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修复治理技术在污染土壤中的实施

2019-01-21 00:22谢再顺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9年10期
关键词:有害物质技术人员重金属

谢再顺

(新疆创青晨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新疆乌鲁木齐 830000)

引言

土壤受到污染不仅会降低农产品的产量,还会污染农产品,如果人们不小心误食受污染的农产品,将会直接威胁到人体健康。这一现象也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将生物修复治理技术应用到受污染的土壤中,能够有效控制土壤的污染程度和污染面积,因此这种修复技术值得被广泛推广。

1 生物修复技术

1.1 微生物修复技术

微生物修复技术指的是相关技术人员充分利用土壤中的微生物降解有害物质,或者是通过人工的方式培育出微生物再投入到土壤中,以此来达到降解土壤中有害物质的作用,从根本上能够净化土壤。事实上,土壤本身就具有能够降解有害物质的微生物,但是,由于土壤中经常撒入大量的农药和化肥,长期以往就会降低微生物的降解能力,所以,技术人员就会通过人工培育微生物,来改良受到污染的土壤。

1.2 动物修复技术

动物修复技术指的是凭借土壤中的一些低等动物和它们体内的微生物,降解或转化有害物质,从根本上除去污染物质[1]。土壤本身就有降解有害物质的微生物,但是在多种污染物的扰乱下,土壤本身的微生物逐渐死亡,不仅不能降解有害物质,还导致有害物质沉淀至土壤中,降低土壤肥力。所以技术人员可以利用动物修复技术治理土壤污染,提升肥力。但是这种修复技术具有局限性,只能应用在被有机物和农药污染的土壤中,不能修复被重金属污染的土壤。

1.3 植物修复技术

植物修复技术指的是技术人员利用自然生长的植物吸取和降解土壤中的有害物质,或者利用光合作用吸取空气中的污染物,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不同的植物吸收能力也不同,有些植物只能够吸收一种有害物质,但是有一些植物却能够多种有害物质。所以,技术人员在应用这种修复技术时,要掌握好植物的特性,剖析受污染土壤的种类,有针对性地选择植物的类型,才能达到全面清除有害物质的效果。

2 生物修复治理技术在污染土壤中的应用

土壤修复技术通常是利用生物的吸收作用和绿化作用,使土壤中的重金属或有害物质得到良性的转化,进一步降低土壤受污染的浓度,以此来达到修复污染土壤的目的。事实上,生物修复技术就是具有净化土壤的功能,凭借生物的净化功能修复受污染的土壤。

2.1 利用微生物修复技术

在修复受污染土壤的过程中,充分利用自然环境中原有的微生物或者人工培育的微生物,将具有特殊功能的微生物通过对环境中的重金属污染物进行转化或降解,以此来降低重金属的毒性,实现修复的目的。微生物修复技术在生物修复技术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利用新陈代谢活动将有毒物质进行转化。就目前来说,微生物修复技术在降解有害物质上取得了很大的成效。比如,有些外国学者从重金属中污染的泥土中分离并筛选出微生物,并对微生物进行培育,发现有一些微生物对镉有比较高的耐受性,并利用修复的土壤,其中土壤中对镉金属的去除率最高能达到70%。所以,微生物修复技术既能够降解受污染土壤中的有害物质,还能提高受污染的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的结构。

2.2 利用植物修复技术

植物修复技术是充分利用绿色植物和植物本身的微生物来吸收、富集环境污染物的一种修复技术,达到修复的效果。植物修复技术是一种更实惠且易于操作的修复技术,超富集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物的类型主要分为植物挥发、植物吸收和植物稳定[2]。植物挥发指的是植物将吸收的重金属转化成易挥发的状态,从植物中挥发出来;植物吸收指的是利用超富集的植物从受污染的土壤中吸收重金属,再将重金属转移到植物中,最终将重金属完全清除;植物稳定指的是通过植物来降低重金属的活跃性,减少重金属中所含的毒性,降低重金属对土壤的危害性。比如,在受到重金属污染的土壤中种植超富集植物,可以充分利用植物本身的新陈代谢活动,降低重金属中的毒性,从而达到修复的目的。再如,在受污染的土壤中种植水生植物凤眼莲,这种植物对汞、铅和镉等金属的富集程度达到了该地区环境中的重金属浓度的几百倍,甚至几千倍。

结语

就目前来看,我国对于生物修复技术的研究起步较晚,要想提高生物修复技术的修复效果和效率,使生物修复技术具有更高的实用性,就需要加大对这种技术的研究力度,加强对理论基础知识的学习,并结合先进的技术等,通过对不同的污染物和不同程度的污染情况进行分析,从而使生物修复技术更加完善和高效。

猜你喜欢
有害物质技术人员重金属
沉淀/吸附法在电镀废水重金属处理中的应用
电器电子产品有害物质限制使用(中国RoHS)信息报送情况
空气净化器有害物质二次污染研究
越南农业管理和技术人员线上培训
我国首批正高级船舶专业技术人员评出
企业技术人员能力评价的探索
重金属对膨润土膨胀性的影响
麦冬中外源性有害物质的分析
6 种药材中5 种重金属转移率的测定
纺织品有害物质检测标准和检测技术分析及发展方向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