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最新成果研究

2019-01-26 05:59刘征汇赖熹姬
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学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政治经济学特色经济

刘征汇,赖熹姬

(中共南昌市委党校,江西 南昌,330031)

40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生动实践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提供了鲜活的素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伴随改革开放的全过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这一新概念,表明其已经上升为系统化的经济学说。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一项具有重大现实价值的学术研究。研究其形成发展轨迹,解释中国经济发展的实践和经验,为世界经济发展贡献中国模式。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提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这一重大理论概念在2015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首次亮相。这一重大理论概念的提出,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政治经济学这一具体学科的活学活用,表明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领域有着深刻的历史和理论自觉。

(一)学好用好政治经济学

2014年7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学好用好政治经济学”。[1]这里的政治经济学指的就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学好用好政治经济学,旨在摒弃纯粹经济研究观点,重申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两对矛盾分析方法,重申政治经济学研究方法和研究范式的科学性。

(二)不断开拓当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

2015年11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实践经验上升为系统化的经济学说,不断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不断创新的经济学,中国的经济发展堪称奇迹,但是现有的经济学理论无法提供有说服力的解释。

(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原则

2015年12月18日至21日,习近平强调,“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原则”。[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原则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尺度。

(四)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2016年7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总结和提炼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经验,同时借鉴西方经济学的有益成分。”[4]中国主流的经济学一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不能让西方经济学,特别是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取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流地位,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发展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是一次伟大觉醒。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发展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贯穿于新中国建立以来的全部历史阶段。具体说来,可划分为奠基、破题和深化等三个阶段。

(一)奠基阶段

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进行了近30年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探索,政治经济学愈来愈受到关注。在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创造性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个体农业和个体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在借鉴苏联政治经济学的基础上,产生了大量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宝贵思想,如《论十大关系》、社会主义不发达和发达两个阶段思想、经济管理体制的改革、商品生产的作用等,建立了相对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包含了许多重要的、独创性的理论成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奠定基础,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二)破题阶段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探索过程中正反两方面经验,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创立了邓小平理论,成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社会主义本质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发展是硬道理论等论断构成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篇章,尤其是1984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通过之后,邓小平给予高度评价,“写出了一个政治经济学的初稿,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的政治经济学”。[5]在此期间,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创新与经济实践的双轨制、先行先试、渐进式改革遥相呼应,挫败了“休克疗法”和中国崩溃论,不断突破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界限,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制定了到21世纪中叶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战略,完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破题,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开辟了广阔的理论和实践空间。

(三)深化阶段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中国稳步推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继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指导思想。这个阶段第一次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命题,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和基本框架,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同时,批判地借鉴西方经济学的合理成分,在国内外形势十分复杂,世界社会主义出现严重曲折的严峻考验面前,强调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捍卫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面对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先后提出“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中部崛起”等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同时强调公平与效率关系的处理问题,开创全面开放新局面,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推进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极大地深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最新成果

习近平总书记长期关注发展经济学理论和跟踪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看到了社会变革的伟大实践与理论创新的辩证关系,尤其对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颇有造诣,深谙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观点、根本立场,立足新时代,思考总结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标志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正式形成。

2017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是十八大以来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实践的理论结晶,是党和国家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必须长期坚持、不断丰富发展。

其基本内容主要概括为“1+7+1”。其中“两个1分别指以新发展理念为主要内容和经济高质量发展”。7是指七个坚持:坚持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突出“加强和改善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突出集中统一领导,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准确领会和全面贯彻中央的经济战略意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突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人民立场和根本主线;坚持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主张从灵魂深处信服和接受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打造“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在强调“看不见的手”作用的同时,市场并不是起全部作用,“看得见的手”作用发挥无可替代;坚持适应我国经济发展主要矛盾变化完善宏观调控,从传统的重视需求侧管理转向供给侧管理和需求侧管理并重,把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经济工作的主线;坚持问题导向部署经济发展新战略,要求从短期目标即三大攻坚战、中期目标即培育壮大新动能的动力变革、推进高质量发展的质量变革、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效率变革;坚持正确工作策略和方法,稳中求进,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迈进,在房住不炒、金融改革、中美经贸摩擦等领域保持战略定力和底线思维。从整体上看,可从发展保障、政策框架、发展主线、工作方法论等四方面理解这一思想的丰富内涵。

(一)坚持加强党对经济工作集中统一领导的发展保障

对党领导经济工作的认识是不断深化的过程,2015年和2016年党对经济工作领导的认识均表述为“加强和改善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为确保我国经济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发展,必须坚持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发挥掌舵领航作用。

1.每五年召开的党代会。改革开放以来的历次党代会都对过去的五年的经济工作做出总结,对未来的经济趋势做出判断,为经济决策做好安排,为远景目标做好战略部署。在十九大报告中,在对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成就的基础上,做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和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等重大判断,继而对“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做出“两个十五年”的战略部署。

2.中央全会。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召开的六次全会中,三中全会创造性地提出市场和政府在资源配置中的不同功能,进而在十九大上提出“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清晰定位市场和政府的职能,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3.中央政治局会议。针对2018年经济形势下行压力明显,2018年7月31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经济形势,做好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工作,这是在中美两国大打贸易战的严峻形势下做出的宏观调控目标。在2018年10月和12月召开的两次政治局会议上,都提出要辩证看待国际环境和国内条件的变化,要看到经济运行稳中有变、变中有忧,经济面临下行压力,从而为2019年经济工作部署奠定主基调。

随着全面深化改革不断走向深入,国家不再全额供养地方科研院所,大量单位转制为国有科技型企业,这就不可避免的要直面市场竞争。难以融资、体制机制僵化、人才队伍更迭严重等问题更是加剧了地方科研院所的困难。具体到改革过程中,需要进行法人治理结构的单位正面临着理事会对单位的实际把控问题。行业性质的研究单位随着产业转移和更新转型压力更大,有一定规模的科研单位因二级法人单位业务、财务独立而难以有效集聚资源,完全按照政府部门的模式管理又导致科研单位体制机制僵化,致使盈收无法合法分配,这些问题有的是现实发展所致,有的是历史遗留问题。

4.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金融工作会议。2018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延续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但也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将8项重点工作变成7项主要任务。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每5年召开一次,2017年7月召开的金融工作会议由习近平总书记主持,重要性较以往金融工作会议有了明显提高。

5.中央财经委员会会议。中央财经委员会是中共领导经济工作的议事协调机构,前身为中央财经领导小组,是中国经济的核心领导和决策部门。每年不定期召开若干次会议专题讨论研究经济问题,制定经济政策。

(二)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主要内容的经济政策框架

新发展理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提供了理论框架。习近平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提出要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6]新发展理念是有机统一整体,各级党委和政府的每一项决策均需遵循五大发展理念。

1.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进入新时代,一方面中国经济仍然面临着粗放型增长问题,传统产业产能过剩,内需提振有限;另一方面,新产业、新业态比重较低,发展新动能明显不足。建国以来,我国相继经历了“贫困陷阱”依靠人口红利、消耗资源、污染环境等要素驱动阶段和“中等收入陷阱”依靠资本驱动阶段。在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时期,紧紧围绕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做文章,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解决经济发展的不充分问题,突出科技创新这个核心要素。

2.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协调发展是为了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区域发展、城乡发展等发展不平衡问题,着力增强发展的平衡性。由于区域、资源、历史等差异,需要统筹东中西部和南北方协调发展。长期以来的城乡二元结构差别,导致城乡差距拉大,打好脱贫攻坚战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等突出问题。

3.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体现。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打好污染防治战,坚决摒弃损害甚至破坏生态环境的发展模式,坚决摒弃以牺牲生态环境换取一时一地经济增长的做法,破除唯GDP锦标赛的考核模式。

5.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共享是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发展的方向,同时是保障发展的根本所在。社会主义本质论要求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新时代主要矛盾要求平衡充分的发展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后,通过两个15年的奋斗,到建国100周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三)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的经济发展主线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西方供给学派有着严格的界限,绝不是简单的概念重组。亚当·斯密将人口的长期增长视为国民财富的不断增加,主张从改善人口供给侧支撑经济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直面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问题,西方供给学派依据的是萨伊定理即供给自动创造需求。供给侧管理强调长期管理,需求侧强调短期管理,在经济发展新常态背景下,要求摒弃过去对需求侧的过分依赖,将需求侧和供给侧并重。

1.深刻理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时代背景。历史方位和主要矛盾的变化,导致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有周期性、总量性问题,但结构性问题矛盾最突出的方面在供给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长期实行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需求管理政策,过度关注和运用需求侧管理,结构性问题日益凸显。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人口红利消失、资源环境约束加大、制度红利释放不足、贸易战引发国际市场缩小、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缓慢、依靠投资拉动经济增长难以持续、供需结构错配等制约因素要求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想办法,努力实现供求关系新的动态结构性和周期性均衡。

2.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纠正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认识误区的基础上,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着力解决金融系统内部空转、金融与实体经济、金融与房地产等问题,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加强和保障改善民生为导向,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四)坚持稳中求进经济工作方法论

从2011年到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连续8年把“稳中求进”作为中央经济工作的总基调。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公报,对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的重要性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更加明确的揭示,提到了作为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和做好经济工作方法论的高度,形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稳中求进经济工作方法论。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延续了“稳中求进”总基调,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

稳中求进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工作策略。坚持“房住不炒”的钉钉子精神,因城施策,分类指导,维护房地产市场的基本稳定,夯实城市政府主体责任。坚持应对中美经贸摩擦的战略定力,有理、有力、有节地维护我国经贸利益,营造自由贸易氛围。坚持我国金融改革的底线思维,不挟制于人,有步奏、稳妥地推进资本项目对外开放。具体说来,就是要统筹经济增速、经济质量和运行风险三者之间的关系,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保持战略定力,坚持底线思维,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迈进。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最新成果,立足新时代,紧密联系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坚持自成体系的新发展理念,紧扣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强国目标,推进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贡献和创新在于,将中国改革和转型发展的实践、新时代“两步走”战略目标的实现提升为系统化的具有理论创新价值的经济学说,在经济学中赋予中国元素,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寻求理论创新,这也是构建和繁荣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题中应有之义。

猜你喜欢
政治经济学特色经济
习近平经济思想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坚持和发展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特色种植促增收
论政治经济学方法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建构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夯实“一带一路”倡议的政治经济学理论基础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苏联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与政权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