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后的秘密

2019-01-21 17:34
新民周刊 2019年2期
关键词:引力外星人嫦娥

2019年新年刚过,“人类的一大步”来临了。北京时间1月3日上午10时26分,中国探测器“嫦娥四号”远涉太空38万公里之后,以一个轻盈优雅的“嫦娥落月”,稳稳地降落在月球背面的艾托肯盆地。这是人类第一次软着陆抵达月球背面,也是探索太空新边疆跨出的一大步。

月球背面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也因此“吸粉”无数。最有名的,大概要算《世界新闻周刊》的報道了。这家还有点靠谱的美国杂志,1988年4月5日刊登了一张照片,说有一架美国二战时在百慕大上空失踪的轰炸机,已发现被放在月球背面的一个大坑里,据说是当年被外星人劫持后,藏到了月球背后以防止人类发现云云。而公众知名度更高的,则莫过于那些美国大片中,有关外星人在月球背面建立军事基地的描述。由于人类从未抵达过那里,月球“背后的秘密”层出不穷,大体上都跟外星人的阴谋有关。

因为神秘,有了猜想。自从人类站立起来之后,头顶上那个叫做月亮的东西,就一直是“碧海青天”夜夜琢磨的对象。从嫦娥与吴刚以及小兔子的故事,到“仰望月亮时常常忘了脚下的六便士”这类哲理,月亮成为人们心心念念的挂念。

恰如“月有阴晴圆缺”,月亮的容貌也“此事古难全”。由于地球对月球引力潮汐的作用,加上月球每28天一个自转周期缘故,造成了月球绕着地球转的时候,永远只是半个“面孔”对着地球。虽然常讲“你看你看月亮的脸”,其实看到的永远只是“犹抱琵琶半遮面”对着地球的那半张脸。即使我们拿着天文望远镜指点月球江山,实际上只是在做“表面文章”,背后的秘密从未知晓。

最先揭开背后的秘密,是苏联。1959年,苏联发射的轨道器最先绕过月球背面,拍下了月球背后最早的影像。从这张照片看,月背与正面大不相同。总体上说,背面比正面要“粗糙”许多,“杂物”很多,不如正面那样“干净光滑”。这种正面背面的差异,分析起来,是月球的运行方式造成的。

按照现在一般的理解,月球围绕地球运行已有45亿年的历史。月球之所以“粘”在地球身边不走,是因为彼此巨大质量造成的相互引力作用,恰好在这样的距离达到了平衡,彼此能“不离不弃”。这样的力量是每时每刻都存在的,造成的影响就是月球朝向地球的正面,因为地球引力的作用,由月球向外的力量要强一些;而背面则恰好相反,压向月球的力量更强一些。由此带来了两个结果:一是月球朝向地球的正面始终被“吸住”面对地球,不可能“转过身去”,人类只能从地球上看到月球半个脸;二是月球上火山爆发、熔岩流淌,大部分发生在正面,是被地球引力“吸”了出来,而背面很少有火山爆发熔岩流淌迹象,是被地球和月球的共同引力“吸”住了。

时间是把杀猪刀。45亿年间,月球上“立场”不够坚定的小东西,正面的很多都被“吸”离了月球,因而显得比较“干净光滑”,背面的基本都被“吸”住了,就显得比较粗糙。由此,月球背后隐藏的秘密,显然要比正面更多;月球背后的价值,有着许多正面无可替代的地方。

第一个,就是大家最关注的,月球背面具有非常“干净”的电磁环境。地球表面强大的电离层和人类活动,对于通过电磁信号观察外太空不利,而月球背面因为月球巨大身躯的阻隔,非常“安静”,干扰极少,有利于从这里观察外太空。第二是月球形成之后的45亿年间,天体起源之初和此后陨石等外来物体撞击月球留下的痕迹,月球背面保存得相对完好,更便于“理解”月球。第三就是假如未来从月球出发进行太空航行,因为引力的关系,背面出发比正面出发要更加省力,“性价比”更高。

2019年1月3日上午的“嫦娥落月”,是人类第一次直面月球背后的秘密,也是人类迈出的跨时代“一大步”。

美国NASA局长布里登斯廷说,这是一项“令人印象深刻的成就”!一家美国大报的标题是这样写的:“当中国登上月球遥远的另一边时,一个新的太空力量诞生了”。嫦娥项目主要设计师之一、中国工程院院士吴伟仁在北京飞控中心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是嫦娥的一小步,是中国的一大步。

猜你喜欢
引力外星人嫦娥
给嫦娥一个舒适的家
引力
外星人来了,谁当翻译?
感受引力
赞“嫦娥”
嫦娥三号奔月的三大难关
见证嫦娥三号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