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惧“虹吸”,衢州是如何做到的?

2019-01-25 23:54余建红
浙江共产党员 2019年9期
关键词:衢州工作站产业化

本刊记者/余建红

地处浙西的衢州,山区多,经济相对欠发达。然而在日前召开的衢州市人才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却有一组惊奇的数据:面对一二线城市的人才虹吸效应,衢州连续3年人才资源总量保持6%以上增长;连续5年“国千”入选,且外专占比超过一半,位居全省第一方队;连续两年成功创建省领军型创新团队以及全国模范院士专家工作站等重量级人才平台;新引进大学生连年劲增,今年上半年增幅更是达到75.7%。

不惧“虹吸”,衢州是如何做到的?

“要吸引更多人才,唯有坚持以开放促发展、以开放强竞争,大开山门,不断拓展开放的宽度、深度和广度。”衢州市委组织部副部长余卫军说。

秉持全开放的人才工作理念,以开放强竞争。开门大布局。构建立足衢州、布点全国、辐射海外的人才网,从遍布产业企业的各类专家工作站,到布点京沪杭深四大创新高地的“人才飞地”,再到德国、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海外引才工作站,开放的脚步越来越快,人才“朋友圈”越来越广。破题大激活。衢州持续打破人才评价的坛坛罐罐,不看学历看能力、不论帽子论实绩,今年评定了首批21 名专才(偏才),配套对应奖励,让一线实干实用人才脱颖而出。对接大融入。推行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双招双引”,借机构改革东风,衢州市委市政府设立三大产业对接办,对接引进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创新圈优质要素,打造招才引智升级版。今年,就为市“千人计划”产业园贡献了70%以上的申报项目,且产业契合度达到100%,其中有7 名项目领衔人为省级及以上领军人才。

聚焦数字经济“一号工程”,衢州打造了全国第一个实体化运作的东南数字经济发展研究院。东南院坚持以产业数字化、推广应用、平台建设“三为主”,贴紧中心、靠紧杭州、拉紧阿里,着力打造衢州数字经济发展“一号院”。衢州量身定制引才政策,吸引了一大批海内外人才报名加盟,前不久招聘的5 个岗位,短时间内就收到300 多份人才简历。东南院以人才为核心,加速要素大融合,构建“人才+”优势,助力“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副中心城市”和“四省边际数字经济发展高地”建设。目前东南院已经有25个项目在研发转化,预计今年产值就可以突破20亿元。

按照“种子、苗圃、孵化、加速、产业化”的创业发展规律,衢州不断强化人才创业支持。在初创阶段,衢州针对高层次人才创业融资难,首次推出“人才贷”服务,为人才提供最高500 万且长达三年的低利率信用贷款。首批11 名高层次人才得到800 多万元授信。在加速阶段,对项目比较成熟、产业化前景良好的项目,衢州提供配套齐全的“一楼一镇两园六飞地”优质加速平台,以及“千人计划”产业园最高600 万元等奖励支持。在产业化阶段,给予产业化支持和创新奖励,如鼓励企业引进“两院”院士、专家建立工作站和重点创新团队,开展科技合作,对创新型企业的研发投入最高给予300 万元补助;同时对高层次人才创办的企业可优先享受最高500 万元的科技金融贷款以及基金跟进支持。

猜你喜欢
衢州工作站产业化
左权浙理大 共建工作站
持续接力奋斗 推动山西农谷产业化发展
非织造材料产业化新进展
戴尔Precision 5750移动工作站
衢州烂柯山
魔芋产业化,打开致富新大门
富硒有机缓释肥产业化迈出大步
铁拳剿劣 亮剑斩污 衢州环保坚决打好护水保卫战
衢州治超亮剑
衢州某大桥V型刚构挂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