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基于深度学习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策略

2019-01-28 11:25张莹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9年2期
关键词:深度核心目标

张莹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也发生了深度的变革,以往的偏重知识传授的教学逐渐被重视素养养成的教学所取代。但在如今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仍然存在着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其突出的表现就是“学生喜欢信息技术而不喜欢上信息技术课”,学习了许多信息技术操作却并不会用它们来解决实际问题。分析当下的问题,我们会发现“教操作”的藩篱依然束缚着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许多教师视信息技术课程等同于技术工具的学习,忽略了初中信息技术关注学生终身发展品质培养的作用。而深度学习理论强调,改变传统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让学生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经历真实的问题解决过程,在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基础上追求对策略性知识的认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重建认知结构,促使量变到质变,最终实现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笔者依据深度学习的内涵和特征,结合初中信息技术课教学中的具体学习内容,提出并实践了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具体策略。

● 从技能训练到素养养成:设定高阶学习目标

面向深度学习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不应再指向操作技能训练,而应从人的整体发展的角度设定高阶学习目标。因此,从素养养成角度看,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应更多地关注“分析、评价和创造”能力,而不应该仅仅关注“记忆和理解”。特别是,信息技术四大学科核心素养为我们指明了信息技术课程所要着重培养的学生素养。教师可以通过设置高阶学习目标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种策略并不直接激发学生对原有知识的兴趣,而是激发学生对更连串知识的学习兴趣。因此,根据教学内容,设置合理的高阶培养目标,从中提炼出核心知识和关键能力是开展深度学习的第一步。需要明确的是,在目标撰写中,教师要选用具体、清晰的动词。

根据深度学习的原则,笔者确定了每节课的教学目标都要指向核心问题和关键概念。例如,在进行“Excel数据统计与分析”单元教学时,笔者首先将单元核心内容进行纵横深度剖析,从中确定了数据处理的核心问题主线,然后围绕核心问题链进行了互套式目标设定,让每个目标能够围绕核心目标紧密联系。例如,关于Excel的第一课《初识Excel》的教学目标就设定为:①能够经历生活中数据收集的过程,理解和掌握数据收集、整理和统计的一般方法;②能够经历数据统计与分析的问题解决过程,领会到Excel软件的独特价值;③掌握利用Excel软件的独特价值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的操作技能。重新设定的教学目标摆脱了为了技能而教学的传统教学形式,更加聚焦高阶学习目标的达成和实现,并在实际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 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创设真实学习情境

深度学习作为一种基于情境的学习方式,需要创设具有真实性的课堂情境,以此激发学生的思维;而且深度学习的发生要基于学习者的内在需求和学习兴趣。基于真实情境的教学,对激发学习动机的内部因素,如唤醒学习者的学习需求,进而形成心理与情绪层面的兴趣,具有天然的优势。无论是由来已久的“学以致用”,还是现代教学所提倡的“问题解决”,都脱离不了真实情境这一先决条件,即源于真实情境,又回归到真实情境。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要想达到这个教学目标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不断优化教学过程,充分利用课堂上的时间去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例如,《初识Excel》一课中,传统教学是直接介绍Excel软件的界面和具体菜单等操作,但笔者选择先让学生进行自身数据的收集,让学生收集各自小组成员的姓名、年龄、性别、身高、体重等信息。因为收集的是学生自己的数据,所以能够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让他们在真实数据统计中经历数据处理的全过程。然后围绕收集和统计数据的过程,笔者引导学生将Excel软件介入到数据统计中,让学生感受到了使用数据统计软件Excel的优势和便利。同时,笔者运用事先准备好的相关工作表进行“求和”等运算操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使其内心感受到Excel处理数据的优越性,明确“为什么要学”的目的性。一个真实的数据处理情境,让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学习内容,而是主动参与到技术工具学习中。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踊跃,充分地参与,高效地达成了教学目标。

● 从灌输训练到问题解决:构建挑战学习任务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学习任务的设置既要符合课程标准,又要符合初中生的心理特点,从而激发学生兴趣。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而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因此,在深度学习中,学习内容不应直接灌输给学生,而应将它们先隐藏在真实问题解决的背后,让学生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接受知识。问题解决就是要让学生经历完整的问题解决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面向真实生活的问题是关键,围绕核心问题,形成一个问题链。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链,让学生分析问题——发现问题——操作实践——完成任务——解决问题,在这些环节中“操作实践”是直接解决问题的感知部分,让学生在实践中检验答案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或问题没得到解决可以反复再试,直到问题解决为止。深度学習不是直接告诉学生结果和答案,要让学生学得深入、理解得透彻,教师就必须让学生拥有更多的学习活动经验。

例如,笔者在上《因特网搜索》一课时,设置了一个以“毒品的危害”为主题的教育专题报告,要求学生上网查找有关毒品的资料,资料内容包括图片和文字。学生根据已掌握的Word知识和上网经验,多数都能自主地按照要求完成任务,仅有部分学生需要教师个别指导。这样,学生通过挑战性学习任务驱动完成任务,进行有效的自主探索和解决问题,进一步完善了自己的知识结构,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深度构建、深度体验。

● 从浅层了解到学科本质:引发学生深度思考

技术化的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取向未能摆脱技能化的泥潭,忽视了技术背后的原理性知识,没有让学生真正掌握技术中蕴含的方法和规律。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应挖掘技术深度,让学生超越简单的操作技能,理解信息技术的技术思想和一般方法。教师不能简单地告诉学生信息技术学科的本质规律和特征,而是要激发学生进行深度思考,激发和引导学生围绕核心问题展开讨论、辩论,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内化本质内涵和一般方法。

在深度学习中,学生就是在活动中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或真实问题的解决过程,进而从本质上实现对知识的理解。因此,教师在结构化学习任务的同时,也要将情境结合不同的学习任务进行拆分、细化,将每个学习任务中需解决的核心问题融入到小活动里,让学生在体验中反思,促进知识的深度理解。自由的思考空间也让学生敢于一次次地质疑、反思,学生与学生之间思维的碰撞形成了他们深入思考的思维阶梯。例如《初识Excel》一课,笔者在组织教学活动时,不再仅仅关注操作技能的掌握,而是有目的地让学生思考Excel与Word、PowerPoint等软件的相同和不同之处,进而体会不同软件的独特价值和功能,让学生理解Excel软件可以将数据信息分类整理表示,一目了然地呈现出人们收集到的信息,体现信息技术的作用和魅力。

● 从简单应用到深度迁移:设计拓展任务

很多时候,学生在教学中只是学会了信息技术的操作技能与方法,却并不能够真正地深度迁移。当学生理解了核心知识后,教师要设计拓展任务,拓展任务应该是全新的情境与非结构性的核心知识的结合,为学生提供将解决问题的过程迁移到新的问题情境的机会,学生再次整合意义联接的核心知识,实现举一反三的学习效果。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设计更多拓展性任务,提供更多运用所学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加深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和技术本质的理解。

例如,在教学“Excel数据统计与分析”内容时,笔者让学生统计和分析每周家庭作业用时,并制作记录表,学生根据每周家庭作业用时设计出了Excel数据表,并采用具体工具进行统计,同时用图表直观形象地表示出来。通过设计拓展性任务,能让学生理解Excel数据统计与分析的意义和作用。因此,拓展性任务的设计与实施,使得初中信息技术学习脱离了单纯的技能训练,走向了综合应用和实际生活,拓展了学生的综合素养与能力。

学生深度学习的表现就是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案和实施结果,但每个学生解决问题的程度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即深度学习的终点是相对的,而非绝对。深度学习是教师应该追求的一种教学理想,它为改变传统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提供了一个理论支架。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应理解深度学习的内涵和方法,让初中信息技术能够真正实现学生真心喜欢、愿意投入学习、学了有长远价值的目标。

猜你喜欢
深度核心目标
四增四减 深度推进
深度思考之不等式
简约教学 深度学习
一图GET“党务公开”核心点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
每月核心经济指标
参考答案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