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生计算兴趣与能力的培养

2019-01-26 10:27陈畅华
速读·下旬 2019年1期
关键词:计算能力情境探究

陈畅华

新课程数学要求教师在计算教学中,不仅要注重从计算能力为重点的认知目标,还要注重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为核心的必要目标,这就为计算教学指明了改革的方向。如何将课程标准的新理念融入到计算教学的课堂教学之中,是计算教学中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一、创造情趣,激发学生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交流互动的共同发展的过程。所以,在计算教学中,教师应该善于创造情境,用各科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进一步让学生有兴趣地参与计算过程。”

1.创造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求知兴趣。创造问题情境,会让学生有意识地注意,从而引起对学习内容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兴趣。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想方设法让学生不断处于问题情境之中,从而使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不断理解和学化。

2.创造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也就处处有数学。在计算教学中,教师将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中实际问题相结合,创设另一种生活情境,会让学生产生出另一种熟悉和亲切感,从而更加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例如,在教学《加减法的简便计算》时,我用某文化用品店的促销广告进到学生,在广告中,通过几种商品的价格,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设计以购买其中的任意两种商品可赠送精美文具一件。因为这是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所以学生兴趣较大。如此便很轻松地将学生引入“加减法的简便运算”的学习之中。

二、让学生由主动探究中经历计算过程

在计算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猜测,主动探究。在学生的主动探究过程中,不但让学生解决问题,而且促使了学生领略数学思维方法,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收集信息材料。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信息收集,信息加工储存过程。所以,学生的主动探究显得非常重要。那么,如何让学生做到真正性的主动探究呢?

首先,让学生学会收集信息材料,一个是在生活中收集,如教学《小数加减法》时,可先让学生到商店了解学习用品的价格,上课时学生汇报,之后利用这些收集来的生活信息为学习材料进行教学。二从教师和书本提供的信息中收集信息材料。如在学习《千以内的加减法》时,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提供以下信息:本校有教职工39人,有学生900人,根据这两个信息,大家能提供出那些数学问题?此时学生的兴趣很浓,列出了各种加减算式。

2.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探究。引导学生積极而主动地探究所学知识是十分必要的,只有不断的深入探究,才能不断的发现及创新。例如在教学“72-49”时,可先让学生尝试探究适合自己思维的计算方法。此时,学生的思维很活跃。说出了很多的计算方法:①72-40=32,32-9=23;②72-9=63,63-40=23;③70-40=30,30-10=20,12-9=3,3+20=23;④70-49=21,21+2=23;⑤12-9=3,60-40=20,20+3=23;⑥72-50=22,22+1=23;这样整个数学学习过程更是学生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

3.引导学生增强合作意识。合作交流是充分展示学生的思维方法及过程,以及通过相互了解,启发和讨论,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通过合作,学生不仅学会了互相帮助,还提高了他们之间的交流。如在教学“42-29”的退位减法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自己探究的基础上,在小组内交流讨论,之后,总结出“哪一种方法更好更简便”。

三、由实践巩固学习方法

学习数学知识的目的是为了将其应用于生活之中,因此在计算教学中,应注重对知识的深入加工,让学生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时间问题,从而巩固计算方法。

由生活实践,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学习数学是为了生活中的应用,有应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所以,在计算教学中要不断对其知识进行深入加工,使其更有效地应用到生活中去。

首先,要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在计算教学中,教师要经常通过生活实际精心设计出有探究性,开放性的数学实际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例如,学习了《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后,让学生尝试解决以下问题:

学校体育组要买12个篮球,每个104元,需要多少钱?学校举行团体操表演,男生有12行,女生有18行,每行都是16人,参加表演有多少人?在学习了《利息的计算》后,可设计“储蓄”的数学实践能力。在实践活动中,学生通过模拟储蓄计算应得的利息,应纳税额及不同存期的存款利息,如何合理的分段存款可获得更多的利息。这样,既然学生熟练地掌握了所学知识,又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其次,通过实践,使其更好地应用于生活。

学习数学是为了应用,那么,如何更有效地应用于生活呢?通过实践,只有将其充分应用于生活,才能显示其重要性。这样的教学,培养出学生的计算兴趣不说,还充分施展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培养良好习惯,提升计算实效

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必须重视良好的计算习惯的培养。

1.使学生养成认真校对的习惯。要求学生对于所抄写下来的题目都进行认真校对细到数字、符号,不错不漏。

2.使学生养成审题的习惯。要求学生看清题目中的每一个数据和运算符号,确定运算顺序,选择合理的运算方法。

3.使学生养成仔细计算、规范书写的习惯。要求学生书写工整、格式正确、字迹端正、做到不潦草,不涂改,保持作业整齐美观。

4.使学生养成估算和自觉验算的习惯。交给他们验算和估算的方法,并将验算作为计算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进行严格要求,提倡利用估算进行检验答案的正确性。

5.使学生养成相互检查的习惯。要求学生在作业完成后,在做好自查的基础上,对作业进行互查,然后上交学习小组长复查,对于出现的问题随时指出,帮组分析错误原因,及时纠正,对于普遍或典型问题,及时统计、汇总、上报,进行统一分析讲。这样不但有利于培养学生协作意识,更能让学生掌握知识,进而逐步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和计算能力。

总之,培养学生的计算兴趣和计算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应该贯穿于整个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只要认真钻研教材,领悟《新课程标准》要求,认真挖掘计算题中的能力因素,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一定能取得实效。

猜你喜欢
计算能力情境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浅谈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