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深度教学,探寻本质内容

2019-01-20 16:24江苏省盐城滨海港经济区中心小学朱进军
天津教育 2019年32期
关键词:火柴数学知识分数

江苏省盐城滨海港经济区中心小学 朱进军

一、重塑科学的教学体系

传统教学中教师只注重知识的授受,忽视了学生的自主建构,导致教学没有深入。教师要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让他们积极地参与知识的学习,体会知识的发现、探索过程,从而实现有意义的建构。如在学习苏教版五上《多边形面积的计算》一课教学中,教师出示一个平行四边形,让学生尝试将其转化为学过的长方形,学生纷纷拿出剪刀进行尝试,有的沿底边上的任一条高将其剪成两个梯形,再将他们拼合成一个长方形,也有的学生剪成一个直角三角形与一个直角梯形,再将它们进行拼合。让学生操作,教师提出问题:转化后前后的两个图形的面积有无变化?长方形的长与平行四边形的底、长方形的宽与平行四边形的高有何关系?教师要引导学生参与探究、思考,参与问题的讨论,在交流中获得思维的提升。

二、理解深度教学的内涵

在新课程理念的推动下,各种教育理论不断地应用于数学教学,但教学缺乏深度的问题尚未革除。教师要精心研读教材、分析学情,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厚重。教师不能简单地传授数学知识,要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背后的思维,让学生透过知识理解生活的意义。教师可以将题目中的人名换成班级的学生,将甲地、乙地等换成学校、家,这样的解题环境为学生所熟知,他们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估计自己所处的位置,能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去解决数学问题,也能将所学的理解内化为数学知识。如在苏教版五下《分数的意义》一课教学中,教师让学生说说“1”表示什么?有说“一个班”“一支笔”“一个组”……教师追问,你们觉得一个人的“1”与一个班的“1”有何不同?学生从不同的“1”的标准中理解了“1”的内涵,能对单位“1”有初步的理解。教师让学生说一说分数,并通过折一折、分一分的方法尽可能地创造分数,并在组内交流自己的创造过程。有学生将一张纸通过折的方法获得了1/4、5/8 等分数,有学生将1 米长的绳子分一分,形成了1/2、2/6等分数,有学生将6张圆纸片分成了3/6、5/6,将8支粉笔分成了3/8、1/4等分数。教师提出问题:大家通过许多方法创造了不同的分数,这些分数哪些地方是相同的?哪些地方是不同的?学生了解“分”的对象既有一个物体,也有几个物体,教师顺势引出单位“1”的概念。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12 根火柴,同桌分一分,看看可以有多少种方法表示1/( ) 。学生用1 根火柴表示1/12,用2根火柴表示1/6,3根火柴表示1/4,4根火柴表示1/3,6 根火柴表示1/2。数学活动是丰富多彩的,教师要紧密联系生活,让学生学习“身边的数学”,才能使其把握数学知识的内涵。

三、改变教材理解范式

数学知识之间具有逻辑性、层次性,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要由浅入深地分析教材,要抓住知识前后的联系,既要让学生学到“看得见”的知识,也要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内核。如果教师以教参或网上教案为蓝本,将内容原封不动地照搬,学生对接收到的知识会毫无兴趣。教师要丰富自己的数学专业知识,不能一味照搬教参,要有自己的独立思考,结合学生的认知基础,融入“活”的课本,营造富有活力的课堂。教师要深挖教材,找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创设教学情境,将数学知识恰当地传授给学生。教师如果不顾及教学深度,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必然不到位,教师要关心学情,了解学生的生活兴趣,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升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如在苏教版五下《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一课教学中,教师提出问题:李林今年9 岁,王芳今年12 岁,张老师说,“我的年龄是李林年龄的倍数,也是王芳年龄的倍数。”你们说,张老师今年多少岁?问题一经提出,学生顿时来了兴趣,他们会借助于以前找倍数的方法找出李林年龄倍数的数,再找出刘芳年龄倍数的数,再看看哪个数符合条件。教师要关注学情,抓住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生动的实例导入,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点的探究和教学目标的达成。

四、设计深度教学活动

激趣、生疑、有料的数学活动同时也是思维的活动,学生能从中有所思、所悟,教师要开展理解、体验、探究类活动,提升学生的理解层次,促进学生的自主建构。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会造成学生理解困难,教师要抓住学生理解的难点、疑点,为学生设计层次性的活动,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刻理解。教师要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活动,对学生探究的成果加以引导,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学生在探究中能明晰概念,让学生参与动手操作、动口表达,使自己的认识由模糊走向深入。教师为学生设置两种不同的情境,组织学生参与辨析活动,让他们通过对比发现其中的异同。教师要引导学生去阅读材料,对材料获得感知、理解,让他们理解数学语言,促进他们逻辑思维水平的提升。数学材料中往往隐含着丰富的信息,学生对阅读材料进行思考,能充分地感知数学概念,形成对数学概念深度理解,也促进了阅读习惯的培养。

五、结语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融入深度教学的理念,要通过情境的创设、教师的点拨、生生的合作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的参与,让学生的思维得以碰撞,智慧得以闪现,从而构建深度思考的课堂。

猜你喜欢
火柴数学知识分数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分数的由来
无限循环小数化为分数的反思
可怕的分数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算分数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
火柴变变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