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玛依—因油而生的丝路新城

2019-01-28 07:41唐大麟
中国石油企业 2019年11期
关键词:克拉玛依原油新疆

□ 文/唐大麟

编者按—

两千多年前,陕西人张骞以他“凿空”的壮举,开辟了在世界历史舞台上占据重要篇章的“丝绸之路”。两千多年后,另一位陕西人习近平在张骞曾经开辟的路途中(哈萨克斯坦)提出了“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五年多来,“一带一路”倡议已深入人心,而作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油气合作自不能忽略。2019年,笔者将带您沿古代丝绸之路一路西行,开启一场历史文明与现代工业相融合的时空之旅。

克拉玛依,坐落于新疆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下辖克拉玛依、独山子、白碱滩、乌尔禾四个行政区,总面积7733平方千米,人口近45万人。“克拉玛依”系维吾尔语“黑油”的意思,它是世界上唯一以石油命名的城市,被喻为共和国石油长子、中国石油工业的西圣地。

历史上的克拉玛依境内并无治所,也非丝路要道,但其境内石油资源发现早,开采历史长。20世纪初,有关独山子原油、黑油山沥青丘、乌尔禾沥青脉的记述,已经出现于地方官吏编撰的方志籍和中外地质学家的著述中。1909年,新疆商务总局在独山子钻凿第一口工业油井,开新疆近代石油工业之先河。1936年至1943年,新疆地方政府与苏联合作,在独山子进行石油开采和炼制,独山子油矿成为当时与甘肃玉门、陕西延长齐名的三大油矿之一,原油年产量最高达到7321吨。1943年至1949年,独山子油矿经历了甘肃油矿局乌苏油矿筹备处和新疆“三区”革命政府经营管理两个时期,采油、炼油生产时断时续,产量时起时落,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独山子油矿仅有职工150名,2口出油井,日产原油3至5吨。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与苏联两国政府签订《中苏关于在新疆创办中苏石油股份公司的协定》,1950年9月,在迪化(乌鲁木齐)成立中苏石油股份公司。到1954年末中苏石油股份公司结束时,年生产原油48800多吨,职工5500余人,这批职工成为建设和发展新疆石油工业的骨干力量。根据1954年10月中苏两国政府联合公报,1955年元旦中苏石油股份公司移交给中国,移交后成立新疆石油公司。1956年7月1日,更名为新疆石油管理局。

1955年10月29日,克拉玛依一号井喷出工业油流,宣告了新中国第一个大油田的诞生,1958年5月29日,经国务院批准正式建市。从此,一座崭新的石油城市在戈壁荒原上拔地而起,其辉煌的创业成就被朱德委员长誉为“一个动人的神话”,其美丽的名字也随着一曲《克拉玛依之歌》传遍祖国大江南北。

60多年来,克拉玛依从当初“没有草、没有水,连鸟儿也不飞”的戈壁荒原,建成中国西部第一个千万吨级大油田、国内第一个数字化油气田,成为中国重要的石油石化基地,建成了一座和谐现代宜居的全国文明城市,创造了一个人间奇迹。

如今的克拉玛依已是一座经济繁荣的现代化新型工业城市,克拉玛依油田所处的准噶尔盆地石油天然气、油砂矿、煤层气、油页岩、盐、煤炭等自然资源极为丰富。多年来,已累计为国家生产原油3.76亿吨、天然气847.6亿立方米。近年来又发现了玛湖和吉木萨尔页岩油两个十亿吨级特大型油田,盆地南缘勘探获得历史性突破,高探1井获得日产原油1213吨、天然气32.2万立方米,创国内陆上碎屑岩产量最高纪录。克拉玛依石油石化产业链完整、实力雄厚,克拉玛依石化工业园区成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石油化工)示范基地,独山子石化、克拉玛依石化两大石化公司具备年1600万吨炼油加工和122万吨乙烯生产能力,拥有520万吨石油储备能力,国内最大储气库项目呼图壁储气库设计库容107亿立方米。依托坚实的石油石化产业链基础,克拉玛依工程技术服务走出国门,全市34家科研机构、100余家地方技术服务企业,面向俄罗斯、哈萨克斯坦、苏丹、巴基斯坦等12个国家和地区提供油气总包服务,已有哈里伯顿(DBS钻头)、中船重工、宝鸡钢管厂、江苏金石集团等国内外知名企业落户,成功将中国(克拉玛依)国际石油天然气及石化技术装备展办成国内规格最高、中国西部乃至中亚地区最具影响力的石油装备展及交易平台。

此外,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正建设成为高层次、应用型、国际化的工程类大学,成为面向中国西部和中亚的石油石化人才培训基地。

未来,随着新疆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石油中心建设的不断完善,克拉玛依必将在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中绽放异彩。

猜你喜欢
克拉玛依原油新疆
“引水工程”对克拉玛依局地小气候的改善
克拉玛依胡杨
克拉玛依稠油MOA基质沥青改性及应用
含蜡原油非牛顿流变特性
大数据是“原油”,不是“汽油”
新疆多怪
新疆对外开放山峰
新疆对外开放一类口岸
新疆小巴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