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视野下的红山文化申遗价值研究

2019-01-27 12:00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116000
大众文艺 2019年6期
关键词:红山世界遗产中华文化

(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 116000)

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申遗既熟悉又陌生。我们时常会从各种媒体所发布的信息中听到有关申遗的报道,但我们可能没有过多地去关注或深入了解它。而实际上,文化遗产申遗与我们国家及我们自身息息相关,因此,我们应以大学生视角深入探寻文化遗产申遗背后的价值及展现我们为之提供的不竭动力。

一、文化遗产申遗的现状与问题、对策

从20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迈入世界遗产的申遗与保护行列,到如今我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遗产大国,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的觉醒和加强促使“申遗”热潮显现。但同时,申遗带来的问题也不容忽视,多地争抢申请同一世界遗产的事件屡见不鲜,遗产开发过度与否也急需关注。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的对策一是不要盲目跟风,要加强学习。申遗需要冷静理智地对待,要使大众更加了解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尤其是引导作为未来栋梁的当代大学生们关注申遗;二是继承和保护相结合。申遗成功能带来的不应仅是表面上能看得到的经济效益,还应该注重申遗成功之后的保护和发展。文化遗产方面以红山文化为例,“要加强遗址的整体保护和安全监管,还要考虑如何将红山文化遗址更好地对外开放展示,更要处理好遗址保护与当地发展的关系。”1红山文化作为朝阳市和赤峰市联合进行的申遗项目是比独立申报更加艰难坎坷的,我们更应该珍惜来之不易的成果。我们要在保护中开发,不能让遗产在我们这一代被破坏,它们应该被传承下去,作为子孙后代了解这个世界的历史的根据,要让它们在时代中焕发出新的活力。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要在注重其保护与传承的同时,可以与其他国家与地区联合起来,共同努力。

二、红山文化申遗的价值、有效措施与途径

(一)辽宁省与内蒙古自治区共同促进红山文化申遗的价值

在文化上,红山文化是华夏文明最早的文化痕迹之一,保护与传承红山文化在一定意义上就是更好地保护与传承中华文化,也是对辽蒙文化的再发掘、再传承,而且红山文化申遗也维护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在经济上,拉动了辽西北旅游经济发展。在我们实地考察期间,我们已对红山文化的经济价值有了直观感受,红山文化是旅游宣传的一大亮点,博物馆也为红山文化布置了展厅,而且在调查中我们也发现,大家在选择出行的目的地时,拥有文化遗产的地区会更加吸引人们的目光。对于产业转型机遇期的经济发展来说,通过旅游来拉动消费的增长是一种有效且持久的发展方式。

在政治上,通过这一机遇使两个地区成为联系更加紧密的伙伴,辽宁省和内蒙古自治区携手共促红山文化申遗,不仅体现了互帮互助,以大局为重,以部分带动整体发展的优良品格,也为我国其他地区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在国家战略上,起到了拉动当代中国经济文化发展,增强中华文化的文化自信,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承与传播的积极作用。红山文化联合申遗对于中国联合申遗来说是一个令人充满希望的重要组成部分,“联合申遗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都是困难的”2,在困难中前行也展示了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对世界遗产保护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二)红山文化申遗的有效措施与途径——讲好“红山文化的故事”

徐子峰曾指出:“红山文化是新石器时代中国北方的一支极富生命力和美好发展前景的文化,而孕育红山文化的辽河流域则是中华文明起源的发祥地之一。”3人民网2015年5月22日发表的《人民网评:习近平“讲述好中国故事”给我们的启示》一文指出“讲好中国故事,要立足中国文化,立足中国国情。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才能真正提升我们的文化软实力”,这一内容使我们充分认识到在做好如前所述的各方面内容的基础上,将“中国故事”讲好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因此,我们在红山文化申遗的过程中,可以先以“讲好红山文化的故事”为着眼点。

我们在辽宁省博物馆的实地考察中发现红山文化是很受重视的,2018年1月8日东北新闻网发表的《揭秘辽博录制〈国家宝藏〉始末》一文中也提到“辽宁省博物馆最推崇的宝物就是红山玉猪龙,辽博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红山文化,但史前文化的故事不好讲,所以最后红山文化落选了”,由此可见,讲好红山文化的故事任重而道远,可以多有像《国家宝藏》这样的节目来激发公众对博物馆的认知和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热情,吸引更多观众走进博物馆,而博物馆也要更好地发挥作用,用更多优秀的展览来留住观众。

另外,我们在参加了由辽宁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举办的《牛河梁及周边地区的红山文化晚期社会》讲座之后受益匪浅,我们认为可以通过讲座、演讲、辩论、写作比赛等活动,引导与激励当代大学生主动去了解世界遗产。讲好“红山文化的故事”也在于我们要深入浅出地传播红山文化,让古老的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我们可以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把红山文化与前沿科技相结合,让民众更直观、更真实地感受到红山文化的独特魅力。我们要牢牢抓住机遇期,要充分了解民众的所思所想,相关管理部门也要进一步推进开放政策并加强与专业人士的沟通与合作,从而讲好“红山文化的故事”。

三、结语

文化遗产是全世界的瑰宝,我们要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这些永垂不朽的事物,申遗热潮的价值在于它唤醒了我们对于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的热情,让更多人投身于这项事业中,我们在此也希望更多的文化遗产能够得到传承与保护,我们当代大学生要为之一起努力!

注释:

1.李佳霖.《要保护文物,也要惠及民众》.《中华文化报》,2017年4月7日.

2.贺云翱.《“联合申遗”是中国的重要选择》.《世界遗产》,2013 年10月.

3.徐子峰.《红山文化研究略论——纪念尹达先生为红山文化命名五十周年》.内蒙古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S3期.

猜你喜欢
红山世界遗产中华文化
红山荞麦看木森
让中华文化在海外华裔青少年心中“留根”
站在日本的讲台上传授中华文化
中国的世界遗产
华侨图书馆将建海外漂流站 让中华文化传播海外
跟淘气章鱼巡游世界遗产
红山蚁的仆人
以中华文化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的路径思考
红山蚁的伏击战
什么是世界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