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微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2019-01-28 11:20王小敏杨武东王茜杨扬
教育教学论坛 2019年5期
关键词:课程体系

王小敏 杨武东 王茜 杨扬

摘要:“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是以铁路信号为研究方向,有鲜明轨道交通行业特点的新兴专业。本文在MOOCs的背景下,面向企事业单位对轨道交通技术人才的迫切需求,充分考虑专业特性,对微专业的课程体系构建进行了探讨。通过对“微专业”核心课程的建设,能够快速培养学生的专业核心知识技能,弥补专业设置与企业用人需求的匹配问题,将理论学习与实际工作街接起来,快速增强学习者的就业能力。

关键词:微专业;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05-0035-03

轨道交通是国民经济的大动脉,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骨干力量。实现轨道交通现代化,既关乎国计,又涉及民生,也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将高速轨道交通和城市轨道交通列入交通领域优先发展主题。随着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对轨道交通工程技术人才和运维管理人才提出了更高的信息技术与专业综合能力方面的要求。

“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培养的人才,主要从事信号方向的产品研发、设备维保、运营维护等工作。由于近年来行业的快速发展,用人单位出现了专业人才匮乏的局面,完全依靠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需要较长的学习时间才能培养出合格的人才,无法适应当前的需求。MOOCs(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2008年起源于加拿大,随后迅速成为高等教育改革和在线实践的热点。目前,MOOCs课程数量众多,吸引了大量学员参与,取得了较好效果。通过对该专业知识结构的分析及就业岗位的工作内容来看,在MOOCs的背景下可以提取出专业知识中简洁易懂、不需要太多基础而工作中又直接相关的内容,通过微专业学习方式快速传递“干货”给学员,让他们能够又好又快地上手。因此,开展基于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核心课程的“微专业”课程体系建设,通过开设一系列高关联性M00Cs课程和项目实践的方式,能够快速培养学生的专业核心知识技能,弥补大学专业设置与企业用人需求的匹配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微专业概念

MOOCs和學习平台在世界范围迅速兴起,拓展了教学时空,增强了教学吸引力,激发了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受益面,给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教育部在《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院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实施意见》中,指出要通过“本科教学工程”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应用型、复合型和尖端创新人才的需求。

西南交通大学在教育部“爱课程”网站推出以高速铁路为主的一些MOOCs课程,吸引了大量学员参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仍然存在一些深层次的问题需要思考并通过实践经验逐步解决。如,在线MOOCs课程虽然较多,但MOOCs课程建设与专业课程体系之间缺少有效衔接,尤其是反映我校轨道交通特色的一些专业课程,在“爱课程”平台上虽有展现,但数量和质量仍然不足,其内容并未完全按照课堂教学的大纲编排,也未以系列课程体系方式来展现,导致线上课程知识点不足以支撑专业能力培养,削弱了MOOCs课程的整体价值。为此,由多门核心专业MOOCs课程组成的“微专业”应运而生。

“微专业”定位于高等教育层次的职业应用,其培养目标直接服务于提升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性,通过提高实践能力获得就业优势。“微专业”主要由课程学习、实践考核、证书授予和就业衔接四个部分组成。其中必修课程是每个用户必须完成的专业核心课程,由于采取了MOOCs的产品形态,除了在网上完成学习之外,各种环节与大学专业学习基本相同。为了更好地衔接学习和就业,微专业在每个专业课程介绍前就已经明确了所对应的相关工作,增强了学习目的性。

二、“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微专业培养目标

微专业培养目标是指根据专业的发展和社会需求、从业人员在社会上的职责及角色,确认本专业的人才培养要求。微专业的定位在于解决高等教育层次的职业应用。该专业的学生或社会学员最大的需求是掌握在实际工作中应用的专业知识,而快速、高效、准确地获取这些专业知识,则是微专业应有的特点。

“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的如下特点决定了它适合建设微专业:(1)行业特色明显、工程应用性强、系统性强;(2)专业内涵和核心知识体系相对固定,工程化应用发展迅速;(3)新增高校八十多所,教学资源严重不足(师资、实验条件),故微专业受益对象不仅仅是在校学生、社会从业者,还包括开设该专业的普通高校教师。

从交通信息类人才需求特点来看,“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微专业培养目标应面向企事业单位对轨道交通技术人才的迫切需求,以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领域各类系统为内容,培养面向高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等国家重大应用需求和交通行业迫切需求的信息类人才。在整个培养过程当中,树立以学生为本,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高协调发展的教育理念和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学观念。在专业能力培养方面,使其在1—2个专业领域中具有基本设计能力,在软硬件开发上具有一定的软件开发能力或者硬件设计编程能力。通过市场调研发现,对于本科阶段学生,企业往往更看重他们的综合与实践能力。因此“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微专业应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同时加强综合能力、实践能力培养。

三、“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微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培养目标是构成课程体系的前提和基础,课程体系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载体和手段,因此“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微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是实现该微专业定位和培养目标的关键。西南交通大学传统模式的“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本科专业共有165个学分,其课程体系如表1所示,需要对其进行筛选形成合适的微专业课程体系。

根据微专业的“速成”和小规模系统性特点,将与本专业知识关联度小或者不能在MOOCs课程中开展的实践环节安排在课外进行。经过初步筛选,保留部分学科基础课(计算机、通信、电子)、部分专业基础课、小核心专业课程,学分数降到了30—40之间,对应10余门课程,初步达到了微专业课程的设置要求。为了注重课程之间的轨道信号专业特性,加强课程之间的知识融合,学科基础课的三个方面(计算机、通信、电子)和专业基础课的一个方面(控制)都要求涉及,需要开设计算机网络、高级程序设计语言、轨道交通通信技术、数字电子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这几门基础课程。在专业课程设置中,根据专业小核心知识结构,选取铁路信号基础、车站信号自动控制、区间信号自动控制、调度指挥系统、列车运行控制5门专业课程进入微专业。具体的课程层次体系如表2所示。

从表2可以看到,本微专业的课程设置包括了原来的4门学科基础课,1门专业基础课,5门专业课程。根据学科基础课的要求,构建了以程序设计、计算机网络、电子技术为核心的通识课;铁路信号与通信、控制构成的专业交叉课;还有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这两者与传统方式的课程设置并未减少任何重要课程,只是略去了编组站、铁路信号系统可靠性等高一級的专业课程,学生完全可以通过自学的方式掌握它们。上述课程之间的关系通过通识课、专业交叉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的循序渐进,学生可以较好地了解课程的所有内容。

上述微专业的课程设置充分考虑了“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的特点,基本涵盖了专业所需的简化学习方案。通识课有利于学生掌握铁路信号目前所需的基本信息技术,专业交叉课把铁路信号直接关联使用的通信和控制专业知识予以讲授;专业课程则将铁路信号的主干核心课程纳入微专业,体现了知识的系统性和小而精特点。构建课程体系要注意的一点是:微专业通识课和专业交叉课都要求与铁路信号紧密关联,突出它们在铁路信号中的应用,这是和传统课程体系大而全的重要区别。

四、总结

为了满足社会和市场对轨道交通人才的需求,本文结合我校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建设实际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构建了“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微专业课程体系,明确了各核心专业课程的知识内容,从知识内容上实现各核心专业课程之间的深度融合。通过对“微专业”核心课程的建设和在线实践,能够快速培养学生的专业核心知识技能,弥补大学专业设置与企业用人需求的匹配问题,将理论学习与实际工作街接起来,快速增强学习者的就业能力。

参考文献:

[1]温玉婷.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OOCs研究综述[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02):19-24.

[2]陈亚芍,蒙文英,宁清茹.基于BP平台的物理化学SPOC混合学习评价系统的构建与应用[C].第六届全国高校物理化学(含实验)课程教学研讨会.科学出版社,2016.

[3]梁乐明,曹俏俏,张宝辉.微课程设计模式研究——基于国内外微课程的对比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13,19(1):65-73.

[4]朱伟,郑凯.大规模网络课程时代普通地方高校小微专业群建设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6,(38):64-65.

猜你喜欢
课程体系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师范生教育实践课程体系的构建与改革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思政课”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课程体系的构建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以整合的理念构建卫生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