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研究——以河北省高校为例

2019-01-20 06:06石永秀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河北省课程体系大学生

石永秀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研究——以河北省高校为例

石永秀

(唐山师范学院 体育系,河北 唐山 063000)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主要由人格要素、能力要素、专业要素构成。河北省高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在学生核心竞争力培养中存在着课程体系不完善、培养目标不明确、师资力量短缺、师资水平不高等问题。对此,各高校应采取措施,储备师资力量,发挥学生组织的育人功能,结合校企合作开展社会实践,完善课程体系,以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河北省高校;学生核心竞争力

新世纪以来,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在我国各地高校逐渐普及,尤其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对我国社会体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此后,全民运动迅速发展,催生了对体育专业人才的强大需求。河北省内石家庄、秦皇岛、廊坊、邯郸、衡水、唐山等地的诸多高校相继设立了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现已形成了一定的办学规模与治学体系。

本文以河北省高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大学生核心竞争力为切入点,研究河北省高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发展状况,继而落脚于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1 河北省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构成研究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大学生核心竞争力主要由人格要素、能力要素、专业要素三个方面构成。

1.1 人格要素

1.1.1 危机意识

个体的心理素质反映个体的心理发展水平,危机意识是个体心理素质的重要方面,体现个体在一定活动中面对紧急情况或困难时的应变能力。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大学生应具备良好的危机意识,面临紧急突发事件时有稳定的心理活动准备。社会体育专业的大学生毕业后大多会从事体育产业管理,或成为健身指导顾问;有的在室内工作,有的在户外工作;有的服务于个人,有的服务于群体。不论是哪种具体工作,基于体育活动与生俱来的运动风险,从业者必须具有良好的危机意识以正确感知和应对体育运动危险行为的发生,保持头脑冷静,根据所学专业知识做出理性思考和正确的判断,在最短时间内拿出合理的解决办法,使意外伤害最小化。

1.1.2 意志品质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服务于社会,应用于社会。社会不同于学校,学生每天都会接触到不同阶层、性格迥异的群体,遇见各种突发状况,遭遇各式各样的困难,应对来自多方面、多层次的挑战。相较于其他专业,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社会性对学生意志品质的要求更高,学生需要具有更强韧的精神力量、更坚定的信念,正确看待挑战,努力克服困难,遭受打击不气馁,经历失败不退缩,锻炼出坚实的意志品质,勇敢面对挫折与困难。河北省的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大学生农村生源的较多,独立性较强,意志品质优良,经由教育培养,会有利于将来的就业与发展。

1.1.3 价值观念

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急功近利、迷信速成、金钱主义等消极价值观念无孔不入[1],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大学生若想找到用武之地便只有投身于社会的大漩涡之中,而想要在这个旋涡之中求得生存,谋求发展,难免会受到不良价值观念的侵蚀。因此,各高校对大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要做到实处,提升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大学生价值观,促进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健康的价值观,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

1.2 能力要素

1.2.1 自主学习能力

学习是学生的天职,走上工作岗位之后,繁忙琐碎的工作事务,使之很难再抽出时间去学习。而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正处于大发展阶段,新的思想理论和科研成果不断涌现,并且社会的变化日新月异,现代科技的发展对体育产业产生着深刻的影响。这就要求学生具备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观念与能力,在专业学习和发展中发掘和发挥创新创造能力,增强个人在专业发展领域的独特性与不可替代性,形成可持续发展后劲。

1.2.2 语言表达能力

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是所有大学生所必备的素质。对于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大学生而言,对这种能力的要求更高。如技能型教练或健身指导人员,给学员示范动作的同时要结合简明的语言讲解,使学员明晓动作规范,理解动作操作的科学原理。而管理型的体育产业经营人员大多从事行政管理工作,则需要学会化繁为简,化理论为通俗,将专业知识深入浅出地讲给相关人员,达到顺畅沟通的目的。

1.2.3 统筹合作能力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大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更多是处于群体环境当中,这就需要有良好的统筹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具体地,对员工或学员群体进行合理统筹和组织管理,保证相关活动顺利进行;而在具体活动开展中,则需要形成分工明确、协同完成的团队合作状态,同侪交流和合作要顺畅,以更有效地完成工作任务。

1.3 专业要素

1.3.1 专业知识

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中专业知识为专业要素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扎实的学科知识储备也是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前提。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大学生在掌握社会体育概论、社会体育管理学、体育学、社会学等方面通识知识后,还应系统学习体育保健学、体能训练学、运动生理学、人体解剖学、养生学等专业课程知识。在此基础上,还应该根据个人的兴趣与职业生涯规划进一步学习健身操、体育舞蹈、体育市场营销学、社区体育学、体育卫生、健身娱乐学等专项课程知识,以形成全面合理的专业知识结构。

1.3.2 专业技能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专业技能主要由内隐性技能与外显性技能两部分组成。内隐性技能指人力管理、体育管理、健身指导、康复咨询等方面技能;外显性技能指健身动作示范、体育舞蹈、正确使用体育器材等技能。内隐性技能与外显性技能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对于本专业学生而言,不论是全面发展,还是个性发展,两类技能都同样重要。

2 河北省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发展大学生核心竞争力培养问题分析

随着京津冀一体化的发展,河北省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各高校体育场地与硬件设施水平的改善,诸多高校开设了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1998年河北体育学院率先在省内设立社会指导与管理专业,随之,河北师范大学、燕山大学等也相继开设该专业。从这十几年的发展情况来看,河北省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迎合了社会需求,也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但是在学生核心竞争力培养方面也存在这相应问题。

2.1 课程体系不完善,培养目标不明确

课程体系是一个担负特定功能、具有特定结构、开放性的知识组合系统[2]。课程体系内相关的专业基础课、专业方向课、专业板块课等形成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同时体现培养目标和专业规格,以满足社会需求,反映科学技术发展的现状与趋势,符合学分制及学时制[3]。河北省高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在课程体系设置上大同小异。表现为,社会体育概论、社会体育管理学、社会学、体育学、健身概论、运动生理学等专业基础课设置基本趋同;在专业板块课的设置上,有的学校侧重于培养体育管理型人才,有的学校侧重于培养技能指导型人才。不论具体培养目标如何,学校都应该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方向课的基础上努力培养学生突出的专项与专业技术。研究发现,学生普遍反映专业版块课课时少,有“吃不饱”的现象。这说明专业课开设存在一定的结构性缺失。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高社会化特点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社会实践能力,学校应开设社会实践类课程。经调查,我省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大学生在整个大学阶段很少有社会实践的机会。其原因在于,一方面很多学校并没有开设社会实践课程,或者课程的开设流于形式,没有真正付诸实践;另一方面,高校的实习基地较少,学生实习的可选择性不强,无法实现对口实习。

2.2 师资力量短缺,师资水平不高

虽然本省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已开设近20年,但不可否认,该专业仍处于“青春期”,还没有发展成熟。其突出表现为省内高校普遍在师资力量储备与师资水平培养上存在不足。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两点:第一,高校体育院系的主干教师群体——中年教师在求学时期时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刚刚起步,他们没有接受过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体育专业教育,无系统的该专业知识和能力结构,因此该专业教师大多是临近专业或学科迁移。同时,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后大多直接就业,进一步读学深造的较少,进而导致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青年教师缺乏;即便招聘到了青年教师,也因教学适应、教学经验等问题而无法短时间内达到令人满意的专业教育水平。第二,大学教师的一个重要来源是退役的高水平运动员,虽然他们对体育技能与训练有着更加深刻的体会,但是在接触社会、理论知识研究、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相对疲弱,很难圆满胜任指导教师的工作。

2.3 竞争压力大

河北省毗邻京津具有独特的地理优势,不过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我省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大学生的竞争压力。北京、天津相同专业的大学生受制于高额的生活成本与竞争压力,有一部分流向了我省各地市。相较于我省大学生,由于他们有着更为开阔的视野、更为强劲的社会适应能力,在校期间依托地区优势受到了更全面、更科学的教育与指导,这在无形中增加了我省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大学生的竞争压力,压缩了他们的就业生存空间。

3 河北省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培养策略

3.1 储备师资力量,提高教师水平

要推动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发展,应重视专业师资力量的储备与教师水平的提升。首先,学校应关注相关院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高层次毕业生情况,及时引进优秀高层次人才,为本专业发展储备优良师资。其次,对年轻的社会体育专业教师进行重点培养,制定“老带新”“一对一”等指导帮扶方案,帮助年轻教师尽快适应工作环境,提升专业发展水平。再次,组织相关专家与教学名师以听评课形式进行具体的教学指导,帮助教师提升专业教学水平,探索具有专业特色的教学模式。

3.2 发挥学生组织的育人功能

学生会以及学生社团是按照一定规章制度开展活动的学生组织。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组织也愈发富有活力,富有创造性,学校应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首先,学生组织能够通过各种活动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及沟通能力、组织管理及统筹能力、团队合作及协调能力,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充分提高;其次,学生组织可使课堂教学得到延伸与补充,学生可以通过学生会和社团平台展现、实践、完善和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与能力。再次,学生可以通过学生组织接触社会,更早地了解社会的需求,形成一定的社会交往能力,避免禁锢在大学的“象牙塔”中;最后,学生如果能够在学生组织当中担任负责人,还能够充分锻炼其管理能力,增强责任感与使命感,为核心竞争力的养成增添合理成分。

3.3 社会实践结合校企合作

社会实践结合校企合作可谓是突破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现有发展障碍的突破口,也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将知识、技能转化为能力的主要途径[4]。这份责任则主要在校方。

第一,学校要开设社会实践课程,引领学生走向社会,将所学付诸于实践。通过丰富的社会实践使其意识到个人的不足与缺陷,从而对症下药,弥补短板。还要注意,学校要建立科学完善的教育评价体系,切忌流于形式,避免学生的努力付诸东流。第二,学校要开拓专业实习基地。从相近的体育教育专业来看,有过实习经验的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后,适应性强,进入工作情境快,进步也较为显著。由此可知,实习对于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培养意义重大。河北省高校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平台优势与人脉资源,拓展社会体育的专业实习基地,为学生的专业实习提供更多的选择。同时,也要灵活把控,若部分学生能够通过个人的社会关系与亲朋好友找到实习单位进行实习,校方有必要尊重学生的个人情况,不可一刀切。第三,进行校企合作是培养学生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校企合作方式主要有三种:学校引进企业模式、校企互动模式、订单合作模式。这三种模式都可以推动学生将所学与企业实践有机融合,与市场接轨,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因此校方要对校企合作持积极开放态度,积极推进相关工作。

3.4 明确培养目标,确定教学模式,完善课程体系

河北省各高校的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在专业课程开设、教学模式选择、培养目标确定方面要因地制宜,考虑所处地域社会经济以及文化特点。目前,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主要有两个方向:一是培养管理型体育产业经营人员,二是培养技能型教练指导人员[5]。根据以往的办学经验可知,“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很多学校为了兼顾学生的就业可能性,开设了较宽泛的课程内容,而专业性的薄弱也直接导致了学生学无所长,就业迷茫。因此,高校要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尝试分流教学,根据学生的分流情况,选择不同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在本专业的基础上选择具体专业发展方向并选修相关课程,以实现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结合。这就要求学校在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的设置中综合考虑、合理布局,将不同类型、方向、性质的课程进行科学统筹,使其具有专业性、系统性、灵活性结合的特点,以满足人才培养需求。

河北省高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发展及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培养在发展中积累了经验,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问题,学校应统筹考虑和利用一切资源优势,切实做到“扬长补短”,努力探索促进学生发展、利于专业建设的发展道路。

[1] 冯程伟,魏志浩,赵培楠.高校党课教学内容创新研究[J].党建研究,2014,(8):100-101.

[2] 郑建岳,等.新形势下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课程体系的设计[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2,(2): 32-34.

[3] 孙跟年.课程体系优化的系统观及系统方法[J].高等教育研究,2001,(2):86-90.

[4] 蒋钢强.高校社会体育专业人才能力培养初探[J].体育与科学,2009,(4):103-106.

[5] 李慧娟.江苏省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办学现状及其毕业生就业前景调查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08:7.

Research on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College Students Majoring in Social Sports Guidance and Management in Hebei Province

SHI Yong-xiu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Tangshan Normal University, Tangshan 063000, China)

This study analyzed the personality factors, ability factors and professional factors of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college students majoring in social sports guidance and management in Hebei province. Professional status of social sports guidance and management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as investigated, and the shortcomings were expounded in curriculum system, training objective, and faculties. It puts forward some strategies, such as reserving teachers, giving full play to the educational function of student organizations, combining social practice with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defining training objectives, determining teaching models and improving the curriculum system for improv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cultivation.

college social science major; core competitiveness; Hebei province

G807.4

A

1009-9115(2019)03-0089-04

10.3969/j.issn.1009-9115.2019.03.024

唐山师范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17001019)

2017-12-07

2018-10-12

石永秀(1978-),男,山东单县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体育教育训练学。

(责任编辑、校对:何胜保)

猜你喜欢
河北省课程体系大学生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2020年河北省对外经济
国家开发银行河北省分行
河北省
河北省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构建优质学前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