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区活动中幼儿情绪情感问题的成因与对策分析

2019-01-23 11:33李军静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19年1期
关键词:活动区趣味性区域

李军静

【摘要】数学活动区活动具有较强的操作性、趣味性,有一定的具象化、生活化,不仅激发幼儿主动学习数学的兴趣,还将幼儿对抽象的数概念、形概念、空间位置等数学知识得到更好地化解、练习和巩固。以幼儿快乐情感培养作为研究课题,通过教育环境的创设,教育内容、方式的选择,通过建构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关系,寻找激发幼儿快乐情感的有效策略,有效提高教师关注幼儿情感态度的意识与激发快乐情感的能力。

【关键词】数学区幼儿情绪情感对策

为了寻找幼儿在数学活动区的快乐因素,全面提高幼儿在数学活动区活动质量。我们汲取《3-6岁儿童发展与指南》教育精髓,在蒙特梭利教育以及新的教育理念的支持下,围绕园部幼儿情感情绪问题的成因与对策,科学合理地创设数学活动区。寻找数学活动区的快乐情感因素,培养幼儿的积极情感。

一、科学、适宜的数学活动区目标是激发幼儿积极参与的首要前提

对于学前的儿童来说,早期数学概念既离不开具体的客观环境和生活经验,又依赖于具体的动作操作和体验,是借助具体事物和形象逐步建构抽象逻辑概念。怎样制定目标,什么时候制定,怎样根据目标按阶段的设计材料?在每学期开始时本班教师或同年段、教研组的老师,可以一起制定同年段的数学活动的目标,商讨哪些目标幼儿不易完成需延伸到活动区中,哪些目标对幼儿来说较简单在数学活动中已完成很好。建议选择以下目标为各年龄段的大目标——小班的目标:可从感知几何图形○□△,按颜色、大小、高矮等规律排序。中班目标:正确感知10以内的数量,学习对应数量与数量,数量与数字。大班的目标:10以内数的分解组成,等等。教师应根据本班幼儿情况和在教学中所发现的幼儿对某些数学活动的内容有较浓的兴趣和不易掌握的活动进行灵活的制定和调整目标。

二、趣味性、操作性的数学活动区材料是幼儿喜欢选择的重要条件

陈鹤琴指出:“小孩子玩,很少空着手玩的。必须有许多玩具的东西来帮助才能玩得起来,才能满足玩的欲望……,玩固然重要,玩具更为重要。”材料与幼儿的游戏有这重要的关系,因此在每一份数学材料应具有趣味性、操作性,幼儿才爱不释手。小班的孩子年龄小,对于鲜艳、漂亮的玩具会特别喜欢,数学区的匹配游戏《美丽的孔雀》一下子会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原因就在于“孔雀”不仅色彩鲜艳,能吸引小朋友的注意力,而且孔雀上的配对游戏又是小朋友的最爱,极富趣味性,不仅能拓宽幼儿的知识面,更能发展幼儿的辨别能力。但是,在设计玩具时也不能一味只追求漂亮,把幼儿的注意力全部吸引在漂亮上,而忽视了材料本身的发展意义,因此在为幼儿设计这份材料的时候,先从这份区域材料的目标进行设定:目标一:培养幼儿拇指、食指、中指的三指抓的力度和灵活性;目标二:引导幼儿通过观察进行夹子一一对应匹配。材料的提供上教师思考是材料的特性是否具有操作性,层次性、趣味性、耐用性等。我们提供给幼儿的玩具最重要的是羽毛上的图案特别突出,让幼儿对这份材料能操作更加的持久或者能重复的操作两次以上。在这份夹子的选择上根据小班的幼儿年龄特点,小指肌肉不太发达,我们不仅考虑了选择不同形状的夹子:有长方形、圆形、三角形、心形的夹子,还在材质进行了比较,选择让幼儿容易张开的小小木夹子,颜色上也特别的关注红色是心形、绿色是长方形、黄色是三角形、蓝色是圆形等鲜艳的颜色,让幼儿的注意力集中在羽毛上,羽毛成为整只孔雀的亮点。发挥材料的特性吸引孩子们的兴趣,使幼儿在操作这份的区域活动中不感到乏味,培养幼儿专注、坚持、耐心的学习品质。

三、适时、有效的指导是数学活动区支持幼儿体验成功的关键

幼儿喜欢内容丰富,层次多样的数学活动区材料,怎样让幼儿进行数学区中深度学习,教师适时、有效的指导非常重要。每一份数学活动区都是教师根据区域材料的操作性、层次性、耐用性的特点,精心设计的材料,有可能成为数学活动区中的摆设。因此教师要学会观察幼儿与材料的互动,并及时根据幼儿的操作情况进行科学有效的调整材料,引导幼儿与所有的材料积极互动和探索。在有效的指导中观察记录表是必不可少的,教师设计份记录表,一份是教师的观察记录,教师可以用白描的方法将幼儿的操作过程如实的记下来,也可以用手机视频记录新投放的材料,或者幼儿选择较多数学区的材料。在进行多次的观察反思,可以从幼儿与材料的互动中,投放的材料的设计是否存在着操作无趣,层次性不够,耐用性不够,目标简单或者单一。如果是以上的问题教师及时的针对性调整。记录表除了老师的,教师可以用幼儿设计一份适合孩子记录的操作表格,这样幼儿在操作完材料后会独立作记录,教师也可以了解幼儿参与活动的个别和整体状况。

教师要善于总结分析幼儿活动的记录,有些幼儿在重复操作固定的几种材料,教师可以跟踪一对一的引导。教师对操作多种材料的幼儿在团体讨论的时间,请这些幼儿操作或者介绍怎样与数学区的材料进行互动和分享,引发其他幼儿也关注操作不同的数学区材料,在多次的操作和记录、分享和交流中逐步的建构数学概念。教师对数学能力较差的幼儿,要多关注,更加耐心的观察和指导。对数学区域活动兴趣不浓的幼儿肯定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存在不少的困难。教师在班级区域活动中观察时,常常处于“闲逛、游离”状态的幼儿数学能力需要个别指导。这部分幼儿在每次的区域活动时间里可以玩遍所有材料,但都是浅尝辄止。教师可以在区域活动前对这些幼儿提出具体的任务和要求。教师关注数学能力弱的幼儿,可以建议他们每次区域活动时尽量的完成一种到二种的数学区材料的操作。如果一次区域活动时间完成不了,则可以保留半成品,下次区域活动时继续做,直到完成为止。区域活动团体讨论和分享时,将数学操作结果展示给同伴和老师看。幼儿在每天的数学区中都有记录,经常得到教师和其他幼儿肯定后,会更自信,更加积极的参加数学活动区,这形成一种良性循环的学习数学的好状态。教师要采取多样性的方式方法对个别幼儿深度学习指导。教师还需静下心来先观察,从幼儿的情绪上先关注和鼓励。先稳定幼儿的负面情绪激发幼儿多思考,而不急于让幼儿知道操作方法,教师也可以请能力强的幼儿帮助个别能力弱的幼儿具体操作步骤。试错幼儿是很好的学习过程,教师不要急于否定幼儿的操作。而是要设计适合的问题引发幼儿思考,让幼儿在探索中发现操作错误的原因。

在这几年数学活动区的活动中,我们收获很多。首先,进一步明确了制作一份新材料要先制定同年龄幼儿数学领域目标。其次,材料的制作要有趣味性、操作性强、美观性和耐用性,最关键的是要关注幼儿与材料互动情况进行指导和在观察中反思,在反思中调整改进新的材料。教师设计和指导数学区材料有了很大的提高和突破,孩子对数学区的材料更是爱不释手,数学区材料成了老师最喜欢去设计和研讨的区域之一,各班在年段的活动后进行了跟进,全园的数学區幼儿的入区率很高,可以用“络绎不绝”来形容,把各班以前忽略的数学区激活,培养幼儿在数学活动区中快乐操作的情感体验。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2]黄瑾,田方.学前儿童数学学习与发展核心经验.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7.

[3]张琴.幼儿教育.2014.

猜你喜欢
活动区趣味性区域
“揪”出音乐教学的趣味性
本土风俗文化资源在幼儿活动区游戏中的应用
实施《指南》幼儿园活动区游戏活动研究
分区域
把握民生新闻趣味性的几点思考
基于严重区域的多PCC点暂降频次估计
寓学于乐
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趣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