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课外阅读促多元习作表达

2019-01-20 16:24江苏省连云港市建国路小学史倩倩
天津教育 2019年32期
关键词:表达能力多元化课外阅读

江苏省连云港市建国路小学 史倩倩

习作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习作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书面语言运用能力。课外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延伸,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可以促进学生多元习作表达能力的提高,改变小学习作中学生因缺乏习作兴趣、写作素材匮乏等而导致学生多元化表达能力得不到提高的现状。所谓多元化表达,就是学生在占有大量写作素材的基础上,能够运用灵活多样的表达形式,增强文章的表达力与感染力,更好地表现文章的情感与思想,达到促进学生习作综合能力提高的目标。

一、小学生语文习作的现状

(一)习作兴趣不高

小学阶段学生初次接触写作,而由口头表达转变为书面表达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书面表达对于语言的精练程度、语言表现力、语言的多元表达等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而小学生的认知能力不高,对事物缺少全面认识,面对习作这一相对复杂的表达形式,学生兴趣不高,产生畏难情绪,不能有效掌握写作技巧,这对于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增加了不小的难度,习作教学的有效性难以提高。

(二)习作素材积累匮乏

写作素材的匮乏导致了学生写作范围的狭小。小学生处于知识掌握的初级阶段,而习作是多种知识与写作技能综合运用与表现的结果,缺乏习作素材的写作如同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纵然学生想法很多,但是难以选择合适的素材作为表达的载体,这种现状阻碍了学生习作能力的提高。实践证明,小学生的习作材料多来自课外阅读,而目前主要是依赖学生的课内阅读来提高写作技能,不能更好地满足教学的需求,对于学生习作能力的提高造成了不良影响。

(三)学生多元表达能力偏低

小学生正处于思维发展阶段,而且处于习作训练的初步阶段,其写作表达能力欠缺是造成他们对写作缺乏兴趣的重要原因。加上在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下,教师的教学只围绕考试内容,阅读内容仅限于教材,学生的知识视野得不到有效开拓,内容单调无味,学生只是按照教师的要求被动接受训练,学生多元表达能力也得不到有效锻炼。

二、以有效的课外阅读促习作多元表达策略

(一)激发学生习作多元表达兴趣

习作是学生从三年级就接触的学习内容,小学三年级是从口头表达向书面表达的过渡阶段,这时对学生要求写作的字数一般在200字至300字,而单纯依靠课内阅读,小学生的多元表达能力就难以得到提升。在培养学生习作兴趣的重要阶段,兴趣是支持学生多元化写作能力提高的重要动力,而课外阅读是培养学生习作兴趣的重要途径。小学生常常不满足于课内教材的阅读,而对课外阅读有着浓厚兴趣。一篇篇文章故事性很强,并且富有童趣,吸引着学生全身心投入阅读。

对此,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引导,从阅读中学习习作表达的方式方法,激发学生的习作多元表达兴趣。如在让学生选择校园内的景物进行习作练习时,教师要结合学生课外阅读过的《顽强的小草》这篇文章,引导学生学习其中对于秋景的描写,让学生选择其中表达秋景的词汇,思考有哪些喜欢的表达秋景的句子,对于学校景点的描写可以借鉴哪些词汇,学习哪些句子,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借鉴读物进行写作,学生在完成写作之后,可以在小组内进行习作交流,重点对表达方式进行评价,如探讨某个词汇运用是否恰当,某个句子用另外一种表达方式效果如何。通过探究,激发了学生习作多元表达兴趣。

(二)注重习作多元素材的积累

习作素材的积累是基础,没有丰富的素材作保障,学生的习作就难以进行与开展。而课外阅读是学生进行习作素材积累的重要渠道。对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各种文章素材的阅读,以广泛积累多元化的习作素材,开阔学生习作视野。同时,要将学生的阅读兴趣转变为一种阅读习惯,这就需要取得家长的配合与支持。因为学生课外阅读多数时间是在家庭中完成的。对此,可以进行家校合作,让家长对学生的阅读进行有效的监督。每天学生要写出阅读题目,可以选择书目中的一个小故事,但是必须阅读完结之后再进行写作;每天要坚持至少10分钟的阅读时间,阅读书目要适合学生阅读,并且对写作素材的积累有着重要作用。

阅读时需要姿势端正,由家长监督其阅读中出现的错误,并且要及时给予矫正。学生阅读完毕后,家长要签注意见。此外,教师要向学生推荐优秀的阅读书目。阅读是学生成长中汲取营养并且为自身习作吸取多元素材的过程,但是小学生年龄尚小,他们的鉴别能力不高,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特点及多元化表达能力培养的需求,向学生推荐优秀的课外阅读读物,让学生读好书,积累多元素材。

教师要参考教学大纲的要求,向学生与家长推荐相关优秀阅读书目,如《动物趣事》《大耳朵先生》《木偶奇遇记》《格林童话选》《安徒生童话选》《成语三百则》《一千零一夜》《伊索寓言》《鲁滨逊漂流记》《歇后语全集》《西游记》等课外阅读书籍。同时,在引导学生阅读的基础上进行多元素材的积累,让学生边阅读边积累,把文章中优美的词汇、段落等记录在笔记本上,并且在阅读中随时翻阅消化,让学生把积累当作一种趣味性的学习。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开展课外阅读习作比赛、故事会、诵读比赛等,促进学生对多元化素材的消化与运用。

(三)注重多元素材的运用

小学生在课外阅读中积累丰富的习作素材,这只是促进习作多元化表达的基础环节。要使学生形成习作多元表达能力,还需要通过习作实践使多元表达内化为一种能力与习惯。首先,可以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进行阅读笔记的习作训练,让学生通过阅读写作阅读体会,练习情感表达的方式方法。其次,随着阅读的深入,还要让学生养成写日记的良好习惯,日记包罗万象,其中的描写、抒情、叙述等都可以在日记中体现与得到训练。

在写作日记的时候,教师要对其进行格式的指导,然后让学生发挥自身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进行日记写作。在此期间,教师要防止学生把日记写成流水账的现象,要教会学生如何磨炼语言,要重点突出,体现叙述的重点,而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最后,教师要根据学生课外阅读所掌握的习作素材,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如学生阅读了《动物趣事》以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以“我喜爱的动物”为题进行习作练习,习作的重点是对动物进行外形描写,以掌握描写的表达方式;学生阅读了《鲁滨逊漂流记》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发挥想象,以“海上漂流”为题,展开想象,让学生进行曲折的故事构思,提高自身对故事情节的设计与故事叙述表达能力;阅读了《歇后语大全》时,教师要针对学生掌握的素材进行相应训练,让学生在习作中运用歇后语增强语言的表现力。这样富有针对性的习作训练,可以有效提升学生习作的多元表达能力,最终学生就会自觉运用多元化的表达,使自己的文章增色并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三、结语

小学习作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多元表达能力的培养,是提高学生习作综合能力的关键。习作的多元表达能力的提高是建立在学生对习作产生兴趣并且在丰富素材积累基础上的,教师要通过有效的课外阅读引导学生理解多元表达的重要作用,并且根据学生多元表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训练,使学生的课外阅读与习作充分联系起来,促进学生习作多元化表达能力的提高。

猜你喜欢
表达能力多元化课外阅读
德国:加快推进能源多元化
创新写作教学,培养表达能力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谈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满足多元化、高品质出行
加强联想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
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