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建设与水资源的保护探究

2019-01-21 19:48韩传京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19年5期
关键词:蓄水径流水土保持

韩传京

(右江水务股份有限公司,广西 百色 533000)

近年来,我国工业化进程持续稳步推进,促进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但与此同时生态环境污染问题日渐严重,特别是水资源污染问题。在水资源日趋紧张的今天,水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从可持续发展角度来看,科学开发与利用水资源是当今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同时要注重生态环境建设。基于此,本文深入剖析了生态环境建设与水资源的保护,以期改善生态环境,引导人们科学利用水资源。

1 生态环境建设的内涵

当前,我国生态环境污染整体十分严重,而可持续发展理念逐渐深入人心。近些年来,国家虽然没有明确生态环境建设内容,但是逐渐探索出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作用。如果长期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在短时间内可以实现快速发展,但是会严重破坏生态环境,导致无法持续提供社会建设资源,制约社会经济的长远发展[1]。因此,我国制定了科学、详细的生态环境建设规划,明确指出陆地生态环境建设的内容主要有生态农业、草原建设、防止沙漠化以及保护自然资源等。生态环境建设的主要手段有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人们要结合生态环境建设具体需求,使用一种或两种措施[2]。现阶段,生态环境建设的重点是保护水土,防止沙漠化[3]。

2 生态环境建设和水资源保护与利用现状

截至2018年底,我国人口已达13.95 亿(不包括港澳台以及海外华侨人数),占全球总人口的18%左右,资源存储总量却在全球排名靠后,这种现象直接造成我国资源人均占有率极低。现如今,我国超过75%的大中型城市面临缺水问题,部分城市面临极度缺水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建设,缺水问题日趋恶化。在水资源开发与利用方面,我国总用水超过三分之一是居民生活用水,特别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居民生活用水量不断增大。

当前,我国居民节约用水意识整体比较淡薄,造成大量水资源的浪费,水资源利用率低,例如,洗衣、洗澡和厨房用水存在铺张浪费、未能循环利用等问题。除此之外,我国工业快速发展,需要消耗大量水资源。现阶段,我国工业用水管理采取定额方式,其水资源利用率低。同时,部分工业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流向入河流,污染水源,加剧了缺水问题。我国城市水资源利用分析如图1所示。

3 加强水资源利用与保护的措施

3.1 一般性措施

当前,可以采取一般性措施,通过报纸、电视、广播和网络等平台,提高大众的水资源节约意识,为水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奠定群众基础。

3.1.1 构建节约型社会

为了有效保护与利用水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人们必须建设节约型社会。节约型社会是指全民参与水资源的保护,从身边小事做起,全面贯彻落实节约用水理念,避免浪费水资源。例如,洗手时,人们往往会将水龙头开到水流量最大,然而实际洗手根本不需要最大水流量,仅需要扭一点点水龙头即可。另外,要加强生活用水的管理,合理调整水价,采取阶梯水价,普及城市建筑节水技术,加强污水回收利用。

工业领域需注重应用节水装置,注重技术创新,不断提高节水水平。同时,要优化产业结构,对工业废水进行净化处理,尽可能实现回收再利用,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3.1.2 建设水资源工程的良好格局

为了更好地保护、开发和利用水资源,除了构建节约型社会之外,还要注重水资源工程的科学格局建设。人们要严格按照“三先三后”原则,加快建设水利工程,逐渐使我国水资源工程形成科学格局,有效解决部分地区的严重缺水问题。另外,要加强水利工程与调配水资源工程的建设,如南水北调工程。需要强调的是,在建设水利工程时,人们要高度重视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有效提高蓄水能力与供水能力。

3.1.3 强化修复水资源的功能,建设重点地区的水资源

人们要强化修复水资源的功能,修复生态湖河,推动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水资源规划结合各流域实际情况,确定了水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上限,以保证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不会超过流域供水能力,保证各流域水资源的修复功能。同时,人们要积极采用节水措施,有效控制用水需求,更好地开发与利用水资源,确保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处于湖河供水的承受范围之内,为建设生态文明夯实基础。

3.2 建设植被生态与保护利用水资源

森林是珍贵的资源,一旦森林失去生产力,势必会影响社会的持续发展。因此,森林生产力的提高和保持显得尤为重要,其重点措施是实现森林水循环。森林水循环的基本原理:部分降水被森林截留在地表,之后慢慢被森林吸收。被截留在地面的降水,可直接被植被吸收,也可被大气吸收。森林植被有着较大的体量与复杂的结构,森林土壤有着较大的下渗体量和较好的渗透性,具有十分复杂的结构,森林植被在调节生态系统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

植被生态在保护与利用水资源方面有着重要作用。首先,植被生态有着较强的截流蓄水能力。森林生态具有多样化的生态条件,同时还有广阔的覆盖面积,在降水时能够大面积蓄水[4]。森林植被普遍具有较长的生长周期,也拥有较强的蓄水能力。因此,人们要加强天然森林的保护,注重新森林的建设。其次,植被生态可以平衡径流河川。生态系统拥有较强的截流蓄水能力,能够有效调节河川径流。暴雨时节,森林系统可以通过蓄水来补充地下水,地表土壤结构比较稳定,缩短洪水峰值时间。干旱时节,森林系统蓄积的水资源将会传输给地表,部分将会补给径流河川,避免发生河川干枯现象,保证水资源的供给。最后,植被生态可以降低径流总量。主要原因是河流径流总量主要受到森林系统水流散量、地表水分蒸发量两大因素的影响。

3.3 综合开展水土保持,保护和利用水资源

水土保持是生态环境建设的一项综合性质量工程。因此,要重视开展水土保持工作,同时结合工程措施与农业措施,有效改善生态环境,保证社会经济实现持续发展。综合开展水土保持有助于保护与利用水资源,减洪增枯,有效控制土壤流失。水土流失的治理,可以进一步提高蓄水区域的蓄水能力,同时地下与地表径流的分配时序将会得到进一步优化,有效改善河川径流年内分配情况。需要注意的是,水土保持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如土壤、地形以及雨情等。人们要大力开展水土保持工作,有效削减洪峰流量,提升枯水期流量。

4 结语

当今社会,经济发展要注重可持续性,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获取暂时的利益。人们要注重生态环境建设,积极构建节水型社会,不断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猜你喜欢
蓄水径流水土保持
格陵兰岛积雪区地表径流增加研究
水土保持探新路 三十九年写春秋
基于SWAT模型的布尔哈通河流域径流模拟研究
现浇大直径基坑支护能量蓄水管桩技术研发
《水土保持通报》征稿简则
西藏在建大型水电站工程通过蓄水验收
雅鲁藏布江河川径流变化的季节性规律探索
水土保持监测
水土保持
近40年来蒲河流域径流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