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民间音乐类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研究*

2019-01-25 23:01王姣娜
黄河之声 2019年3期
关键词:肇庆民间文化遗产

王姣娜

(肇庆学院音乐学院,广东 肇庆 526061)

肇庆位于我国广东省西部,它的民间音乐文化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具体来看,有肇庆八音班、采茶音乐、怀集贵儿戏、哭嫁歌、粤曲私伙局、雷州傩舞、国恩寺佛教音乐、连滩山歌、高州木偶戏等等不同形态的音乐文化类型。

一、肇庆民间音乐类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背景概述

随着全球化发展的文化全球化时代的到来,文化发展的“同质化”、“一元化”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民间的音乐文化发展来说,都是需要警惕的。文化同质化的根源在于西方经济强势所带来的文化交往的不平等。二战结束之后,全球化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个阶段以贸易渗透取代了军事渗透,经济资本和金融产品不断的进行新一轮的殖民,结果就是西方文化建立了绝对的主导地位。在这个过程中,西方经济的强势带来了其文化的扩张与殖民,西方的文化是人类文化的“中心”。因此,全球文化的同质化就是西方文化的一元化,或者说西方文化是世界文化的“中心”,它不仅控制着政治、经济,甚至还掌控着文化形态。

文化多元化坚持人类文化的多样性观点。当今全球化时代的文化发展基本特征是文化多样性。当今全球化的发展凸显了文化多元化的问题,甚至有学者认为多元文化的发展正是全球化的推动结果。自20世纪50年代以后,人类的生产方式、思维方式、生活方式、文化价值观等方面都发生了非常深刻的变化,文化上表现为传统与现代的冲突、现代与后现代的争鸣、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往与对话,即便是具有世界性的复杂问题也迫切需要人们共同合作去应对,而这些世界性问题使得不同文化群体的人们相互理解、合作逐渐演变成了文化之间的交往,因而也成了多元文化发展的新基点。

二、肇庆民间音乐类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问题

第一,肇庆民间音乐类非遗日渐衰微。肇庆具有优秀的音乐文化传统,在各个方面都有优秀的文化遗产可以延续下去,尤其在音乐创作方面,更有值得人们敬仰的方面。随着世界一体化的不断推进,各个民族音乐文化越来越具有多元化发展的特征,融合的程度和深度也是前所未有的。再加上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渗透,让这种变化更加难以捉摸,形势愈发复杂。尤其是年代一代的思维发生了很大变化,在快速经济化的今天,民间音乐文化的传承对于年轻人而言不是那么的感兴趣了,本民族的艺术形态似乎已经成为了古老的回忆,不再受到人们的重视,甚至有人觉得那已经是一种落后的东西了,不再具有现代价值,可见这种想法十分可怕,也十分粗浅。

第二,肇庆民间音乐类非遗传承出现断层危机。民间音乐类非遗的传承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群体传承,例如民问文化风俗活动的传承;二是个人传承,如特殊器乐演奏的音乐、特色器皿的制作等,大多是专门艺人传授。一方面是被誉为传统传唱“活化石”的老艺人正在减少,男女比例不协调、年龄过高等现象较为严重。从传承人男女比例来看,肇庆四批民间音乐传承人共计132人,其中传承人男性人数为112人,占总人数的84.85%,女性传承人人数为20人,仅占总人数的15.15%,女性传承人严重不足,影响传承人的培养。

第三,肇庆民间音乐是各地区世代沿袭的文化传承过程,更是群体的一种文化传统,以世代相传的方式慢慢延续下来,是建立在各民族形式多样、各具特色的生产、生活和文化环境中的。随着民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结构的不断变革,民族地区的经济获得较大发展,城市的速度日益加快,但是民间音乐类非遗赖以生存的文化土壤却日渐消失,由于工业化和农业化的内在矛盾冲突,民间音乐文化也受到了断代的威胁,这种潜在的冲突是我们应该长期关注的一个问题。

三、肇庆民间音乐类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几点思考

第一,我们发现,在肇庆民间音乐类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目标上面,研究者的反映与民众恰好相反。许多民众认为肇庆民间音乐文化现状研究有助于人文效果,而一些研究者认为不利于文化传承目标的整体实现。那么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本文认为,这是由于所处的角度和利益不同,民众注重的是民间文化和生活的紧密结合,不计回报,所以他们更需要实际的人文效果,而研究者更看重的是科学效果。质言之,相比之下,民众更重视过程,研究者更重视结果。这种内在矛盾在这里被揭露了出来。有些研究者认为,肇庆民间音乐文化现状研究的形式大过内容,表面上肇庆民间音乐文化现状研究更加科学,顺应了文化传承改革,但是启示只是尊重了民众的“选择权”,问题是民众能否利用好这种权力,能否将其正面发挥,会不会起到反面效果,这都是未知数。那些持存疑态度的研究者就是这种态度。

第二,众所周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新媒体高科技技术对肇庆民间文化音乐的市场拓展具有积极作用力,将原有市场的各个节点进行重新安排的组合提升市场的实际作用,使以更低的成本进入文化繁荣大联盟,提高肇庆民间音乐文化保护管理运作的整体水平,从而使管理成本、信息获取成本大大降低。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全球对网络新媒体高科技技术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各国都加大对互联网经济的投入,以在数字经济竞争的浪潮中占有绝对优势,因此新媒体高科技技术的应用必须要对此敏感,知道肇庆民间音乐文化的竞争方式和竞争环境发生了改变。敢于挑战权威,敢于打破既有的思路,一反常规,利用跳跃地、客观地态度进行应用宣传,这是与创新性精神互补的一种思维属性。尤其在各个民间文化的重要保护领域和传承应用方面更是要培养这种思维,比如对肇庆哭嫁歌遗产的保护传承就是要加以引导和利用,认识到它既是一种遗产,也是一种商品。

第三,网络新媒体高科技技术对当前中国民间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发展提供了稳定的新模式。民间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首先要建立在良好的法治环境之上,如果没有健康有序的法治环境,会极大的影响民间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科学发展,无论是保护结构还是传承链,都需要法治环境的支撑,必须建立在法治推动的前提条件下,这样才能基于充分的权利保障。而且,法治还可以保护民间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人的合法权益,让市场主体在一个民主安全的社会环境下从事生产,不断的推动民间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发展,从而促进民间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进步。所以说,网络新媒体高科技技术对民间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影响所包涵的唯物辩证法对我国民主法治社会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从立法、司法、执法等层面给予了极大的法制保障。质言之,网络新媒体高科技技术对民间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影响是对现实规定的否定,超越短暂事物达到永恒所在。社会要高度重视培养这种超越性思维的场所,让社会公众在和谐的审美当中建立自己的精神家园,为构建民间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奠定人才基础。

第四,长期以来,民间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建构民间文化主体性的强势,中国民间音乐文化遗产理论与实践始终无法在民间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中获得"话语"。因此,肇庆民间音乐文化遗产作为民间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建构的文化主体性需要突破以西方民族音乐文化遗产体系为本体结构的标准框架,将肇庆民间音乐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它所赖以存在的社会文化背景相联系,将肇庆民间音乐文化遗产理论体系作为基础知识纳人民间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之中,这是21世纪全球化时代民间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建构中面临的现实问题,也是中国民间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研究中非常复杂的一个问题,它牵涉到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关系,中国民间音乐文化遗产教育的观念问题,整个20世纪民间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建构重新评估的问题,等等,可谓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艰巨任务。笔者认为网络新媒体高科技技术对民间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影响功能的实现要牢牢把握这三种要素,加强社会公众对民间文化遗产的法律意识教育,树立法制意识,通过理性实践来增强民间文化遗产的内在规定性;用真诚善良的心灵来对待民间文化遗产,平衡自身心态,教育社会公众用一颗“童心”对待民间文化遗产,真正实现真善美的一致;加强对社会公众的道德修养,提高人的品味、境界、趣味,和谐包容地处理各种矛盾,达到社会公众个体与民间文化遗产的整体协调,达到情、意、知与真、善、美的高度辩证统一,真正将民间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观作为民间文化遗产的精神基石。网络新媒体高科技技术对民间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影响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对于法治教育而言,任重而道远。因此,坚持网络新媒体高科技技术对民间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影响的渗透、融合,努力让社会公众早日实现文化大繁荣的局面。

第五,文化对于人的作用并非是漫无目的而显得杂乱无章的,为了使人能够成长和发展,肇庆民间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要对与人类生活水乳交融的文化知识进行选择与控制,选择与控制的基本表征形式是学科知识体系。再者,人是一种文化的存在,人自出生就被抛入了文化的洪流之中汲取影响,并受其影响。在当今这个全球化的后工业文明时代,其社会的实际需要既是民族性与国际性的统一,也是现实需求与未来发展需求的统一。在将社会生活的实际需求作为民间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目标的依据时,要注意社会需求与个人需求的统一,要将人的成长和发展投射到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去要求;其次要从人作为一个公民的角度去要求,注意社会需要的代表性和典型性;最后还要关注未来的社会发展之趋势,不能仅仅停留在当下,最重要的是要放眼未来。社会需要的音乐民间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目标就像学习者需要的音乐民间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目标一样,同样是基于人来考虑。因为人是社会的人,社会是人的社会。从社会实际需要考虑音乐民间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目标,就是为了培养多元化的艺术环境和艺术生态的需要,为将来走出中国,走向外界做出准备,即为将来的生活做准备,这是肇庆民间音乐文化遗产发展必须具备的条件。因此,社会需要的音乐民间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目标同样必须考虑人的因素而建构。

四、结语

深入理解肇庆民间音乐类文化遗产现状的内涵,准确把握其思想精华,对于指导现代中国音乐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肇庆地区的剧种、戏曲、人文、环境、形成了深刻的扬琴音乐文化积淀,我们之所以将一些民俗文化延续到现在是因为这种文化有着很深的群众基础,被大众所接受,我们要用文化激活音乐,将前辈们宝贵的曲目、文献完好的保存下来,其次,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关键期,在倡导和谐社会、中国梦的今天,只有正确理解肇庆民间音乐类文化遗产传承和未来保护,才能为文化强国梦想的实现提供有力的理论基础和支点。最后,肇庆民间音乐类文化遗产现状的两个基本要素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相互关系。当前在城市化和乡村化的发挥过程中,矛盾十分明显和突出,肇庆民间文化遗产是农业化的产物,而城市化是工业化的产物,它对农业文明成果形成了一种冷漠的对抗和无言的抵制,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深入,肇庆这座拥有诸多民间音乐文化的城市会受到越来越多的挑战,只有正确研究肇庆民间音乐类文化遗产现状,可以重新审视人与世界的关系,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可持续关系。

猜你喜欢
肇庆民间文化遗产
World Heritage Day 世界遗产日
大地回春—肇庆十八年林丰俗作品特展
与文化遗产相遇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基于指数模型的R = P(Y <X <Z)统计推断
Tough Nut to Crack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