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以传统村落保护促美丽乡村建设

2019-01-22 04:37李振文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9年24期
关键词:保护利用人居环境美丽乡村

李振文

摘 要:私有产权文物建筑的保护是近几年来文物界一直热议的话题,尤其是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利用方面,频繁产生诸如产权纠纷、修缮资金和合理利用等问题,不同程度阻碍了文物建筑的保护和利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发出了“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的强音。由此可见,加强文物的保护、利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是今后的重要任务。作者认为文物建筑的保护和利用会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能为美丽乡村的建设提质增效。

關键词:文物建筑;保护利用;人居环境;美丽乡村

重庆市涪陵区青羊镇的陈万宝庄园始建于1862年(清同治之年),是清代诰赠辅议大夫、川东巨富陈万宝的故居,被称为西南“瑰宝”。该庄园呈四合布局及四合院外加小四合天井结构。庄园整体为木结构悬山式屋顶,穿斗梁架,庄园内置有牡丹园、芍药园,具有浓郁的地域建筑特色和封建政治色彩。整个建筑体系布局严谨,是典型的清代地主庄园。自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该庄园曾一度作为学校使用。原址上建四层教学大楼及食堂,庄园后花园被拆除建学校教师宿舍及篮球场,其余建筑改为学生宿舍,都不同程度遭受改建。自2013年起,当地政府开启了对该庄园进行本体修缮的序幕,并将其作为重点项目纳入乡镇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修缮部门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对其进行保护性修缮,对重点木质部分、台基地面等采取了加固补强、刷饰复原、门芯彩绘及描金工艺等一系列的修复工艺,最大限度地恢复青羊镇往日的建筑风貌和格局。历经5年,陈万宝庄园终于以端庄大气的姿态呈现在了世人面前(图1)。

乘着文旅融合的机构改革春风,当地政府依托陈万宝庄园古建筑群等历史文化和自然生态旅游资源,制订名镇名村保护工作机制,编制了《重庆市涪陵区青羊镇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以下简称《规划》)《重庆市涪陵区青羊镇安镇村国家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青羊镇旅游开发规划简介》等一系列推介资料,把陈万宝庄园的保护、利用与改善镇村人居环境和弘扬庄园文化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了文旅融合的优势。笔者从青羊镇获悉,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公示的第七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名单中入选的60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和211个历史文化名村中,青羊镇榜上有名,成功入选历史文化名镇。这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涪陵唯一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具有里程碑意义。

青羊镇有了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的亮丽名片,就逐渐发挥了名片效应。据青羊镇工作人员介绍,昔日的青羊镇无人问津,自被评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青羊貌似成了涪陵乡村旅游的一个代名词,倍受当地人们甚至邻区“驴友”的青睐。每逢周末或节假日,重庆“一圈两翼”的旅游爱好者和骑行者纷纷踏至,给这座静谧的小镇增添了不少人气。

根据《规划》,当地还结合实际情况,划定两个重点保护区域,即陈万宝庄园建筑群:镇区周边石龙井、四合头、戴家堰、石坝、朝门、岚垭田和李家湾等7座庄园及周边部分农田,划定保护范围约0.0825平方千米;青羊铺周边石羊浮雕、文昌宫、桂岩石刻、大清皇赐贞节牌坊等历史文物保护单位,以及人工建设较为集中的用地,划定保护范围约0.017平方千米。从《规划》可以看出,青羊镇依托历史文化名镇,将周边附近文物资源整合,打造独具特色的乡镇文化旅游朋友圈,走一条以文物保护促进乡村建设,让文化旅游为经济建设赋能的新路子。以下是笔者在青羊镇文化服务中心获取的一组数据:

无独有偶,涪陵区大顺乡也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有建于1927年的李蔚如烈士陵园,有原涪陵县农民协会成立旧址——李家祠堂,有建于乾隆年间帝师周煌墓,也有占地20多平方千米的48道寨门的天保大寨,有曾为川东第一丛林院的天宝寺遗址,还有涪陵区重点水利工程——天宝寺水库,再有旅居新加坡华人凌键开办的重庆首家私人会所——洋房子等革命文物资源和传统村落等,大顺乡充分把握文物现状并利用好文物资源。

以李蔚如旧居保护和宣传为例,革命烈士李蔚如的故居占1333.3平方米,原有的建筑屋共计10余间,土墙、青瓦的四合院,整个建筑保存完整。故居正堂屋门由二块大石砌成,石上雕刻一幅篆体门联“苔砌楼观群蚁阵,花房嫌听乱蜂衙”。大顺乡以革命文物的保护修缮为抓手,文物工作者在原有的基础上对墙体进行加固,同时矫正屋梁、椽等建筑构件,使整个建筑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同时以宣传革命文化,向革命烈士学习为导向,李蔚如之后,李氏家族又走出三位为党和人民捐躯的烈士。他们是李蔚如五弟李仙舟,早期中共党员,历任中共中央组织部主任干事、中共中央长江局秘书长兼共青团中央特派代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牺牲于武汉;李蔚如外甥陈寿珉,中共党员,新四军二师政治部干部,抗战时牺牲在江苏淮安地区;李蔚如侄子李庆赤,又名李步尘(李仙舟烈士的独子),牺牲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如此以保护和宣传为手段推动革命文物持续发力,充分发挥了革命文物应有的价值。革命题材电影《大顺,1927》利用大顺是革命老区的地区优势,从不同侧面向观众展示了大顺传统村落保护成果和干净的农村人居环境,追根到底也是当地政府依托革命文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吸引了影视行业和乡村旅游的发展,再以发展带来的收入逐项保护修缮本土文物,以点带面,形成文物保护和乡村发展良性循环的局面。

涪陵榨菜是涪陵区特产,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创始人邱寿安旧居邱家榨菜作坊是市级文保单位。当地依托“涪陵榨菜,香飘万里”致力于打造榨菜文化街区,目前已初具规模,已吸引了部门文化产业和餐饮行业落地。当地拟在邱寿安旧居的基础上建设榨菜博物馆,更好地宣传涪陵的榨菜历史文化,辐射周边区域,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

近年来,涪陵区不断整合文物资源,挖掘其文化内涵和人文魅力,并根据其价值进行文物保护单位的申报,形成以文物保护促进乡村建设的文物保护和乡村发展的新常态。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结合旅游,充分利用刘作勤庄园、陈凤藻庄园、黄笃生庄园、周煌旧居等文保单位,旨在留下祖先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并以此为契机不断去挖掘、保护、宣传、利用。让文物保护与新农村建设很好地结合起来。让人们走进美丽乡村建设现场,看田园、赏古迹、购特产,从而形成保护——开发——利用——保护的良性循环,让更多的文物“活”在广阔、美丽的乡村大地上,留住乡愁,让人们记住乡愁!■

参考文献

[1]杨小锋.传统村落保护与美丽乡村建设现状及问题对策研究[J].科技经济导刊,2019(18):91-92.

[2]彭璐璐,彭宾.传统村落文化保护与美丽乡村建设解析[J].美与时代(城市版),2018(10):54-56.

猜你喜欢
保护利用人居环境美丽乡村
广东省古村落现状与保护利用模式研究
美丽乡村要靠富民产业支撑
基于自然人文景观资源的人居环境优化探析
“创意人居城市”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美丽乡村建设中“三农”媒体的使命与担当
关于博物馆产业发展路径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