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数学史料,促进深度思考

2019-01-20 16:24江苏省滨海县八巨镇中心小学辛艳华
天津教育 2019年32期
关键词:启迪圆环史料

江苏省滨海县八巨镇中心小学 辛艳华

一、挖掘史料,引入逸事

人类发展的历史中遗留了诸多数学名题,推动着数学的发展,吸引着人们去探索求解,使人们产生了独特的思路和巧妙的解法。这些名题能拓宽学生视野,促进他们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掌握,也为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师要合理利用数学名题,诸如“鸡兔同笼”等,要将它合理地应用于数学教学中。有些题目对小学生而言,理解起来较困难,教师要对题目进行合理的情景改编,让学生体会其中的思想。如将“物不知其数”中的“三三数之剩二……”改成“学生分组活动,3人一组则最后剩2个人……”这样能让规律变得更直观,也更具有思维的价值。数学历史中有许多经典的诗句,有待学生去探索其中的奥秘,如在学习苏教版五下《圆的认识》内容时,教者引用“圆,一中同长也”的句子,让学生去理解其义,并通过折一折、量一量、画一画等活动让学生体会到“同一个圆中半径都相等”。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解数学家的故事,向他们介绍摘取数学桂冠的过程,让学生体会数学家克服困难的决心。每个人的学习、生活都会受到挫折,教师要让学生了解数学家们遭遇挫折、克服困难的勇气,从而让学生获得启迪,重塑学习自信。

二、引入方法,借史探究

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展开思考,能从历史名题中获得借鉴、获得富有启迪性的巧妙解法。教师要从先辈们的智慧中获得启迪,如在学习《圆环的面积》内容时,教者可以用“并中外周而半之”的方法,让学生想象从某处截开,并将圆环拉直,将圆环转化为一个等腰梯形,此时学生就能很容易地推算出圆环面积的计算公式,学生在掌握方法的同时,也体会到“转化”的数学思想。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所学内容,为学生选择恰当的史料,还原知识的发现过程,再现当时的场景,从而让学生体会探索数学规律的过程。教师在讲解时,要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将知识的产生、发展过程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对这些内容进行理解与加工。如在学习苏教版五下《圆的面积》内容时,教师向学生呈现历史上对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有拼凑法、微元法、定积分等方法,教师也可以借鉴类似于“切西瓜”的方式,将其切成64、128……等份的小扇形,再让学生将其拼接成接近于长方形的图形,再借助于长方形的面积这一阶梯,求出圆形的面积。直观的方法更易引发学生的好奇,促进他们的数学思考,培养他们的创造意识。

三、借助材料,自学拓展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果教师忽视个体差异,为每一位学生“注入”同等的知识,很多学生就会“不上心”,他们难以跟上教师的节奏,学习也会处于消极状态。教师在课前为学生提供导学材料,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让他们了解史学知识,这样学生就会积极地表现自我,从而使他们的自学潜能得到唤醒。如在学习苏教版六上《比例的意义》内容时,学生阅读泰勒斯找到测量金字塔高度方法的史料,从而产生学习比例的兴趣,也对比例知识产生初步的理解。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因材施教,要借助史学材料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指引,让学生能获得不同程度的进步。

四、结语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借助数学史料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兴趣,丰富他们的知识视野,让他们受启迪,感受其中的数学思想,从而能更好地理解数学本质。

猜你喜欢
启迪圆环史料
加权全能量最小的圆环形变
五代墓志所见辽代史料考
猪圆环病毒病的发生、诊断和防治
一例鸭圆环病毒病的诊断
史料二则
圆环上的覆盖曲面不等式及其应用
季羡林的养生启迪
例谈数据史料的辨伪与解读
广义RAMS解读与启迪
史料教学,史从何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