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行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2019-01-21 00:22刘丽娜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9年10期
关键词:资源化垃圾分类

刘丽娜

(北京桑德新环卫投资有限公司 北京 101102)

1 行业背景

近年来,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我国垃圾产生量急剧增加,城市垃圾也以每年8-12%左右的增幅快速增长,垃圾的成分也发生较大的变化。垃圾分类回收被普遍认为是解决困境,提高资源化利用效率的关键环节[1-2]。

2017 年,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共同发布了《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为中国的垃圾分类制度的实施制定了路线图。同期各个省、市相继出台强制分类实施方案,从完善顶层设计开始补齐短板,提高垃圾分类的法治化水平和全民参与程度。自此国家、省、市各级垃圾分类工作开始全面实施,相关工作也将会开始迈出实质步伐。

2 垃圾分类现状及意义

2.1 垃圾分类现状

针对垃圾分类的处理,我国主要采用堆肥、填埋和焚烧这三种方式,但以上三种方法都不能实现垃圾的资源化,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城市垃圾问题,对其进行分类至关重要。从整体上看,我国大部分城市没有很好的进行垃圾分类,我国垃圾分类系统存在很大问题,从而导致大量可回收垃圾未得到有效二次利用且有害垃圾未经处理而排放导致环境污染[3]。

虽然我国垃圾回收现状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问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垃圾分类未形成完整细分的产业链条

目前,生活垃圾分类设施过于简单,且垃圾运输体系与资源再生企业、末端处理处置设施尚未形成直接的供求关系,处置设备设施配置不齐全,分类出来的垃圾没有合适的处理方式。

垃圾分类不仅要考虑如何分,还要考虑如何处理。废旧物资的商品属性不再突出,同时兼具资源价值和环境污染双重属性,需要纳入城市固废综合管理体系统筹考虑,如果总是在生活垃圾领域搞垃圾分类,就会顾此失彼,举棋不定。政府主导的垃圾分类应从保障城市运行安全、加强城市治理角度出发,以确保现代化的环卫基础设施有效运行为主要目的,因此前端无论是几分法,都是为了方便末端处理。

(2)垃圾分类的法律法规并不健全

我国关于居民垃圾分类的政策基本上属于建议性的规则,而不是强制性的规则,强力推动和强制执行不够有力。

(3)环卫体系和再生资源体系的两网融合缺乏统筹

在经济新常态下,再生资源行业的社会公益属性和环境属性已经大于资源属性。目前环卫体系和再生资源体系缺乏统筹管理,可以说,某些方面还会有利益冲突。

(4)居民进行垃圾分类的意识不强烈

目前大部分居民垃圾分类意识不强,且大多数政府部门没有强制垃圾分类要求。

2.2 垃圾分类意义

进行垃圾分类的意义在于:

(1)有助于使末端焚烧(或填埋)更好的无害化处理

垃圾分类后,垃圾“各回各家”,进入不同的后端处理通道,保证了垃圾的纯净度,提高了热值,有助于垃圾焚烧或填埋处理无害化处理。

(2)有助于再生资源循环利用,节约原生资源

垃圾分类后,厨余垃圾进行生化处理,资源垃圾进行再生资源通道,这样便于资源化利用,节省原生资源。

(3)有助于减少垃圾清运量,节约清运及处理费用

垃圾分类目前主要的工作是“资源化”,即将已产生的垃圾分类后处理,还不能直接实现前端减量。但通过垃圾分类的宣传引导、制度设计、法律规范等,可以促进前端垃圾的减量。从而节约垃圾清运费用和处理费用,同时也延长了焚烧发电厂和填埋场的使用年限。

(4)有助于城市的干净整洁,减少清扫人员的负担

随着民众的垃圾分类的习惯逐步养成,大街上的垃圾越来越少,有助于降低环卫工人的负担,减少环卫工人的数量,让更多的环卫工人进入前端垃圾分类的收集和指导。

(5)有助于提升全民文明素质,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

垃圾分类不是简单的举手之劳,而是一个科学体系,综合体现了国家的文明程度,城市的管理水平,民众的素质高低。应放眼长远,让垃圾分类成为文明的行为方式的代表,改善我们日常生活环境。

结语

据不完全统计,2018 年垃圾分类总合同额达62.3 亿元,预计2019 年总合同额将翻倍,达120 亿元,2020 年预计总合同额达200 亿元。作为环保企业,理应抓住垃圾分类业务市场机遇,在智能垃圾分类回收设备及创新垃圾分类模式方面迎难而上,打好垃圾分类攻坚战。

猜你喜欢
资源化垃圾分类
磷石膏资源化综合利用任重道远
煤矿矿井水处理技术及资源化综合利用
人造石行业固废资源化处理及综合利用概述
CO2资源化回收技术分析
垃圾去哪了
分类算一算
那一双“分拣垃圾”的手
分类讨论求坐标
倒垃圾
教你一招:数的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