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整治大提升下温岭鞋业转型升级

2019-01-28 15:01李律
浙江经济 2019年17期
关键词:鞋业温岭整治

□李律

近年来,温岭市坚持环境革命、产业革命双轮驱动,全力打破拖累转型升级的坛坛罐罐,从传统优势产业之一的制鞋业破题开路、撕开口子,坚决淘汰无税收、无产值贡献的低端产能,真正让优质鞋企入园健康发展,加快实现温岭鞋业减量提质、二次腾飞。

整治提升取得决定性进展

整治工作强势推进。2018年初以来,温岭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科学决策,迅速启动全市鞋业整治提升三年行动,专门成立市鞋业整治办公室,先后制定出台有关鞋业整治提升的政策文件10多项,提出了“重构鞋业新格局、重塑鞋业新形象”的总体目标。截至目前,全市淘汰取缔“低散危”鞋企(作坊)7000余家,关停隐蔽生产鞋企1313家;完成涉鞋拆违3100余宗,拆违面积达126万平方米;无证照鞋企实现全面“清零”,民房内鞋企有序退出。在整治基本实现预期目标的同时,社会面持续平稳,并且鞋业整治提升逐渐成为政府、企业、群众以及各界的共识。

产业空间全面拓展。全域改造产业升级实验区建设快速推进,将在2-3年内新增鞋业产业园区1000亩,目前一期187亩已开工建设,最快可在今年底建成投用。规划建设了7个占地近400亩的鞋业小微园区,帮助解决优质成长型鞋企发展空间,其中已投产4个(横塘、马鞍桥、三江口、楼旗一期),入驻鞋企100多家。

产业动能有序转换。“机器换人”全面推广,以入选省传统产业改造提升试点行业、省“机器换人”示范行业为契机,鼓励引导鞋企运用智能制造技术和自动化装备开展改造提升,全员劳动生产率同比提高10%。区域品牌加速培育,同步举办童鞋产业高峰论坛、童鞋童装展取得良好效果;足友、东亚、飞鹰等鞋企联合主导“品字标浙江制造”标准编制并成功发布。

新兴业态加速培育。奋力走好科技新长征,多措并举增强鞋企自主创新能力。比如卓凌鞋业,依托科研院校成立中老年鞋设计研究院,同步推进品牌推广、线上线下销售网络布局,获全国“鞋业零售创新品牌奖”;比如新蓝天鞋业,融设计研发、检测服务、供应链管理、市场开发于一体,既为上游客户提供鞋产品研发设计定制,又为本地鞋企提供产品订单。

转型环境不断优化。出台并抓好《关于推广“妈妈式”服务打造最优营商环境的三十条措施》各项任务的落实,深入开展“企业服务年”活动,努力解决年产值亿元以上鞋企项目用地等问题。推行差别化资源配置,实行鞋企综合评价机制,对工业性投资5000万元以上且设备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重大项目,采取“先租后让”“标准地”方式,推动资源要素向优质企业集中。另外,对当年实际入库税金200万元以上的鞋企,将地方综合贡献绩效增长率超50%的评为优秀。

鞋企转型任重道远

经过一年的整治提升,温岭鞋业的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应清醒地看到,当前鞋业整治提升工作的形势依然严峻,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特别是监管的长效机制尚未有效建立,整治问题仍有反弹的可能;鞋业整体散而不强的格局仍未彻底改变,尤其缺乏叫得响、知名度大的自有品牌;全产业链层次、产品附加值、市场竞争力仍然不高,转型升级步伐还需加快。日前,对横峰、城北、城东、泽国牧屿、温峤琛山等地100家鞋企开展问卷调查,分析还存在以下情况。

情况一:处于“洗牌期”“阵痛期”的温岭鞋业,鞋企提挡迫在眉睫。虽然近年来温岭市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推进鞋业专业化、品牌化发展,但从调研情况看,多数鞋企品牌创建和品质提升情况仍不如人意。100家受访鞋企中,销售产品送机构检测的仅20家,自行检测的53家,另有27家没有进行质量检测;在商标注册使用方面,使用注册商标的有40家,注册未使用的有8家,未注册商标的有52家。温岭鞋业仍未彻底摆脱依靠低价换取市场的“价格战”模式,而随着用地、用工成本的上升,中西部同类市场的兴起,加上环境革命、产业革命的纵深推进,这种粗放型发展模式将难以为继。

情况二:处于“洗牌期”“阵痛期”的温岭鞋业,鞋企创新意愿强烈。100家受访鞋企中,有60多家面对当前的政策影响和主客观因素,已经或计划进行创新转型。从创新转型的方式看,加强研发设计、提升产品附加值的鞋企有34家;利用互联网、出口等方式拓宽销售渠道的鞋企有32家;创立自主品牌的鞋企有17家;购买先进设备,提升生产工艺的鞋企有17家;区域转移、优化地理布局的鞋企有8家。

情况三:处于“洗牌期”“阵痛期”的温岭鞋业,鞋企转型任重道远。以下四点亟需破题:一是安全生产认识不足。100家受访鞋企中,因安全生产认识不足导致转型困难的有32家。如冉丰鞋厂负责人表示,企业于2017年拓展了非洲市场,正打算购置新的生产设备时,被告知要在一年内搬离民房,由于没有及时认识到“民房不能办厂”的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致使企业扩大生产的计划暂时搁置。

二是自主创新能力薄弱。100家受访鞋企中,因自主创新能力薄弱导致转型困难的有33家。如马腾鞋厂负责人表示,企业从2017年开始加大工业设计投入,专门聘请两名鞋样设计师设计休闲童鞋样品。由于研发能力有限,缺乏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加上对市场趋势把握不足,企业发展并无起色。

三是制造业资金链紧张。100家受访鞋企中,因制造业资金链紧张导致转型困难的有23家。如小桔灯鞋厂负责人表示,政府近年来通过纳税信用贷款、社保基金贷款等不断创新贷款方式,但以社保信用基金为例,贷款年利率在9%左右,企业融资成本仍然较高。

四是新产品易被仿冒。100家受访鞋企中,因新产品易被仿冒导致转型困难的有12家。如民生鞋业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企业于2018年初花费3万元注册了“大班同学”的商标用以校园童鞋的生产,但是童鞋上市仅一个多月就遭到了仿冒。

转型升级路径探究

进一步加大鞋企扶持力度。持续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以“三服务”为抓手,深入践行“五心”“妈妈式”服务理念,着力破解技术改造、用地需求、项目审批、人才引育、拓宽融资渠道、减轻税收负担等鞋企普遍关心的问题与困难。最大限度发挥政策效应,充分吸收有关部门、鞋企、行业协会的意见建议,优化调整鞋业提挡升级十条政策,助力鞋企做大做强,力争所有规上鞋企完成股改,加快培育鞋业行业上市企业、超10亿元企业。大力引进优质设计平台,鼓励支持鞋业上下游产业链加速整合,推进关联中小企业整合重组,培育一批管理规范、工艺精良、美誉度高、带动力大、竞争力强的标杆鞋企。力争实现新增重点鞋企5家、新增鞋业转型升级项目5个、培育扶持50家成长型鞋企成为全产业链鞋业标杆企业;实现规上鞋企占比提高到25%以上;实现鞋企工业产值增速10%以上。

进一步加强涉鞋行业管控。严格按照民房内鞋企全面出清的要求,进一步做好查漏补缺,确保不漏一户。建立健全全覆盖、常态化、网格化的属地监管机制,不定期开展已整治关停的鞋企(作坊)、涉鞋场所“回头看”,始终保持严查严管、严打严处的高压管控态势,不断压缩“低散危”鞋企生存空间。继续强势推进涉鞋违法建筑拆除,确保无照鞋企取缔率100%、民房内有照鞋企退出率100%、民房内鞋业生产企业执照注销率或吊销率100%。加强鞋企特别是“厂中厂”的税收征缴、用工规范、废料处理、职业卫生等规范检查,力促实现依法依规生产。

进一步加快鞋业转型步伐。具体在培育发展“三个经济”上下功夫:一是全力发展园区经济。紧盯全域改造产业升级实验区,统筹推进改造区块腾空拆迁与产业园、安置小区、公共配套设施建设,争取产业园一期于今年底前建成投用。同时,积极谋划鞋业物流、供应、研发、检测、金融“五大中心”,加快打造鞋业升级新平台。狠抓“一老一小”,尤其是抓紧建设城北九份、横峰下洋林、泽国沈桥等3个鞋业小微园区,尽早实现竣工投产。强化4个已投用鞋业小微园区规范管理,推行园区绩效评价,提升园区整体质量。

二是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以数字经济一号工程为引领,加快“互联网+”“大数据+”在鞋业中的应用,积极开展工业云及工业大数据创新应用试点,支持鞋企实施柔性化改造,鼓励开展面向个性化需求的服务模式和商业模式创新。全力支持有条件的鞋企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营销模式,不断开拓市场,拓宽销售渠道。有效推动“物联网+”“智能化+”,持续深化鞋业“机器换人”试点示范行动,鼓励鞋企系统提升制鞋设备,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装备自动化程度。

三是着力发展品质经济。深入实施科技新长征,推进鞋业生产全产业链补链强链工作,建成鞋业供应链平台;注重产学研用深度融合,设立晋江(温岭)鞋业创新服务综合体;整合提升鞋类质检能力,加快实现台州第一技师学院与温州职业技术学院的战略合作,力争达到鞋业检测中心省级标准,推动鞋业品质革命。抓好鞋业“三强一制造”建设,鼓励鞋业龙头企业制定品牌发展战略,深化品牌运营,创建具有国内外影响力的品牌,力争今年新增“品字标”培育企业2家。同时,更加注重鞋企知识产权保护,加大侵权打击力度,重点查处一批商标侵权等不正当竞争行为,全面营造良好营商环境。

猜你喜欢
鞋业温岭整治
笃行不怠 奋力深化提升三年专项整治
“六乱”整治绘就宜居底色
专项整治
温岭嵌糕
甬台温高速至沿海高速温岭联络线大溪枢纽设计
温岭坞根之秋色满塘
基于DEA—TOBIT模型的我国鞋业效率影响因素分析
我国外贸鞋业发展的动因及可持续性分析
让新闻动起来,快起来——以温岭日报“微直播”为例谈融合发展
论实体店与电子商务的鞋业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