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游青瓷传统工艺发展研究

2019-01-20 10:02陈万龙
天工 2019年7期
关键词:越窑青瓷表现形式

文 陈万龙

青瓷是陶瓷烧制工艺品的形式之一,其表面施以青色釉。青瓷表面色调的形成,主要是因为含有一定量的氧化铁的胎釉在还原焰气氛中焙烧形成的。但有些青瓷烧制后呈现黄色或黄褐色,是因为青瓷中氧化铁的纯度不够,并且还原气氛不充足导致的。青瓷,因其瓷质细腻,线条明快流畅、造型端庄浑朴、色泽纯洁斑斓而闻名于古今中外。仙游青瓷于2018年3月份进入莆田市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因其“青如玉,明如镜,声如磬”的特性,被世人称为“瓷器之花”!

一、仙游青瓷传统工艺的继承与创新

继承和创新是艺术不断发展的两个阶段。仙游青瓷所在仙游窑是在继承著名的越窑、婺州窑和瓯窑的基础上发展成的民间大窑厂,汲取了越窑、婺窑和瓯窑的经验,特别继承了越窑制瓷传统。所以北宋早期仙游窑的产品同越窑、婺窑和瓯窑等同时期的产品在制作工艺和表现形式上都很类似。南宋时期,仙游窑将很多北方南迁的制瓷巧匠的精湛技艺融合到仙游窑中,形成了仙游窑自身的独特风格。仙游窑青瓷通过吸收汝窑、耀州窑、临汝窑等北方青瓷的制瓷工艺,提高了仙游青瓷的制作工艺,并增加了仙游青瓷的新品种。青瓷烧制技术通过改变原料配方及革新烧炼技术形成了仙游青瓷“青如玉,明如镜,声如磬”的特性。仙游青瓷的发展融合了不同文化,是不同文化相互碰撞所融合和积淀的成果。

文化艺术的民族化特点从来不是固定不变的。它始终是动态的,就像古希腊艺术最早源于对古埃及艺术的学习和借鉴,中国东汉时期佛像艺术首先受到来自印度犍陀罗风格雕塑艺术的影响。艺术的创新和发展决不是孤立、封闭的,一定是碰撞、交融和创新的结果。当今世界正步入全球化的时代,文化艺术的碰撞、交融进入了一个空前时期,这为青瓷艺术的创新和走向世界带来了空前的机遇。

二、仙游青瓷实现了哲学对接

在当代陶瓷艺术品的制作中,我们经常会发现艺术作品在使用材料上本质的回归,其哲学意义就是存在主义中“此在”的回归——对材质真实存在的认同。材料本身是具有内在感情的,通过青瓷的制作工艺将材质本身蕴涵的内涵同人类的精神意境产生共鸣,向世人传递不同的心理效应和诉说真情实感。真实、淳朴、和谐的自然材质具有原始的特性和永恒性,不管是原始状态下的泥土,还是建筑物上的泥土、瓷器上的泥土,尽管具体的表现形式不同,但是泥土的本质是不发生变化的,泥土的淳朴、温良、敦厚等移情层面的精神没有发生改变——“移情”效应这一哲学观念是有海德格尔“在场”这一情境产生的。 “在场”的哲学概念主要是海德格尔破解传统哲学关于主客体对立观念所发展而来的。

仙游青瓷的诞生就是大自然同社会文化结合的载体。中国的士大夫和窑匠们将自己定义大自然的感悟和东方文化的见解融入仙游青瓷的制作中,才产生了仙游青瓷青为尚的釉色,同时老子“道法自然”的哲学思想的融入造就了青瓷的简约、直接和高雅。青瓷的泥性让人感到同大自然的亲和感,它的清逸让人有一种脱离世间烦恼的轻松感,让生命感到轻快。青瓷是古老的又是现代的,不仅是感官的享受更是精神的共鸣。仙游青瓷历久弥新,通过它的艺术形式丰富了人们的审美情趣。青瓷艺术经过从古代到当代的发展,其人文价值不仅局限于满足人们对审美的需求和人们追求美好人生境界的愿望,已经成为中国向世界展示的文化符号,它将带给世界人民更好的哲学意义的思考。在现代的发展中,仙游青瓷材质精神层面的通感和移情是没有发生变化的,但是由于时代的发展,它的艺术表现形式和制作工艺可以根据时代的发展而进行相应的创新。因此,仙游青瓷的作用不仅仅是作为古董或者艺术品被收藏,而更需要通过表现形式的创新,让现代人更加了解和接受仙游青瓷的艺术形式,让更多的人喜欢仙游青瓷,让仙游青瓷同大众生活联系更加紧密。

传统的青瓷艺术结合现代的艺术表现形式赋予了青瓷新的生命力,青瓷艺术要承担起社会和历史的责任。马尔库塞对当代艺术的时代特征有过经典的论述,他指出现代艺术创新的宗旨是通过艺术的审美革命来提供新的价值观和审美维度,改造人格,消除异化,造就一个幸福和自由的新秩序。青瓷的创新宗旨也是如此。在当代文化和艺术环境下,仙游青瓷的创作要在继承传统制作工艺的基础上,利用现代科技进步和文化内涵的发展和演变,丰富和创新仙游青瓷的表现形式,实现传统和当代的艺术融合。

猜你喜欢
越窑青瓷表现形式
越窑青釉直颈瓶
试论青瓷艺术创作
幼儿园教学中“小学化”现象的表现形式初探
龙泉青瓷
石材产品设计中几种错误的表现形式
煤层气井排采管理异常表现形式及处理对策研究
博物馆青瓷藏品欣赏
先有青瓷还是先有白瓷
浙江上虞禁山早期越窑遗址考古发掘 青瓷溯源
有关越窑的几个问题(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