楷书筋魂颜真卿

2019-01-21 02:03张国擎
当代 2019年1期
关键词:虎丘张旭颜真卿

张国擎

进入苏州虎丘风景区,迎面便是千人石。千人石北面是座人工堆垒成的山丘,与虎丘山连成一片,是观虎丘的好去处。右侧几步远有个“别有洞天”圆洞门,穿过去就是“剑池”,有一泓碧水,这是从山石间凿出的悬崖深涧,通向阖闾墓道,壁上那两个“剑池”,相传为王羲之所书。

站在千人石上朝北看,“虎丘剑池”四个大字赫然在目,每个字一米大小,浑厚遒劲。传说是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所书。颜真卿在人们的心中是刚烈名相,是正义凛然的民族精神魂。他为何要在口碑不佳的吴王阖闾墓前题字?

说来话长。

我国的书法在晋代发生了一种飞跃。我们常说“唐诗、晋字、汉文章”,由此看出中国书法在晋时的高度。秦时虽有李斯的《论用笔》与汉初萧何的《论书势》,但总体上还是缺少一个高度,形不成趋势。魏晋南北朝时,书法的技艺与理论空前发展,今天我们能够读到的卫铄的《笔阵图》就是明例。

到了隋唐,皇家的爱好促动书法达到了辉煌。隋朝建立了我国绵延数千年的科举制,这种考试用什么样的书体来载承?现在说法不一,但大多数人认为是由魏晋形成一定规范的真、行、草以及魏体来承载。

说到魏体,它的形成很好解释:北魏享国150年,稳定的态势造就了一大批书家。更多人写便捷的章草。章草在汉代就有,西汉元帝时,史游作《急就章》就是草书。有人说章草因东汉汉章帝善草而得名,故称“章草”,另一说法是汉章帝执政期间的任度发明了草书,故名“章草”,史家多有质疑。南北朝时,南北分治,北齐颜之推作《颜氏家训》称:“梁氏秘阁散逸以来,尝见二王真草及陶隐居、阮交洲、萧祭酒诸书。”可见这三位当时居南朝的大书法家都被北齐所肯定与推崇。南北朝书法的交融使这一时期书法得到快速发展。

科举考试中的书体使用在隋时还没统一。到了唐代,由于李世民个人的好恶形成全国上下推王羲之。于是王羲之的行书与草书成了科举中的主要选项,但仍然没有严格规定要用何种书体。史家认为,唐初的书法虽然成就很大,但仍然逃不脱晋与六朝的藩篱。初唐的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各自成家。但黄庭坚说,“回视欧、虞、褚、薛辈,皆为法度所窘,岂如鲁公(颜真卿)萧然出于绳墨之外。”开元后,颜真卿的出现,将初唐诸书家拉出了王羲之的影子,从而改变初唐书法瘦削劲健而柔韧不足的弱态,稳固了颜真卿在中唐书法上的霸主地位。

从颜氏家谱上可以看到,颜氏祖源是孔子的学生颜回。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孔子常称赞颜回有君子四德,即强于行义,弱于受谏,怵于待禄,慎于治身。颜回终生向往的就是出现一个“君臣一心,上下和睦,丰衣足食,老少康健,四方咸服,天下安寧”的无战争、无饥饿的理想社会,他一生都在为这个理想而努力。体弱多病的颜回32岁离世。孔子极为悲痛,哀叹道:“噫!天丧予!天丧予!”颜回一生没做过官,也没留下传世之作,他的只言片语,被后人收集在《论语》等书中,其思想与孔子的思想基本是一致的。后世尊其为“复圣”。

颜之推是颜回第35世孙,颜真卿是第40世孙。颜之推出生于531年,是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教育家,他的传世著作《颜氏家训》备受世人推崇,被称为是继承颜回德行的“家教规范”,至今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颜真卿出生于709年,卒于784年。颜真卿传承了颜回与颜之推的秉性,为人耿直中正、光明磊落、忠君爱国。颜真卿的仕途坎坷,一生多次被贬,但他无论在何处任职,政绩都十分突出,备受当地百姓爱戴,终成大唐一代名臣。

颜真卿三岁时,父亲颜惟贞一病不起,留下十个孩子与妻妾十二人,撒手人寰。伯父润州长史颜元孙责无旁贷地挑起了弟弟的残家,三年后,在赴滁州任刺史时,因无意中拒绝了按察使儿子的婚事而遭到莫名诬陷,回归乡里。

清贫的颜元孙仅靠卖文是撑不起两个家的重担的,勉力数年,实在支撑不住了。颜真

卿母亲只能向自己的父亲求救。一家十余口人投靠年过花甲仍然在吴县(今苏州)任县令的外公殷子敬。殷子敬担起教育抚养这群孤儿的担子。殷子敬为人耿直,做事办案秉公执法,不向权贵进贡,朝中早早就有人琢磨上殷子敬的位置,等不到殷子敬主动向皇上“乞骸骨”(古代官吏自请退职,意谓使骸骨得以归葬故乡),上司就找借口说他年龄大了,令其退职。殷子敬离开富庶的吴县时,当地百姓站满两条街相送这位全部家当不足一车的县令。

殷子敬带着几十口人回到长安家中,面对四壁清空的旧居,老泪横流,几十年做官,不谋私利,几无存蓄,日日以稀粥度日。为了减少外公的负担,颜真卿一家重新回到自己的家中,一家十二口人,靠母亲河边给大户漂洗何以支撑?好在伯父与舅舅们不断送来接济。

最令颜真卿感动的是,有一次父亲的故旧寇泚在舅舅殷践猷的陪同下来看望他们。时任崇文馆学士的寇泚考问了颜真卿《礼记·中庸》,看了颜真卿写的文章,他告诫颜真卿,考试时,你的字写得好歹也是关键。临走时留下一只钱袋,里面还留了一张纸条,说,给侄儿们买点纸墨吧!那时颜真卿才十二岁。颜真卿一家就这样一天天地艰难度日。

十五岁那年颜真卿就近做了私塾先生,获些束脩补贴家用。有位财主看中颜真卿一表人才,便上门拜访。见颜家家徒四壁,墙壁也不像人家那样用石灰刷过,泥墙被划得全是道道,问是什么原因。颜母只好说,是颜真卿习字所致。院中地上,家堂地面,均被勾画得一塌糊涂。财主叹道:土鸡飞到梧桐树顶,那凤凰还叫凤凰?意思是说,书法岂能用树枝划墙而来。拂袖而去,还免去了颜真卿的私塾先生。颜真卿吞下泪水,回家后一心攻读圣贤书。后来,颜真卿的二哥颜允南于开元十五年入仕为官,家境慢慢好了起来。开元二十一年颜真卿终于顺利通过国子监经学考试,寓居长安福山寺,备课应举。次年春,26岁的颜真卿不负众望,一举“经策全通”被选为甲等进士。喜事连连,颜真卿的老师孙逖做媒,太子中书舍人韦迪之女入嫁颜府,做了颜真卿的妻。

苦难的童年与少小的磨砺使颜真卿自幼立下了大志。他入仕期间恰逢大唐由盛转衰的阶段,颜真卿便真的成了国家的中流砥柱!

弟弟留下的一大群孩子始终是伯父颜元孙的一块心头病。

丢官后的颜元孙萌生了将兄弟们的孩子集中起来教育的念头。

当年,颜家老大——姐姐颜贞定就曾经替代母亲抚育、教导了元孙与惟贞,使他们成为同龄人中的佼佼者。现在,大姐颜贞定知道弟弟颜元孙要办私塾,亲手教授这一大群孩子,便主动协助弟弟一起来做这件事。颜贞定是武则天亲选的“女史”(女史,官名,五品)。颜貞定的叔父颜敬仲,因追随顾命大臣褚遂良反对册立武则天为后而被酷吏陷害,受到牵连。当弟弟元孙要为颜氏孩子办私塾时,颜贞定在花甲之年带已经成家立业的三个儿子嘉绍、齐望、成己一起接受弟弟元孙的邀请,在颜氏旧宅设课传教颜真卿众兄弟。

看到这几十张小嘴后,元孙才真正感到了沉重。要将这些孩子教育成人,科举功名,谈何容易,好在有精究国史、博通礼经、官为女史的大姐相助,颜元孙才稍稍有些底气。

颜真卿虽然世袭望族,但因世代清廉,他们家里的墙还不能跟上时代的节拍。这个时期的皇宫与“三公五寺”的墙都是砖砌瓦饰,而颜府里的墙基本是土夯壁、草盖顶。在颜真卿父亲这一辈,家道滑落,春修屋顶秋补墙的修葺几乎不可能做到年年一次,三五年一次就很不错了。颜真卿三岁丧父后,家境更是一落千丈。

中年颜真卿回忆起那时的生活,还非常乐观地说,墙是土坯让我练字。用笔蘸黄土水在墙上练字,是常事,但那是白墙,而我们家的墙是黄泥筑的,我喜欢直接用树枝、竹签在上面划。墙上划了一道又一道,划得凹进一面墙,再划掉一面墙成了我儿时的常事。到了修葺时,兄弟们一起动手再用黄泥补上。

年少时的颜真卿与哥哥们外出游玩,只要见着字,都要站下来临摹一番。有一次他们来到“都亭驿”,虽然颜真卿只认得“都”字,但他对大他十五岁的二哥允南说,这字有骨力,我得好好琢磨琢磨它是怎么站立在那里的,还很

有劲道!他硬用树枝在地上临摹了足足一个时辰。到了“净影寺”,看到殷仲容题的字,他高兴地脱口而出“舅爷所书,我要好好临摹。”不久后,他果然当着众亲友的面,写出与舅爷形似的“净影寺”三个字。

当时,有人问他,你知道你舅爷的字师承何人?颜真卿脱口而出:上承褚遂良,以瘦硬清挺见长、以雍容婉畅而著称。大家都笑了。颜真卿辩解道,是师父大姑这么说的,我花了好长时日才悟出来。大家不再笑了!“都亭驿”后来重新修葺时,请颜真卿重书,他竟然还记得原来的字,脱手而出的竟与原来一丝不差,众人称奇。

从这个意义上说,颜真卿在地面与墙上“划”书法,完全脱离了唐代建朝以来的书法规矩。书法在唐朝,经历了三个时期:初唐、中唐和晚唐(包括五代)。颜真卿处在中唐。唐太宗李世民笃好书法,尤其欣赏王羲之,凡字皆以王羲之为范本,一部《兰亭序》,成为皇家教科书。李世民不惜重金购求王羲之的墨迹,一旦获之,即让诸王子临摹,而且要求很严格,每帖要临写五百遍。当时的书法家赵模、冯承素等算是临摹王羲之最为真实的,李世民便让他们摹写《兰亭序》,以自己的名义分赐各路权贵。弘福寺的和尚怀仁,受命遍搜王羲之的行书字迹,集成《圣教序》。一时天下皆宗右军。虞世南原本就以智永为师,更是王右军的嫡系,欧阳询、褚遂良虽为北派,也不能不仿王右军迎合太宗意趣。

颜真卿少年时,学习钟繇、王羲之已成一股强大的风气。当他用鹤羽写字时,才明白与沙上写字的不同,悟出一柔一硬的原因竟然就是笔锋!初学褚遂良,后师从张旭,他渐渐明白:唐初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的风格都是各自成派的,但被淹没在王羲之的盛名中。颜真卿悟出字的形态上,以钟繇、王羲之为代表的魏晋书法,在汉隶的影响下,运笔结体上崇尚圆劲淡雅,多扁体,经梁武帝、陈霸先以后渐趋方形,进入唐则偏长,但还是囿于保守,没有突破。看破了这一点,颜真卿开始注意汲取初唐各家的特长。

天宝五年(746年)春,在醴泉任县尉时,颜真卿整日闲得难受。知县见了,问他天天练字,可有新意。颜真卿问知县对自己书法的感觉,知县直言,硬得可折,没有柔意。颜真卿赶紧施礼请教。知县回说,吴郡张旭在洛阳,何不去请教。接着,知县告诉他,贺知章最近得皇上恩准告老返乡,京中文人都找机会为他送行,书文同宗,你不妨趁机也向贺知章请教请教。知县提醒颜真卿,“四明狂客”贺知章新近在“儒、释、道”三教中穿行很轻松,与他接触,会有长进。南北相融,相融南北。依知县的看法,从贺知章等老一辈身上汲取文泉,定会受益。南人喜柔好绵,你颜真卿的字如你这北方的汉子,刚刚正正,如若带柔,吹进南风,焉不改写这百年大唐承载下来的书风!

颜真卿听罢知县的这席话,便告假去拜访贺知章。

贺知章,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人,太子宾客,与张若虚、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世人皆称此四人文笔相映生辉,是世间不可多得之才。

在知县的支持下,颜真卿赶上了给贺知章送行的热闹。

旷达不羁的贺知章,年虽85岁,但思维敏锐,对事物感觉依然十分灵敏,他以长辈的真诚提携颜真卿:后生来日很长,宜修身养性,备才待取。当知道颜真卿想在书法上再进一阶时,把他推荐给张旭,并告诉张旭,殷仲容的外甥,德行、书翰、文章、学识家底厚重,可塑之才,前途不可估量。

贺知章在张旭面前如此抬举自己,令颜真卿颇为汗颜。颜真卿十几岁时见过张旭,自己的二哥允南就曾介绍了多次,张旭也手把手教过他许多笔意。那时的张旭在颜真卿的心目中,就是一位狂草大师,就连张旭的楷书也如天书般狂野,无法可追。经贺知章这么一说,心头涌起一阵惊喜,心里默想,可否以此向张旭求教?

灞桥不远处的酒家,聚了一群送行者。这里面最年轻的两人,是杜甫与颜真卿。杜甫的诗才早已传扬,但贺知章认为其个性孤傲、易折。但他认为,32岁的杜甫不恃傲,还等何时?他觉得35岁的颜真卿字字露锋芒,需“淬淬火”降降温!张旭的火眼金睛看中的两位骄子,日后竟然成为“诗圣”与“书圣”。他们共同

的特点是:杜甫在世冷落无人问,吃粥尚断炊;颜真卿屡屡免官,搬家竟然无钱动身。

灞桥别后,张旭再与颜真卿谈书法时,他发现颜真卿满脑子的“胡思乱想”,不得不让张旭重新认识这位科举入仕的“楷书遒美”的颜氏后人了。颜真卿从大唐百年以来的积弊,谈到为官不能光惜自己的羽毛,应舍身护天国之尊。谈到书法,他认为大唐臣子,起草文书,应该点、横、竖、撇、折、捺,笔笔均有规范,无一走形出格。但今所书,千字一撇都是一个样子吗?依清臣(顏真卿字清臣)之见,我朝出来的书之墨迹,应该是李太白诗“落笔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也就是长史您的墨宝,那豪放,那宽绰,那凝重,那凌虚,无不天成自然,代表大唐盛典。说到大唐盛典的气象,他认为应该如李太白之诗,如公孙大娘之剑舞,如潜龙耀水、凤凰朝日,传之千百年都与太白之诗、公孙大娘剑姿共存,更具有张旭狂放不羁的豪达大气的墨迹贯通宇宙。

这番言语落在张旭心中,他一点也不觉得是在奉承,这师徒俩就近路边席地而坐,高谈阔论起来,张旭从吴道子壁画的天衣飞扬,说到亲眼所见裴旻将军舞剑之势,不弱于子美所言公孙大娘,“随风萦且回”,气象、风神、韵味都能感染你忘乎所在。颜真卿想到杜甫的《饮中八仙歌》中写到张旭的句子:“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觉得李欣(诗人,新乡县尉干几天就弃官而去)赠张旭的诗写得传神:兴来洒素壁,挥笔如流星……左手持蟹螯,右手执丹经。瞪目视霄汉,不知醉与醒。

颜真卿惊讶张旭在一种醒与醉的状态之中,挥毫如云烟,落笔震寰宇,超凡脱俗,非人能达。张旭豪情大发,起身引颜真卿一路小跑,来到自己在洛阳借住的友人家中。友人专门给张旭辟了书斋,窗明几净,屋外数竿竹临风摇曳,远山青翠。在这样的环境里,张旭向颜真卿传授了他自己得到的钟繇笔法十二意,告诉颜真卿:真草用笔,悉如画沙,则其道至矣。

颜真卿将张旭教他的这段经历写入《张长史十二意笔法意记》,自己感叹道:如果写正楷或草书,笔笔都像画沙一样,全部用上心,功夫到家,字自然就会漂亮,当然就会有期待之中的那种精神。他将自己的感受与杜甫分享时,没想到这位诗才很好的子美兄却说:字可以就行了,文章传世才是当今首要之大事,百年大唐,病入膏肓,你我若能用文章诗词来拯救,才是最为重要的。两人举杯,半空顿住,杜甫叹息而落,颜真卿无言而坐。

后来,当颜真卿落难时,面对一片沙滩,他便用树枝去写字,这一划一提的动作,令他忽然从手感中悟出当年墙上划字、地上划字与羽毛写字之间的万千差别,入骨的臂力、轻羽飘柔的滑感,两者之间靠腕臂轻重不同的承载,慢慢上升到如何兼具篆隶和北魏笔意,这才逐渐有了属于颜真卿自己的健、宽、博的颜体楷书,从而树立了中唐楷书的典范!

史称颜真卿:“纳古法于新意之中,生新法于古意之外,陶铸万象,隐括众长。”有人把颜真卿的独创性评为“与少陵之诗,昌黎之文,皆同为能起八代(指东汉、魏、晋、宋、齐、梁、陈、隋)之衰者”。从初唐墨守成规而跳跃出来的颜真卿一反初唐书风,行以篆籀之笔,化瘦硬为丰腴雄浑,结体宽博而气势恢宏,骨力遒劲而气概凛然,这种风格也体现了大唐帝国繁盛的风度,并与他高尚的人格契合,是书法美与人格美完美结合的典例。自唐以来,颜真卿被世人所传诵的书法作品,历经千年仍然在书坛中熠熠生辉。

颜真卿的楷书书体被称为“颜体”,与柳公权并称“颜柳”,有“颜筋柳骨”之誉。

“安史之乱”发生之时的唐朝,已有百年的太平盛世。边陲驻防精兵猛将;内地歌舞升平,糜风成势。天宝元年后,唐玄宗终日耽于享乐,将国政先后交由李林甫、杨国忠把持,自己沉醉于杨贵妃的卿卿我我。心怀叵测的安禄山拜杨贵妃为干娘,宰相李林甫,凭借皇上信任杜绝言路、排斥忠良。天宝十四年(755年),安禄山叛乱,34天就从范阳一直打到了东都洛阳。唐朝的官吏、将领纷纷投降或逃亡。

安禄山谋反初露苗头时,被平原(今山东德州)太守颜真卿察觉。平原郡属安禄山辖区,为不使安禄山识破,颜真卿暗中高筑城墙,

墙边深挖战壕,招募壮丁,积储粮草。表面上仍旧每日与宾客泛舟饮酒、不问世事。安禄山谋反后,河北二十四郡除了平原城守备很好外,其他城均失守。唐玄宗哀叹“河北二十四郡,岂无一忠臣乎!”其实,颜杲卿、颜真卿兄弟俩奋力抵御了“安史之乱”。

颜杲卿当时为常山(今石家庄附近)太守,颜真卿为平原太守。洛阳失守后,颜真卿联络各地起兵反抗,响应者十七郡,他被推为盟主,合兵三十万。颜真卿和颜杲卿切断安禄山从范阳到洛阳的联络线,使安禄山的后方受到威胁,令其不敢急攻潼关。安禄山为解决这个威胁,集中兵力围攻常山。敌强我弱,常山城破,颜杲卿被安禄山割舌而亡。颜真卿得悉颜杲卿牺牲,发兵攻克魏郡。

公元756年,唐玄宗之子李亨即位后,为肃宗。安禄山利用肃宗调走河北兵力之机,乘虚急攻河北,兵围平覃。十月,颜真卿被迫弃城,但他不气馁,转身辅佐河东节度使李光弼讨伐叛军,趁势而进,一直攻打到洛阳。洛阳获救,守在洛阳的御史中丞卢奕已死。人们告诉颜真卿,面对安禄山淫威,洛阳朝中跑得没人,而卢奕独独组织身边能召到的人,“以卵击石”对付武装到牙齿的豺狼之师,最终被害。在下葬卢奕时,颜真卿竟然用舌头舔去卢奕脸上血迹,令卢奕儿子卢杞大恸下跪!

此时安禄山的部队还在攻击洛阳,颜真卿的壮举,对大唐上下无疑是一剂定心丸。

……

公元782年,大唐五个藩镇叛乱,其中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兵势最强。李希烈自称天下都元帅,向大唐首都进军。消息传到朝廷,满朝震惊,唐德宗第一个反应就是找卢杞商量。

卢杞用一种举重若轻的口吻安慰唐德宗:不要紧的。李希烈年轻气盛、居功自傲,部将们肯定都不敢劝他。只要派一位德高望重的大臣携带陛下诏书,前去向李希烈当面分析祸福利害,李希烈定会洗心革面、重新做人,中央可以不废一兵一卒而把他降服。唐德宗进而问,如此重任,朝中谁可担当啊!卢杞脱口而出:颜真卿是四朝元老,忠贞正直,刚毅果决,名重海内,人所信服,是此行的不二人选。颜真卿去,不用动一刀一枪,就能把叛乱平息下来。唐德宗马上同意,他哪里知道,卢杞推荐颜真卿是怀有私心的,他要借刀杀掉颜真卿。

卢杞与颜真卿有多大的仇恨,竟然下作到如此地步!

卢杞相貌丑陋,脸色暗蓝,一副奸相,但他的口才很好,死鸡能说成活鸭飞上天。皇上看中他!德宗经常与李泌谈论由谁来接他的宰相位置。不管李泌说到谁,德宗总是说,卢杞这个人啊,清廉忠诚刚强而又善解人意。怎么都说他奸诈,我怎么一点也察觉不到呢?

李泌说,人们说的话,您察觉不到,这正说明卢杞的奸诈啊。他使计让那些说他真面目的话传不到你耳中,如果你察到了,還有建中那年的大乱吗?孔子说:远小人。如果你不远小人,必会被他所迷惑甚至被他同化。如果没有这样的事发生,人们怎么会那么恐惧憎恨小人啊!

德宗无言可对。

郭子仪见贵宾来客,如果老婆小妾正好在身边,他从来不会赶走她们。但卢杞到他那儿去,郭子仪却先叫老婆小妾离去,等她们远离了才让卢杞进入。德宗得知后问郭子仪可有此事,郭子仪毫不犹豫地说,有此事,这位卢大人不仅貌丑,还心胸狡诈,妇人见了会笑话我们国家如何用这样的人做大臣。我说圣上,这个人哪天得志了,我辈必遭殃啊!

德宗建中二年(781年),杨炎与卢杞职务相同,都是“同平章事”。卢杞就想把杨炎给整掉,他在德宗皇帝面前说,杨炎家新搞的家庙很大啊,一直延长到江边,占足了王气,人都说有异象,圣上不可不察。结果,这个昏皇帝也不问清楚就将杨炎贬为崖州司马。卢杞还不罢休,半路将杨炎害了。宰相杨炎、张镒、御史大夫严郢等人,都先后死在他的手上。卢杞除掉其他宰相之后,发现还不让他做宰相。于是就向德宗推荐了当时任吏部侍郎的关播。

有一次德宗召集宰相议事,卢杞侃侃而谈,关播忍不住也想畅所欲言,刚刚要站起来,就看到了卢杞那令人不寒而栗的目光,只好硬生生把话吞进了肚子里。事后,卢杞向他提出严重警告,正因为你这个人恭谨少言,我才引荐你当宰相,刚才你怎么可以想发言呢?!

从此关播再也不敢多说一句。

卢杞多次拉拢太子的老师颜真卿为他说话。但颜真卿并不理睬他,卢杞见拉拢不了,便给他穿小鞋。

颜真卿对他说,你父亲被安禄山杀害,首级在街头示众,我以舌舔面血,今相公竟然能不容我?这是何道理?

卢杞闻此言,知道对方看出了自己的歹意,赶紧认错,但恨得咬牙。报复的机会终于来了,这是建中四年(783年),李希烈谋反。

派颜真卿去的诏书颁下,满朝文武尽皆失色。

所有人都知道,卢杞这么做无异于让年过古稀的颜真卿去送死。

没错。

卢杞就是要让他去送死。

从当上宰相的那一天起,卢杞最关心的事情就是如何把朝中有威望有资历有水平有魄力的人一个一个搞掉。

别人都被他弄倒了,只有四朝元老、平定“安史之乱”的功臣颜真卿一直稳坐相位,令卢杞寝食难安。

七十多岁的颜真卿带了几个随从,义无反顾地到淮西去了。行前给儿子留了封遗书,只写了六个字:奉家庙、抚诸孤。走到洛阳时,东都留守郑叔则劝颜真卿拖延时间,看看天子会不会改变主意。

颜真卿说:这是圣旨,岂能逃避?

李希烈听到颜真卿来了,想给他一个下马威。在见面的时候,叫他的部将和养子一千多人聚集在厅堂内外。颜真卿刚刚开始劝说李希烈停止叛乱,那些部将、养子就冲了上来,个个手里拿着明晃晃的尖刀,围住颜真卿又是谩骂,又是威胁,摆出要杀他的架势。

颜真卿毫不畏惧,面不改色,朝着他们冷笑。

李希烈假惺惺站起来护住颜真卿,命令他的部将与养子们退出。接着,把颜真卿送到驿馆里,企图慢慢软化他。过了几天,四个叛镇的头目都派使者来联络李希烈,劝李希烈即位称帝。

李希烈大摆筵席招待他们,也请颜真卿参加。

叛镇派来的使者见颜真卿来了,纷纷向李希烈祝贺说:颜太师德高望重,现在元帅将要即位称帝,正好太师来到这里,不是有了现成的宰相吗?他颜太师开口一句话,神州何处不春风!

李希烈说,正是,但这老头有点瞧我不起啊!想了想,又道,要不,你们去劝劝他?

四个使者异口同声说好!

没想到,大家一见面,颜真卿扬起眉毛,朝着四个使者骂道:什么宰相不宰相!我年纪快八十了,要杀要剐都不怕,难道会受你们的诱惑,怕你们的威胁吗?

四名使者被颜真卿凛然的神色吓住了,缩着脖子说不出话来。

李希烈拿颜真卿没办法,只好把他关了起来,派兵士监视着。兵士们在院子里掘了一个一丈见方的土坑,天天扬言要把颜真卿活埋在坑里。李希烈来看他时,颜真卿说:我的死已经定了,何必玩这些花招。把我一刀砍了,岂不痛快!李希烈狼狈而去,再也不敢来见颜真卿。

过了一年,李希烈自称楚帝,又派部下来逼迫关押一年多的颜真卿投降。这位部将见颜真卿拒不投降,便叫兵士们在关禁颜真卿的院子里,堆起柴火,浇足了油,威胁颜真卿说:再不投降,就把你放在火里烧!颜真卿二话没说,纵身往火里跳,叛将们连忙把他拦住。

李希烈想尽办法,没能使颜真卿屈服,便派人将颜真卿杀害了。

闻听颜真卿遇害,三军将士纷纷痛哭失声。

有人冒着危险将颜真卿尸体保存下来。

朝廷内外对颜真卿殉难一事呼天抢地,乃至万民罢市绝食。德宗迫于压力,将卢杞外放,并痛哭着写下罪诏,宣布废朝八日,举国悼念。待老相国遗体运回,择日国葬,以平军民之怨。

李希烈的做法使他的部下感到寒心,半年后,这些跟着李希烈反叛的人寻着机会将李希烈杀了。

叛乱平定。

颜真卿的灵柩得以护送回京,厚葬于京兆万年颜氏祖茔。

在颜真卿大祭上,德宗亲颁诏文,追念颜真卿的一生是:“才优匡国,忠至灭身,器质天资,公忠杰出,出入四朝,坚贞一志,拘胁累岁,死而不挠,稽其盛节,实谓犹生”。称颜真卿秉性正直,笃实纯厚,有正义感,从不阿于权贵,屈意媚上,以义烈名于时。

尾 声

一代英烈颜真卿给虎丘留下的四个大字!看起来,真是大气磅礴、英姿勃发!

有人说,颜真卿并没到过虎丘。说这四个大字是颜真卿的儿子颜頵所书。据今人考证,此四字的来历与白居易有关。

公元825年五月初五白居易到任后不久,便开始着手挖掘通往虎丘的河。在这之前,白居易多次陪朋友到虎丘游玩、到剑池驻留。大家在那里谈天说地扯到了诗文与书法,免不了说到颜真卿。白居易的感慨要比所有的人多。而客人中自然会有人对着那一面空壁发呆,久久不语,忽而笑道,大书法家王羲之到哪里都能留墨宝一二,如果颜鲁公能到苏州,定会在这里留下几个字!

另一人說,是啊!王羲之有字存于此,颜鲁公也当有啊!

白居易半天才站起来双手抱拳道,这虎丘是吴中最佳风景,颜鲁公应该有字留这里。

应该?你是说,他已经有了?朋友问。

白居易点点头,笑笑,又摇摇头,不语,下山时,只吐了一句,三年后,你们看吧。

当夜,白居易修书一封,快邮到京都颜府。信中求颜真卿次子颜頵代其父书,“虎丘剑池”四字,不具名,不落款。一月后,白居易得此物,在一次朋友聚会上,有意无意地提到韦应物曾向颜真卿求过字。颜鲁公为苏州写下了“虎丘剑池”四个大字,后来因为韦应物年老住永宁寺,此字一直存于寺中,这次永宁寺长老见了我,才拿了出来。此话真假,无人敢疑。这四个大字,可不是谁都能造出来的。当场就有人说,一定是真迹,如果说造假,也只有他儿子颜頵能写到这乱真的地步!

颜頵,字葵山,颜真卿次子,生于唐代京都。代宗广德二年(764年)甲辰科进士。德宗贞元六年(790年)授五品正员官。善正、草书,工文翰,性聪颖仁孝。元王恽《秋涧集》上说颜頵:书画端庄,殊有父风。他留下的墨宝,据赵明诚《金石录》载,有唐《幽州复舜庙颂》,贞元十二年(796年)韦稔撰,颜頵正书并篆。

当人们迎着“虎丘剑池”四个大字站着时,谁都不能忽视它那气势与威严!据说,有细心的游客发现这四个楷书大字,如果把“虎丘”与“剑池”分开放,粗看并无区别,谁都会说它们是唐代颜真卿真迹。合在一起,细辨便明显看出破绽:“虎丘”两字逊于“剑池”的自由放纵,略显出雄健尚欠,庄重有余。

在当地还确有“真剑池、假虎丘”的说法。有人说,“虎丘剑池”确为颜真卿所书,后断落湮没。明万历二十四年由石刻名家章仲玉依据“虎丘”断残石片钩补镌刻于另一块石上,然后与出土的原真迹“剑池”合在一起。不管怎么说。虎丘能有中国书法大师颜真卿、李冰阳两位的大字刻石作镇山之宝,实乃稀世奇珍。

虎丘剑池,是感受颜真卿书品和人品的好去处。

今年,颜真卿离世1234年。

责任编辑 杨新岚

猜你喜欢
虎丘张旭颜真卿
苏州虎丘街道加强消防设施建设
虎丘剑池,流淌在姑苏血液中的音符
疫情之下,这里有虎丘温度和速度
大家都是告身帖,為啥你就這么獨特——聊聊颜真卿《自书告身帖》
The Three-Pion Decays of the a1(1260)∗
劝学诗
打针
颜真卿勤学苦练书法
笔道颜真卿
虎丘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