镇等因素,明确各管控单元内水土保持工作思路,科学平衡水土资源承载能力和水土保持措施等因素,完成不同区域水土保持率确定。

1.环太湖生态绿色一体化示范管控单元

划定平原河网地区水土流失易发区,加强长三角一体化核心示范区水土保持工作,改善人居环境;结合城乡河道综合整治,开展生态隔离带及防护林体系建设,推进实施清洁小区域治理,尽快实现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和污水集中处理, 保护水资源,改善水环境。

2.太湖上游丘陵平原水质维护管控单元

以太湖、黄浦江上游等水源地预防治理为重点,山丘区实施清洁小流域建设,山丘顶部通过封育治理或人工种植发展水源涵养林、用材林和经济林; 平原区实施清洁小区域治理,开展河湖堤岸生态治理、生态隔离带及防护林体系建设。

3.新安江上中游地区生态维护管控单元

围绕新安江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开展水土流失防治、封育治理或人工种植,发展水源涵养林、用材林和经济林; 低丘缓坡地坡耕地实现梯田化,园地、经济林地配置坡面截排水措施、蓄水池等小型排蓄工程。

4.钱塘江流域生态环境维护保土管控单元

以钱塘江上游为重点,通过清洁小流域建设,改善人居密集地区生态环境质量,综合优化生态、社会、经济功能,保障生态安全;加大萧绍平原城镇及产业区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力度。

5.长三角南翼陆海联动水质维护管控单元

实施长潭水库等重要水源地预防保护,控制面源污染,为城乡居民生产生活用水提供保障; 加强宁波、温州、 台州等城市水土保持工作,做好沿海地区及舟山群岛水土保持监督,维护城乡人居环境;加强村镇雨水集蓄利用,建设坡面小型水利水保工程。

6.六江之源山地保土生态维护管控单元

以瓯江源、飞云江、椒江上游为重点,保护生态环境。 加强浙西南山丘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山丘顶部通过封育治理或人工种植,发展水源涵养林、用材林和经济林;加强低丘缓坡地特别是坡耕地、经济林地水土流失综合防治;解决偏远山区农村能源问题,采用沼气、煤气等能源替代薪材;改善林地生产条件,改造中低产林地,优化植被结构。

7.武夷山- 玳瑁山山脉生态走廊管控单元

开展粤闽赣红壤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和崩岗区综合治理;实施闽江源头区水源地上游预防保护措施,控制面源污染;通过坡改梯、拦蓄工程、水保林、经果林、种草和封禁治理等措施治理坡耕地、经果林地水土流失;解决农村能源问题。

8.海峡西岸临港城市集群水土环境管控单元

重点实施莆田东圳水库等饮用水水源地预防保护措施; 加强福州、厦门、 泉州等城市水土保持工作,加强沿海地区及平潭岛等岛屿水土保持监督,维护城乡人居环境;做好弃土弃渣的拦挡、边坡的防护以及裸露地表的植被恢复工作。

9.闽东山海联动发展保土水质维护管控单元

积极改进交溪流域坡地茶园种植方式,配置坡面截排水措施、蓄水池等小型排蓄工程, 建设生态茶园,防止茶园水土流失;加强生产建设活动监督管理。

水土保持率的确定工作正处于起步探索的关键时刻, 必须保持定力,围绕用一个定量统揽区域水土保持水平的目标,将绿色经济、高品质生活、可持续发展多方面要求有机统一,科学确定区域水土保持率,构建多层级的太湖流域片不同区域水土保持率矩阵体系,确保能用、管用、好用,促进水土保持在水土资源有序科学利用及生态文明建设中更好地发挥作用,全面支撑太湖流域片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太湖流域水土保持流域
2022年“引江济太”水量调度达6.08亿立方米
辛店沟水土保持示范园
水土保持探新路 三十九年写春秋
压油沟小流域
酸沉降背景下太湖流域碱基离子流失特征模拟研究
沙颍河流域管理
水土保持监测
水土保持
青山湖生态清洁小流域
河南省小流域综合治理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