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相融,构建深度思考的数学课堂

2019-01-20 16:24江苏省盐城市滨海港经济区中心小学杨习春
天津教育 2019年32期
关键词:养鸭涂色养鸡

江苏省盐城市滨海港经济区中心小学 杨习春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运用智慧的语言引导学生尝试、探索、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内化。教师要善让真引、学用融合,为学生留有独立思考的机会,让他们通过自主体验、领悟获得思想方法的掌握。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在转换自身的角色,不以知识的权威自居,要成为学生探知的引导者、解决疑难的帮助者。

一、定向目标调动兴趣

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要将目标作为教学的起点,为课堂教学指向。知识目标适度,要富有层次性;能力目标要突出分析、迁移、应用能力的培养;情感目标要重视兴趣、创新意识、探索精神的培养。教师要通过恰当的材料引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为新知的学习作心理准备。教师要了解学生的认知心理,把握学生的认知背景,创设恰当的情景,实现知、情、景的有效融合,让枯燥的数学知识变得可以触摸,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在教学中。如在苏教版三上《平移、旋转和轴对称》一课中,教师创设情境:大家见过火车吗?它是如何运动的呢?试着用手比画一下。其实,运动就在我们的身边,奔跑的汽车、旋转的电风扇、运动的缆车。学生比画这几个物体的运动,说说火车的运动与电风扇的运动有何不同?教师呈现物体运动的图片,观察他们的运动方式,试着按它们的运动方式分类。学生通过讨论发现,汽车与火车的运动、拍球是沿直线运动的,风扇、钟面是绕着一个点转动的,教师分别用手势做出平移、旋转的动作,再让学生说出生活中还有哪些平移、旋转的现象,并与同桌进行分享。教师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动作表演平移与旋转的现象,以自己的肢体语言去描述这两种方式的特征,从而获得积极的体验。

二、挖掘学力自主建构

在数学学习中,教师不但要善于引导学生去习得知识,获得知识的自我建构,还要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让学生生疑而产生解惑的愿望。教师要优化设计,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独立解决问题,从而自主感知教材,了解数学知识,并尝试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教师要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促进师生间的交流,让他们在互动中获得解决问题的思路,也能促进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如在苏教版三上《认识几分之几》一课教学中,教师让学生拿出一张正方形纸,折成大小相等的8份,并给其中的一份或几份涂色,并提问学生:你涂了几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每一份为什么用1/8 表示?拿出一份涂了3/8 的纸片,提出问题:涂色部分可以用分数表示吗?涂了几份?涂色部分有几个1/8?用哪个分数表示?教师再让学生的不同分法、不同涂色进行展示,让他们学会用分数进行表示。教师呈现图片,让学生说说每个图中的涂色部分各表示几分之几?再让同桌观察、判断,相互交流自己的想法。试着比一比2/4 和3/4 的大小。教师要立足生本,关注学情,挖掘学生的学力,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学生在讨论中表达观点,提出不同的看法,产生智慧的碰撞,使自己的理解走向深入。

三、集体交流体验发现

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往往是简单、片面的,他们对于复杂情境中的应用难以把握,教师要善于放手,要分析学生受限制的知识面,探讨问题的广度与深度。教师要深入学生,要为学生提供体验的空间,让学生去发现、表达,对学生讨论、争议的问题进行点拨,避免让学生在自主讨论中“误入歧途”,让学生走向正常的轨道。学生的思维得到激活后,他们会跃跃欲试,纷纷阐述自己的观点,有些学生的表达是合理的,有些学生的表达是不全面的,甚至思路是错误的,教师要充分引导,组织学生进行有序的交流,展示自己的成果,提出自己的质疑,在交流与补充中获得思维的发展。教师要善于倾听学生,要持包容的态度,对他们的观点加以保护,当他们的思维受阻时、出现分歧时、正确与错误的观点交锋时,要加以适当的点拨,避免进入无意义的争辩。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组内、组间的多向交流,要为学生提供表达的机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智慧得到碰撞,从而让他们在相互补充、相互促进中得到提升。

四、智慧引导彰显魅力

教师导入新课前要有5 分钟的基本训练,在课堂作业前有10分钟的尝试练习,这样不仅增加环节之间的衔接,还能为学生留有预学的时间,促进学生的思考,让他们能与教师的节奏合拍。教师在引导时要有意识地布置陷阱,通过语言的引导,帮助学生逐步解开疑惑,能引发学生好奇之心,让他们的探索活动变得更富有意味。教师不仅引导学生思考,还要挖掘学生的智慧,鼓励他们提问,促进他们的发现与创造。在练习时教师巧妙设计问题,控制自己的讲授,为学生练习、探索留有时间,让他们体会尝试的乐趣。如有这样一道题目:牧场养鸡150只,养鸭的只数是鸡的2倍,养鸭多少只?教师对其改编,牧场养鸡150 只,养鸡的只数是鸭的2 倍,养的鸡和鸭一共多少只?养鸡150 只,养鸭的只数是鸡的2 倍,养鸭比鸡多多少只?这样的改编,能引导学生由“鸭多少只”上升为“共多少只”“多多少只”,让学生洞悉解倍数问题的技巧,从而感受到数学语言带来的魅力。教师要运用智慧的语言导练、导思,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素养的提升。

五、结语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将教师的“导”与学生的“学”结合起来,要善让真引,为学生的探学指向。在学生困难时点拨启发,组织学生参与讨论交流,让他们的观点得以交锋、思维得以碰撞、情感得以沟通,从而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

猜你喜欢
养鸭涂色养鸡
冬春养鸡如何提效
伏天养鸡 注意这四点
春季健康养鸡突出“四个关注”
春季养鸡这样降低死亡率
永修贫困户养鸭铺就脱贫梦
涂色
涂色
涂色
涂色
微生物发酵菌养鸭的基本模式及其技术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