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基层图书馆老年读者服务的经验与启示

2019-01-19 23:19
铜陵学院学报 2019年1期
关键词:老年人图书馆基层

季 鑫

(安徽大学,安徽 合肥 203601)

一、引言

对于老龄化的划分标准,国际上通常看法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根据联合国《世界人口展望》2017年修订版报告,目前世界人口数量已达76亿人,其中60岁及以上人口为9.62亿,到2050年,这两个数字分别增加到98亿和21亿。这一年龄层所占人口比例也将从目前的12.6%提升到21.4%。报告表明,目前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全球化的问题,世界上的大部分国家,不论发达与否,都在经历或者即将经历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问题。

对于不断加剧的人口老龄化态势,怎样在精神层次上使得老年人的生活更为充实,使得其摆脱离、退休所引起的孤单寂寞的情绪,变成整个社会都需要面对的关键性任务。而公共图书馆本身拥有进行社会教育、惠及全民等多方面的功能,适应老龄化的的趋势,积极开展为老年人提供优质的服务,达成老年人在精神文化层面上的需求存在其固有的优势,可以说这是时代以及社会发展背景下,公共图书馆所必须要担负的使命与责任。而基层图书馆所提供的服务最为基础且与民众联系最为紧密,属于构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促进国家图书馆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所以对于老年读者人员,基层图书馆所具备服务意义极为关键[1]。

二、基层图书馆应当更好的为老年读者服务

基层图书馆是图书馆学范畴中的一个特有的概念,位于图书馆结构体系的末端。在世界各国的图书馆事业发展全局中,基层图书馆基本都是以中小型公共图书馆为代表,包含了城市的区图书馆、社区图书馆、街道图书馆、县乡图书馆、村图书馆(室),目的是给民众提供灵活服务的流动图书馆也在其中[2]。

老年读者属于基层图书馆最为重要也是最为基础的读者群体。首先,没有经济、工作、生活的压力后,老年人拥有大量的空闲时间,到图书馆读书看报是他们消遣生活的一种方式;其次,老年人习惯了慢节奏的生活方式,他们喜欢喝喝茶看看书如此惬意轻松的生活方式,表面来看,基层图书馆是不具备各种现代化设备且藏书更新频率也不高,但是由于其具备宁静、轻松阅读环境,变成了老年人读书看报、沟通交流心得、终身学习的最佳场所[3]。

三、日本基层图书馆老年服务现状

作为亚洲老牌的发达国家,日本的基层图书馆在老年读者服务环节一直受到世界众多学者的称赞,为此,本文拟通过对日本基层图书馆对老年读者的服务调研分析,希望取长补短,给当前我国基层图书馆的建设发展带来有效的参考。

日本公共图书馆包含了7个级别,各自是都、道、府、县、市、町、村,这之中都道府县级的公共图书馆与我国省级公共图书馆的定位一致,主要需要担负起辖区馆的交流共享、大型课题项目研究等职能,又被叫做是“二级图书馆”;而市町村的图书馆直面群众,主要就是民众带来与之生活相关联的各类信息服务,又被叫做是“一线图书馆”[4]。日本的这些“一线图书馆”,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基层图书馆在对老年人服务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

(一)服务政策环境

日本基层图书馆的迅速发展离不开法律保障。由于日本进入老龄化社会较早,1950年,图书馆法正式发布,并在之后以此为依据所发布相应公共图书馆标准中存在“老年人”“高龄者”的字眼。例如,日本图书馆协会图书馆政策特别委员会2004年3月修订的《公共图书馆的使命和目标》第二章第十九条规定:“现在老年人口比例和社会作用日益增强,我们将根据老年人服务的需求,努力改善材料,设施,设备和器材。将进一步努力提供无可挑剔的服务,如图书馆使用的援助。[5]”《公共图书馆建立和运行的理想标准》第二章第四项第三条规定:“为了有助于改善服务的老人,与维持中老年人的意识结构的设施一起,并应努力开发和增强材料和设备,如大型印刷书籍,放大镜。此外,在与有关机构和组织合作的同时,我们会尽力提供详细的图书馆服务,如图书馆的使用协助,面对面的阅读和快递服务。[6]”《日本公共图书馆的建设标准》明确规定:“市街村等中小型公共图书馆,需要保证具备开架阅览、文献收藏、咨询服务、集会展览等相应活动的空间以及设备,还需要具备能够符合儿童、青少年、老龄人以及残疾人实际需求的服务设施以及设备”。[7]”这些法律标准体现出日本图书馆界对于老年人服务的重视态度,属于得以享受图书馆优质服务的有力保证。

(二)服务理念

尽可能满足老年读者对于图书馆的现实需求。在日本,学习是老年人日常生活的重要一环,无论在城镇还是农村,老年人普遍受到良好的教育,他们也坚持着“活到老,学到老”的终身学习理念。他们认为只有不断通过学习充实自己才能适应现代社会高质量的生活方式。以往针对日本公共图书馆老年读者服务方面的研究中存在把老年读者服务视作 “残障者服务”的看法,带有福利性质,很容易对到馆的老年读者带来消极影响。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借鉴国外尤其是美国基层图书馆老年读者经验,日本图书馆界逐渐转变了老年读者服务观念。日本学者崛薰夫先生探讨了老年人利用图书馆的目的和需求,并且认为图书馆能够使得老年读者服务的观念得以改变,在较短时间里得到了日本图书馆界的认可。日本图书馆把服务研究工作重点放在老年读者与图书馆利用课题上[8]。

互联网助力老年读者服务。在当下“互联网+”发展背景下,网络对于信息获取提供了巨大的帮助。电脑、4G手机已经逐渐在老年人中普及开来。老年人以前一直被认为是利用网络获取信息的弱势群体,现阶段其除了可以较为灵活的使用网络,并且众多学者关注的重点基本都开始放在老年人使用网络的特点方面。日本图书馆界开始认识到把互联网应用到老年读者服务中之中已经变成了趋势,部分基层图书馆也逐渐联合本区域内的老年人福利机构,给老年读者带来相应的计算机网络培训。可以预见,采取计算机网络的拓展服务能够变成日本基层图书馆给老年读者服务的关键性内容。

硬件设施保障老年读者的服务。从硬件设施上来讲,日本基层图书馆没有把服务内容局限在使用大字本图书、调整书架高度、更新照明设施,并且采取先进性的科技产品,尽可能给老年人带来更为充足便利的图书馆服务。在日本图书馆应用较为普遍的一种仪器就是扩大阅读器,其与投影仪较为相似,将图书放置于操作台上面,来对放大倍数进行有效调节,且可以将放大之后的图书资料映射到屏幕之上[9]。并且,各个图书馆为了给老年读者带来更为便利服务的目的,基本都会提供相应的老花镜以及放大镜等物品。

(三)服务项目

在日本的很多基层图书馆,例如东京都的港区立图书馆、埼玉县新座市立图书馆、名古屋市瑞穗图书馆,对面朗读均为普遍性的服务。对面朗读采用一对一全程陪同的方式,老人提前打电话进行预约,就可以在指定日期前往图书馆专门的 “对面朗读室”,图书馆工作者主要职能就是接待且提供相应的资料,而得到注册且拥有培训经验的志愿者来提供朗读以及陪同服务。早在1979年,日本名古屋市瑞穗图书馆的志愿者团队就进行对面朗读服务的尝试,并于1981年在馆内设置了对面朗读室。现在全市共有16家图书馆提供对面朗读服务,主要服务群体是老年读者和视障读者[10]。

日本很多基层图书馆都开展过老人朗诵活动,且活动形式贴近老年人的日常生活。例如,长野县盐尻市立图书馆举办针对老年读者的“发声朗诵”活动,包括聘请有经验的讲师,指导老年读者更好地掌握读书速度、重音等技巧。日本长野县麻绩村有一座设在小学校园内的麻绩图书馆,邀请当地年长的老人,通过“纸戏剧”的表演形式向儿童们讲述村子里代代相传的老故事,且定期组织代际游戏的传授活动,村中的老年人共同聚集在一起,把其少儿时代所玩过的儿童游戏教授给孩子们,不仅孩子能够更为快乐,老年人的生活也能够产生充实感。这部分活动,不仅能够使得老年人可以表现出自身作用,还能够推动文化传承以及代际沟通。立足于麻绩村的实际情况能够得知,基层图书馆变成人口稀疏区域发展的桥梁,不受时代、年龄的限制,摆脱以往图书馆常规老年读者服务在范围方面的局限[11]。

四、借鉴与启示

(一)建立健全老年读者服务法律制度

法律和规范是由国家制定并强制实施的行为准则。日本基层图书馆老年读者服务工作是在以图书馆法为指引、服务标准作补充、带着明确的内容和目标的情况下进行的,相比之下,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受到法律规范缺失的制约。我国很多基层图书馆大多只在重阳节等传统节日期间为老年人举办特色活动,但在平时缺乏持续性,难以起到令人满意的作用。新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第三十四条规定:“政府设立的公共图书馆应当考虑老年人、残疾人等群体的特点,积极创造条件,提供适合其需要的文献信息、无障碍设施和服务等”[12]。这部法律的出台在我国公共图书馆界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使公共图书馆的发展有了坚强的保障,相信老年读者服务也能更好的得以开展。笔者认为,相关法律标准细则应当明确基层图书馆为老年读者服务的责任和义务,对其进行服务的人员、设施、经费以及场地等方面提出具体的要求,这也是基层图书馆长期规范开展老年读者服务的根本保证。

(二)转变服务观念,深入了解老年用户

我国人口数量众多,老龄化人口数量所占比重十分高,并且老龄化速度也在持续加快,只是图书馆老年读者服务却存在较大的滞后性,对于将来出现的老龄化高峰,改变以往传统服务观念,对老年用户形成清晰的认识,对服务进行精准定位变成目前的工作重点。首先,必须要改变老龄化以及老年人的思维定式,明确老龄化属于必然发展趋势,虽然在此过程中会面临较大的挑战,但是也带来了较大的机遇,用户市场潜力极大[13]。所以,图书馆需要对老年人的看法进行重新审视且关注老年服务,实际工作过程中不仅需要有效考虑身体不够便利,还需要考虑健康老年人,给老年人带来服务的基础上,还需要促使老年人参与图书馆之中。并且,必须要对老年群体形成更深的认识。老年人涉及的人群相对较多。跨度从60岁到100多岁,内部的异质性和同质性并存,因此应在得到老年人同质性特点的前提下联系服务基层的实质状况,精准掌握老年人的异质性,进而能够提供差异化的服务,体现出对用户、对老年人的尊重。并且,中国在1949年至1958年首次生育高峰出生的人口自2010年之后就已经接连步入老年阶段,对于如此规模的老年群体[14],基层图书馆必须要做好充足准备。

(三)提供人性化服务设施,加强文献资源的建设

与一般人群相比,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更加需要照顾,图书馆必须要强化对老年读者的设施建设,给老年人创造出更为休闲、舒适的阅读环境。如:从老年人的特点、爱好出发,为老年读者设立阅读专架,相关标识、目录用大字体和醒目的颜色标注;在阅览室为老年读者配备老花镜、放大镜、字典等,并提供使用高度可以调节的座椅;图书馆内应设专门的老年借阅室,位置尽量安排在图书馆底层,并设置无障碍通道,方便老年人的出入。同时,基层图书馆应当充分考虑老年读者的阅读需求,丰富馆藏文献。图书馆的馆藏能否满足读者的需要,直接影响到读者的到馆热情和图书馆的服务水准。基层图书馆面向老年读者实施问卷调查,设置相应的“图书荐购登记簿”,精准把握老年读者阅读需求,从而能够有选择性的对有关书刊报纸进行采购,推动文献资源方面的建设[15]。

(四)为老年人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

老年读者对社会热点以及民生等问题非常关注,其期望能够被社会所重视,并得到存在以及价值的认同,对其人格保持尊重。基层图书馆必须要对老年读者这部分心理需求形成清晰的认识,利用组织各类读书活动 ,给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提供支持,让他们在图书馆“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本身充当社会文化教育机构的基层图书馆必须要有效结合各类资源,与老年大学、老年协会以及社会福利机构展开合作,通过举办诗歌朗诵、合唱比赛、老年知识竞赛的活动;邀请知名专家举办各类健康养生、网络知识、花卉园艺等方面的培训讲座;还可以邀请一些老干部、老党员到馆内向青年人传授人生职场方面的经验,向青少年传播知识文化等。这部分活动不仅可以实现沟通交流的要求,还能够调动老年人的学习热情,更充分地利用图书馆资源。

猜你喜欢
老年人图书馆基层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基层在线
基层治理如何避免“空转”
图书馆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走基层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