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浅谈

2019-01-25 12:28温慧珍
教育教学论坛 2019年4期
关键词:开放共享信息化管理

温慧珍

摘要:对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存在的共享意识薄弱、设备重复购置、利用率低、管理方式不完善、专业技术管理人才缺乏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如何推进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提出了解决的思路。

关键词: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信息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04-0006-02

大型仪器设备是高校教学和科研的物质基础,同时也是培养高水平科研人才、开展技术革新的重要手段和保障,高校仪器设备的添加和更新也是高校发展的重要标志[1-2]。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对高等教育的不断投入,大型仪器设备的数量及质量年年攀高。然而,问题便随之而生,如何提高大型设备的管理水平,推动资源共享,有效地提高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便成了当前关注的焦点。

一、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主要存在的问题

1.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意识薄弱。目前,各高校内除了分析测试中心外,其他分布在各院系、各科研室的大型仪器设备共享率依旧较低。首先,大多数大型仪器设备因其特有专属性,限制其检测领域,致使其共享率不高[3]。其次,各院系、各科研室依旧各自为政,对设备的共享认识不足,依然存在仪器设备“专用”的观念,许多实验室普遍认为“谁购买,谁使用”,加之大型设备过于精密且贵重,更是限制了其开放共享[4]。

2.重复购置,设备利用率低。很多高校在设备采购时出现论证不严的问题,往往急于组建一套与该学科相关的设备,没有充分地考虑设备通用性和该课题的持续性,因此课题结束后,就导致设备闲置,资源浪费。另外许多实验室在采购时,忽略了调研论证的重要性,没有充分地考虑大型仪器设备的资源共享和相互配套,导致仪器重复购置[5]。大型仪器设备多样复杂,前期采购时,其核心配件的选择亦是同样重要,但由于大多数实验室对设备的功能了解甚少,导致采购的设备功能单一,很多功能因没有相应的配件,而无法得到充分地发挥,从而导致设备利用率偏低。

3.管理方式不完善。一般高校科研室都没有设立信息化管理平台。大型仪器设备主要靠人工管理,也没有较为完善的管理制度,缺乏科学规范流程化的管理。也正因为缺少智能信息化管理平台,大型仪器设备的基本情况、预约使用、实验情况,无法实现共享。传统落后的管理方式,无法准确地实现设备的量化统计,不但增加了管理人员的工作量,还降低了工作的积极性[6]。

4.专业技术管理人才缺乏。大型仪器设备由于其专业性及特殊性,决定了它需由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操作和管理。许多高校科研室缺乏专业技术人员,往往由学生代为管理,因此仪器故障频发,设备的功能也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还影响了设备的使用寿命[7]。专业技术人员待遇偏低,工作积极性不高。专业技术人员一般为合同制员工,在传统观念上,得不到重视,待遇上也无法实现与编制员工同工同酬,造成了相关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出现干好干坏一个样的观念。

二、促进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的建议

1.完善优化管理制度。建立和完善高校大型仪器设备采购、管理、共享等各种制度[8-9]。(1)为了避免仪器设备重复采购,造成资源浪费。因从源头上进行控制,学校需进一步规范完善相关的设备采购制度及设备论证程序。建立大型仪器设备档案库,实现采购之前进行查重制,确保各大型仪器设备用于教学与科研。(2)各科研室按照实际的需要来配备相应的设备,对于申购的大型仪器设备需进行可行性及必要性的充分论证,切忌因课题一时之需而进行不必要的购买,导致课题结束后设备闲置,造成浪费。(3)学校对各科研室闲置不用的或者利用率低的设备,可以挂网于校级分析测试中心,实现资源共享;或者进行设备的适度调配重组,以优化现有的资源,提高设备利用率。(4)建立设备开放预约管理办法、设备使用考核抽查制度、设备维修维护制度等。

2.搭建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实现信息化管理。搭建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有利于将分散的设备进行集中管理。实现资源共享化,提高大型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包含了设备的详细信息(设备的名称、规格型号、厂家、性能、附件、设备的价值、设备服务的项目、收费信息、管理员信息等等)、用户信息、预约信息、门禁授权、使用信息、奖惩信息、统计等。强大的共享平台涵盖了所有的运行功能,用户可以通过平台网页或者手机APP轻松地预约自己所需的设备。信息化的管理改变仪器设备传统的管理方式,实现系统上预约审核、网上授权、全程监测实验过程、自动完成实验扣费、准确地统计各项运行数据以及在系统实现奖惩管理,从而实现互联网一体化管理。

3.大型仪器设备管理人才队伍建设。“人”是大型仪器设备管理的关键因素,是平台高效运行和发展的基础。建立并稳定一支大型仪器设备专职管理队伍显得格外的重要。但是由于专业技术人员得不到相应的待遇,往往流动性大,如何建立和稳定人才队伍迫在眉睫。(1)建立合理的工薪绩效激励制度,完善专业技术人员职务晋升及年度考核制度[10]。让专业技术人员在待遇、晋升、职业发展上找到归宿感及安全感。改变旧时观念,在对专业技术人员考评中不能简单地用教学课时进行衡量。大型仪器设备的管理主要体现在设备服务的程度、服务支撑的科研项目、设备的维护等方面,可以通过设备服务的机时、服务的人次、设备的利用率、设备产生的效益、设备完好率、利用设备发表的文章等等来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综合考评。(2)加大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及学术交流。自设备采购起,设备厂家会定期对设备新开发的功能及前沿的技术进行培训。积极参加学术研讨会、专业技术培训班及专业技术讲座,与同行之间进行技术交流,不但能开阔眼界,还能更新自己的知识架构[11]。(3)鼓励专业技術人员对大型设备进行开发利用,并对有突出成绩的技术员进行表彰、奖励。

4.我校中心实验室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发展现状。我校中心实验室是围绕广东省高水平大学建设目标而新建的一个具有综合性、共享性、服务性的中心,自开放以来,一直作为我校重大科技创新共享支撑平台。拥有大型先进设备多种多样,各类高端显微镜(正置、倒置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等)、7T的小动物核磁共振成像、多模式小动物活体成像、600M核磁波谱以及液质联用质谱等。运营2年以来,设备使用机时近6.5万;服务于广东省各大高校及附属医院等科研单位。仪器设备的开放共享,促进我校设备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利用,快速提升我校科技核心竞争力。

四、結语

大型仪器设备的开放共享是一个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推动大型设备开放共享,应从完善优化管理制度、建立共享平台、信息化管理及人才队伍建设等几方面入手。提高大型仪器设备的共享率及利用率,不但能提高高校的竞争力,也能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吴青凤.高校实验室设备管理的研究[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4,12(2):164-166.

[2]李德轩,李学术,曹琛.西部地区国有大型科研仪器设备管理机制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1,(19):24-28.

[3]梁宏.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建设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32(1):5-8.

[4]胡思海,常宁辉,秦建彬.依托大型仪器设备共享中心培养卓越化学人才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8,(22):181-182.

[5]王鹏程,罗学柳,栾长萍,等.高校院级实验教学中心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管理探析[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8,37(6):162-164,196.

[6]牟菊兰.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存在问题及对策[J].重庆与世界,2016,(12):181-182.

[7]贺锦.探索高校大型仪器设备信息化管理模式[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31(7):241-243.

[8]华兴夏,王铁邦,黄玮.高校大型仪器设备的共享探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32(5):231-232,254.

[9]刘淑云,王文君,焦丽媛,等.建设大型设备资源共享支撑平台的创新策略[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5,34(2):279-281,285.

[10]赵玉茹,冯建跃,赵月琴.浙江省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现状调研与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7,34(10):255-258,266.

[11]赵彩霞,邹国亭,周金龙.加强大型仪器设备管理人员培养[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13,(117):61-63.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of weak sharing consciousness,repeated equipment purchase,low utilization rate,imperfect management mode and lack of professional and technical management talents in the open sharing of large-scale instruments and equipment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and puts forward how to promote the open sharing of large-scale instruments and equipment.The solution to the problem.

Key words:large-scale instruments and equipment;open sharing;information management

猜你喜欢
开放共享信息化管理
湖北省科技基础条件资源开放共享体制优化研究
高校实验教学资源整合与开放共享
高职院校会计档案信息化管理思路探析
构建科学的大型仪器设备管理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