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当代摄影艺术语言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2019-01-19 23:19
铜陵学院学报 2019年1期
关键词:影调摄影艺术摄影

孔 成

(安徽工商职业学院,安徽 合肥 230041)

一、当代摄影艺术的特征

翻开摄影的前尘往事,从1826年,法国发明家尼埃普斯拍摄出了世界上的第一幅“照片”开始算起,已然走过一百多年。从人们眼里深不可测的神术、到远远仰望的精英艺术、再到记录生活的必然手段、现在已全面覆盖我们的工作生活,人人都可把玩。摄影在此期间如过山车般的跌宕起伏变化。科学技术正是这一切变化的“幕后导演”,摄影因它经历了化学时期、转型时期来到如今数字时代,因此而推,摄影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技术。

摄影艺术和绘画艺术追根溯源同属造型艺术,两者都是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的一种艺术样式,以此来表达对生活的理解、感受和评价,给人以真的思考,美的享受。两者不同之处在于,绘画艺术是艺术家多年深厚功底、肆意泼墨挥毫而成,画面可调整可修改;摄影艺术是艺术家具备深厚造型功力和娴熟技术前提下,用相机捕捉生活中一个个瞬间,经暗房冲洗而呈现,图片强调真实、讲究原创,具有不可逆和局限性。时代车轮在滚动,“幕后导演”登堂而入,绘画艺术由于艺术家主观能力的把控,其本质没有太多改变,摄影艺术却有了质的飞跃。数码相机和数字图像软件的诞生,让之前千载难逢的转瞬即逝造成的遗憾有了弥补和修改的空间,数码相机的即时呈像和图像软件的介入,让摄影作品变得更完美,让作者的思想表达有了更好诠释。

当代摄影作品是21世纪人类思想性与艺术性、内容与形式紧密结合的产物,具有当代审美价值,能引起观者的审美愉悦感。科学技术则涵盖了摄影相关的方方面面,用科技本身的发展与特征丰富摄影语言。[1]摄影作为强有力的表现符号,在信息接收方面准确而又快速,是文字等视觉符号无法比拟。它有如下特征:

(一)形象和直观。直白和传神是摄影艺术表达形式的左膀右臂,它们成功抓住观者的视线,进而触发情感共鸣,身同感受到作者的思想态度以及作品的主题内涵。以版面设计为例,人们的阅读速度因版面设计里图片元素的存在而降低阅读速度,视线不自觉先被图片吸引,再去阅读图片周围的文字信息。摄影图片形象而又直观,恰到好处的氛围渲染带给受众极大的愉悦视觉感受,弥补了文字语言的枯燥,两者搭配相得益彰,文图穿插的设计形态是当今视觉传达设计的至尊宝。

(二)呈现和表现。摄影艺术是通过图像的呈现而力求表现。它之所以会成为受众与摄影家进行心灵交流的媒介,是因为摄影家总是要根据自己的某种意识或带着某种情感去选择创作主题,相机准确入微地再现对象的外貌和细节的特性,以真实性和纪实性给受众一种如临现场般的亲切感。

(三)瞬间与永恒。客观世界处于永恒运动状态,一草一木一人一物皆是摄影艺术家捕捉的对象,在斗转星移、草木萧疏、物是人非等运动变化中,运动的瞬间性是摄影艺术的魅力所在。瞬间捕捉是指从客观世界的流动中,抓住最有代表性和感染性的一刹那进行刻画,塑造出难忘永恒的经典形象。摄影艺术作品凝结客观世界的美和丑、悲和喜、善和恶……瞬间抓拍永恒形象,引发人们的专注和思考。

二、当代摄影艺术语言

摄影与绘画一样需要用美的眼光去看待眼前的事物,绘画是塑造的艺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摄影则是一门选择的艺术。也可以这么说,摄影是写实的,而绘画是写意的。[2]任何一种艺术都有自己的语言。在绘画艺术中,艺术家是在空白的二维纸张描绘三维空间的影像,用虚构、集中、综合等艺术语言来达到表现主题的目的。绘画过程中,可以随心所欲地勾画,将需要的物像画入画面,不需要则弃之,肆意创作,空间宽余。

摄影艺术也有自己的语言,想要站在摄影之巅,我们应该读懂摄影语言,以摄影语言为抓手研究摄影。跟绘画不同的是,摄影师面对的是现实存在的三维空间,无法随意搬动、虚构,集中现实中的景物,客观受制约性大。读懂掌握摄影艺术语言犹如身怀“葵花宝典”神奇功力,能将被动局势改为主动掌控,使用相应的镜头或进或退、或拉或移,选择美的构图;找寻合适光线,塑造美的影调;用心体会景物的色彩关系,或对比、或调和、或冷、或暖营造美的色调;用构成的眼光读懂自然界看似纷杂无序的线条,来构造画面的形式美,这些都是摄影艺术语言的精粹所在。

(一)摄影艺术语言之构图

构图是摄影艺术语言的一种组织形式。好的构图将光线、色调、影调、线条、肌理等语言有效组织在一起,达到人像、景物、物体与光、色的融合,将内容和形式完美地统一在一个画面中。[3]当我们将要按动快门的时候,一定要观察取景框中的画面主体是否突出?陪体是否恰到好处?镜头前景和背景是否处理平衡?何谓主体,主体是摄影造型的主要对象,是作者表达主题思想,反映情感态度的中心,是画面内容和结构的中心,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主体处理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直接突出法,给主体最大的面积、最突出的地位,照明方案的适当给予,将主体以最明显、最引人注目的形式呈现于受众面前。另一种是环境气氛的烘托法,这种方法主体在画面上占的比例不大,大部分画面都让位于环境,主体的阐述往往不着重清晰真实的质感,而着重内涵和神韵的传递。

何谓陪体?画面上衬托主体的特征和内涵的对象就是陪体范畴。有了陪体,画面形式有轻有重,倍增摄影作品的节奏感和韵律感,表达效果会事半功倍。陪体需控制好比例,不喧宾夺主,主体因陪体的存在而瞩目,正所谓“红花还需绿叶配”。这对摄影艺术家的构图能力是一个挑战,能做到“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是艺术家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审美能力积累的体现。

前景位于画面的最前方,距离视线最近,依据空间近实远虚的透视原理,前景比例大,颜色深,位于画面的四周边缘,我们选择具有浓郁生活气息的季节和地方特征作为前景,画面会更加有生活气息,亦用做加强画面空间感和画面内容概括力等作用。

背景的作用和陪体一样,是指在主体景物的后面用来衬托主体的元素,用以交代主体的环境,背景对提炼主体特征及丰富主体内涵都有重要作用。摄影画面的背景选择,应注意三方面:一是抓特征,可交代事件发生事件、地点和气氛;二是力求简洁,如果说绘画是加法,那么摄影则是减法,“干净简单”的背景有助于突出主体;三是有对比,背景一定要与主体形成黑白灰关系的对比,彩色摄影中要有色彩对比,有对比才有重点,主体的立体感、空间感和比例分量才由此凸显。

(二)摄影艺术语言之光线、影调

在摄影中,光线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摄影家可以对光线进行自由地选择和处理,通过颜色的对比、调和会使被拍摄作品的艺术形象更具美感,更具有表现力和张力。[4]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构图的必要条件是光线,对一张摄影作品来说,光线决定它的形式感,而构图决定它的骨架和比例,二者缺一不可。摄影师利用光线创造影,直接或间接寻找自然界中的每一物的倩影,楼影、人影、山影……有些摄影家很注意利用光的效应,他们在拍摄运动的物体时,通过摇动相机或使用变焦镜头迅速变焦的方式,体现主体在运动中的虚化和变幻的光影效果,产生自然形态的光影组合,“释放”出独特的美感。

影调是摄影画面中的一系列不同等级的黑、白、灰的表现。影调的选择对画面中主体的立体感、质感和空间深度感的把握,是构图及烘托气氛、表达情感的重要手段。影调在画面中有硬调、软调与中间调之分。硬调明暗对比强,反差大,给人以明快、粗犷的感觉,但影像的细节容易失去质感。软调明暗对比弱、画面灰,给人以柔和细腻的感觉。软调对影像的细节层次、质感表现较好,但对影像结构、轮廓的塑造则软绵绵、表现无力。中间调是明暗对比有主有次、张弛有度的影调,对影像的形态、细节、质感都有较好的刻画。摄影艺术家麦凯瑞在1985年拍摄的阿富汗少女荣登当年《国家地理》封面,少女的面庞被层次分明的柔和中间调塑造得清晰而有质感,她坚毅勇敢的眼神让人过目难忘。对许多人来说,这位身披褴褛衣袍的美丽少女已经成为这个正在崩塌的民族世界性的象征。由于这张图片,国际社会难民们的困境成为人们的关注点,蜂拥而至报名去难民营当志愿者奉献爱心,也是因为这张图片,《国家地理》以一己之力创办阿富汗儿童基金,尽力援助当地的贫困儿童。

(三)摄影艺术语言之线条

被拍摄物体外形的轮廓就是线条的形式。“线”如天际,以标地平;“线”如山形,以标空间;“线”如树影,以标生机。正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意境在线条勾勒下一目了然。我们对于线的性质、作用一定有所了解和研究,才能很好地运用线条进行构图造型。根据几何学的概念,线分为两类,一是直线,二是曲线。直线具有坚强、理性的心理特征。曲线具有优雅、柔和的心理特征。艺术家会有意识辨识线条、形状,让大自然中纷杂的景物概括成几何形态的线条和几何形状,再运用现代构成的知识体系,让摄影画面增加结构感,有助于突出被摄体的立体感。马克·吕布善于捕捉布列松所说的“决定性的瞬间”,通过“瞬间”的背后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文化内涵。他在摄影作品《埃菲尔铁塔上的油漆工》中,将建筑物的宏伟壮观美表现在油漆工刷铁板的姿态上,油漆工脚踩在楼梯上,左手扶着身后线条交错的铁架确保安全,左脚则弯曲,构成一个优雅的曲线美,右手认真欢乐地涂抹着。作品中油漆工身体的曲线和建筑的直线形成对比,简洁明了的构图、黑白层次分明的影调、强有力的美感,感染每一位观者注目良久。作品呈现油漆工优美姿态,再现出工人那时那刻愉悦的工作状态,以及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法兰西民族浪漫、乐观、优雅的个性被淋漓尽致地展现。“线”在自然界里、在我们所处的世界里,处处都存在着,这就给摄影师创造出分割、组合、叠合新的拍摄画面提供处处皆有,极为普遍的机会。

(四)摄影艺术语言之构成

构成,是一种设计手段。平面构成,即将各种形根据美的需要组合到二维平面上。这对于视觉传达艺术设计师来说,很容易办到的事,将需要的形可以自由自在构成任意画面。

摄影艺术是要将游离的三维空间的状态浓缩到静止的二维空间里,构成知识是摄影人必不可少的一件法宝。相机取景框里是一个不断运动的世界:鸟在飞,水在流,云在走;一年四季,植物的枯荣,动物的迁徙;人类世界的变化更是丰富多彩。摄影师的镜头要将这些具体影像转换成点、线、面等抽象的形态。摄影师发挥自由联想和观察能力,运用重复构成、近似构成、渐变构成、对比构成、聚集构成等构成手法,让被拍摄影像的轮廓、影调或色调产生根本变化,创造出意义深邃且打动人心的摄影艺术作品。

三、摄影艺术语言表达效果提高的途径

(一)重视基础艺术理论学习

摄影艺术属于造型艺术,造型艺术是以造型能力驾驭自如为基础。作为一门学科,造型有自身的学科规律,有相关的基础知识体系,比如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图形创意、设计学、艺术概论。这些都是创造能力的基础,是每一位摄影爱好者的必修课,也是摄影师能否具有多元造型能力的重要因素。

(二)创作训练与赏析训练深度融合

摄影艺术作为一门造型艺术,创作训练与赏析训练并驾齐驱,两者互相补给、互相存在、携手并进、共同融合。摄影入门者要多看多动多变化,从起初的眼低手低,到提高阶段的眼高手低,最后到眼高手高,一步一个脚印逐步提高自我的拍摄综合能力。

1.加强赏析实践的训练——多看

摄影人要多训练自己的观赏力,在欣赏摄影作品,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作者想要表达什么?摄影艺术语言形式有哪些?运用哪些技巧方法?如此问题的反复多问多思考,赏析能力在提问和思考的过程中会提高许多,眼力的提高是摄影师综合能力的提高的必经路,为进一步提高创作实践能力提供有利条件。

2.加强创作实践的训练——多动

摄影师的主观表达能力和对客观世界的观察、思维与表现能力的提高,建立在大量、自觉地拍摄和创作基础上,通过创作实践,完善摄影基本技法与摄影艺术表现手法的掌控,创作过程的苦和累却甘之如饴,验证拍摄的技能技巧,为赏析能力提供直观感受、感性认识和经验。

3.创作实践与赏析实践统一结合——多变化

摄影艺术要表现“人人眼中有,人人镜中无”的画面,需有意识进行创意思维的训练,美出落于平常,善于从身边小事、日常生活现象去发现、发掘和表现生活的美。在新角度和新手法前提下,拍摄他人拍摄过和表现过的影像,才能产生新意,具有原创意义,否则就是无意义的再次重复。

从作品分析与创意构思入手,以创新为核心,以创意为出发点,并将创意思想融入每一个案例作品中。对随机出现的拍摄效果进行控制、引导、强化和定位,将偶然性转化为必然性,将无意变为有意,将无序转为有序,摄影师的综合能力可得到充分体现,创造能力得到极大发挥,一旦思路形成,主题也会逐渐清晰,就物象而生、倚势成形、逐渐深入、不断调整,最终完成从不具体到具体、从现象到本质的创造过程。

4.以摄影艺术为前提,创造性地使用技术

想要拍摄一幅表达性强有创意的影像,有好想法和好技术的支撑是摄影的两个主要控制因素。摄影技术是一种规律,规律讲究准确,不能随心所欲加以改变。这里讨论的摄影技术,主要是指摄影艺术中对拍摄技术的了解、掌握与运用。这其中包括,光圈大小与快门速度的使用,测光与曝光的使用,焦距与景深的使用,后期计算机与软件的使用等等。

四、摄影艺术语言在数字技术支持下的多元化发展

在当代数字技术的支持下,摄影艺术正呈现多元化发展的态势,数码技术正被广泛运用到摄影艺术当中,必然给以往摄影观念带来巨大冲击,一时间众说纷纭,彼此否定和肯定,摄影艺术及其理念有了非凡的改革与创新。产生“前期论”和“后期论”一说,“前期论”认为摄影就保持原真性,绝不可以用图像处理软件,对照片进行主观意识上的改动,但凡有丝毫改变,就是破坏艺术原创性这一本质,重在强调物质层面的“真实”。“后期论”强调合理利用先进技术和表现形式,让作品变得更完美,摄影作品的内涵有更好诉求,更能体现摄影者的意图和思想,重在挖掘精神层面“真实”。

摄影艺术语言在在数码相机和PS软件制作技术支持下,展现尽善尽美的视觉形象和造型,究其本质“前期”和“后期”,两者既不是对立,也不是独立的,它们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完整创作的过程,即“观察与感悟,拍摄与表现,后期主观表达与多元创意”。在后期主观表达与多元创意这个环节中,摄影师可以将之前没有完全表现出来的主观思想,通过后期创意充分表达。后期制作技术,可以使纪实性的图片在影调层次上更细腻丰富;可以使由缺憾的风光照色调更加绚丽多彩;可以帮助人像作品去掉瑕疵让构图更简洁明了;可以利用各种素材进行多元的现代或超写实的创意制作。

摄影艺术语言的丰富为当代大众的文化艺术鉴赏增加了更多新鲜元素,有效美化社会大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摄影艺术家们深入解析与了解摄影艺术语言,可以提高大众对摄影作品的鉴赏力和感悟力,并能强化对其的认同感,进而推进摄影艺术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影调摄影艺术摄影
用直方图控制画面影调
一图/黑白影像
第26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入选名单
第26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福建入选作品
论摄影艺术
WZW—bewell摄影月赛
漫谈摄影造型十二字法——调(影调)
诉说
最美的摄影
林玲摄影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