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阅读潜能,探寻应用问题

2019-01-20 16:24江苏省滨海县实验小学张国宇
天津教育 2019年32期

江苏省滨海县实验小学 张国宇

一、提升多种能力

在日常数学教学中,教师常让学生先思再做,让学生去审题、研读,以层层递进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内在含义,理解应用题的魅力。教师可以将有难度的应用题加以拆分,分解成由易到难的小问题。教师通过促进学生对题目的理解,在读前提出阅读要求,在读中提出问题让学生去理解意义,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锻炼他们的文字理解能力。如在学习苏教版五下《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一课教学中,教师在学生预习前,出示情景图,让学生说说黄色部分占整个图形的几分之几?每个分数表示什么意义?这里的单位“1”是什么?你能提出怎样的问题?教师让学生针对讲解的应用题,说说其中包含着哪些知识点?重点内容是什么?难点内容是什么?蕴含着哪些新的思想方法?学习过程中有什么疑惑?教师引导学生将存在的问题拿到小组中讨论,对学生适时地鼓励、表扬,激发他们探求知识的兴趣。在应用题教学中,教师要教会学生思考的方法,让他们说说关键词是什么?已知条件是什么?有何数量关系?

除文字外,教材中的数学术语、概念、符号等都需要学生认真阅读、观察比较,这样学生才能对其有一定的了解,才能形成一定的阅读能力。学生要具有阅读符号语言的能力,要了解符号所替代的文字意义,从而感受符号的简洁之美。如圆的面积公式S=πr2中,S表示面积,r表示半径。学生在阅读应用题时也可以标上符号,用“?”表示存疑之处,用“△”表示重点之处,用“○”表示注意之处。学生可以先浏览整个题目,再对标符号之处细读,这样能大大提升阅读的效率。

二、开展课外活动

在解决数学问题中,学生常会遇到难以理解的题目,由于学生之间存在差异,一些基础好、阅读能力强的学生可能理解起来较为容易,但基础差的学生就会感到吃力。如果教师采用反复讲解的方式,势必会让学生产生厌烦的情绪,教师要尊重差异,引导学生尝试理解相似的题目,并多让性格内向、基础薄弱的学生上台展示,这样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挖掘他们的学习潜能。教师要鼓励学生撰写阅读心得,记下不明白之处,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解决问题。学生可以对题目中包括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可以写下自己容易出错的地方,找出错因并写下正确的答案,避免下次再犯同样的错误。学生要定期复习错题,要找出其中的要点、疑点,并通过分析逐渐消除这些疑点,如果仍有不明白之处,可以向老师、同学寻求帮助。

三、强化方法指导

教师要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在阅读“平均问题”时,学生要注意“每”“一”等词的意义,要知道它们后面的量作除数。要读出“归一”“综合”题中的不变量,捕捉其中的隐藏关系。对于抽象的问题要学会巧妙地替换,变难为易,在分析思考的基础上列式计算。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发散他们的思维,让他们寻求最佳解决路径,能促进学生对问题的多元理解。

四、结语

总之,在小学应用题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阅读思考,调动他们的阅读兴趣,挖掘他们的潜在能力,提升他们的阅读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